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

語文《畫風》教學反思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

  1、 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中風動的現象,引起學生對周圍景物留心觀察的興趣。課中畫風一環節,喚起已有經驗,學生對生活的再現比較豐富,使教學有了很高的昇華。

  2、 用謎語激趣,提供給學生對風的感性表象。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透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網路是學生間互動的工具,及時反饋,個案分析,互相幫助,共享學習成果及時修改,提高作品質量。

  4、 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學為主,發揮網路和多媒體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透過看、讀、想、討論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5、 課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根據學習所獲和主觀認識,暢所欲言,闡發議論,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2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學習與生字有關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二、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後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於合作,敢於創新。 本文對話較多,適合分角色朗讀。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有關課件。 觀察有風時景物的變化。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注意指導以下生字的讀音和字形: 旗:筆畫較多,可分“方、?、其”三部分記字形。 擦:平舌音,不要讀成chā。 男:是上下結構,田字頭,力字底。 2?寫字教學。 衛:筆順是:衛。 丹:中間一橫要長些,第三筆是點。 擦:右半部分中間筆順是:。 斜:左邊“餘”字上邊的捺變為點。

  (三)詞句教學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理解,要結合課文或生活實際理解“潔白、斜斜的、顯得”等詞語。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中“三個小朋友正說著,畫著,忽然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這句話寫三個小朋友由於風的吹來,對畫中的景物產生想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風中景物動態的美。 讀一讀,寫一寫下列詞語: 旗杆擦去吹斜顯得男孩

  (四)朗讀指導 讀好人物對話是本課朗讀指導的重點,指導朗讀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尤其要讀出他們會畫風時高興的語氣。可採取自己練讀、指讀、分角色讀等方式。

  (五)練習提示 第1題,“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的。”應在熟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第3題,要指導學生完成,指導時應重在開啟學生的思路,同時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聯絡生活實際畫出風中的不同景物。然後,把各自畫的內容說一說,比一比誰畫得好,誰說得好。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讀題引起興趣。 看到課題後你有什麼想法?透過發散思維引起學習興趣。

  (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可採取同桌互查、老師用卡片檢查的辦法。 3?檢查、指導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流利。 4?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進行交流釋疑,整體瞭解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讀第一自然段,瞭解課文內容,讀出李衛、丹丹、小藝在一起畫畫的高興心情。 2?讀2-8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重點理解李衛、丹丹在小藝的啟發下,由不會畫風到會畫風的經過。 3?要讀出三個小朋友會畫風后的高興心情。 4?自讀第9自然段,小組合作學習。 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討論。重點理解最後兩句話。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中三位同學的創新精神。

  (五)識字、寫字教學。讀寫詞語。

  (六)完成課後第三題。開展創新性畫畫比賽活動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3

  《畫風》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理清課文中每個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弄清哪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你喜歡哪個小朋友。同學們發言踴躍,有的說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於提出問題,有的說喜歡陳丹,因為她敢於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於向別人學習,還有的說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我適時留出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動腦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也能表示風?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可以畫頭髮飄起來了、風箏飛在空中、氣球飄起來了、媽媽晾著的衣服吹起來了等等。緊接著,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再想一下比如氣味、聲音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又怎樣表示出來呢?學生又紛紛舉手說可以畫跳動的音符、爆炸的圖案、爸爸睡覺時打呼嚕來表示聲音,畫烤雞腿、香噴噴的米飯、香氣撲鼻的花兒來表示氣味……

  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並馬上動手用彩色筆把自己的奇思異想描繪出來。整堂課學生們讀得認真,學得投入,說得暢快,畫得漂亮,教學效果較好。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4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具有童趣的課文,敘述了幾個小朋友畫畫,突然想起要在在紙上表現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於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把雨畫成斜的;把小樹畫成是被風吹彎了腰;把旗子畫成飄揚的,等等。這篇課文體現了“用心思考,勇於創造”的思維創新的價值,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於合作,敢於創新。因此,我將這一課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確定為“1.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懂得要勤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於合作,敢於創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2.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個目標的確定符合本單元的編排意圖,也適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 風摸不著看不見,怎麼畫呢?這個問題引起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我們的思考。這是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因此,我把這一課教學涉及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為:“1.透過自由閱讀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2.透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關於語言文字的訓練這一塊,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量少任務輕,所以我將知識與技能目標鎖定為:“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學的重難點“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我用上“大致瞭解課文內容”的說法,是因為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還受到 閱讀量、識字量以及這個年齡段的思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用“大致瞭解”的提法降低閱讀難度,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在這裡將目標定為“領會”而不是“學習”是尊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差異,“領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個目標尊重學生的發展過程和可能存在的個體差異,是大部分學生都能實現的。 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如下分析:“透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利用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具有初步的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指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可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我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基礎和閱讀基礎上進行的,《畫風》一課,雖然人物多,對話多,但教學中如果引導孩子分角色朗讀課文,動手畫一畫,學生一定能體會文中三個孩子的想法,並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發揮豐富的想象,想出更多畫風的好辦法。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課件出示)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麼樣嗎?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透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裡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利用高效課堂的理念,擷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不失時機進行引導,並創設探究點“為什麼說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趙小藝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生: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風了。 陳丹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麼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宋濤的畫:

  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透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你覺得宋濤的畫怎麼樣?

  生: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三、激發興趣,動手畫風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麼?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再在小組裡交流。再找一找生活中的風”然後在這一個環節裡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豔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風后再動手畫風.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再透過小組交流自己畫的風,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學生的創新靈感有時候在一瞬間也許會被否定或肯定,這與教師的教學機智有關,特別是高效課堂的摸索階段,教師應該更加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應該給課堂在使用更多的規規矩矩,限制學生自由發揮,這次教學過程中,學生安安靜靜畫風的時候,有個學生告訴我說,老師胡爍鎧他說話呢,爍鎧說他能製造風,他不好好畫畫。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5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述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一、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課伊始,我出謎語讓學生猜,學生在猜出謎底收穫成功快樂之時出示課題,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喚起了求知的積極性。接著告訴學生答案就在課文中,學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書,教室響起了朗朗讀書聲。

  二、結合生活,識記生字。

  語文來源與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蘊涵著豐富的語文知識。“語用”生活與課堂密不可分,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讀一遍課文回答:“誰在畫風?”時,我出示文中插圖,採用與他們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記住“宋、濤、”等六個字。學生在問好中認識了生字後,小組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輕鬆愉快的識字氛圍,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三、抓重點詞句,以讀為本。

  《畫風》一課,內容淺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為主線,學生帶著問題讀,並動手劃出相關句子。透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讓學生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並相機指導朗讀,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宋濤的興奮、驚奇。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絡,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這一過程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四、讀寫結合、訓練寫作。

  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相結合。當學生理解了文中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后,我這樣引導:“我們班有愛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嗎?有愛畫畫的孩子嗎?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畫什麼?”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了學生寫話的興趣。

  本節課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絡,使同學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同時注重朗讀的訓練。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說自己怎樣畫風時,面不夠廣。後來巡視中學生畫的多,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卻少。同時發現有時問題問得太瑣碎了。針對自身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進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趨完善。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後,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麼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為什麼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在識記生字時,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大海中的驚濤駭浪、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6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本來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可是看了趙小藝的畫後,陳丹卻說:“我也會畫風了”。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本課張靜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讀通課文,勾畫出“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句子,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彙報。在分小組交流前,合作學習目標:說說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你勾畫了哪些句子?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孩子們根據學習目標,在小組長的組織下一步一步地交流學習。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

  “你還能用其他的辦法畫風嗎?”,學生思維非常活潑:畫長髮飄蕩、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學生們真的很聰慧。

  亮點是根據本文編了一首小詩,在老師的`引帶下,學生感覺寫詩也不難。

  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猛然間發現,原來看不見,摸不著的風可以用這麼多方法畫出來。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7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師教生學,照本宣讀的狀態。這種教學,根本沒有把活生生的學生當作學習語文的主體,忽視了人的個性發展,漠視著人的個體差異,更談不上文學語言在心靈深處的獨特體驗。21世紀科技迅猛發展需要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的一代。為此,教學理論和實踐正在進行著由單一的認知性教學向多維的體驗性教學轉變。

  所謂體驗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並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境和錯誤的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於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幸福的同時,達到促進其主體性充分、自由地發展的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 、 “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觸語文材料……”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訴我們:語文具有很強的“體驗性”,語文教學要從學生體驗出發。筆者以此理念為指導,進行了《畫風》課文的教學。

  《畫風》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4組入選的一篇課文,學習本組教材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本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課文題目“畫風”一開始就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三個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鼓勵。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這樣的課文,二年級學生還是第一次遇到,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因此,筆者認為: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三個小朋友開動腦筋畫風的過程及方法。

  [片斷一]

  一、課文匯入

  課件出示謎語:花兒見它點頭,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

  師:猜一猜它是什麼?

  生:風

  (師板書“風”字)

  師:誰能用古詩吟一吟風?用歌曲來唱一唱風?

  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風吹草低現牛羊。

  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師:同學,我們能歌唱、吟誦風,能不能畫風呢

  (板書課題畫風)

  二、初讀課文,教授生字(略)

  三、講讀課文

  (課件展示主題圖)

  師:請你默讀2-8自然段, 你喜歡誰畫的風?

  (學生默讀2-8自然段)

  師:你最喜歡誰畫的風?為什麼?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個別彙報)

  生:我喜歡趙小藝。因為她畫了兩種方法。

  生: 我也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愛動腦筋。

  生:我也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是第一個想出辦法畫風的。

  生:我喜歡陳丹。

  師:說說看,為什麼最喜歡陳丹呢?

  生:他開始不會畫,但是,別人畫出來後,他也動腦筋想了,也會畫了風。

  生:我喜歡宋濤,因為他愛提問題,而且他也畫出風。

  生:不對,宋濤他早就知道怎麼畫的,他是故意來考考大家的。

  師: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再在小組裡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邊找邊畫,小組交流)

  生:我喜歡趙小藝,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

  生:我喜歡宋濤,因為斜斜的雨絲,有小風吹來。

  ……

  教師相機板書:

  (課件展示,我會說)

  師: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裡”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生: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裡。

  生: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裡。

  師:不看黑板還能怎麼說?

  生:風來了,風把頭髮吹亂了,風藏在頭髮裡。

  生: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裡。

  ……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都說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

  (師課件出示^對`話)

  誰能畫風?

  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

  我能!

  我也會畫風了。

  我還能。

  師(手指課件):誰能來讀?

  生:我能!

  指名生讀

  師:說一說讀的怎麼樣?

  生:第一句是問句沒讀出問的口氣。

  生:我覺得他第二句讀的很自信,聲音特別洪亮

  師:還有誰會讀。

  生:我也會讀。

  指名生讀

  師:讀得不錯,如果聲音再洪亮一點,會更好。你還能來讀嗎?

  生:我還能。

  (生聲音洪亮的讀文)

  師:請小朋友四人小組分角色在下面讀一讀。

  (生分小組練讀,小組競賽)

  ……

  三、課後拓展

  師:你們還能想出什麼方法來畫風?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生畫風)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8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後,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麼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進文字,覺得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在畫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但在熱鬧的背後總覺得有些浮在表面,問題出現在哪呢?經過課後的思考,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抓住了重點,忽視了透徹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風是怎麼畫出來的?”,我抓住重點詞語,採用圈一圈、畫一畫、演一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但是由於對教材鑽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哪個度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蜻蜓點水、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

  二、重視了朗讀,忽視了個性

  在本堂課上,我採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有一種老師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的感覺,朗讀的味道較統一,如:學生都透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現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麼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經過此次課的執教,讓我明白了課上得有多深關鍵在於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徹。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鑽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個臺階。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9

  我們學校上週剛剛結束“語文主題學習”,我對它有了一點的瞭解,因此在教學《畫風》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嘗試加入“語文主題閱讀”。

  上課伊始以談話方式匯入,“同學們一年有四個季節,你喜歡哪一季節的風?請說說理由。”同學們很積極,紛紛舉手回答。我在恰當的時機說:“老師喜歡秋天的風,請你認真傾聽老師朗讀的這個片段,請幫老師回答喜歡秋天風的原因是什麼?”老師帶著對秋天的喜愛開始朗讀,老師的朗讀剛剛結束,學生就把小手舉起來,回答的特別好,達到了預想的效果。接著我又朗讀了冬天的風,請學生回答冬天的風有什麼特點?你喜歡冬天的風嗎?

  風摸不著,看不見,那怎樣畫風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15課《畫風》。《畫風》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寫三個孩子的相互交流,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

  當學生在認讀好生字,課文能正確流利的朗讀時,我還大膽嘗試培養學生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課文中的三個孩子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動筆畫出寫他們畫風的句子。”同學們行動很快,大家都在讀書,都在找,而且都很認真。不一會兒,很多學生就把小手舉起來了。在他們默讀時,我也在來回走動發現多數學生找的比較準,很會學習。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畫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了該畫的句子。他們雖然小,但很會思考,要相信孩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很好理解。備課時,在設計課題訓練時,我運用課後的讀讀寫寫的內容,當時我不知道自己的學生會怎樣表達畫風?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讓我看到了希望,他們的想法好,話表達的清楚明白,他們畫風一點不比文中的孩子差,他們很有新意。有的學生說“我畫孩子胸前的紅領巾被風吹得飄起來;我畫風箏在空中飄揚;我畫蒲公英----”孩子們的想法真多,內容真好,孩子們正在興頭上,立刻叫學生動筆寫下來,同桌讀一讀,評一評,收到很好效果。

  這節課可能在生字方面用的時間有點少,今後注意把時間合理安排。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0

  《畫風》是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在轄區二年級級部教研活動中,我執教了《畫風》,這節課受到了領導與教師的高度評價,當時我也比較滿意,但是靜心反思,還存在些許需要改進的地方,下面結合教學過程作如下反思,與同仁們共勉。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老師給你們說一個謎語“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杆斜。”謎底是什麼?

  生(爭先恐後):是風。

  師: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生1:風有大有小。

  生2:風沒有味道。

  生3:風抓不住。

  生4:四季的風也不一樣。春天的風溫暖,夏天的風很熱,秋天的風涼爽,冬天的風寒冷。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風的特點還真不少。

  反思:從學生喜歡的謎語入手,很快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讓學生自由交流對風的印象,學生交流起來比較輕鬆,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導課要緊緊圍繞文字,導課要講究藝術。

  出示課題

  二、 朗讀課題,引入新課師:讀了課題後你有什麼問題嗎?

  生1:我想知道誰畫風?

  生2:我想知道怎樣畫風?

  生3:我想知道風是怎樣形成的?

  生4:風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怎麼畫呢?

  師適當板書學生質疑的問題:1、誰畫風?2、怎樣畫風?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讓我們一塊兒學習課文,看你能解決哪些問題。

  反思:採用了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的方法匯入新課,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課文產生興趣。但是,有一個遺憾:當學生3提出想知道風的形成問題時,徐飛高聲說道:“我知道,我還知道有龍捲風……”,當時我打斷了他的話,說課後同學們可以從《十萬個為什麼》上尋找答案。課後反思自己仍沒有走出教案的框架,其實在課堂上可以簡單向學生解釋風的形成原理,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

  三、 初讀課文,文中識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想:誰畫風?(生自由讀課文)

  生:宋濤、陳丹、趙小藝。

  師: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出示課本中三人的圖片)

  學生說出答案,並在書上的三人圖片旁寫上他們的名字。

  師:你能和他們打個招呼,與他們交朋友嗎?

  生: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曹文軒,很想和你們交朋友。

  反思: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認識了“宋、濤、陳、藝、丹、招”六個生字。但是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識記每個生字的基本識字目標沒有穩妥達成。

  四、 讀畫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師:他們的畫上畫了什麼?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師:我們來欣賞他們畫的三幅畫。

  出示幻燈片(自己繪製)

  師:迅速默讀課文,找出他們的畫是哪一幅,畫出他們三個是怎樣畫風的句子?從哪兒看出有風?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言自語地說。

  師:誰願意把你喜歡的畫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要把你喜歡的理由說清楚。

  生:我喜歡趙小藝的畫,因為……

  師隨機板書:旗子 飄

  風車 轉

  小樹 彎

  雨絲 斜

  師:想想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請三個小朋友讀讀勾畫的句子。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並在相應的板書後,勾畫斜斜的雨絲、轉動的風車、飄動的旗子的簡筆畫。

  師:誰能把彎彎的小樹的樣子畫出來?

  抽生上臺畫。

  師:(指著黑板上的小樹圖)請小朋友們猜猜:這是誰畫出來的風?

  生:陳丹。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能把課文相關的段落讀一讀嗎?

  生:能。(生讀六自然段)

  師:小朋友,有什麼問題嗎?

  生:他讀得很流利,字音準,把彎彎讀得很重?

  生(畫風的小朋友):我知道為什麼把“彎彎”讀得很重。因為小樹在沒風的時候是直的,有風就把樹吹彎了,彎彎的突出有風。師:你真會讀書。我們大家來跟他學一學吧!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1

  《畫風》這一課主要講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今天上了《畫風》一課,也聆聽了其他兩位老師的講課,深深地知道自己教學上的種種不足,尤其是聽了各位老師的點評後,感覺自己在這節課上還有不少的地方需要改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朗讀的目標含糊,應該要有明確的指定。

  一直記得一句話:讀書是有層次的。讀課文要求:讀要讀好,有滋有味,帶上表情等來讀,讀中有情,讀中有悟。朗讀是語文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節課在教學中我更傾向與訓練學生的說以及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以致於朗讀的次數不多,對朗讀沒有作出較好的指導。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讀中,我應該重點指導學生如何讀出文中三個小朋友當時畫畫時的心情。還有,齊讀時學生整體朗讀狀態不佳,喜歡拖長音,我已經多次指出他們的毛病,卻沒有適時地進行更正,我應該在找到他們朗讀時的問題後重點拿出句子進行朗讀指導練習,利用各種形式的朗讀提高他們的朗讀感悟能力。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平時一直感覺自己的嗓音不好,朗讀能力也有限,所以深怕暴漏自己的缺點而耽誤了此環節的學習,所以對於我本人,自己的朗讀水平有待加強。

  二、評價語言的運用不貼切。

  對於學生的表現,老師應該給予正確並富有鼓勵性的語言,不能草草了事。像一些常用的“不錯”“很好”“很棒”,不能說不好,只是用的多了就讓人感覺不好了。同時,這樣的語言不夠貼切,如果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在受到鼓勵的同時又能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一節課結束了,但是教學工作是不斷進行的。在教學中有很多問題等著我慢慢地探索,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不斷地改進才能讓自己逐漸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希望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2

  教後有思則有得,多思者必多得。所以,在執教《畫風》一課後信筆寫下些許感受,盼先思而後得。

  一、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始終堅守“讓學生讀書,以讀為主”這一教育理念。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閱歷少,生活素材的來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節語文課上我們首先要注意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其次在抓重點句子品讀課文的環節,更要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要給學生創設出一種品讀語句,體驗情感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真實的感受、體驗,從而領會文字和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透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值得說明的是教師必要的朗讀示範也是很重要的,在學生出現朗讀障礙的時候,它能更快更直接的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學文的最後還要再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整體迴歸朗讀,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整體把握。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句俗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更讓它來影響學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執教《畫風》一課時,由於異地教學,與學生不夠熟悉,在反饋小組交流的收穫時,朗讀的訓練不是很到位。以後在設計教學預設時還是應該注意要案從孩子本身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幾套方案,有所選擇的使用。

  二、要把語文課上大。一堂課下來,讓學生學會的不僅是知識,還要讓他們在與文字、與作者的對話中感知人物品質或事件的意義,從而提升自己的認識,自覺自己的行為,實現語文課育人這一目標。同時我還結合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誦讀工程,在課堂伊始適時的將古詩引入教學,既給學文做了很好的鋪墊,又積累了古詩。如果學文後再回顧一下《風》這首詩,學生積累古詩的效果會更好。另外,課後的贈詩卡還可以帶給學生一絲絲驚喜,又能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誦讀行為,讓誦讀成為習慣。

  三、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是認字、寫字。拿認字說,數量多,任務重。那麼教師就應該運用一切能夠調動孩子主動認字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認字的興趣,再鞏固認字效果。讓枯燥乏味的認字有趣起來。

  四、讓語文作業開放起來、有趣起來。作業的型別既要有鞏固知識點的全員性作業;又要有鍛鍊能力、拔高型的選擇性作業。在充分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內讓他們自主選擇,親自實踐。

  五、透過這次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還要多學習一些教學理論,並在自己的教學中去實踐、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機智,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及時的抓住課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學瞬間,增強駕馭課堂的能力,來更好的勝任語文教學工作。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3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本身就體現了其思維的創新。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創新性。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所學內容倍感親切,則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聽說咱們班同學最愛猜謎語了,我這有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麼樣嗎?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透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教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教師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裡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老師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擷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教師不失時機進行板畫,並創設探究點“為什麼說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宋濤的畫

  1、師:宋濤怎樣畫風的?指名讀句子(手勢)

  2、師:你看到風了嗎?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看見白雲在飄就知道是風來了。(你看宋濤觀察得多仔細呀!只畫了朵白雲,就讓我們感受到風了。)再讀讀。

  ◇陳丹的畫

  1、陳丹怎樣畫的風?你從陳丹的畫上感受到風了嗎?

  2、自己再讀讀,閉上眼睛想象。

  3、師:風來了——“嫩綠的柳枝被風吹得彎彎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睜開眼睛,再讀讀!指名讀。

  ◇趙小藝的畫

  1、你們看!這就是她的畫。出示趙小藝的畫

  2、師:這怎麼能看出風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讀讀)

  3、師:趙小藝也畫出風了,她心裡特別——?(自豪)那你們能讀讀嗎?指名讀。

  4、生:當別人都畫出風時,趙小藝一聲不吭,他沒有模仿別人,而是動腦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透過自主學習瞭解課文內容,以讀代講。透過讀加深體驗,感受白雲在飄、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風吹的,向學生滲透做事要善於動腦筋。

  三、抓住契機,說話練習

  新大綱特別強調指出:小學階段應“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有計劃、有選擇地啟發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展開自由聯想,並模仿課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要說的內容,紮紮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剛剛學完課文,急著說出自己想法的時機,設計了一個簡短的口語交際訓練:

  師: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怎樣畫?

  (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師:我想在你的腦子裡也畫出風了,現在就快把你畫的風講給小組裡的同學們聽吧!

  生:小組討論後彙報。

  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想法精彩紛呈。透過討論培養了學生認真思考,勤動腦筋的好習慣,並鼓勵學生把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在教學活動結束時,請同學們再把自己腦子裡的這幅畫面畫在紙上滿足他們的願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分析課文時,以讀代講,指導學生透過自主讀書、自主發現,逐漸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4

  上了今天《畫風》這一課,深深地知道了自己教學上的種種不足,也迫切地想要找出全部的缺點,希望能透過一次次地磨礪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下面我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個老師能上好一堂課,最重要的莫過於看他的教師的基本功了。首先,我的教學語言在語調上沒有緩急,沒有隨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做到抑揚頓挫。大部分時候應緊張語速太快,影響了學生的接收。其次教姿上還要多下工夫,如在課堂上走動的範圍應大些,應自然、落落大方,以一種輕鬆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在今天出現課件無法正常放映時,應做好兩手準備,可以板書要出示的三個名字,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也提醒自己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在本節課上我的教學語言一是比較單調,貧乏的語言讓課堂變得沒有活力。如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多豐富些,構思比較好的過渡語、導語、結束語能讓課文內容更緊密。語言上少指示性強的話,多些童趣。二是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練和精確。如你從哪裡看出的?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的?這些問題可以精簡成一個問題。精確是指在評價學生反饋時,有時沒有及時指正,在教學語言上不能太隨意。

  課堂提問次數太多,並且很多問題都是無效的,這樣的確不能提高教學質量,我想多斟酌是必要的。其次提問的範圍不全面,對如第一行和最邊上同學要多關注,多參與。

  在拿到課文時,我應該在深入鑽研教材,從一個單元目標的高度,從前後課文的聯絡上,把握課文的主旨,設計課文的環節。在本課的內容主旨上我出現了偏差,如第三大環節我以喜歡哪幅圖來做主線,

  而忽視了了解誰的風是怎麼畫的?誰最愛動腦這一中心。在朗讀方面,可以多設計些方法如齊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等。像讀本課三個名字時應加朗讀力度。

人教版語文《畫風》教學反思15

  該課我是作為先行課來上的,上完以後組裡的老師們給予瞭如下的評價:

  優點:

  1.教學過程清晰,教學任務按時完成;

  2.教態親切,重視了學生的反應;

  3.課文範讀好,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

  4.對識字部分處理好,能聯絡生活實際和學生熟知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

  缺點:

  1.教學任務應只安排兩個讓學生自學完成,時間充裕效果會更好些;

  2.學生朗讀沒有到位,還沒有讀熟。

  自己反思:

  聽了組內老師的意見,我認識到:聯絡生活實際識字、擴詞做得比較好要堅持。對於指導學生朗讀還應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落實到位,讀不好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學習。比如在指導難讀的句子時,應先讓所有學生自己先輕聲讀一讀,然後指名願意讀的孩子站起來大聲讀,別的學生可以再挑戰讀,看誰能把難讀的句子讀好,這比光靠老師一個人講該怎麼怎麼讀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