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事> 鄭成功的故事

鄭成功的故事

鄭成功的故事

  鄭成功是明清之際民族英雄。他的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打到福建,他的父親鄭芝龍貪圖富貴,就拋棄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權也滅亡了。鄭成功當時是個才二十二歲的青年將領。鄭芝龍投降清朝的時候,鄭成功苦苦勸阻他父親。後來,他眼見父親執迷不悟,氣憤之下,就單獨跑到南澳島,召募了幾千人馬,堅決抗清。清王朝知道鄭成功是個能幹的將材,幾次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成功拒絕。清將又派他弟弟帶了鄭芝龍的信勸他投降。他弟弟說:“你如果再不投降,只怕父親的性命難保。”

  鄭成功堅決不動搖,寫了一封回信,跟鄭芝龍決絕。

  鄭成功兵力漸漸強大起來,在廈門建立了一支水師。他跟抗清將領張煌言聯合起來,乘海船率領水軍十七萬人開進長江,分水陸兩路進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軍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騙他。鄭成功中了清軍的計,最後打了敗仗,又退回廈門。

  鄭成功回到廈門,清軍已經佔領福建大部分地方,他們用封鎖的辦法,要福建、廣東沿海百姓後撤四十里,斷絕對鄭軍的供應,想困死鄭成功。鄭成功在那裡招兵籌餉,都遇到困難,就決定向臺灣發展。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腐敗無能,霸佔了臺灣的`海岸,修建城堡,向臺灣人民勒索苛捐雜稅。臺灣人民不斷反抗,遭到了荷蘭侵略軍的鎮壓。

  鄭成功少年時期就跟隨他父親到過臺灣,親眼看到臺灣人民遭受的苦難,早就想收復臺灣。這一回,他下決心趕走侵略軍,就下命令要他的將士修造船隻,收集糧草,準備渡海。

  恰好在這時候,有一個在荷蘭軍隊裡當過翻譯的何廷斌,趕到廈門見鄭成功,勸鄭成功收復臺灣。他說,臺灣人民受侵略軍欺侮壓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軍一到,一定能夠把敵人趕走。何廷斌還送給鄭成功一張臺灣地圖,把荷蘭侵略軍的軍事佈置都告訴了鄭成功。鄭成功有了這個可靠的情報,攻臺灣的信心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要他兒子鄭經帶領一部分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二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這時候,有些將士聽說西洋人的大炮厲害,有點害怕。鄭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戰船排在前面,鼓勵將士說:“荷蘭人的紅毛火炮沒什麼可怕,你們只要跟著我的船前進就是。”

  荷蘭侵略軍聽說鄭軍要攻臺灣,十分驚慌。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在今臺灣東平地區)和赤嵌(在今臺南地區)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

  鄭成功叫何延斌領航,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臺灣島。

  臺灣人民聽到鄭軍來到,成群結隊推著小車,提水端茶,迎接親人。躲在城堡裡的荷蘭侵略軍頭目氣色敗壞地派了一百多個兵士衝來,鄭成功一聲號令,把敵軍緊緊圍住,殺了一個敵將,敵兵也潰散了。

  侵略軍又調動一艘最大的軍艦“赫克託”號,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阻止鄭軍的船隻繼續登岸。鄭成功沉著鎮定,指揮他的六十艘戰船把赫克託號圍住。鄭軍的戰船小,行動靈活。鄭成功號令一下,六十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赫克託號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燒,把海面照得通紅。赫克託號漸漸沉沒下去,還有三艘荷蘭船一看形勢不妙,嚇得掉頭就逃。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龜縮在兩座城裡不敢應戰。他們一面偷偷派人到巴達維亞(今爪哇)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說只要鄭軍肯退出臺灣,他們寧願獻上十萬兩白銀慰勞。

  鄭成功揚起眉毛,威嚴地說:“臺灣本來是我國的領土,我們收回這地方,是理所當然的事,你們如果賴著不走,就把你們趕出去!”

  鄭成功喝退荷蘭使者,派兵猛攻赤嵌。赤嵌的敵軍還想頑抗,一時攻不下來。有個當地人給鄭軍出個主意說,赤嵌城的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人就不戰自亂。鄭成功照這個辦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蘭人果然乖乖地投降。

  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頑抗,等待救兵。鄭成功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他們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後,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籤了字後,灰溜溜地離開了臺灣。

  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我國神聖領土臺灣,成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