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
在設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上。體現了“自讀發現──選讀探究──品讀感悟”的教學模式。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學習第二段時,我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然後交流讀書後的感受,在彙報的過程中,學生初步的感受到了圓明園佈局的獨特,景色的優美,收藏的珍貴。這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初步感知,然後,我讓學生帶著讚美和熱愛之情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更加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學生透過一遍遍的朗讀,感悟到了這座萬園之園昔日的輝煌,感悟到了這種獨特的佈局中所蘊含的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智慧,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限的讚美和熱愛,也為後一部分學生對侵略者把這麼美的一座園林毀滅掉而產生的滿腔怒火埋下伏筆──此時,學生對圓明園昔日的景觀越是發自內心的愛,後一部分就會對侵略者產生刻骨銘心的恨。
我認為,語文學科的感悟能力至關重要,有所感才會有所悟,有所悟才會有所發,有所感悟才會培養愛美、審美情趣,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鑑賞力,進而提高對祖國傳統文化的鑑賞力,內化積累,激發創新,提高民族素質。在學習第二段時,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評價朗讀,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例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指出:“金碧輝煌”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為了突出殿堂的這個特點,讀的時候應該把這個詞讀得重一些。“玲瓏剔透”這個詞,為了要突出“亭臺樓閣”小巧玲瓏的特點,應該讀得輕一點。在讀“買賣街”一句的時候,語調高一些;在讀山鄉村野那句的時候,語調低一些,也就是透過語調高低的變化,來表現出不同景點的特點。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感悟到了殿堂的輝煌,亭臺樓閣的玲瓏剔透,買賣街的熱鬧,山鄉村野的寧靜。我還在第三自然段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男女生對讀,挑戰對手讀,朗讀擂臺賽等,課堂上透過朗朗的讀書聲。
把學生帶進了昔日的圓明園內,使學生如身臨其境,一會兒置身於“金碧輝煌的殿堂”;一會兒置身於“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一會兒置身於寬廣、寂靜的“山鄉村野”……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學生們領略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擁有眾多珍寶的園林卻毀滅了,我帶領學生再讀第一段話,進一步體會圓明園的毀滅所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激發了對英法聯軍的仇恨之情。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我先讓學生畫出最能體現侵略者罪行的詞語,然後談感受,我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給與充分的尊重和肯定,這也正體現了新課標中指出的:“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無論學生怎樣去談,去理解,對侵略者的仇恨、痛恨是大家情感的共鳴。接著我又透過一段錄影,加深學生對侵略者的暴行的理解,此時學生的內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已經達到了極點,我順勢引導學生就帶著這種仇恨齊讀最後一段。那一句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朗讀,融進了學生對圓明園毀滅的無限的痛惜和對侵略者無比的仇恨。讓聽的人彷彿有一種心碎的感覺:多麼令人惋惜,那無數的珍寶、瑰麗的園林。多麼令人憤怒,那些可恥的強盜。
這一課的教學,使我又一次的體會到:讀,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實踐活動。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2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
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於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裡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佈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裡的月亮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著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佈局也瞭如指掌。
2、瞭解文章的結構條理。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之後,從觀全文,學生髮現: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煉、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讓學生寫讀後感。教學本課後,學生情緒高漲,義憤填膺。不僅對圓明園的毀滅痛心不已,還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極度痛恨。我見此情景,問道:“同學們,屈辱的歷史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僅是痛心,更應該是覺醒,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寫,那麼作為今天的少年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把讀和寫結合在了一起。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後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1、對於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列印下來,不會有取捨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2、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認識不夠。所以,惋惜之情沒有讀出。今後加強朗讀訓練。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3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透過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圓明園。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後展開想象,瞭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後,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加深文字印象。文章的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於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透過數量眾多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教學中還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嚮往,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發出“圓明園真的太美了”這樣的感嘆。我認為本節課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子展開教學,教學思路清晰;語言文字的訓練比較落實,如引導學生品讀句子,體會圓明園的美麗、宏偉,指導學生背誦課文也落到實處。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由於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背誦和展示背誦,導致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間倉促,未能讓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影片片段和讓學生抒發看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時的感受,學生的情緒未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對英法聯軍罪惡行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圓明園的惋惜之情在朗讀課文時表現不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4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前,我們組三位教師分頭進行了認真備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然後又進行了幾次集體備課,最後定下教案,分頭上課,每個人上完後評課修改,其他人再上。回憶整個過程,我們對《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有了更深的瞭解,又很多的收穫。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堂結構簡單明瞭,主要採用以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麼,然後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透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透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築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後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前佈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興趣。例如,馬然同學找來一幅圓明園40景的撲克牌,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瞭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刻。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我適時補充了兩段文字資料,學生讀後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願望。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拘泥於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
總之,透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5
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我以三大學習主題為主線:"圓明園為什麼會毀滅""為什麼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為什麼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問題內驅力的作用下,學生運用網路中的豐富的資源自主學習,或點選圓明園概況,或欣賞圓明園風光,或觀看圓明園被毀的影片資訊,或虛擬走進圓明園……根據自己的研究主題選擇相關的內容資訊進行積極探討。在網路上,學生還可以相互傳閱資料,交流知識,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礎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整個過程,教師隨時可以利用螢幕監視,或遙控輔導學生學習。這些完全由學生主動探索,相互協商而學到知識,其價值遠遠超過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灌輸,更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當學生感知到圓明園的輝煌後,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時,我們則設計了一個情感流露的環節:有學生想用優美的語言感情描述;有學生想當導遊,更有同學把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製成了圖文並茂的風光介紹,並輔以導遊解說詞,這樣學生帶著情感進入角色,感受到了圓明園美至極點的同時學生的情亦至了極點,同時更為後文名園被毀,將內心的憤怒與傷痛發洩至極點奠定情感基調。這樣學習者透過將網上搜索到的資訊進行加工,編碼,儲存以及對原有經驗進行改組後,進一步建構了學習者新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系統。
基於網路環境的閱讀中,網路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學生進行學習的工具,學生透過網路獲取學習的資訊並進行交流和反饋,達到主動地把握知識,主動地發現學習規律,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同時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於網路環境下閱讀的學習環境,使教學過程成為透過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問題探索,深化認識等環節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閱讀過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老師更新觀念,大膽地引進和創新,積極開發學習資源,是一個艱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