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實錄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實錄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實錄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經典名作,流傳至今仍有很大的藝術價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琵琶行公開課教案實錄,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琵琶行 並序》原設想主要採用誦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圍繞“誰解淪落人”“誰識琵琶聲”兩條線索啟發點撥學生,並讓學生大膽質疑,深入鑑賞詩歌中所蘊涵的豐富思想感情,讓學生體會鑑賞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整節課作為詩歌賞析課,力爭成為書聲琅琅的“生態課堂”,多元性的“對話課堂”,生成問題的“質疑課堂”,進而成為一節使人感覺是享受的語文課堂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覺得有幾點把握得較為成功:

  一是誦讀教學落實較成功有齊讀、單人朗讀、自由讀、分段讀、全篇讀、放聲讀,初步感知讀、強化體驗讀從字詞的讀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讀技巧的運用,指導具體,其中示範讀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是在教學中注意滲透學法指導有誦讀技巧的指導,有對古典詩歌思想感情的賞析方法的指導

  三是以生為本,平等對話,使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落實,接受性學習與探究合作相得益彰能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更新角色定位,課堂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有效實現了對文字的意義建構

  四是使合作學習成為教學常態而非裝樣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依據活動時的情境,“動態生成,自由組合”生成學習小組透過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一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存在問題一開始課件影片播不出來;另外,在最後讓學生放聲自由讀時不應播放影片,以免影響學生進入文字體驗

  二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琵琶行》的篇幅較長,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較多,賽課時我有意加快了教學速度,雖然在規定時間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咀嚼詩歌語言不夠深,不夠細,有些值得反覆玩味的細節未能充分表現出來創意設計,突出主體

  尊重體驗 指導鑑賞

  一、創意設計,脈絡清晰

  面對《琵琶行 並序》這樣一篇經典課文,教師怎樣能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使教學設計更精心、更最佳化、更具有課堂的實效性並更具有語文味呢?我想,這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懈的追求王老師的這節課緊緊圍繞“誰解淪落人”“誰識琵琶聲”這兩條線索來設計教學,切入點巧妙,教學脈絡簡潔清晰,並與這首詩的雙線結構——以歌女的遭遇身世為明線,以詩人的感受為暗線——相契合,很有創意,值得學習和借鑑

  二、突出主體,鼓勵探究

  這節課教師能立足於學生的學習來設計教學,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呈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不是教師填裝知識的袋子,而是教師服務物件的新課程理念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幫助者,重在調動並引導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搭建了交流的平臺

  本節課教師在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大膽質疑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啟發、點撥學生,使得學生的探究和教師的點撥相得益彰這種對學生“學”的狀態的關注,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及時引導、恰當評價和點撥,使學生學習始終興趣盎然,參與度高,有效實現了對文字的意義建構

  三、書聲琅琅,以讀促悟

  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本節課王老師以葉聖陶先生的名言“國文字是讀的學科”為誦讀的引領,使“讀”摒棄了盲目性,更具有目的性,也更有利於學生理解語文學習的本質在這節課中師生透過自由讀、聽讀、跟讀、教師範讀等誦讀方式,從初步感知、以讀促悟到強化體驗,從內容理解、情感把握到朗讀技巧的運用,教師指導具體,教學推進有序,課堂上書聲琅琅,使作者、讀者和聽課者的情感融為了一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尊重體驗,指導鑑賞

  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培養其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琵琶行並序》情感豐富而充沛:詩中充滿對黎民蒼生的人文關懷,訴說了詩人貶謫潯陽時的精神訴求,展示了詩人與琵琶女人生遭際的暗合等如何透過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詩人的情懷,走進白居易真摯而痛苦的內心世界?從這節課的實錄中可以看出,王老師沒有以一個成人的理解去代替學生的理解,沒有用自己的思考來替代學生的思考,而是耐心地引導、啟發學生透過對詩文的研讀,去探知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世事複雜多變,這是非常可貴的正因如此,在學習之後的“放飛心靈,交流感悟”環節裡,師生都有諸多收穫,令人欣喜

  作為一首千古傳頌的經典詩篇,《琵琶行》的結構美、情感美、語言美及其音樂描寫之精妙,都是教學的重點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能力,關注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在感知詩歌的基礎上學習鑑賞,較好地體現了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