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語文教案
一、話別情,解詩題
1.匯入送別: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⑴上課前,請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字?答案就在詩題裡。
【師】這是篆書“送”字,原來是指兩個人打著傘送新娘出嫁,漸漸演變成送別的意思。字的左半邊,讀“chu”,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⑵這一路走,一路停啊,你想起了哪一次送別?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⑶把這個“送”字放進詩題中,把你的感受也放進詩題中,齊讀詩題。
2.詩的題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⑴詩題中的“之”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看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謝謝你的提醒。
⑵詩的題目中有兩個表示地點的詞,分別是——黃鶴樓和廣陵。
黃鶴樓在哪?
廣陵就是哪裡?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師】你把題與詩聯絡起來了,從詩中發現了這個秘密。好!
3.仔細看看這個“陵”字,這就是我們——銅陵的“陵”字。
⑴那我們可要寫好這個字,寫這個“陵”需要注意什麼?
【生】“陵”字左小右大,右中間的.撇點要小一點,最後寫“折文”。
⑵伸出手,咱們一起寫。
⑶開啟作業單,把“陵”字寫三遍。
⑷習字展示: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們覺得他寫得怎麼樣?
還有誰想展示?誰來評一評?你平時是怎麼練字的?
【師】說得好!只要我們堅持一看二寫三比較,每位同學都能寫出一筆好字。
二、讀古詩,初體會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開啟課本,放出聲音自由讀,反覆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學生自由練讀】
2.朗讀指導:
⑴誰能字正腔圓地讀一讀,讀準字音。
⑵誰能有板有眼地讀一讀,讀出節奏。【師】聽出節奏了嗎?
⑶誰能把詩的節奏讀得再誇張些? 【師】畫節奏線。節奏出來了,詩的味道就有了。
⑷就像這樣讀,一起來試一試。
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後三個字我來讀。詩的題目一起讀。
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
3.詩的韻味有了,情感也出來了。說說看,你感覺到了什麼?
【預設】難過 傷心 孤獨……
【師】這是你的感覺。
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三、想畫面,悟詩情
1.如果說文字是詩的外衣,那麼情感就是詩的靈魂。【板書:情】讀這首詩,有人讀出了哀傷,有人讀出了嚮往,有人讀出了失落,有人讀出了思念。這些複雜的情感都藏在詩裡,可是詩中有 “情”字嗎?那作者把他的“情”藏在哪兒了呢?
2.出示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讀——
⑴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①李白在哪兒送別孟浩然?在書上圈出“黃鶴樓”。
②為什麼說“西辭”呢?誰能在把“黃鶴樓”和“揚州”放在地圖上?
【師】你說說,“西辭”是怎麼回事呢?
【生】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西辭”就是指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了黃鶴樓。
【師】同學們,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黃鶴樓,那就是在辭別黃鶴樓下的誰呀?
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師】名樓美景依然在,故人已到分別時。
指名讀——
③李白稱孟浩然為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他們究竟是怎樣的老朋友呢?
【生】
【師】這才是李白心中的“故人”,是好友,是手足,是先生,更是知音知意知心人。
情到深處不忍別,離愁更苦。 一起讀——
⑵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①這難捨難分的送別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樣的三月?在書上圈出“煙花”。
【師】“煙花”是什麼意思?
【師】你心目中的“煙花三月”是怎樣的?
【師】繁花似錦,草木蔥蘢,像煙,像霧,這“煙花三月”給你一種怎樣的印象?
②想去看“煙花三月”嗎?
【師】黃鶴樓下,長江兩岸,春天勃然怒放。櫻花開遍了山林,一簇簇,一叢叢,如
煙似霧,雲蒸霞蔚。油菜花秀滿了田野,杜鵑花染紅了山坡。江邊,桃紅柳綠;
江上,霧靄迷濛。這是花團錦簇的三月,這是詩情畫意的春天。
③煙花三月美如畫,你能美美地讀嗎?
【生】……【師】真美呀!
【生】……【師】聽著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煙花三月。
黃鶴樓下花似海。老朋友,揚州更美! 女生讀——
揚州城裡柳如煙。孟夫子,一路順風! 男生讀——
兩位詩人一路走一路說,走進滿目青翠的春天裡,走進一望無邊的花海中。
這是詩意的送,這是浪漫的別。 一起讀——
3.聽到濤聲了,看到小船了,孟浩然真的要走了。故人一別,千山萬水相隔,沒有手機電話,就是寫封信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到。此時的李白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望著,望著。出示第二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起讀——
⑴李白站在江邊,看到了什麼?在書上圈一圈。
【生】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天際。
【師】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
【生】
⑵我發現:大詩人也有出錯的地方。你想想,大唐盛世,長江兩岸應該是遊人如織,千帆競渡才對,怎麼可能就一艘孤帆呢?【板書:孤帆】
【師】千帆過盡都不見,一心只為孟浩然。原來,這個“孤”字,並不全是眼前景,更是一份依依不捨的情啊。
指名讀——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板書:盡】“盡”是什麼意思?什麼消失了?這些景物帶著誰一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