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陌生的路熟悉的人的散文

陌生的路熟悉的人的散文

陌生的路熟悉的人的散文

  歲末,值得記憶。別說今年的歲末,恰逢13連線著14,意義深遠。本來應該和學生一起慶祝元旦,可是我選擇了去走訪,很愜意的度過了2013年的最後一天。

  吃過早飯,我就撥通了電話,告訴對方,我要去做客。非常歡迎,我等你。有這樣的熱情,增添了拜訪的情趣。說真話,幾十年都未曾踏過那故土,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驛站。有眾多的面孔不曾忘卻。那裡的每一個村莊都有我的印跡,淳樸好客的主人,奉送過鄉野佳餚。那種氛圍,真的好深刻,好開心。

  沒有陪客,我獨自駕著車,馳往熟悉的方向。路,已經很陌生了。鋪上水泥的鄉間大道,替換了廿年前的土路。記憶深處,紅色的泥土鋪就的路面,寬寬的,行走的人真的很欣慰了。遇到雨天,會很遭殃。鞋粘合著厚厚的泥土,踢摔不掉。時髦的腳踏車,沒有了用武之地。肩膀扛著腳踏車風景,常常看到。如今,疾馳的車瀟灑自如。路的兩旁樹木叢生,夏季一定枝葉繁茂。沒有十年的封山,很難有此效果。每隔一段就閃現一條岔道,足以執行一輛轎車。與主幹道不同,紅色的石頭,紅色的泥土,相互攙和著裝飾路面。怎麼走呢?到底走那一條岔道,要不要打電話問一下?我思量著。又擔心鬧出笑話:路都走不了了,哪有感情啊!不行,錯了再掉頭,有如此美景相伴,何樂而不為呢!要知道,此季節是寒冬啊!

  看準了,選擇一條岔道。車有些顛簸,路旁的樹枝非常友好,從不輕吻車身。不好,前方有一個很明顯的溝壑。為了穩重起見,我下車查看了地形。似曾相識,這不是記憶中的溝壑?兩塊較大的磐石,像牛郎織女星遙相呼應。看著這兩塊磐石,沒有絲毫的怨氣。記憶中,一次大雨過後,山水沖洗出一條溝壑,為難了師生的行走。在一位老師的幫助下,兩塊磐石落戶此地。稚氣可愛的學生,上學回家舒了一口氣。想到這裡,我慶幸,朦朧中選擇的路不錯。很快就到達目的地。

  熟悉又很陌生的學校,出現在我的眼眸。嶄新的教學樓,矗立在學校的南邊,與北面的舊樓圍成了四合院。走進了院落,靜悄悄的。學生呢?朗朗的讀書聲呢?陳老師走了出來,很高興的招呼我:小鄭,來了,歡迎!帶著疑問,陳老師為我解開了謎團。僅僅十幾名學生,沒有了當年的氛圍。兩個年級,四名老師。似乎真的不值一提了。

  對,另闢蹊徑。到這窮鄉僻壤轉轉。也想學學古人,從人生的第一站找尋到什麼。可又覺得好笑,區區一介平民,那能與功成名就的人相學!

  出了校門,走了不幾步,就相遇一中年人。熟悉的面孔。我還沒得及和他招呼,就聽到他洪亮的聲音:鄭老師,稀客啊!哎呀,好多年都不曾照面,如今你發福了!聽到這問候,有點不好意思,可甚感舒心。寒暄幾句後,我們繼續前行。視野逐漸開闊。我仔細觀賞著這美麗的鄉景。

  極目遠眺,最前方有幾重小山,遮擋了東方的遠景,但增添了旭日東昇的魅力。南方還是孿生的小山,彼此相連。與東方的小山很親密的手挽著手。在山上,那蒼翠的樅樹,茂密的居住在一起,給山們披上了一件很厚的棉衣。蹲踞在山的腳下,是一些小山坡,幾乎是相約都換上了新顏。黃色的土,是新番的氣息。小樹苗還沒有成景,但錯落有致。聽陳老師解釋說,這些小樹苗就是藍莓樹,剛剛栽種。他指著近旁的一顆樹,這就是成熟的藍莓樹。這幾年藍莓影響非常大,每到4月5月時,各種小車載著一批又一批客人來此地參觀。為了擴大規模,於是新開墾了這些小山坡。

  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到了近處,才發現路的兩旁有人家。高大茂密的雜樹樹枝,遮掩著這些很漂亮的小屋。眾多的建築中,形成規模的是藍莓管理中心。很想去參觀一下這個基地。

  鄭老師,你怎麼來了?與當年很不一樣吧?說話的人已經有六十多歲了,我一眼就能認得。當年他是村裡的副書記,黃山林場場長。你瞧,他精神矍鑠,氣色飽滿。

  老書記,你的神采不減當年啊!有如此神色真是福分非凡!我應和著,就是冬季,這繁榮景象都能申請旅遊勝地了!

  聽到我這麼說,老書記笑開了花,似一個小孩。今天中午,在這吃飯,請你喝藍莓泡酒,很健身的。

  真的想在此做客,書記如此盛情。不過,我們一起到學校去,校長準備好了。我抓住書記的手,緊緊握著。雖然我們的年齡有一定距離,但就像是闊別的同學般親熱。老書記向我介紹了村裡和藍莓基地發展情況,同時還介紹了未來的規劃前景。聽到這些,我體會了一個基層幹部那別樣的情懷。再三邀請,老書記還是婉言辭別了中餐的邀請。

  我們繼續向東前行。選擇了一個分叉道,走了一段路程,看到了很多農民在那裡栽種藍莓,那程式很多。挖凹,施肥,一次一種,然後再堆起一種白灰色的.物質,蓋上地膜,等一段時間再栽種秧苗。走近一處,又看見幾個很熟悉的人,都有七十歲左右。

  鄭老師,稀客啊!來看看藍莓啊!雖然我不能叫出那位老人叫什麼,但那聲音和麵容記憶猶新。

  老人家好,你們很辛苦啊!我不知道用什麼話來表達此時的心情。

  鄭老師,現在在哪裡教書啊?你看你的身體多棒!現在工資很高了吧?又一位老人關心著問。

  我在嶺北學校,工資不高,有點害羞了!我如實的回答著。

  還有好幾位老鄉也跟著和我寒暄。客氣的問候,如在平時有點煩人,今天卻能給我帶來非常愜意的心情。也只有故地重遊才有如此收穫啊!

  在我的建議下,陳老師帶著我繞道二十三K,從另一條道回來了。所走的路沒有原來的蹤影了,我感覺很陌生。

  在這鄉野道路行走,看到了二十年來故地的巨大變化。很少看見綠水,這裡讓我見識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與之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清澈的流水,洗滌了我渾濁的心。在發展迅速的今天,還有這樣一方淨土。人們居住環境美了,條件優越了,精神抖擻了。淳樸的農民,沒有破壞天然的恩賜,用自己的智慧增添了秀色可餐的亮景。這種最原始的環保意識,讓我心動。再看,那麼多的老人,仍然工作在第一線,勤勞的雙手,熱情的待客,是他們尋找生活幸福的方式。

  陌生的路,見證了人們的智慧,創造了美麗;熟悉的人,溝通了心靈的溝壑,詮釋了幸福。在2013年最後的時刻,我更加深了人生的感慨,有了這樣的心情,2014年一定有頗多的收穫,激發著我用淺淺的墨水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