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評課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評課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評課稿

  於十月二十一日,龍泉學校小學語文組老師有幸聆聽了團益學校丁麗華老師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飄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聽完後,經過小學語文組老師的討論,我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師的教學用語利索,有一定的號召力;肢體語言豐富,注重課堂組織教學。

  二、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達到設定知識目標 1.生字詞的教學,從字音,字形到組詞,很全面;

  2、在教學整首古詩後,丁老師安排了背誦古詩的環節,使學生對古詩及時積累。

  3、學練結合。丁老師在課堂上巧妙設計了同音字填空和古詩填空的環節,有效鞏固了當堂課所學內容。

  三、注重學法引導,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1、在上課伊始,丁老師就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第一步:理解題目的意思;第二步: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第三步:理解詩意,體會感情,讀出感情;這給孩子們學習古詩指明瞭途徑。

  2、為了讓孩子能自主理解詩意,丁老師又及時給出了理解古詩的'方法:看註釋、查字典、將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語、換詞、問老師……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

  幾點建議:

  一、丁老師的板書主要包括生字與古詩,如果能把古詩的題目和作者都板書出來會更完整。

  二、教學生字時,丁老師如果能把難寫的生字進行範寫和提示,並讓學生當堂練寫,效果更佳。

  三、教師用書上指出, 編選本課的意圖是,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詩情。也就是說,對作品意蘊的感受理解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在學習古詩時,教師如果能引領學生聯絡自身生活實際進行聯想,學生會對本詩的詩情有更深刻的理解與體會。(因為大多數學生也是離開自己的家鄉來這裡讀書,也過思鄉的親身體驗。)另外,朗誦古詩時建議配樂朗誦,古詩富有韻律,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配樂朗誦古詩是一種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象,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

  以上評課,不當之處,敬請諒解,也望領導及同行批評指正!總之,從本次送課活動中,本科組老師均受益匪淺,感謝丁老師的執教!感謝集團教育辦領導開展了這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