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長度教學反思(通用6篇)

長度教學反思

長度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度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度教學反思1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建議之一。同時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透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本教學設計中,主要以發現教學法為主,充分讓學生主動去發現、操作、思考、交流,在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演示,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在教學過程,針對低年級兒童的特徵,注重了對情景的設定。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環節清楚,層層遞進

  本節課教師目標明確,設計了4個層次的觀察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透過“認識直尺——認識釐米——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認識幾釐米”幾個環節的教學,已經為學生探索“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作好了鋪墊,充分體現了教師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地位與作用。

  2、巧設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有人說:學習數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透過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體驗並建立起1釐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當學生自主探索出了測量方法,並能測量出身邊物體的長度之後,他們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3、課堂平實高效

  本節課在設計上體現了“平”與“實”的課堂,該講授的地方教師精心而準確地講授,該探究的地方則放手讓學生探究,課件輔助教學用得恰到好處,做到了真正的切實高效。

  4、給學生繼續學習的渴望

  一堂課的結束,恰好是另一個知識學習的開端。在教學接近尾聲時,本課的結束設計,即呼應了前面引入階段的測量課桌長度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用直尺去測量更長的物體或距離的侷限性,學生產生了學習更多知識需要。

  長度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目的在於透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透過測一測、量一量、估一估等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釐米及如何對一些較短的物體進行測量。

  透過兩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看來在今後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對於這課中涉及的估算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看來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

  長度教學反思3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花了近二週的時間結束了第一單元的新課和練習,並且進行了單元知識測驗。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已掌握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知道測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常用釐米做單位,學生能夠體驗在現實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長,1釐米到底有多長,並且知道1米=100釐米。在建立長度單位觀念的基礎上,絕大部分學生能夠估量出物體的長度,並且能夠自己動手進行測量出它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知道了什麼是線段,線段的特點有哪些,以及學生能夠用刻度尺畫線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落實的比較好的是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讓學生嘗試測量教室裡的物品,家中的物品,積累關於實際物品的長度概念,對於孩子建立長度單位的直觀概念很有幫助。當然,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煩惱,比如說,個別孩子因發育差異,動手能力比較差,教學畫線段時,手握不緊尺子,畫出來的線段是歪的,在課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提示,在教室裡不斷地巡視,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透過多次練習逐漸掌握了畫線段的方法和技巧。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力求教學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長度教學反思4

  《長度單位》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儘管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知識已有一定生活經驗和基礎,但由於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針對二年級的小朋友的認知能力水平來說,比較難。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1釐米和1米、用釐米測量線段及較短的物體的學習活動中並不感到困難,但是要把物體從直觀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後再讓其選擇合適的單位時,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確的對長度單位進行選擇,這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係。長度單位的選擇需要學生在親身經歷過程中有所經驗積累。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安排了許多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自然、更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提高。學生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注重學生個體參與的過程性與實效性,讓學生想參與,能參與,有效參與,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例如:認識長度單位"釐米"時,讓每個學生用手比一比,動手測一測,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說一說,用腦想一想,估一估,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的始終。如先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釐米——建立1釐米的直觀表象;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釐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一節手指的長度、牙齒、田字格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後用手勢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應用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課堂上學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這種方法,也有的學生採取其它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數的方法,透過讓他們對比,明白前一種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教學要學會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衝突 。在建立"米"的直觀概念時,由於長度較大,個體很難完成操作,就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如:小組合作,用釐米作單位對黑板、教室的長度進行測量,測量時,2人測量,2人記錄。當記錄人員記錄的資料超過100釐米後,學生自然感受到操作有了難度,學生就會想怎麼辦,用什麼方法更合適,於是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這時教師就引出“米”這個單位,學生就自然明白要測量較長物體長度時,要用單位長度較大的工具進行測量。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後,我讓他們用直尺選擇身邊喜歡的事物進行測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開始量書本、練習本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有的量刀子等,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而這些活動對於建立學生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長度教學反思5

  本週學習了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學習重點如下:

  1、統一長度單位

  在課堂內,我們透過組織孩子們用不同的標準去測量同一長度,引導孩子們提出疑問:明明是同樣長的物體,為什麼量得的數量不同呢?使孩子們感受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實踐生活中充分感受1釐米和1米的長度

  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充,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於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的規定、在課堂內引導孩子們觀察尺子上有些什麼?有刻度線,數字,大格,每兩個數字之間叫作一個大格,像這樣的一樣大格的長度定義為1釐米、在生活中去尋找1釐米,量一量孩子們的每一個小手指,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呢?孩子們透過觀察,發現1釐米長度的物體很多很多,1釐米它比較短。

  出示米尺,感受1米的長度、用手勢來表示出1釐米,1米究竟有多長、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再拿尺子來準備測量。

  3、學習測量的方法

  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數字幾、不過,有的物體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引入小數的介紹,但是不宜過多強調。

  4、線段的認識

  線段的認識重點抓住兩個特徵:1直;2有兩個端點、在黑板上畫上一條直線,問:"這是一條線段嗎?"有的孩子說:"是的,因為它很直、"有的說:"不是的,它沒有兩個端點、""對,這是一條直線,它沒有兩個端點,它的左右兩端是可以無限延長,我們無法用尺子量出直線的長度、但是,點上兩個端點,就像用剪刀剪下了其中的一段,這就是"線段",線段是可以測量出具體的長度、其實,線段的定義是由直線引出的,直線上兩個點和它們之間的部分叫做線段,這兩個點叫做線段的端點。但是,在低年級階段,我們透過比較形象的語言,比較有趣的比方來引導孩子們理解什麼叫作"線段"。

  5、學會用尺子畫給定長度(限整釐米)的線段

  畫法指導:畫線段時,注意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幾釐米的地方。

  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尺子斷了,沒有了"0"刻度了,那又該怎麼辦呢?引導孩子去發現用任意的一個刻度線做為起點,都可以的、如:用刻度"1"為起點開始來起,畫3釐米長的線段,那就1+3=4,畫到刻度"4"的位置,畫完後,記得點上兩個端點,表示這是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如果沒有點上兩個端點,那你畫出來的就是一條沒有長度的"直線"。

  6、本週的學習問題:

  口算的準確率退步較大、在課堂練習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孩子"口算"退步很大,11-7不記得了,84-8寫出的答案也是非常奇怪,還有100—10等於幾?有的孩子怎麼樣都想不出答案了、這兩週需加強口算的訓練。

  長度教學反思6

  本單元是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和釐米的基礎上繼續進入長度單位分米、米和千米的學習,使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材中安排了實際測量活動,先透過兩次量一量鉛筆有多長的活動使他們體會到一分米和一毫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會進行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為了使學生很好的學習分米、毫米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小組活動“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的方法,使學生感受1分米、1毫米到底有多長。比如:我事先準備一些長約10釐米的鉛筆,讓學生進行估測,再讓學生實際測量,透過動手實踐學生感知10釐米有多長,然後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身邊哪些物體長度大約是1分米,也可以用手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從哪兒到哪兒,使學生體會1分米不一定是從零開始。學生透過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一本數學本大約一毫米、兩分錢硬幣厚大約1毫米,指甲厚大約一毫米,手指寬大約一釐米,一柞長大約一分米。

  練習畫線段的時透過直觀演示找零刻度,規範學生畫線段的操作。學生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時,鼓勵引導他們使用篩選法,比如:一棟大樓高約25(),想想25毫米、25釐米、25分米、25米分別有多長,然後選擇合適的單位。這要求學生平時多測量、多觀察,以積累更多的經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學生學習千米時有困難,我就幫助學生根據以有的知識,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同時,還讓學生去公路兩旁走一走估一估幾個電線竿的距離,進一步感知一千米有多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也可以進行估測從哪個連隊到哪個連隊的長大約是一千米。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絡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如:學生說“我們的手臂伸開大約有一米,十個小朋友的手臂伸開接在一起長大約有十米,100個小朋友的手臂伸開大約長100米,那麼1000個小朋友手臂伸開接在一起大約就有1000米,”儘管我花費了很多的精力,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可是學生對1千米的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特別是聯絡生活例項時,錯誤百出,於是我就組織學生再進行一次測量,學生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學生做練習時也感覺比較輕鬆了。回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了。

  本單元的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熱情高漲,可是對有困難的學生忽視了對他們的幫助,導致了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完成,,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對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還應加強。

  今後,加強教學設計能力,提高預測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