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小數》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1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孩子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讀寫小數也相對簡單,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一、充分調動孩子已有認知。

  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說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採用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

  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於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我適時地採用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討論交流、互相問答,再配自己的講解,符合知識的型別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重視實踐活動——動手操作。

  教者讓學生“找身邊的小數”,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實物的長和寬,由不滿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單位,並由1米=10分米的進率,聯絡分數的含義,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進而引出零點幾米的小數(一位小數)。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1米=100釐米的進率,學習幾釐米用零點幾米的小數來寫(兩位小數)。這樣的鞏固練習,是從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源頭和需要出發,初步知道小數與整數、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絡。教師結合講解小數的含義之後,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進行觀察、模仿、比較、歸納,並進行了兩次針對性很強的練習,由具體的長度單位轉化到一般的十進位制分數,讓學生在經歷有序的數學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感知小數的含義。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2

  《認識小數》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單元的開篇課,透過科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再試教之後,感到教材簡單而寓意精深,來源生活,而視野博大,它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例項入手,概括出小數的意義,過渡到更深一層的理性思考,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使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積累,各種能力得以提高。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教師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選用了學生熟悉的購物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初步瞭解在生活中隨時都會遇到小數,體現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也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引出學習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具體情境,設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價格,直觀形象的出示,和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小數,特別是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不但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也為學生獨立學習延伸教學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遊戲,強化思維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透過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將釐米數轉換成米作單位的小數,不只是對“轉換”有了簡單的辦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含義。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之外,還設計了“猜一猜”來讓學生進一步學會讀小數,理解小數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的每一處過渡顯得很輕鬆和銜接。在理解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小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理解。

  在鞏固和延伸教學內容時,教師安排了“尋找生活中的小數”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昇華,達到了寓教於樂,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心情下完成了尋找,也使教學內容等到進一步的延伸,真正認識了小數的應用廣泛。

  總之,整節課學生是在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小數的含義的。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小數,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否要求過高,是否需要理解小數部分每個數位所表示的意義,是否需要理解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絡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反思,才能上出實效性強的數學課。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3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的重點是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和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授課後的感受:

  一、課堂的引入體現數學味。

  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一些數,讓孩子們去分類,再引到新課的教學上。現在的一些教學理念提倡教學的生活化,由生活引入知識,於是大量的課堂總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在我認為有時候採取開門見山的方法引入課題也是需要的,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節省時間、目的性強、銜接自然。

  二、充分促使孩子自主學習。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頗有困惑,其實這部分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幫助講解算了呢?我反覆思考這一問題。後經過師父的點撥決定第一部感知一位和兩位小數的意義大家一起來解決,第二部感知三位小數的意義讓學生同桌合作解決,然後再講解,一方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孩子,讓優生自主地去學習,再讓他們來幫助一些學困生。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節課教學,如果老師不找一些表示長度的小數出來,孩子們就會認為小數只表示價格;如果老師不教孩子們正確地讀小數的方法,孩子們就會用以前的讀法來讀小數。因此,無論什麼課,老師的引導作用總不可少,關鍵在於如何“導”得不漏痕跡、如何“導”得恰到好處、如何“導”在關鍵之處。本節課中,在學生正確地分出整數和小數後,我問“小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有什麼不一樣”使孩子們在思考中完善自己對小數的認知體系;在孩子們說完分米與釐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時,我問“請小朋友們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促使孩子們去觀察、去思考,之後完善對這些小數的認識??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地淋漓盡致。

  課上完了,總感覺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這一塊上挖的深度還不夠,學生還沒有思考出來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結果告訴他們,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經過充分思考得出來的,所以對兩者的關係沒有達到真正的領會。在以後的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並需要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進行引導,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主體”,而是“主導”。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4

  《認識小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雖然小朋友們是第一次學習小數,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卻已經不止一次的接觸過小數,所以說,學生對小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義。既然是初步認識,那麼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呢?本節課,我將教學的重難點落在:能認、讀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理解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整節課,從“生活情境”起始,引領學生走進“數學裡的生活課堂”。

  上完課,反思了很多,也對幾個方面頗有感觸:

  一、從實際生活中精選數學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本節課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從新課引入到新課的展開,再到練習鞏固,從學生自己“看到過”、“用到過”、“聽到過”、“查到過”的經歷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比如透過多媒體課件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說說你在生活中見到的小數等,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承載著小數,現實中孕育著小數,體現了新課程重視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的理念。

  二、讓生活經驗在數學知識中發生、發展,並形成抽象的數學概念。

  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與他們所學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本節課透過鼓勵學生讀小數和啟發探究式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基礎知識,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本次課堂中發揮了積極的正遷移作用,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知識,同時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比如,運用1米的直尺這一學生熟悉的實物,根據米和分米間的進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經過“觀察——猜想——嘗試——初步認識——運用——總結——深化理解”這一系統過程,順利完成了由整數、分數到小數的自然過渡。並透過拓展練習,提高了學生將理論認識昇華為實踐的能力。

  三、在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中讓學生迴歸生活。

  學生的生活環境中蘊藏著許許多多學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數學問題,是數學教學中“活”的教材。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生活知識與經驗積累,設計了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題目。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為基礎,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數,感悟小數。在生活實際中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透過在生活中用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應用數學的意識。體現了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

  課堂總是遺憾的藝術,會給人以收穫,也會讓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學習方式的轉變上

  儘管我在努力地給學生創造種種合作學習的機會,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時由於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不夠,導致有些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再者,還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夠。比如:在學了1分米=0.1米後,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的小數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導。在這裡還可以多加一個7分米,使得尋找發現的時候更容易一些。

  2、重難點的突破上

  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我讓學生對“1分米=0.1米”和“3分米=0.3米”尋找發現。這一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快的理解小數的意義。但在上課過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過場”,沒能真正突破重難點,導致有的學生還不是很理解小數的意義。

  我想,每上一節課它能留給你、教會你很多的東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去建構和諧氛圍,創設合理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5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透過藉助“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後又做如下反思: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出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

  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數的實際含義中,我直接丟擲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價格看經驗,運用原有的長度單位的知識基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將學生感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自然流暢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絡。

  3、教學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小數王國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