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最新教案設計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讚頌了科學的神奇。下面是《化石吟》最新教案設計,和小編一起看看看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感知詩歌內容。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抓關鍵性語句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句,體會、理解課文所蘊涵的科學精神。
2.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強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美,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瞭解這首詩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2.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匯入新課:
(展示魚、樹葉、始祖鳥、猛獁、恐龍等化石圖片)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透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各自練習誦讀。(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體會文章的節奏韻律美。)
如: 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
3.學生在小組內朗讀。
4.每小組找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在朗讀中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讀的出色的進行表揚,給予掌聲。)
5.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只要敢說,就多鼓勵,讓學生大膽發言。)
6.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大意如何概括?
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①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③詩歌分為三層:
(1-2) 透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 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 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四、再讀課文,問題探究
1.集體誦讀1-2-7節
2.思考:
(1)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使用了排比的修辭,透過連續的六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連續不斷地問句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詩的最後一節和第二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詩歌把化石稱為“你”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首尾圓和。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一人稱,感覺親切。
五、結束本節課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奇幻的神話”是什麼?你們想知道嗎?下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把謎底揭曉。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2. 閱讀3—6節,透過豐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話”變成自己的文字。寫寫“甦醒的化石”到底說了什麼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交流作業成果
1.學生齊讀課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後照應和總分總的結構以及對化石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交流自己寫作的文字(寫“甦醒的化石”到底說了什麼話),擇優到講臺上朗讀自己的作品。
二、研讀3—6節,探究問題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2.怎樣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說否定世間萬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觀點。平凡的真理指的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說的生物是由低階向高階,低等向高等進化而來的觀點。)
3.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4.“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問題。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1.集體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出讚美的語氣和充沛的感情。
2.討論:
(1)詩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各舉一例,並說明作用。
(2)詩歌的語言講究含蓄,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化石引起人們想象出生物進化的歷程)
b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化石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
c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化石能夠記錄生命演化的歷程)
四、總結課文
1、內容:你學了這首詩後,有何感想?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作者以詩的形式,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讓人驚歎的生物世界。詩人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說話的化石。文章開篇就以問句的形式引起讀者的興趣,讓人產生一種神秘感;進而將讀者引入對遠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體抒寫了遐思的內容。最後回答問題,呼應開頭,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總之,本詩透過對化石的讚頌,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讚美了科學的奇妙和人類的偉大。學習這首詩,讓我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的同時,還讓我們增長了生物科學知識。.
2、寫作特色:
①用詩的語言詩的情感表現科學內容,節奏明快;
②用第二人稱、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可說話的人來寫,顯得自然親切;
③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示有關化石的知識;
④最後一節回應開頭,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基礎訓練作業。
2.課餘蒐集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根據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500字以上。
六、板書設計
化石吟
(1-2) 透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 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 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拓展閱讀:化石吟的有關資料
一、話說魚類進化
魚類,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一個類群,其漫長的演化歷史一直是眾多的生物學家感興趣的問題。魚類的出現,標誌著從低等、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質的`飛躍;魚類的發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動物進化的明顯譜系。一切高等動物,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甚至我們人類自身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為根據。科學家透過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岩石的絕對年齡,並劃分成不同的地質年代。這些地質年代中儲存下來的古生物,記錄了當時的環境條件和生物資訊,經過千萬年的沉積,形成化石,成為研究地質歷史和生物進化史的根據。
魚類的化石並不十分豐富,但它們依然能夠展示出古今各種魚類發生、發展的過程。最早的魚類化石沉積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岩石裡,距今已有大約四億年的歷史了。透過對岩石的研究,人們知道這種最早的魚類生活在鹹水環境裡,或者說是生活在海洋中,它們的身體外面披有鎧甲一樣堅硬的外骨骼。這些原始的魚類渾身佈滿了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於它們沒有頜,所以被稱為無頜類。它們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魚類,因為穿了甲冑,它們不能游泳,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積物中。應該說,它們是一群不會游泳的魚類。無頜類的內骨骼沒有被儲存下來,所以科學家們推測它們具有軟骨骼,像我們見到的軟骨魚類鯊魚和鰓魚一樣。
大量完整的無頜類化石是在泥盆紀找到的,泥盆紀可算是魚類初生時代。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距今約1.3億~1.6億年),是魚類中興時代。新生代時,各種古今魚類共存於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魚類家庭達到全盛。
在無頜魚類的基礎上,最早的有頜魚類也發展了。最初的頜是由幾個硬骨鰓弓改造過來的。鰓弓最初埋在肌肉裡,在進化過程中,頜與頭部背甲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一個更堅固、更有效率的進食器官──咀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