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教學反思

  今天對學生進行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單元檢測,結果很不理想,兩個班的平均分都只有81分多一點。看了學生的錯誤情況,發現失分最多的是判斷題和選擇題,而計算則相對而言要好一點。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分析了試卷的題目,發現判斷和選擇都是一些考驗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題,要解決這些題,就必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推理、空間想象和實踐操作能力。比如判斷題中有一題: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選擇題中有一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長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B、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C、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D、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這兩題學生的錯誤情況非常嚴重,是不是在上課的時候這方面的有關知識沒有提到,還是學生沒有解答像這類題的能力?都不是。因為本單元的知識可操作性較強,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所以在教學時,我幾乎每堂課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資料,供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應該說學生的理解、推理、空間想象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還不錯,而且學生透過研究,也發現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諸如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銳角,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小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大於第三邊等。至於上面判斷和選擇題中的知識,學生當然也發現了。那為什麼還會失分這樣嚴重呢?我想可能是缺少了一定的強化訓練。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部分--基本理念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完全擯棄,而是對傳統教學中比較忽視的部分進行補充。比如模仿與記憶在我們的傳統數學教學中比較注重,而今新課程標準中它仍舊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只是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加以補充。

  而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我片面的注重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忽視了必要的模仿與記憶,在平常的作業中也很少有這樣的練習,因此出現了學生曾經能發現的東西到考試時卻無法靈活運用的情況。在作業時最多的就是計算,學生經過反覆訓練,所以在計算方面失分就相對而言少了。

  看來我們在積極學習新理念、運用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時,不能對傳統教學中的方法完全捨棄,相反應該對它們重新理解、發掘並利用,將傳統和現代有效結合。同時也反映出我們學習新課程標準應該有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反思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