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榴》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石榴》教學反思1
進入三年級以來,在課堂上我更注重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我總喜歡在課前將一個個問題設計好,儘量將問題細化,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考孩子們。孩子們很喜歡這種形式,只有加分沒有扣分的形式刺激了他們,不管對錯,孩子們留下的是勇氣與激情。教學《石榴》這篇課文,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很大的原因在於這篇課文確實有很多值得思考圈點的地方。
《石榴》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可以說,每個自然段都值得好好體味。
一、分析課文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馳名中外”,我讓孩子們先思考意思,再換詞。比如第二自然段,我讓孩子們邊思考邊看圖,感受春天抽枝長葉的生機,感受夏天開花的旺盛。我們重點分析了花,我問孩子們:第二小節裡,什麼詳寫?主要寫了花的什麼特點?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找出一個打比方的句子,說說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等等。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輔以朗讀,使得體會更深刻。第三小節是最“熱鬧”的一節,可挖掘的東西很多。說說“熱鬧”是什麼意思?石榴花會熱鬧嗎?這兒為什麼用“熱鬧”?在學習石榴外皮時,讓孩子們說說外皮顏色的變化。透過觀察圖,感受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感受作者把他當作人來寫的真實感。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我讓學生拿出預先準備的石榴,讓學生剝開外皮仔細觀察石榴果肉的樣子,引導他們理解“緊偎”、“晶瑩透亮”等詞。再透過嘗石榴,說出石榴的味道。
二、分析寫法
課後練習5要求仿寫第四自然段,我讓孩子們帶了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後也按照學習課文的方法,先看一看,然後剝開觀察再品嚐。孩子們依據這樣的順序,隨即就能順溜地說出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過關了。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充滿了互動,充滿了智慧火花的撞擊,那麼這樣的課堂才是靈動的,才可以聽到拔節的聲音。
《石榴》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是張開嘴巴笑了。我以一個謎語匯入課堂,學生的興趣很大。初度課文時,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態,加上提前預習的效果較好,這個環節就省了一點時間。在學習本節課的生字時,我採用了階梯式的教學方法,由易到難,回顧了之前學過的拼音,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能力,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學生們說得都很好。
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第二段我本來是設計的讓孩子來表演王力力為了逗石榴笑而做的一些動作,但是由於課中臨時的變化,這個環節就沒有實施,我覺得是一個遺憾。 課後,王桂蘭老師又對我說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我覺得非常受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逐步提高,力爭每一堂課都是高效課。
《石榴》教學反思3
《石榴》這篇文章是詠物抒懷作文的很好的範文,它篇幅短小、結構清晰,尤其是描寫的表達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鑑。
我在教學的時候就把“描寫”作為教學重點。
學生寫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這固然與生活經歷單調、觀察不細有關,我覺得關鍵的原因還是不會描寫。
《石榴》2-6段描寫石榴的特徵,描寫得很具體也很生動。我在教學中以《石榴》為範文指導學生掌握描寫的方法。
1、描寫要多角度。課文對石榴從枝葉、花朵、果實三個方面來描寫石榴,其中描寫花又從形狀、顏色、光澤這些角度來寫。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對事物描寫像蜻蜓點水一樣,三言兩語就沒話了。掌握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就可以寫得具體、全面、豐富、深刻了。
2、描寫要有詳略。多角度描寫不注意詳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淺嘗輒止的毛病。詳略的安排是由寫作目的、文章主題決定的。石榴的枝葉、花朵、果實三個方面,作者詳寫了“花朵”。這是因為作者讚美石榴——“夏季的心臟”,石榴花“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讚美石榴花敢於同驕陽抗爭、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體現石榴的精神品質的,也是作者寫作目的的直接寄託。因此用3個段落詳細描寫。
3、描寫要生動。生動地語言是描寫成功的關鍵。郭沫若運用了比喻、擬人、反問、對偶等多種修辭和許多準確、生動的詞語來描寫石榴,極具表現力。(不再舉例)
教材課文文質兼美,也是作文教學的極好的範文,我們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從模仿課文開始,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石榴》教學反思4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課文,我在課堂匯入與品味語言上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設計時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謎語本身應該是謎底要思考才能得出這樣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課之前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所以課前猜石榴的謎語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於是我更改了原初設想,直接告知學習篇目名,用一句話描述石榴的形態,然後出示了謎面,比較是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手法來描述的。這樣避免了無價值的猜謎,同時又指導了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
解讀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題離不開寫作背景的瞭解。初讀《石榴》,我們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對石榴的描述,這是一篇清新明麗的詠物散文。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我並沒有在開始介紹作者時把寫作背景一併引出,而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學生交流預習成果時提到寫作背景了我就順勢予以補充,有一個班級之前沒提到,於是我安排在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為介紹而介紹,根據課堂需求,發揮課件連結優勢,自然呈現,滿足學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語言上,學生似乎對直接的賞析不感興趣,於是我設定了梯度比較閱讀,第一組為一段對石榴介紹說明的語言和文章的語言比較,體會了文中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對比、襯托、比喻、擬人等方法寫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組則是兩段描寫語言的對比,這一環節成了課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學生除了講出了預設的答案內容,更能開拓思路,從語言的凝練和與讀者形成對話拉近距離的角度賞鑑,甚至有人提到了這是“名人效應”的因素,趁此我鼓勵了學生多讀名家名作,提高藝術涵養。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傳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現絢爛的光彩。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設計教學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石榴》教學反思5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著,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透過觀察和品嚐,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在班級裡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石榴》教學反思6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抓住三點:
一、激趣朗讀。
我所教授的第二課時,透過實物“石榴”展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興趣閱讀課文,然後再讓學生自讀喜歡的語句。達到了瞭解石榴果變化的特點。
二、朗讀領悟。
第三自然段我讓學生選擇性的朗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師生互動的方法,學生在朗讀中瞭解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如:?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最後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設疑: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師)是呀,石榴就是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換著外衣的,先……逐漸……最後……(邏輯引讀)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設疑:1、看圖,這就是咧開了嘴,這就是笑破了肚皮(學生看圖);2、指名讀;3、它們為什麼那麼高興啊?會說些什麼呢?4、再讀課文,高興的石榴娃娃還會做什麼動作呢?(結合“扒開、張望”指名錶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於讓學生朗讀學習,而是先讓學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讓同學們猜石榴果實裡的子兒是什麼顏色,猜一猜石榴子兒的味道,這時為了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我用刀開啟石榴,淡紅的汁水立刻流了出來,學生忍不住叫出聲來。我舉起手中的兩半石榴:“誰說說石榴子兒的顏色和樣子?”“我覺得石榴子兒是淡紅的。”“我覺得石榴子兒是透明的,而且捱得緊緊的”……為了鼓勵同學們,也為了讓每個同學都體驗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給每位學生都發了兩顆石榴子兒,讓他們都親口嘗一嘗,“甜甜的”,“有點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讓同學們到書本中朗讀品嚐。領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樣子、顏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擴充套件練筆。
第四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我給同學們一個水果(香蕉)展示,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觀察香蕉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上完這節課,有很多地方令人遺憾。
一、重難點突出,可完成不夠充實。由於時間緊,學生在朗讀這一塊花費很多,導致後來設計的許多環節都一帶而過。
二、在朗讀方面達不到“通順、流利、有感情朗讀”,同學們朗讀中體會不出語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師不夠重視。
總之,這節亮相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探索,爭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斷提升自己。
《石榴》教學反思7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一、課堂匯入
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
二、賞析語言
學生在賞析時,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從不同方面進行,不僅拓展了思維,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更深入的瞭解石榴送賦予的精神意義。
三、指導了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
透過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讓學生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石榴》教學反思8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設計教學方案,教學過程設計合理,現做以下反思:
一、 朗讀中感知:
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透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計了幾個簡短、精當的提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個季節?石榴有什麼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著讓學生讀,先是自瀆,邊讀邊想石榴葉、花、果的樣子,有什麼特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接著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再透過實物的演示,教師引談,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瞭解。今後在有層次、多形式的朗讀上還應努力。
二、 表達中領悟:
在學生透過多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如課文中寫花時有這麼一段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在教學這部分時,老師不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讓學生讀中領悟,“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一雙雙小手如林般樹起,有的同學說:“小喇叭”寫出了花的形狀。有的同學說:“正鼓著勁在吹呢。”講花開得多,開得旺。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邊讀邊表演,同學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狀,漲紅了臉,搖擺著頭,多麼像一朵朵美麗的石榴花,學生對這樣形式的表達、領悟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顆靈動的心。
在學了第四段引導學生仿寫時,設計簡略,有以下改進建議:
遷移練習:(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學們還帶來了很多水果。談話:
①你帶了什麼水果?它是什麼顏色的,形狀、大小怎樣?
②這些水果可真誘人啊,快嚐嚐它的味道。談話:你的桔子什麼味道?你的香蕉呢?蘋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剛才說過的話連起來說嗎?這個句子能幫助你們:
(文:剝開的外皮,只見,輕輕咬上一口,。)
(說說外面、裡面和滋味)。第一個同學說完,請大家猜猜他說的是什麼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還喜歡什麼水果呢?喜歡它的什麼?試試用上這個句子說一說。(指導學生從營養、方便、長相誘人,口感酥軟、嫩滑等方面說。)
2.大家說得真不錯,看來寫一種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顏色和味道的特點,就能寫好。請你選擇你最喜愛的一種,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嚐它們獨特的味道,然後按照《石榴》這一課的寫作方法把它寫下來。
《石榴》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是張開嘴巴笑了。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識字 識字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首先範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讓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並藉助拼音拼讀生字。然後,讓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最後,開火車讀生字,全班齊讀生字。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鞏固生字的讀音。學生懂得生字的讀音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筆等方法,來記住這些生字。
二、注重寫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我先讓他們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瞭解這些字的間架結構,看清它們的擺放位置,以利於學生把字寫得端正、美觀。然後再讓學生描紅,最後仿寫。學生在寫字時,我引導學生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的心理和生活實際,語言生動風趣。感悟、理解的重點內容是石榴笑了是怎麼回事。為了讓學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學習第1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觀察實物,說說沒笑的石榴是什麼樣兒的,讓學生動手摸一摸,聞一聞,感覺一下石榴,引導學生體會滿樹石榴給人帶來的喜悅心情。學習第2自然段,我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沒有。學習第3自然段時,我藉助掛圖,讓學生看看石榴笑了沒有,是怎樣笑的。我還引導學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裡會想些什麼?
《石榴》教學反思10
《石榴》一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範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瞭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瞭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透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並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複習課文脈絡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瞭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透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果,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填空練習,瞭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採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最後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充套件訓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覆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皮與歡樂,並讓學生結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瞭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第四節,瞭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學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透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透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嚐到的味道,為課後習題品嚐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型別,最後決定採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容較多,我過於主導,讓學生髮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現了設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後能更改善。
《石榴》教學反思11
《石榴又紅了》是鄭爾康懷念父親鄭振鐸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透過對故居、以及石榴樹和石榴節的回憶,表達了對父親深切的懷念。文字語言樸實、筆觸細膩、情感真摯濃郁。優美抒情的筆調,溫馨的畫面,生動的細節刻畫把一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關愛孩子,積極樂觀,平易童真的可親、可愛、可敬的長者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讀來感人、引人深思,給人啟迪。
在反覆研讀文字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
2、品讀詞句,感悟鄭振鐸先生熱愛生活、充滿情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真誠、質樸、平易、童真的人品。
3、認識作者透過細節刻畫,把人物描寫得鮮活飽滿的表現手法。
情感真摯濃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點,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這條線,以情導讀,在讀中體會,感悟,使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的情感相融,從而使學生受到薰染.為此在教學中我較好的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找準切入點,並以之作為教學主線貫穿教學始終。文中“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憶往事時發自內心的感嘆,飽含了作者對美好往事的無限眷戀,對父親深摯的思念,有幸福有傷感,快樂、惆悵、懷念交織其中,可以說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貫穿本文的情感主線。所以我把這個句子作為理解文字,感悟情感的切入點。第二課時新授伊始就把這個句子從文中摘出來,指導學生讀句,理解“溫馨”“情韻”二詞的意思,意在讓學生帶著:那是些怎樣充滿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的思考,進入文字的學習。起到統領整個教學過程的作用。然後,在學完關於石榴節的回憶、父親去世兩個內容之後再分別呈現此句,以層層加深學生對文字情感的感悟,同時也是教學過程如一首詩歌,而這個句子就是這首詩歌中反覆詠歎的中心句。
二、展開空白點,引領學生走入文字,走進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簡練的筆墨寫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舊居的院子不算大,卻栽滿了桃、李、杏、梅、……可說是三季有花,四時常青”如一幅寫意畫,極其概括,給人留下了自由而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一段是鄭振鐸先生生活環境的描寫,對於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這一段作者雖是略寫,但在教學中卻不可做簡略的處理。所以在這一段的教學設計上我做了充分的鋪展,抓住“栽滿”“三季有花”“四時常青”,透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從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豐富多彩的生活,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細節刻畫,貼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細膩的筆墨描繪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正如一幅工筆細描的人物畫。語言樸實,生動,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愛、童真的心靈,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所以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上我採用讓學生找句子,抓刻畫人物的重點詞語,尤其是描寫人動作的詞語,透過讀,把語句化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親、可愛、可敬,激發學生對人物的熱愛之情。從而使下一教學環節—寫出孩子們心裡想說的話成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發的效果。
當然這堂課在較好的體現了我的教學設計意圖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許多不足:
一、對學生情緒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據學生的情緒即使調整教學節奏,師生配合不默契。
二、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很欠缺,學生讀得不充分,不能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
三、某些教學環節中的細節把握不準,不能捕捉教學中的積極因素,給予學生及時有效地反饋。
這些教學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時教學中的弱點,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透過加強理論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等措施,在實踐中有意識的自我改進,以爭取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在現有基礎之上有較大提高。
《石榴》教學反思12
《石榴》這篇課文是一篇很好的習作例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因此,教完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將全文加以背誦,同時,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寫《我最愛吃的一種水果》。仿寫前,我讓學生好好地品讀書上段落是怎麼寫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麼來寫的?孩子們一下回答出來:形狀、顏色、味道來寫。由於二年級時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做過細緻的練說指導,當時並要求把練說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代替,所以大多數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寫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來寫),結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錯.如羅梟展寫到: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著一件條紋襯衫,圓圓的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切開綠油油的它,只見黑紅相間,紅通通的肉裡鑲嵌著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極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頓時感到清甜無比,生津止渴。賈瑤瑤寫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開一半,頓時手裡就像拿著一隻開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極了!......諸如這些,比課文上第四自然段內容更具體,將水果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它的外形寫起,由外到內進行敘述。重點抓住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來寫,條理較清楚。看來以前的功夫沒白花。
《石榴》教學反思13
《石榴》這篇文章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很好範例。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呢?
首先,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所瞭解的石榴,我再作適當的補充。隨後,緊扣“石榴”二字,讓學生讀全文並思考 :“課文介紹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答案。學生很快回答:“葉、花、果實、味道。”
石榴的花與果實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學習花這部分,我積極引導學生讀懂“抽出”、“長出”、“越來越密”“越來越盛”扽“掛滿”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其實,現在想來,如果再教這一段,我會再優美的音樂範讀第二節,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中邊聽邊想象,描述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如“我好像置身於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這時,再引導學生去練讀,他們在朗讀中會有更深的感悟。還可以讓學生猜一猜石榴花會吹些什麼樣的曲子呢?如“高興的曲子,因為他們很開心。”……
在教學味道時,我採用“看、嘗、品、讀”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自由讀讀,然後出示課前讓學生帶來的石榴,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興趣盎然,教室裡一下沸騰起來!我剝開一個石榴,給學生展示:籽兒很多、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籽兒像瑪瑙一樣好看……學生不光描述到位,還特別興奮,我想他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嘗一嘗,就故作神秘地說:“看到好多同學都喳嘴了,想吃嗎?別急,咱們邊吃邊說一說。”我把事先準備好的石榴分發給每位學生,並讓他們說說看到的石榴籽兒。這時學生在輕鬆愉快、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品味著石榴,他們毫不拘束地談著自己的感受。嘗完後,我再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感受與先前截然不同了,他們讀得滿面笑容,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也是一篇很好的習作例文,描寫石榴思路清晰,具體生動,每一個自然段在寫作方面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教完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將全文加以背誦,同時,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種水果。仿寫前,我讓學生好好地品讀書上段落是怎麼寫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麼來寫的?小孩一下回答出來:形狀、顏色、味道來寫。由於二年級時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做過細緻的練說指導,當時並要求把練說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代替,所以大多數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寫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來寫),結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錯,比課文上第四自然段內容更具體,將水果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它的外形寫起,由外到內進行敘述。重點抓住石榴的形狀、顏色、味道來寫,條理較清楚。看來以前的功夫沒白花。
《石榴》教學反思14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教學《石榴》這課時,我也是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透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徵。今後,我還要在引導學生讀上繼續鑽研。
《石榴》教學反思15
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棗莊的石榴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
於是,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細細地品讀了課文,逐步瞭解了那裡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裡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
首先,閱讀第二節,瞭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透過詞語“鬱鬱蔥蔥”“火紅”“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同時透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採用了讓學生上講臺排列的方法,加深瞭解這種變化。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觀察的仔細。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