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精選6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1

  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先透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知道如何做人,如何交友。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一個指路人。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上完了這堂課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

  首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指導學生概括的方法,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其次,接著問: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這個題型在閱讀中經常出現,要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最後,聯絡生活實際。多種形式談感悟。

  二、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鍛鍊。

  運用朗讀複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字,感悟文字內涵,再走出文字,聯絡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會是提問者,一會是引導者,一會又是點撥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話題;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環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變化角色,不斷變換思考……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鬧而無喧譁,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馳。

  一節課裡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討論,交流,發言,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缺點:

  1、 複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最後的5分鐘,我設計了一個拓展,但在這個設計上,有些欠缺,深度不夠。

  2、 學生談交友方面,應該敞開了談,多拓寬學生的眼界,抓住例項來講,更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2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中的自讀課文,而在這之前,卻是精讀課文。這就要思考這篇課文在內容上的取捨問題了。

  精讀課文的話,老師可入手的點很多,在課時上也可以安排為兩個課時。作為自讀課文,就更側重於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新課程標準提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基於此,再加上本單元的相關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

  2、勾畫出描寫“我”心理的句子,說說作者從中所得的“經驗”。(重點)

  3、多角度閱讀課文,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難點)

  第一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得益於餘映潮老師的教案。為了讓學生認識課文,理解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學生可以從文章體裁、故事內容、情節順序、文章結構、人物特點、文章技法、給人啟迪等等多個角度選取一個,表達自己的見解。

  這一篇是我們學習默讀課文中的第八篇課文了,剛好可以借鑑餘老師的這個方法檢測學生前段時間默讀的情況。

  第二個學習目標,勾畫描寫“我”心理的句子,從“我”的心理歷程過渡到自己所得的“經驗”,也就是從文章內容到主題。

  第三個學習目標,更多的是用新的角度讀課文。隨著閱讀的深入,讓學生能從一篇課文中有不同的閱讀體驗,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

  這樣一來,自讀課文中學生的自主性就處處體現出來了,更側重於學生的閱讀體驗,而文中傳遞出來的“經歷”和“經驗”也沒有因自讀缺失,老師起到了很好的統籌作用。

  自讀課文並不是老師放手不管,任由學生漫無目的地讀,而是更需要老師有放眼全域性的大手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3

  我在上這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當中,去體驗文章的人物情感,感悟生活哲理。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小組內可以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

  之後,自行處理生字詞。講解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抓住歷險和脫險這兩個環節,透過對歷險經歷的體會,更深一步地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感悟那永遠忘不了的人生經驗。只有經過歷險部分的充分感受,才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在普通人眼裡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在我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感。

  脫險部分的體驗是為了感受“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從一個毫無信心的孩子到頓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繼之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獲得生活的哲理。只有把這兩點突破了,才能真正明白文章揭示的生活哲理。

  總之,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去做,自主合作探究,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自己去體驗,然後講解感受,因為故事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學生願意學,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4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語文課文,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戰勝困難,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文字,挖掘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明確課文思想;訓練默讀技巧,學會透過事情或現象得到生活啟示。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設計的問題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

  1、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練習默讀,快讀瀏覽課文勾畫字句)

  2、複述課文,詳細敘述故事情節:入險——遇險——脫險。

  3、小組合作:“我”入險前,遇險時,脫險後是什麼樣的心情?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練習默讀,跳讀課文勾畫句子)

  4、“我”成長了很多,“我”在這次經歷中獲得了什麼人生經驗?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點明中心,並教導答題方法,提示議論的語句往往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句)

  險與夷(不失自信,往往就會化險為夷)

  短與長(你走的一小步,悄悄是你人生中跨出的一大步)

  思與行(只想著困難,不付諸行動,反而會陷入困境)

  5、學習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或得到什麼啟示?(引導孩子暢所欲言)實現遠大理想,從小事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做人做事要有自信心。作者有一件小事引發感悟,生活中就需要善於感悟,感悟能使人聰明、強大。

  6、寫一段自己的生活經歷,揭示你從中獲得的啟示。

  在反思中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值得深思:城市學校的學生眼界開闊、預習充分,農村學校的`孩子動筆少,不預習。結果我這堂課學生回答問題多引用學習工具上面的話,思路受限;農村學生卻很能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引導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活躍,但筆記與練習卻跟不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5

  因為這是初一語文學習的第二課,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戰勝困難儘快適應初中生活的一個有利的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的思路是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養成學生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於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課堂我長篇大論的授課方式,換成學生當主角,因此,在45分鐘的課堂上,我一會是參與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問題;一會又是提問者,再一次把學生引領到課文之中;一會又是設計者,為學生思考創設某種環境氛圍……

  學生也隨之不斷改變角色,不斷變換思路,一會是旁觀者,為小主人公著急;一會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臨其境體會當時的心境;一會又是主人公的夥伴,為他出謀劃策。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烈而不喧譁,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弛,於快樂輕鬆的氛圍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後的10分鐘,用5分鐘讓學生寫自己遇到的一個困難及如何克服困難的片段,在用5分鐘學生讀習作和點評,真沒想到初一學生會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們對困難的認識也告訴我他們的確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一節課下來,我說話的時間加起來不到15分鐘,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討論、發言和練筆,但我想,學生從同學和老師的討論交流中所獲得的東西遠比從我的長篇大論中學到的多。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6

  前段時間學校針對教師評估組織了一次講課、聽課活動,我有幸參與其中,獲益不少。

  我們初一語文組統一講的一篇課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內容是同樣的,要求每位老師用自己的方法去講授,體現自己的教學方式的特色,按抽籤我被安排在同一天的上午第三節,而前兩名老師都是任教多年,有很豐富經驗的老師,讓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用兩個字來評價管老師的課堂就是“灑脫”,從不按常規形式展示,採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從不同文字中尋找課堂目標的語句,這樣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張老師的課堂特別嚴謹,更像我長期以後接受的教學方式,內容豐富,講解也很獨到,調動學生積極性跟著自己走,課堂學習氛圍特別濃厚。

  但相比之下,我的課堂就顯得稚嫩無章法了,課下自我反思,就是學習目標定得太多,受課上固定時間的限制,導致每個目標都沒有展開,使得課堂沒有亮點,其次,課堂內容安排不妥,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也不夠,整個課堂呈現一種慵懶的狀態,以後還要依此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