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公開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公開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剛開始選擇這篇文章是源於我想挑戰文言文類文體教學,以此證實和突破自己的教學範圍。回顧兩年半的公開課教學《夏天裡的成長》《梅花魂》《刷子李》《七律長征》,你會發現我一直在不同文體中去嘗試、在改變,追求新的自我。但是我的這種自我,目前還是低層次的,要不斷學習,更要不斷在日常的教學中去有意識的反思。
那麼,把話題留給《伯牙鼓琴》這節公開課。《伯牙鼓琴》的教學重點是透過正確、流利地朗讀,瞭解文章的大意,並嘗試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借鑑部編版教材解析,我覺得這個重點的設定是非常巧妙的,因為它結合了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學生如果再上完課後,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那麼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到了鍛鍊和發展,這種培養的巧妙之處在於源於興趣和潤物無聲。教學難點是展開想象,感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教學難點從單元主題“一首歌,一幅畫……開啟藝術之旅”出發,緊扣住語文訓練的要素,培養想象思維,領悟知音情感,並感悟音樂藝術的魅力。其中,想象的目標能借助創設情境比較容易達到,但是如何讓學生對知音的感受更具體、更形象、更立體,而不是概念化的解讀,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最終能讓學生頓悟音樂藝術之美,又要有巧奪天工之力,因為你要從字裡行間不斷滲透美,還要在教學準備的音訊環節去搜集、篩選和加工,精益求精。每一場合格的公開課,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的;而每一場精彩的公開課,一定是對重難點的深刻突破。所以,我每次在教學設計的環節都會問自己:你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新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力不是不去借鑑,閉門造車。司馬遷能寫出《史記》,離不開史學家的史冊;李時珍能寫出《本草綱目》,也離不開醫學家的醫學典籍……而教師要上一堂精彩的公開課,更要學會在教育武林中尋得一本適合自己的武功秘籍——教學設計。執教《伯牙鼓琴》,我進行了參考。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過濾和篩選,而是拿來就用,幸而無傷大雅,因為當我第一眼見到前人的教學設計時,我就覺得自己太幸運了,撿到了武林絕學中的《九陽真經》這一篇:匯入已經為後文的語言實踐進行了充分鋪墊,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了創設情境、尋找語文味的層次,真正的把語文味和工具性潛移默化地統一起來。
峰迴路轉,課程標準對於小學階段的'文言文要求相對初中而言並不高,那麼立足於此,我開始操刀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學設計。基於自己在朗讀方面的不斷進步,我以朗讀教學為線索,貫穿全課,這符合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熟讀成誦。但是光有朗讀,是行不通的,就好像一個人光有澎湃的血液,但是沒有大腦的智思,這個人也是得不到發展的。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授之以漁”。《伯牙鼓琴》這篇文章應該要滲透的方法是想象,最基本的方法是註釋和插圖,最錦上添花的方法是資料,這裡僅表個人見解。當然,學習文言文,還有許多方法,至於要什麼,還得看學生的生成性回答。我的課堂中,有的學生能說道“補充”。有些方法在五年級的時候,學生就已經會運用了,所以在修改設計的環節,教研組長王老師建議我把方法直接放到初讀環節,讓學生回顧方法,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方法的教學,而不是應用,這對我而言,無疑不是一種新的領悟。在課堂中,還做的不足的一點是,沒有及時對學生引用的方法進行點破,在方法中“扶和放”的把握還要進行思考。應該要相信學生,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對於初讀環節難點字詞,比如“巍巍、湯湯、少選”這些詞,我在課堂中僅用口頭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說,似乎做的並不精細,如果能結合古文或者說文解字對“巍、湯”字進行深入感受,會不會更好?如果能把《伯牙絕弦》與《伯牙鼓琴》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入思考編者修改文章字詞句的意圖,辯證地看待“峨峨兮若太山”與“巍巍乎若太山”,“洋洋兮若江河”與“湯湯乎若流水”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是不是更符合深度學習的要求?更好的讓學生、文字、教師和教科書編者進行對話呢?
最後,我要從這節公開課中想開去的是:在課堂中怎麼呈現發展性?因為全面是一個終身的概念,也是一個終身的概念。我想只有把握了課堂的發展性,課堂的效果才能用上一個詞——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