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1、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這一課安排的內容有點緊,學生在讀的時候不能馬上拼出這些音節。

  2、這樣的內容安排不利於b、p、m、f與帶聲調的a、o、i、u相拼,可能有點脫節的感覺。

  這節課總體安排還比較合適,時間上把握的也比較好。就是

  沒有輕鬆一點的遊戲,上課時氣氛不是很好,有點沉悶。在講故事的時候引導的也還不夠,只是讓學生自己講,而沒有加以引導。

  學生剛開始學習拼讀音節,定調有困難,可採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節數調法,先用聲母和基本調(第一聲)韻母相拼,再一聲一聲數到這個音節為止。剛開始學拼讀,可以用這個方法。一是音節定調法。用聲韻相拼,眼裡看著聲調符號、讀出的是帶調音節如b-a-ba。三是韻母定調法。如:b-a-ba。這三種方法由易到難,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時教授。第三種方法直截了當,兒童拼讀較熟練了,便可採用。在音節教學中,老師們還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依靠教師領讀,而要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也不要始終按音節表的順序拼讀,而應及時地讓他們利用卡片,打亂順序認讀,進而練讀拼音詞、拼音句,以訓練學生見形知音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練習進行訓練,如《猜猜要發什麼音》,《讀兒歌、記字母》、《小猴讀拼音》等活潑多樣的遊戲性的練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漢語拼音教學中仍有許多問題,比如如何進行綜合化、實踐化、整體化的漢語拼音複習,如何快速有效地讓學生掌握拼讀的方法等,都有待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本課生動地描繪了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教學本課時,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課文,認識冰花的一些特徵,理解一些重點詞語,體會冰花的美麗神奇,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複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在教學中,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件給好奇的學生觀賞了不同形狀的冰花。學生在瞭解冰花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字。抓住關鍵的詞語和標點指導朗讀。如“驚奇”,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童來驚奇地喊一喊,學生一個比一個更進入情境,體會到了小童的驚訝。

  在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上,學生透過多種形式,自主地學習。教學時以讀為本,透過開火車讀、自由讀、範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深入地挖掘語言文字,品析重點詞句,從而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體會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麗。以讀促情,以讀促理解,使師生情感互動,充分發揮“讀”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說課文內容是學生讀懂的,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果。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冰花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冰花還像什麼?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練習,當學生的想象飛揚,說出了一個個富有創意的句子時,不僅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而且也是一次很有的口語訓練。透過想象,練說,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態,朗讀也更好。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全詩共7行兩句話,前兩行介紹了江南是個採蓮的好地方,後5句寫了魚兒在荷葉下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江南水鄉的美景被一一展現了!為了使聾生體會到這種美,教學第一句時,我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學生讀課文後提問:什麼叫“何田田”?學生一下子無法回答,於是指導學生看圖,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看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的美,荷葉的綠,荷葉的大,荷葉的多,體會這麼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教學第二句時,我主要抓住一個“戲”來細細推敲。首先進行這樣的過渡引導:“蓮葉長得這麼綠,這麼好,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

  採蓮的人們划著小船,高高興興地採收蓮蓬。河裡的小魚呀,也樂開了。你看到小魚了嗎?”出示圖後,讓學生想象,用一兩句話把湖裡的小魚的姿態說一說,他們會說:“小魚真可愛!”“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真可愛!”“小魚正在水裡你追我,我追你,它們在做遊戲呢!”教師根據回答板書“戲”字,請學生說出它的意思。然後提問:“蓮葉東,蓮葉西,蓮葉南,蓮葉北”是什麼意思?充分討論後,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穿到西面,一會兒鑽到南面,一會兒滑到北面,他們在水中是那樣的自由與快樂!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學生邊表演邊入情入境地誦讀,那洋溢喜悅的小臉,活潑可愛的動作,一下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看菊花》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讚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我是這樣展開我的教學的: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請學生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說說圖意,再讀第一自然段,這樣,學生明白了第一自然段向我們交代了看菊花的時間、地點、人物。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抓住“公園裡的菊花好看極了。”這句話瞭解菊花的美。“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我出示相應的菊花圖感受菊花顏色的美。在這基礎上,請學生想象菊花還有哪些顏色呢?很多學生根據書上的表達方式進行了補充說話:“紫的、藍的、粉紅的、深綠的……”,接著,我也給學生補充了兩組關於顏色的詞語:綠油油、金燦燦、黃彤彤、紅通通、紫瑩瑩、藍盈盈……粉紅粉紅、碧綠碧綠、雪白雪白、金黃金黃……讀著這些美麗的詞語,學生好像置身於絢麗而繽紛無限的菊花園裡,充分感受到了菊花顏色的美。再讓他們進行朗讀,都讀出了感覺。學習“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時,我透過課件演示分別出示“一朵、一朵朵,一叢、一叢叢,一片、一片片”的菊花,感受菊花開放的多。因為有了親自看到過一大片的菊花,有過被菊花簇擁的感受,讀到“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這三個詞時就自然地揚起了聲調,突出了菊花的多。接著,抓住“菊花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和爸爸的一番話感受菊花不怕冷的品質。

  課堂的最後,我教育學生向菊花學習,做一個美麗的人,更做一個心靈高尚、品質優良的好孩子。課堂達到了高潮。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小學一年級新生剛接觸漢語拼音,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漢語拼音aoe這節課時,我借課件創設了一個童話世界“拼音王國”,而aoe則成了“拼音娃娃”這樣的角色,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童話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跟著情境中的“小鳥”認真地學著發“aoe”的準確發音。在學習aoe的字形時,學生自編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老師的尊重,思維活躍。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積極開動腦筋。

  四聲的第一次學習又是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一大難點,就算老師反覆示範四聲的朗讀,效果也不會很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故事正好是學生最喜歡,最願意接受的方式。我覺得小白兔騎車的圖畫生動形象,對四聲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發。特別從兩方面能體現出來:一方面是騎車的四個過程,像四聲的形狀,我用圖的形式體現出來,學生一目瞭然,一下子就能把四聲記住。同時,我邊講還邊讓學生比劃四個過程(四聲),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四聲的寫法。另一方面,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和學生簡單地分析了小白兔騎車所花費的力氣,目的也是為了滲透四聲的發音方法。所以,我試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輕鬆學讀四聲。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加重視而且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新的發現”,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有層次性:先引導學生從直觀形象的畫面進行觀察記憶,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想像,希望學生能在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形式中,每節課都能愉快地學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1、本節課能以“月亮”的主題來貫穿始終。新課的匯入,利用藝術室現場的佈置,“有關天空的圖片”、“天花板上週圍的小燈像星星,中間的大燈像太陽,就是缺少了月亮”來引入“月亮”的主題;欣賞月亮的圖片;學習“月兒”的歌謠;學唱月亮的歌曲“小小的船”;聽有關月亮的故事“月亮的臉”等等。

  2、儘管只是承擔音樂方面的教學任務,但是能夠將多種學科進行整合。比如,美術方面的欣賞各種圖片;複習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小小的船”;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月亮的臉”的故事,並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等等。

  3、為學習“三拍子”歌曲“小小的船”埋下伏筆。課前三分鐘的複習歌曲就以三拍子的音樂為主,比如“花瓣”;所讀的歌謠“月兒”也是一首三拍子的作品。

  4、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在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中,採用聽唱法與教師適當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的欣賞中,自學歌曲。

  5、透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學生逐步建立音樂結構感知。欣賞圖片調動視覺,欣賞音樂調動聽覺,律動表演調動觸覺。

  不足:

  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低,加上三拍子、中速的音樂很優美,讓人聽了比較舒服,因此,課堂開始氣氛比較活躍,而在學唱歌曲時,多聽幾遍以後,有許多孩子表現出困的精神狀態。儘管整個班級來看,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不能將全班的孩子全部帶到活躍的氣氛中來。

  措施:儘可能地多花點心思,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每一個孩子在音樂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培養。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雪孩子》是人教版第一冊19課,是本冊第一篇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這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能否熟練地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冬天的圖景和雪景,讓孩子們感受。觀察後,根據圖片,讓學生用一兩句話說說圖片的內容,這為學生下面看圖學文打下鋪墊。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如雪景圖,讓孩子們用自己貯存的詞語來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然後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匯入到第二節,我是這樣講的:這天呀,兔媽媽要出去找食物了,可能要出去很久,兔媽媽看著外面厚厚的大雪,就犯愁了:兔寶寶不能跟著一塊出去,他一個人在家可該怎麼呢?這時,兔媽媽靈機一動,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想出來了,是什麼辦法呢?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孩子們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說了出來。然後順勢轉到第二節,並出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圖,讓學生觀察,然後把自己觀察到的說出來。我只是引導他們把話說完整,根據他們彙報適時提一些問,如你們是從哪裡看出他們玩得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孩子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孩子帶著開心的情感朗讀這一節內容。從而理解“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這一內涵。

  在後文的授課中,我都是帶孩子在“看圖中學文”,必要時做一些故事的補充,把孩子帶入到課文的情景中去。與此同時,再回歸文字,孩子們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情感也就有了。也可以讓孩子領略到了語文的音、韻、美,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尤為重要,他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為了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我精心設計了用於上課的課件,盡力使平時不敢舉手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來。

  在教學時,我的設計思路是按照“引學第1行——自學2—4行——共同體會第5行”為主線,以讀為主,配以精美的課件把課文內容變得更直觀,邊讀邊展開想象,互相提問題,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在讀、提問、彙報的同時,讓孩子們初步具有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勇於表現自我。師生間平等、民主;學生間團結、合作、友好、競爭,同時情感也得到了體驗,讓孩子們願學、樂學。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融入新課標的理念,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巧妙地開發學生智慧,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思維的空間裡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於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對家的熱愛,同時也滲透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著缺點:由於獎勵機制不夠,課堂氣氛較冷,學生都討論不起來。課上學生說得比較多,但所說的話還不夠完整,有的孩子還不能自己說出一段話,學生的口頭語也不夠豐富。今後在語言積累上還要加強。

  閱讀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朗讀不夠到位,效果不夠突出。最後的說話練習涉及面不夠廣,學生的語言訓練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學習提高。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太陽是有香氣的。”這種超乎尋常的感覺也只有兒童才會有!而孩子之所以能感受到這一切,還因為媽媽的愛無處不在。這篇小散文,作者處處以兒童的眼光觀察世界、感受世界,讀來有一種陽光般的溫暖在心頭。

  1、營造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談話中自然進入課文所創設的情景之中。

  2、“太陽的香氣”不是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實實在在聞得到的,孩子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就需要教師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用心地去體會。在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質疑,太陽的香氣到底藏在哪裡?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很容易找到課文中的相關語句,但對其內在意義體會不深。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文章的感受,讀出文章內在的韻味,使孩子們體會到因為有了太陽,有了媽媽的愛,我們的生活才如此美好。

  3、設計了“太陽的小使者”這樣一個角色。這樣既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又把一些難懂的問題如:“甜甜的果子裡”和“香噴噴的稻米中”怎麼會有太陽的香氣呢?借小使者之口告訴孩子們,引發孩子們深入思考: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太陽。凡是感受過陽光的一切事物,身上都有太陽的香氣。

  4、聯絡生活,拓展想象。引導孩子們說一說:你還在哪裡聞到過太陽的香氣?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孩子的目光擴充套件開去,把課文帶入了生活。然後,通過幾張圖片的展示,更使孩子們感受到太陽的香氣無處不在。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太陽才會如此美好。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生活,用心體會生活的美好感情。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口耳目》是一篇識字課文,並且用圖文結合的辦法展示了漢字構成法中的一類——象形字。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一下措施

  一、激發興趣

  透過對教材的鑽研,首先出示小動物“羊、鳥、兔”的圖片,把它作為引起學生興趣的“開路石”,然後在學生掌握了象形字的“以畫構字,字就是畫”的構字特點後,再遷移到“口耳目”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安排,能讓學生馬上實踐象形記字的方法,從而始終保持對教學內容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認為,創設情境是提高一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在課堂教學時,創設了小動物和我們交朋友這一情境,用“要交朋友,先記住朋友的名字”解決了“羊、鳥、兔”字的讀音;用“山羊朋友告訴我們小知識”引出象形字的構字方法;用“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記住羊和兔嗎?”來讓孩子進一步鞏固象形字“以畫構字”的特點,孩子們學習時,始終圍繞著和小動物交朋友這一主線,大家興致高昂,注意力集中,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三、在遊戲中鞏固

  在鞏固生字階段,透過遊戲讓孩子們在趣味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記住生字,首先是給生字寶寶排隊(生字分類),然後給生字寶寶找朋友(生字組詞),最後在大街上找生字寶寶(生活中字的應用),學生始終在遊戲狀態下學習,特別是第二個環節,給生字寶寶找朋友,我把能與生字組詞的字發給小朋友,然後說“我是鳥,我是鳥,我的朋友在哪裡”,小朋友拍起兒歌,馬上把字拿上來和我手裡的字“交朋友”,這個環節,孩子們的熱情充分地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好。

  這堂課的教學給我很大的啟示,激發學生的興趣非常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讓孩子們喜歡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