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量的計量》說課稿

《量的計量》說課稿

《量的計量》說課稿

  說教材

  “量的計量”這部分內容是把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的計量單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體積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彙總在一起,透過整理和對比來進行復習。《新課程標準》指出,複習課是學生在學習某一階段數學知識之後,幫助學生梳理已學知識,促進知識系統化;並透過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深化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課。絕不是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程式化的再現知識,也不是能力的機械訓練,教學方式的被動接受。

  課前,我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年級小學數學十二冊89頁“量的計量”整理複習

  教學重點:

  進一步明確常用的計量單位及進率。

  教學難點:

  進一步建立計量單位的正確表象。

  教學目標:

  1、在經歷自主梳理常用計量單位的過程中,進一步清理各種量的計量單位及進率,明確他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構建系統的知識網路,提高自主複習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複習應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3、透過選擇一些典型的複習題材,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領略數學的獨特魅力。

  說教法

  課初,我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體育名星和奧運會的生活情景匯入新課,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理解計量單位,引起學生對以往所學計量單位的主動探究。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以往復習方法進行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談談你覺得對應該複習“量與計量”的哪些知識,然後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在經歷自主梳理常用計量單位的過程中,進一步理清各種量的計量單位及進率,明確不同計量單位1釐米、1平方釐米、1立方厘米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構建成系統的知識網路,最終形成了具有個性特色的全新關係圖、表。讓學生對自己及他人設計的圖表進行補充修正提高學生的評價意識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不太清楚的“閏年”的來歷建議學生查詢相關網站,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技能。採用描述、比劃、舉例等形式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實物、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突破難點。提高學生自主複習的能力。針對新課標提出的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複習課的功能要著眼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完成課本練習的.同時,在練習中我力求將數學問題生活化,選擇一些典型的生活化的複習材料如:小明的爸爸生病吃藥的劑量、楊立偉登入太空的時間、江蘇省面積大小的估算、結合實際改病句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素材。在生活化的複習應用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避免了機械枯燥的訓練。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領略數學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說學生

  我教的這個班級思維活躍,敢講敢說很愛表現,再加上這部分內容知識點較多,且比較分散。且複習課最忌諱的就是題海戰役,使學生不堪重負。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就針對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多花了點時間和精力,精心創設情景、選擇習題。為精講、精練、高效、減負打下基礎。教學中我採用了創境激趣------自主梳理-----完善建構-------生活化複習這四個環節,教學過程中,學生從喜歡的體育明星的個人資料(介紹運動員的出生年月、身高、體重)和計量體育場館用到的計量單位入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知識梳理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暢談知道的整理複習方法以及自己的設想,主動建構知識網路。在自我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合作、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將有關知識點進行梳理,製作成圖、表,在組內互相描述、比劃、舉例說明每個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然後就梳理結果在全班評議、指議和辨析。小組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單純的師生交流為師生、生生間多項的交流互動,有效地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學生透過觀察、試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來建構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理解則更加豐富全面。

  在綜合運用的過程中,學生面對一些生活化的複習場景,拓寬了數學視野,學生領略到數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在獲得知識完善技能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思維的獨特性、創新性。在練習的運用中深深的感受到數學的嚴密性、科學性、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