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1
導學案的預習是高效課堂順利開展的基礎。從導學案的預習情況來看,只有少部分能夠完成導學案的預習工作,絕大部分學生存在沒有完成相應預習任務的現象。學生大多提出單靠晚自習來預習第二天課程的導學案時間不夠,時間的確是緊湊了些,但是還是有不少同學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來完成導學案的學習任務。對此,我們要適當的降低導學案的難度和題量,讓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當然,這必須在保證教學進度能夠如期的完成。
強化閱讀教學(一)
深“入”文字,捕捉有價值的資訊點
有人說:關於閱讀,教師能走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是的,高度決定視野。語文教師的高度在於對文字的準確把握和深度解讀。教師應反覆閱讀和咀嚼文字,從中捕捉有價值的語言點,加以發掘和發揮,找到一個最佳切入點,這樣可以高效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文字。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列夫托爾斯泰》,全文很長,學生初讀感覺讀不懂,我們初讀亦有此感。我們深入閱讀就會發現,文字的引文部分有兩個很有價值的詞語:“醜陋”和“敏銳”。這兩個詞涵蓋了整篇文章。我覺得這是個很有價值的語言資訊。抓住這兩個詞去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只有深入文字,把與文字相關資訊進行對比、整理、取捨、提煉,這樣才能讀出文字的寬度與厚度,才能“披文入情”,做到不誤讀、不死讀、不俗讀、不淺讀。
強化閱讀教學(二)
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
初中學生,還沒有完全擺脫教師講、學生聽的讀書習慣。思維有嚴重的侷限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的實際,我注重了對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如教《春》一課時,誘導學生藉助語言材料不斷地把文中重點句段的知識點梳理成閱讀組塊,儘可能增大學生資訊儲存的空間。然後用獨立的思維方式對輸入的資訊進行預測和推斷。如:對文章第二自然段中那句“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一句,向學生髮問: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我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鼓勵說出獨到見解:提倡多角度思考問題。
結果卻眾說紛紜,大體看法是:
1、用擬人的方法,形容小草的形態;
2、用比喻的方法,形容人的活動;
3、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描寫人的活動;
4、寫人的動作。我及時進行提示,要求聯絡上下文,看這句話共有幾處停頓,每處停頓的句首都是什麼詞性,表示什麼。同學們有所領悟,並回答:“六處停頓,每處句首都是動詞,表示六種動作。”我問,既然是表示動作,那麼請說明你同意上述四種看法中的哪一種?透過及時點撥、引發,使學生的見解向正確答案靠近。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2
八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了,現在對這次考試的情況作一些總結和反思。
本次考試從總體來說,成績不是很理想,兩個班的成績都有所下降。從三率來看,及格率的下降較為明顯,而特優率和高分率的變化不大。
成績分析出來以後,我認真地分析了這次成績下降的原因,我感覺到與一下幾個方面有關:
1、放鬆了對一些後進生的管理。由於一些原因致使對這一部分學生的管理,特別是放鬆了對他們作業的檢查。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藥特別注重對這些學生的教學。
2、由於期中考試後,時間比較緊,只顧著進行新課了,放鬆了對學生的日常檢查。複習時間又比較短,在複習過程中又過於倉促,致使複習效果不理想。再加上放鬆了對學生的檢查,所以就出現了成績的下降。
針對以上原因,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做好平時的檢查工作,力爭使學生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3
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總結檢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我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經驗總結:
一、培養積極探究習慣,多角度解讀課文,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
二、注重課內外結合。
“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名家名作,透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人文教育。
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問題反思:
一、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
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儲存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儲存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二、學生的閱讀能力亟待提高。
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老王》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老王幫助楊絳的事,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4
為了進一步深化上學期進行的教學改革,學校於本週進行了聽評課活動。
我聽了兩節語文課,首先聽得是是白叢林老師講的《雪》,這節課白老師上得比較成功,充分落實了合作探究的課堂理念,學生基本上能夠做到小組的合作交流,在學習中,小組能起到比較積極的作用。不足之處就是,白老師不注意一些課堂細節,如在課堂上,亂用口頭語和方言,並且,有時候,不注意傾聽學生的問題,導致了有的學生出現了錯誤老師沒有及時的改正。
我聽得第二節課是蔣佰紅老師講的《木蘭詩》,這節課蔣老師做了充分的備課,並且,整堂課老師充滿了激情,一直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是學生就是不怎麼配合,就是不進行合作,小組的作用基本上沒有發揮出來。我想,造成這種情況,也許是因為學生沒有預習好,也許是因為學生在平時沒有養成合作的習慣。
我上課的體會是如果在課堂上採取一些評價機制,如給小組加分,或者獎勵星星等,學生的積極性是提高了,但往往出現了小組參與爭先恐後,但他們老是想著分或獎勵,而忽視了課堂的紀律,有時爭得面紅耳赤,難以收場。
透過這兩節課,還有自己上課的體會,我感覺到,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效率,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在實踐中摸索出適合各個班級的方法,因為我們這次課改的目的就是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帶動起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