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花的學校》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1

  《花的學校》是一首優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皮。這首詩共有四節,詩歌的語言和所描繪的情境很能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親近感。對《花的學校》一文,我是非常喜愛的,我反覆認真地讀了這首詩,根據課後要求,我也背了這首詩,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會想到孩子們在背誦時會遇到哪些困難,什麼地方要給予幫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讀,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閱讀中,我被作者感動著,也被自己感動著。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字,被文字感染感動,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所以課堂上,當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聽我認真地範讀完後,孩子們好似剛從睡夢中醒來,一個個打著哈欠,伸著懶腰,那舒服勁,讓人看著都羨慕。

  在課堂上,作者與我,我與孩子們都成了花園中的一份子,孩子們彷彿走進了文字,隨著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2

  任勇先生所著的《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中說“教學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我特別喜歡這段話,因為教材內容的編排畢竟是有限的。但是隻要我們靈活的使用教材,適度的拓展教材,做教學的有心人,就一定會收穫別樣的精彩。

  語文教學的重要憑藉是課文,它是現成的語言作品,可以說,語文教學活動就是憑藉言語作品的開展以提高言語交際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言語活動。語文教學過程,包含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與求知者的思維緊密聯絡在一起。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能動性起關鍵作用,他們需要主動地感知、思考、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識,才能獲得語言知識和能力。

  《花的學校》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寫得一篇散文詩。它的特點是具有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感,但是又沒有分行和押韻。然而形式的不同,並不影響詩歌帶給我們的視覺和心靈的美的享受。文中想象豐富而奇特,表達巧妙,充滿兒童情趣,賦予“雷雲,東風,花朵”人的行為,運用“走過,吹著,一來”,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東風吹過原野的動態和花朵們趕赴宴會的生動。這樣的文字自然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有助於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閱讀時注意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讓語文要素成為操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平臺,即美妙的想象和有效的仿寫練筆讓課本里長出小詩。

  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接著根據語文要素,畫出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文段。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以下句子“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呢?”透過之前對課文的理解,孩子們不難知道,因為在雨水的滋潤下,花朵們不斷生長,越長越高,最後高出了地面,就像從地下跑出來了一樣。為了進一步拓展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丟擲課後小練筆:

  清風一吹------------------------------------

  蝴蝶一來-------------------------------------

  太陽一來-------------------------------------

  透過小練筆的練習,孩子們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思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表達的慾望越來越強,不知不覺中他們想得更多,更深,更奇。我們的小詩也不知不覺的長成了。

  清風一來,他們便跳起了歡快的舞來

  蝴蝶一來,他們便綻開了美麗的笑臉

  太陽一來,他們便羞紅了臉蛋

  小溪一來,他們便唱起了歡樂的歌

  小花一來,他們便多了一位朋友

  花瓶一來,他們便有了幸福的家

  雪花一來,他們便又回到了大地媽媽溫暖的懷抱裡······

  看著意猶未盡的孩子,我又丟擲孩子們勾畫的文中另一句有新鮮感的句子“潤溼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讓孩子們仿照這句話接著想象東風還可能走過哪些地方?又會幹些什麼?孩子們這樣寫道:

  東風走過田野,在稻田裡畫畫

  東風走過樹林,在樹葉間翩翩起舞

  東風走過沙漠,帶著黃沙去旅行

  東風走過桃林,它讓桃花變成了桃花雨

  東風走過小河,它讓河水唱起了歡快的歌

  東風走過學校,它伸出小手,調皮的掀起了孩子們的衣角······

  其實,開啟三年級語文課本,我們不難發現,每篇課文都有值得拓展和關注的點。這些點都能成為訓練孩子們語文能力的有力平臺。把這些閃光的,美好的點,透過語文教學活動昇華成孩子們對美的語言文字的創造中來,再由文字拓展開,經由想象給孩子們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的藉助語文課本這個媒介,對孩子們的語文素養進行全方位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只有這樣紮紮實實教語文,認認真真學語文,才能讓語文教育成為一首最清新的小詩。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3

  《花的學校》這篇課文原是泰戈爾的一首詩,本身是詩,又是外國詩。我很怕講詩,詩太抽象,詩裡邊的詩意,很多時候,我覺得誰也無法去教給誰,這太需要自我的感受了。

  詩重在朗讀,在朗讀中自會有所感悟。但是若是機械地一遍一遍地去讀,難免太過枯燥,讓孩子失去了去感受詩意的興趣。

  備這一課的晚上,我剛好聽見朋友放了一段有關雷雨的純音樂,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一段情境匯入嗎?

  課堂上,我把課文分成了3部分去進行教學。

  前5段,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例如我範讀前兩段,遇見如“溼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此類的好句子時,便停下來,讓孩子們去反覆接讀(指名讀,齊讀),不刻意去講好句子的“好”,而是給孩子讀的時間,他便有了感受的空間。當我們讀完前5段時,我第一個開放型引導便拋給了孩子們:你們喜歡花的學校嗎?這時,很多孩子便說不喜歡,因為他們的學校太嚴格了,出去玩都不可以;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說喜歡,因為他們一下雨,就可以放假了;這時,就有孩子接著說,我還是覺得我們學校無論下不下雨,一到週末就可以放假比較好,所以我還是不喜歡。孩子們的答案,讓我驚喜於他們已經在感受了……

  既然是這麼嚴格的學校,那麼放假後的興奮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第5段,我知道孩子們讀出花放假後的心情,就變得順利得多了。

  我把最後的7-9段放為一部分,這次我讓孩子們自由朗讀,並去想象:花門見到媽媽後可能會做些什麼?孩子們的想象是十分精彩的:告訴媽媽自己放假了,那麼長時間不能見媽媽要跟媽媽說太想念媽媽了……

  到這裡,孩子們對花的學校的看法應該已經形成了,我再讓孩子們完整的讀一遍課文,並且再丟擲最後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如果花的學校的校長現在來到了你身邊,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孩子們說:“對花們不要太嚴格了,他們也要出去玩的”,“不要總是懲罰花兒們,出來玩遊戲,花們才會快樂”,“給花們建座足球場吧”……

  我想,這個時候,孩子們已經懂得了泰戈爾當時寫下這首詩的心聲吧……

  一堂課上罷,我對詩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

  教詩,必須要讀,但是不能放任自流地讓孩子們去自讀;教詩,必須要引導,但不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禁錮孩子們的思想;教詩,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想辦法去“開放”孩子們的腦與心。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4

  《花的學校》出自泰戈爾的《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詩裡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致力謳歌的是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東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筆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描繪了孩子對自由的渴望,這是詩人對世界兒童文學的一大奉獻!

  我好喜歡這篇文章。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裡上學”“你可知道,媽媽,它們的家是在天上。”在孩子的眼裡,母親永遠都是自己最忠實的聽眾,她不會因孩子的幼稚甚至有些荒唐的念頭而譏笑他,不會因為孩子離奇的想象而斥責他。她始終微笑著,用溫暖寬廣的胸懷,擁抱著孩子稚嫩而美麗的世界。“我自然能夠猜得出它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它們也有它們的媽媽,就像我有自己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的心中,花孩子的家也許就在遙遠的星空,在無邊的宇宙,廣袤的大自然便是它們最最親愛的媽媽,就像自己的媽媽,孩子走得再遠,母親依然在家裡守望著,期待著……這條長長的親情線從頭至尾貫穿其中,讓我們感受到“我”和母親的真摯情感,“我”的形象也因此更惹人疼愛。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字,被文字感染,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所以課堂上,當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隨著作者的語言嬉鬧,生長。這應該是我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5

  《花的學校》是一首優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節選自泰戈爾《新月集》。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皮。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

  聯絡生活想象畫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和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走進文字。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點詞語聯絡生活來想象的。首先確定重點詞語是“跳舞、狂歡”,然後我把自己當成那些花——如果讓我狂歡,我該怎麼做,同學們怎麼做?再想想:花在風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麼樣的?這樣學生就會理解花兒的活潑、可愛、向上,體會到童趣。

  不足之處:三年級學生讀泰戈爾的文章,難度較大,要細細地品讀,才能讀懂。詩人總能把平常的事物寫得那麼清新自然,猶如雨後新鮮的空氣,沁人心脾。但是學生會產生許多新奇的問題,如:“他們的老師是誰”?“綠葉在狂風裡簌簌地響”句子中,既然是“狂風”又怎麼是“簌簌”地響。但是我在備課時,有些地方沒有關注到,所以教學效果並不是特別好。

  以後在備課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