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采薇> 《采薇》優秀學案

《采薇》優秀學案

《采薇》優秀學案

  《采薇》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今昔對比,寫出了戍邊戰士回鄉歸途中傷心悲苦的心情。下面是《采薇》優秀學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瞭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1、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3、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裡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透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計程車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並沒有寫士卒勝利後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後內心深處的淒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麼艱難。

  4、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裡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讀罷全詩,我們彷彿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拓展閱讀:《詩經·采薇(節選)》介紹

  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寫作背景:

  《詩經.采薇》是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進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周宣生(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執政的前夕, 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動亂和遭遇丈旱災的機會, 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八二七年懸望曾出兵征討)

  詩的背景:

  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這首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

  詩的意思:

  春天,柳條隨風飄動;冬天,雪花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