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後的表現,最後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學習作者遇事善於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後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透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明白遇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哭喊著——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湧)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為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採用“以讀促悟法”為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採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瞭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為學文設定鋪墊)
二、談話匯入,質疑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課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xxjxsj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質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於發現,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為什麼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麼啟發?
(首先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於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字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湧、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後一段,認識設問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複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複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說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突出課文重點,突破難點。我抓住事情發展的順序,作者的情感主線為設計點,既簡潔又易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滿山的燈籠火把
起因 經過 結果
墜入 堅持 得救
哭著喊著 不哭也不喊 淚如泉湧
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