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滴水穿石》這篇課文篇幅不長,文句平實卻蘊含深刻的道理,我在備課之時,意圖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內心深處銘記文字所傳達的思想觀念,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其一定的指導作用。

  以新課標的理念來說,老師角色在課堂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在匯入課文時,我先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激起了學生對話的興趣,而後設定一個情景mm為學生實現理想提供一把金鑰匙,這正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話題,為下面的教學作好了鋪墊。接著,老師故意裝傻,提出小水滴怎麼可能把堅硬的石頭弄成這樣?引導學生在書中尋找答案。學生因而閱讀文字的積極性大增,紛紛用文字上的句子來說服老師。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對相關句子反覆品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小水滴的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學生透過閱讀mm想象|mm感悟mm再閱讀,把小水滴的堅持品得相當到位,讓我喜出望外。於是,我乘熱打鐵,把第四小節內容提上來,引導學生對比傾盆大雨和水滴因目標的專一與否而產生的不同結果。學生沉浸於學習的樂趣,很快明白了二者的差距,從而進一步瞭解的滴水穿石的精神,為後繼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從本課的教學中,我體會到:1、把課堂主動權教給學生,老師傻一點兒,學生就回報給你意外的驚喜。說實話,在上課之前,我很擔心本班學生不會自己去理解課文。可是,像這樣文句淺顯而含義深刻的課文不讓學生自己去讀懂、理解,從而鍛鍊自己的閱讀能力,實在是可惜。因而,我做好了上砸輪流課的準備,大膽上演了一出學生教老師的戲,沒想到,效果比我設想得還好,這讓我進一步堅定了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的信念。2、文字是學習的載體,組合文字則是教者智慧的體現。在設計教學之初,我心中很矛盾。照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文字所例舉的人物使學生學習的榜樣,是作者所倡導的表率。可是,如果沒完全弄懂滴水穿石的精神,人物的品質領悟就會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思索再三,我把教學重點落在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之上,還打破了文字的文序,把第四小節提上來學習,意圖透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水滴的精神。結果實踐證明,學生在深入瞭解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後,對文字所例舉的人物精神很自然地就理解領悟了,重點段的學習因此水到渠成。學生在老師的稍稍點撥之下,人物品質就樹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