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

《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

《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位於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在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體會平行線的三種判定方法,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是《相交線與平行線》的重點,學習它會為後面的學習平行線性質、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石”。同時,本節學習將為加深“角與平行線”的認識,建立空間觀念,發展思維,並能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運用數學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重 點:三種位置關係的角的特徵;會根據三種位置關係的角來判斷兩直線平行的方法。

  難 點: “轉化”的數學思想的培養。

  由“說點兒理”到“用符號表示推理”的逐層加深。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角的特徵,認識“直線平行”的三個充分條件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①透過觀察、思考探索等活動歸納出三種判定方法,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動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透過活動及實際問題的研究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並用數學方法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 ①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敢想、敢說、敢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習慣。

  透過學生體驗、猜想並證明,讓學生體會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②透過“轉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絡,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三、教學方法

  1、採用指導探究法進行教學,主要透過二個師生雙邊活動:①動——師生互動,共同探索。②導——知識類比,合理引導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數學活動,經歷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

  2、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整堂課圍繞“情景問題——學生體驗——合作交流”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合作,充分交流,既滿足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探索慾望,又排除學生學習幾何方法的缺乏,和學無所用的思想顧慮。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快和進步。

  3、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擴大學生知識面,使每個學生穩步提高。

  四、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從創設情境,孕育新知開始,經歷探索新知,構建模式;解釋新知,落實新知;總結新知,佈置作業等過程來完成教學。

  創設情境,孕育新知:

  ①師生欣賞三幅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從幾何圖形上看有什麼共同點。

  ②從學生經歷過的事入手,讓學生比較兩張獎狀貼上的好壞,並說明理由,讓學生留心實際生活,欣賞木工畫平行線的方法。

  ③落實到學生是否會畫平行線?本環節教師展示圖片,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瞭解實際生活中平行線的廣泛應用。

  設計意圖:透過圖片和動畫展示,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經歷過的事入手。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應用數學無時不有。符合“數學教學應從生活經驗出發”的新課程標準要求。

  2、實驗操作,探索新知1

  ①由學生是否會畫平行線匯入,用小學學過的方法過點P畫直線AB的平行線CD,學生動手畫並展示。

  ②學生思考三角尺起什麼作用(教師點撥)?

  ③學生動手操作:用學具塑膠條擺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的模型,並探討圖中角的關係(同位角)。

  ④教師把學生畫平行線的過程和塑膠條模型抽象成幾何圖形,指明同位角的位置關係是截線,被截線的同旁,

  歸納:兩直線平行條件1

  教師展示一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鞏固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關注:

  ①學生能否畫平行線,動手操作是否準確

  ②學生能否獨立探究、參與、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複習提問,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動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考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質量,教師有的放矢,讓學生掌握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及時練習鞏固,,體現學以致用的觀念,消除學生學無所用的思想顧慮。

  3、大膽猜想,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