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反思500字(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學反思5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雷雨教學反思1
《雷雨》該課屬於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文字優美、生活感強,同學們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雷雨將要到來的壓抑、下雨的酣暢淋漓、雨過天晴的清新。
最初我的設計是隻講第一部分雷雨前,苗老師在聽過我的課之後提出建議:第一,簡單的字可以換組詞這種方式識記。第二,只講雷雨前的部分,太過單薄。第二,這樣一篇文章,文字紮實優美,為什麼不學完呢?第三,把生字落實到最開始,同時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三個部分落實到讀。
於是我把這節課重新設計,生字的識記依舊還是重點,書寫生字指導方面“雷、垂。”“垂”字橫畫、豎畫為主筆,橫畫之間間距相當。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抓住了“雷雨前的壓抑”“雷雨中的酣暢”“雷雨後的美麗”讓同學們反覆讀,反覆感受,首先借助圖片感受大雨將至的擔憂、害怕,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雷雨下下來的急且大透過“譁、譁、譁”有節奏的停頓讀出來。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先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再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投入進去讀。
透過這次講課,我認為讀落實到每一次理解和表達中要更加簡潔,把語文簡單到“讀”和“寫”,讀是我更容易忽視的一個版塊,所以能夠讓學生把文字真正讀出文字的韻味才是當下低年級的教學追求。
雷雨教學反思2
本文以簡練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描寫。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對此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他們已有的經驗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學法上,積極鼓勵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和理解,有所感悟,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種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景色的不同特點。
正式上課前,我讓學生辨別“毛毛雨、陣雨、雷雨、暴雨”,讓學生對“雷雨”有初步的印象。當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體會恰當運用詞語所帶來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圍繞“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導學生透過讀句對比的方法,說出景象的不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雷雨教學反思3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短文它的條理清晰可分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三部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除了注意到完成識字、朗讀的重點外還針對這兩部分作了不一樣訓練目的的處理。
“雷雨前”為了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緊張氣氛我結合課文的情境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景,引導學生注意其中幾個動詞,如“壓、亂擺、垂、逃”結合語境來體驗輔以直觀的動作演示或經過刪減、替換詞語來比較學生很快受到感染。
“雷雨中”重在體會雨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緊扣兩個詞語“越……越……”、“漸漸地”經過朗讀音量大小、語速的控制將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過程展現出來配合用詞造句體會事物發展變化。並且讓學生充分地說“越……越……”這一句式。
“雷雨後”一部分利用插圖觀察、想象雨停了,讓學生感受理解。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於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緻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並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後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雷雨教學反思4
歌曲《夏日的雷雨》是一首易學易唱的謎語歌曲。本曲為一段體,有四個樂句組成。每句的前半部分結構規整,三處採用切分節奏型,其中一、三樂句完全相同,第四句作為全曲的結束局,稍有不同,增強了結束感。應該說,這是一首易學易唱的謎語歌曲,在音準上沒有太大負擔,可以讓學生學得輕鬆,唱得輕鬆。
在歌曲的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切分節奏的學唱,引導學生用短促跳躍的聲音來演唱歌曲。“生活中有音樂,音樂反映生活。“這些都是音樂課上要學生其體會的。我們力圖透過演唱、聽賞、和遊戲任務,將音樂課堂和生活聯絡得更為緊密,在寬鬆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漸漸體會反映生活的音樂無處不在,瞭解音樂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本課主要圍繞“小青蛙合唱團”招人的任務主線進行。一共三個任務,難度逐步增加,在對完成前兩個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完成對歌曲的把握。任務三是歌曲的拓展,我又設計了跟著音樂和問題創編新歌詞,讓學生真正在鞏固的同時獲得拓展。
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1.在講解切分節奏的時候過於繁瑣,語言不夠精煉。
2.在歌曲歌譜教學上一開始就是原速教學,學生學的有點不怎麼好。在每一句的最後一個音上,沒注意音量的控制學生容易唱的重一些。
3.在最後創編環節應當給一個主題給他們這樣才能使歌曲成為一個整體。
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深入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輕鬆愉悅的上一節音樂課。
雷雨教學反思5
透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感觸,接下來我從這幾方面來談一談:
一方面我感覺到學生們現在能自主地到前面來抓重點講解生字,但有些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我今後再進行訓練。有幾個學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來說的時候,卻表達不清。我想在今後我可以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讀的方式最好是大聲地朗讀,透過這樣的訓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用詞造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靈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基本功仍需要練習,就象李校長說的,要想上出一節成功的識字課,首先教師的字要漂亮,針對這個情況,我想每天抽半小時的時間來練習自己的粉筆字和鋼筆字,每天鼓勵學生也抽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鉛筆字和粉筆字。而且每天無論是上課的板書,還是平時的小事記在黑板上,我在書寫時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細,讓學生平時就意識到字應該怎樣寫,怎樣寫才能寫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訓練過後,學生們和我的字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還認為學生們在小組合作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我覺得他們的傾聽能力比以前加強了,而且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相互配合得也越來越好了。因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所以他們也願意以這種形式來學習,並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雷雨教學反思6
《雷雨》主要描述的是雷雨前、中、後三個過程的自然景象。旨在讓孩子們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由於這是我第二次上講臺,感覺比第一次有進步,能完整流暢的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中各個環節能基本達到教學效果。課堂中一些小插曲也能及時解決,這是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由於這周情況特殊,老師外出學習,缺乏對學生管理的經驗技術,導致課堂秩序有些渙散,教學效果打了折扣。
第二、有些細節還是沒有把握好,沒有落實到位,以後要注意備課工作要更認真、細緻、充分一些。第三、課堂氛圍調動得不是很好,要學會用一些啟發性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增強課堂的感染力。第四、親和力不夠,不能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表揚的反饋,要注意多誇誇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
第五、時間安排不合理,有些環節佔用太多時間,以致別的環節的教學效果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佔用下節課的時間來強調補充。第六、有個別生字儘管叫學生起來強調了,但可能有些同學沒注意聽,所以有很多同學出錯,儘管後來我在全班再次強調了都改正了,但我應該在第一次時就應在全班再強調一遍。
這些都是我需要不斷提高改正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多注意這些問題,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採取正確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更好的教學。
雷雨教學反思7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並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可問問周圍的同學,老師,或者查字典。並把生字詞解決掉。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絡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旁識字法記“虹”。聯絡自己的生活和閱讀實踐鞏固識字。
在朗讀感悟上,我積極挖掘教材,抓住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
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歸類整理詞語。在提問學生們哪一個字用得好時,學生們都積極回答問題,王樹基說:“老師,“壓”用得好,我能感覺到烏雲來勢很猛。成志認為“垂”用得好,能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氣氛很活躍。
寫字指導,重點講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蜘字的蟲字旁要寫的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的短而平,下面的橫長短不同。
雷雨教學反思8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1、指導學習雷雨前景象時,我讓學生先想象一下平時生活中的雷雨前的天氣,然後再熟讀的基礎上畫出文中雨前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中的語言片段時,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讀雨後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後美景畫出來,再出示圖片,真切感受雨後的美。
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課的幾個動作字詞“垂、掛、壓、坐”。對於二年級的學生,這是有一定困難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幾個詞。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學習雷雨前的段落時候,沒有說明為什麼是1到3自然段,另外語速較快,在這一點上我一定要注意,還有因為學生字用的時間有一點長,導致有兩個短語練習沒有講到。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雷雨教學反思9
今天學習了第18課《雷雨》,儘管窗外還是春寒料峭的春天。
為了讓孩子們找找感覺,上課前先放了一段雷雨交加的flash影片 ,形象的動畫加上逼真的聲音,應該能喚起孩子們小小記憶中的這樣的場面吧!
這一課只有四個生字,還全部包括在了一類字當中,所以只讀了幾遍就算過,節約出很多時間品讀課文。
鋪墊之後,大螢幕上出示問題:默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沒有給孩子們太高的期望。很快就有幾個孩子舉起了手,挨個小聲問問探探底。海魯說:“先寫了颳大風,又寫了雷聲,寫了下大大雨,最後寫雨停下來了。”加昊的思路跟海魯大體一樣。
潤澤說:“寫了下大雨的景色和下雨後的景色。” 林旭說:“寫了下雨前的情景、下雨時的情景和下雨後的情景。”讓幾個孩子起來回答,大家一致認為湛林旭的總結最完整最準備,沒想到這個問題解決得這樣順利。
這篇課文內容短小,語言精煉,適合朗讀,採用了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各種方法,效果都不錯,讀得有滋不味,能看得出,好多孩子達到了當堂背誦的程度。
透過對比的方法,讓孩子們理解了“越來越”的作用,體會到準確用詞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課文。
今天大體看了週末孩子們寫的《好書推薦》日記,初選出孫禕瑋、湛林旭、李震海、王潤澤、董珊珊五名同學參加角逐,兩名優勝者代表班級參加比賽。
這五名同學日記內容寫得生動,符合要求,而且都還沒參加過學校級別的比賽。一直遵循的理念是:儘可能讓更多的孩子去參與、去經歷,先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精心準備和層層選拔的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鍛鍊,孩子們,加油吧!
雷雨教學反思10
《雷雨》這篇課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遵循教育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
課前預習時,首先我讓學生在預習時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讓他們自己找出難寫的字,並說出理由。再對照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及個人獨特的識記方法進行生字識記。書寫的板塊要引導觀察,強調習慣,突出重點,促進了學生自主寫字能力的提高。
本節課我很注重朗讀訓練,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說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本課語言精煉而生動,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後的不同景象,感悟雷雨前後景物的變化。透過讀,學生與文字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著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著學生的語言的感覺。
因此,這堂課我讓學生讀了很多,有第一次和課文見面的初讀,有生字詞語寶寶認識後的再讀,有講讀課文時的精讀,學生讀的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有自己讀、有小組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等多種形式,整堂課書聲琅琅,學生讀出了正確,達到了流利。不僅讀的形式多樣,還教給他們怎樣讀。
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容理解了,文章蘊涵的情感就體會出來了。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還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今後我將繼續鑽研教材,鑽研學生,創設更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