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1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和平,《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雖然只是略讀課文,但卻是對和平含義的昇華。它是一首呼喚和平的小詩,詩中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比較成功:

  (一)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

  板書課題後,請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認讀生字後,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營造一種震撼人心的朗讀氣氛。學生的朗讀興趣被點燃了,許多同學主動舉手要求讀給其他同學聽,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請舉手的同學分節朗讀課文,進一步保持他們專注課堂的時間,其他同學在仔細傾聽的過程中思考把這首小詩分成二部分,引導他們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全班五十一位同學,四十八位同學能正確完成。可見學生們真正成為學習主人時,他們能在讀中正確地悟出文章的要領。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教學第一小節中,當講到海鷗因為戰爭而失去家園時,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海上的一隻海鷗,當你看到自己的家園被戰爭破壞時,你心裡會想什麼,會說什麼?”學生們頓時陷入了深思,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隻海鷗,恰如其分地體會到了戰爭帶來的戰爭有多麼嚴重;當教學完前四個小節後,我又引導了這樣一個問題“難道戰爭僅僅破壞了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嗎?請你展開自己的想象,也來寫一首小詩。”從學生們的反饋情況看,效果相當不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教學的最後,由教師帶領學生朗讀課後閱讀連結中的《兒童和平公約》,我將整個過程設計得如同學生們一年級戴上紅領巾成為少先隊員時的情景,讓學生知道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事情。透過這樣一個環節,在孩子心中播種了責任意識。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2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詩歌語言真摯,感情豐富,描繪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大篇幅描寫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讓孩子們對戰爭進行強烈控訴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喚。

  在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裡我感覺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看到了充滿血腥的戰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體驗到了罪惡的戰爭使孩子失去了父親的那種極其悲痛的心情。於是帶著對戰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學生已不再難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一、體驗自然美

  在文章匯入時,我讓學生談了眼中的春天是怎麼樣的'。現在正是春天,學生在假日也春遊了,欣賞了春天的美,感受了活動的樂趣。此刻他們談得那麼開心,說得詞彙那麼豐富:溫暖的、百花齊放、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在我們眼中,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快樂的,世界是安全的,學生也已經深深體驗到了。

  接著我讓學生自由讀詩,詩歌前四小節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蔚藍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我讓學生讀完開頭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講到看到了無邊無際、蔚藍的、安靜的大海;看到了寧靜的夜晚;看到了廣袤的沙漠;一切是那麼和諧、那麼美麗,透過他們多角度的理解,以朗讀的形式再現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去體會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與自由。

  二、感受戰爭殘酷

  本詩透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巡弋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迸發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麼?”我抓住這句重複的疑問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先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中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談的感受很深。

  透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這些情感,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當我透過連續四個的“再也不是”的引讀,將美景與戰爭的場面重現在學生的面前。如“巡弋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蔚藍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鷗的樂園”,此時此刻,痛惜、傷感、憤恨、惋惜,難過,多樣的情感,在學生的心間升騰

  三、祈盼世界和平

  最後一節的希望與祈盼中有一個“……”,這是詩歌中的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透過導語不斷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覆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讓學生讀出發自肺腑的呼喚,讓學生感受到,對處在戰爭中的孩子來講,有一張課桌都是難的,要有我們這樣的環境上課,更是多麼不容易。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3

  1、想一想每一節詩主要寫了什麼?

  2、詩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不長,初讀課文後,我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詩歌,學生讀一節,再指名說這節詩主要講什麼?引導學生用詩中的話來概括每節詩歌的大意,然後再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教給學生“借詩中關鍵詞”概括大意的方法。

  品析詩句時我從第一節入手,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想象蔚藍的大海本來還是誰的樂園,學生說出了“海鷗、大雁、魚兒……”的樂園,可是現在怎樣了?原先的景物是那樣美好與寧靜,而現在卻是這樣悽慘與荒涼,把這前後決然不同的兩種景物放在一起寫,這種寫法叫什麼?這種寫法叫“對比”。然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前面部分輕快,後面部分悲憤,讀出對比的效果。之後三節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可惜在交流時方法較單一,還不夠放手,因此所花時間過多,本來略讀課文比較淺顯,反饋時可以採用以讀代講,各組賽讀等教學方法,還能節約時間。

  指導學習最後一小節時,老師說:“目睹戰爭帶來的悽慘與荒涼後,我們特別渴望、特別祈盼什麼?讓我們有感情朗讀第5節。”由於時間調控前松後緊,本來讀了這節詩,要讓學生談談感受,也被略去,直接抓住最後一句有一個省略號,讓學生說一說,這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學生說了很多被省略的美好的事情。老師小結:省略號省去的是無限的美好,和希望,這些美好、和希望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和平。

  這堂課,最大的敗筆就是上得略讀課文不像略讀課文,精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詩歌前4節所用時間過多,拓展太少。歸其原因是教學策略不當。從教學效果來看,這節課覺得滿意的地方應該是寫話練習的設計,即模仿前4節詩歌,當小詩人仿寫,但還是由於時間調控不當,本來先讓學生觀察前四節的相同點,再進行仿寫。交流時如果把三四個學生的作品連成一首詩效果會更好。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4

  這是一首簡單的現代詩,詩歌是反映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表達人們對戰爭的不滿情緒和憤恨之情的。

  在上課伊始,我補充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目的是想讓孩子們能更好的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但我卻忘記了,其實這卻在一開始便限制了孩子的思維和感受,讓孩子帶著功利的目的去學習,去思考,去給出我想要的答案,但卻沒有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所以,其實,我應該先讓孩子自己去讀,去感受,在孩子們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之後,再將寫作背景說出來,就像要讓孩子們先享受猜謎的過程,在孩子們期待的熱血澎湃的時候,才揭示謎底一樣,讓孩子們有種恍然大悟的明瞭。

  揭示出寫作背景後,我應該接著補充大量的圖片,讓孩子在視覺的衝擊下感受戰爭帶給人類的種種悲慘,讓孩子自己在心中迸發出對戰爭的厭惡、憎恨和不滿。繼而,順勢指導前四小節的朗讀,讓孩子在朗讀中繼續感同身受。我想,這樣設計,效果可能遠勝於我讓孩子們將詩歌拆開理解的做法。

  我讓孩子們根據詩歌完成表格,分別理解戰爭前後的不同景象,本意是讓孩子們透過對比的方式,加深孩子們的理解,但細想一下,有些畫蛇添足。因為這首詩歌本身就是很簡單易懂的,並不需要教師的詳細引導,而是應該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引領,讓孩子能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詩言志,詩傳情,更加註重以讀促悟,以讀感悟。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5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兒童詩,內容很簡單,以一個孩子的視角,透過對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幾個場景中被罪惡的戰爭破壞的描寫,並在最後一節中發出祈盼,希望制止戰爭,維護和平,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詩歌語言真摯,感情豐富。雖然,我們身處和平之中,沒有經歷硝煙和炮火,但在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裡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體驗到了罪惡的戰爭使孩子失去了父親的那種極其悲痛的心情。於是帶著對戰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學生已不再難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透過課堂、透過文字、透過語言,讓更多的人來呼喚和平,讓戰爭遠離明天的世界!在上完這堂課之餘,寫下我的教學反思:

  一、揭題質疑,孕育情感。

  在課文匯入時,我採取談話形式,讓學生自由暢談自己眼中的春天是怎麼樣的。同學們便七嘴八舌,說得詞彙也是那麼豐富:桃紅柳綠、百花齊放、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於是,便順勢揭題:在我們眼中,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快樂的,世界是安全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接著讓學生看課題質疑,說說自己有什麼疑問?學生紛紛提出“誰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什麼是享受春天?為什麼說是享受春天呢?”透過質疑,使學生產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然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情感。

  二、品讀課文,感悟情感。

  1、緊抓關鍵句,切入文字,激發情感。

  詩歌前四小節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對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爭破壞的景象進行對比,迸發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麼?”所以教學中,我抓住這句重複的疑問句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覆誦讀,在朗讀中質疑:“這究竟是為什麼?”然後再帶著疑問進行探究:詩人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呼聲?接著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去深入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反覆朗讀,用心體會。

  2、朗讀形式多樣,尊重學生的個性想法。

  讀是理解詩句的基礎,是啟發情感的基本手段。整堂課,我留給學生充足時間去讀。透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讀等豐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反覆讀,用心體會,在有感情誦讀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出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心願。

  但教學中還存在不足:

  1、對文字挖掘不夠深。尤其對課文最後一段中的“……”沒有指導到位。課後反思,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的人對和平的祈盼。如果能抓住“……”,對學生進行引讀,如(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金黃色的沙漠永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藍得發黑的夜空永遠屬於星星和月亮;(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綠茵茵的草地永遠滾動著歡樂的足球,讓學生讀出發出內心的呼喚,昇華情感,這樣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2、沒有很好地運用課後安排的《兒童和平公約》進行激情拓展,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和平”。

  一位特級教師曾經說過:“不能只挖一個坑,要挖一口井。一個教師有多遠,就能引著孩子走多遠。”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只為學生挖了一個小小的“坑”,所以必須不斷地學習借鑑,不斷地充實自己,把“坑”越挖越深,成為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