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1

  計算機技術是資訊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發展計算機教育是面向科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教學資料和教學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好處。為了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有所成,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七年級4個班及八年級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從總體上看,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一,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僅有小部分同學操作潛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從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由於每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再加上有相當的一部分學生在資訊科技課上熱衷於遊戲,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對要求掌握的資訊科技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與鞏固。所以,在資訊科技教學上要努力克服困難,充分利用此刻條件,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途徑、多策略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引導到系統地學習上來。

  二、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學會正確的啟動和關掉計算機,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會使用鍵盤和滑鼠,會使用寫字板或記事本進行中、英文的輸入。

  3、學會在因特網上瀏覽資訊,會利用搜索引擎獲取資訊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資訊的收集和下載方法,養成良好管理資訊習慣;體驗網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快捷,養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與安全意識。

  4、瞭解文字處理軟體Word20xx的基本功能和特點;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會對文字進行修改;插入圖片、藝術字、文字框等。

  5、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6、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的潛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資訊科技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資訊科技強烈的求知慾,養成用心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同時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廣的微機知識,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創新的喜悅,並能用於實踐。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潛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職責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教材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寫的初中《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資料與此刻本地七年級學生資訊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有要針對性重新設定教學資料。設定新的教學資料分別為:瞭解資訊與資訊科技;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在網特網上瀏覽資訊,獲取與管理資訊;文字處理軟體word的常用操作等,學生掌握起來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加強上機操作練習,領會使用技巧。

  四、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狀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潛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理論和社會等問題,負職責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確定教學研究資料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基本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

  1、認真分析、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劃分好課時、進度,注重教材研討,靈活恰當地處理好教材。

  2、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用心性,組織好上機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真、高效地上好每一節課,保證學生課課有收穫,真正學以致用,掌握好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得力工具。

  3、計算機教室。建立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並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保證學生學習使用的機器完好無損,以使基儘可能大地發揮作用。

  4、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鼓勵學生多看幾本計算機報刊雜誌,或透過老師摘錄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各班成立興趣小組,提出問題,共同討論,組長做好記錄,各小組間可展開競賽,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微機的興趣與熱情。

  5、抓好優生優培工作,重點培養特長生,用心參加計算機操作技能競賽,並透過各種形式學習計算機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加強業務教學潛力。

  六、教學措施

  1、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根據教學資料來設定例子,如有關的生活例項或優秀的學生作品等,透過學習能夠簡單完整地掌握新知識和把示例作品做出來,並在操作過程中能夠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操作技術與技巧。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搞笑、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並把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4、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計劃針對三年級,透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指法,文字編輯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由於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編版:三年級下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是計算機畫圖和網路知識,其中計算機畫圖佔了70%,可見計算機畫圖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計算機畫圖和網路的基本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難點:基本操作

  三、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下發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用計算機畫圖和掌握網路操作知識。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6、做一個作品。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3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

  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

  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

  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

  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

  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以五年級為試點年級,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試點實驗工作,三、四、六年級也要根據班級實際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要以佈置綜合實踐性作業為主要形式,指導學生開展好學科型綜合實踐活動。

  3、在校內和社群開闢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

  4、提供若干綜合實踐活動備選主題,五年級每個班各選擇一個進行研究,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其他年級也可在其中挑選一個主題或自選主題進行研究。

  5、五年級十位正副班主任作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全程指導各班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6、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群資源結合起來,也要與學校“十五”省級科技課題的研究結合起來,辦出學校特色。

  四、具體工作: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

  一是學校的圖書室進一步增添藏書量(圖博中心無償提供服務),併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

  二是中午休息時間和下午放學時間開放閱覽室,供學生博覽群書和查詢資料;

  三是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學校電腦房放學後向學生開放,實驗班級要有班級網頁;其他年級每個年級要有一個班級網頁;

  四是開闢“紅領巾種植園”和“小動物飼養角”;

  五是繼續武裝好以科技教育為特色的各類專用教室和宣傳陣地,在已有的“菌類實驗室”“科技室”“自然室”“科技苑”“機器人教室”的基礎上,本學期開闢出“手工室”“美工室”,為學生的科技活動和製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臺;

  六是開闢“紅領巾小氣象站”,開展好對氣象的觀察、測量、計算、推測等實踐活動。

  (2)開發社群資源,

  一是與南園掛鉤,定期帶領學生進行參觀、考察;

  二是與社群的某些企業掛鉤,比如科學技術協會、汙水處理廠、電視臺、南郊奶牛場等,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採訪、調查;

  三是與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掛鉤,比如青少年活動中心、圖博中心、太倉歷史博物館、太倉公園等,定期帶領學生參加學習、活動;

  四是聘請關心學校教育而又有特長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內容有分有合,靈活掌握。

  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3、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

  本學期,我校五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按班級為單位開展。各班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現結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如下備選課題,各班可選擇其中一個課題(班與班之間不要重複),制定好相應的活動計劃。

  主題一:小小種植家(菌類、蔬菜、花卉、農作物等與環境)

  主題二:家庭小醫生(感冒、中暑、牙疼、紅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狀、治療、預防)

  主題三:環保小衛士(環境汙染情況調查、整治環境的舉措與建議)

  主題四:小小發明家(廢紙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塊的利用等)

  主題五:電器的利與弊(電視機、電腦、電冰箱、微波爐、影印機等的利與弊)

  4、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各指定領域的關係,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融合為一個整體。

  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內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

  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

  第二,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絡,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專案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既達到了研究性學習的具體目標,又達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發展目標。

  5、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實驗班的正副班主任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其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專案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

  (1)在活動的主題、專案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群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專案。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例項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6、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透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7、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可採用作品(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本學期學校將在十二月上旬舉行綜合實踐活動課評比,並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4

  一、指導思想: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要以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為依據開展。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必工具課程,教學應始終把如何提升初中學生的資訊素養作為根本性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技術素養與文化素養的雙重建構,資訊科技課程教師的教學應在此基礎上,完成上級有關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要求。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級學生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透過初一一年的學習,該問題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插班生的增加,每個班近60人,計算機機房不足30臺電腦,為避免有學生無計算機可用,每節課課前教師都要檢查除錯好每臺計算機,增加了上課難度。

  三、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四、教學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程序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5

  一、教學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使用的教材是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共4冊,每學期一冊。七年級上冊的主要內容為資訊科技基礎;計算機的系統組成;作業系統的使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20個班,平均每班54人。學生情況特殊,主要有如下兩方面:

  一方面,起點不一。有的學生在小學有過一些基礎,有的家裡有環境,每天都有機會使用計算機,有的學生從未接觸計算機。所以進度要適中,同時兼顧落後和超前的兩部分學生。

  另一方面,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實際上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是打遊戲和上網聊天。所以,本期有必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程的認識。

  四、教學預定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盲打、並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6、對個別興趣愛好強烈的學生進行積極引導,鼓勵他們參加作品競賽。 五、教學措施設想

  本期主要採取理論授課、教師提點、學生自主學習、演練操作等方式。理論集中的部分在教室討論學習。其餘課程均在機房,講解5到15分鐘,讓學生自學和演練操作是主要的。

  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而且課外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機會也很少。所以每節新課前要充分複習前節內容,反覆提及和練習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6

  一、班級學生基本情況:

  本人本期承擔高一的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每週每班安排二個課時,另外加上學校部分電腦的維修工作。

  雙基掌握情況:

  本期入學的新生,儘管初中階段均開設了資訊課,但由於受客觀條件(師資、上機條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級中學的資訊課有其名而無其實,據我們調查個別班級學生尚不具備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班級學生大多語、數、外等文化基礎課底子較好,這為教學好本門課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培養班級學生學習品質和資訊素養,為加快社會資訊科技的發展而努力學習。使班級學生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2)智育目標:期評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60%。

  (3)雙基教學要求:

  1、使班級學生理解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樹立良好的資訊意識,培養良好的資訊道德品質。

  2、提高班級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發展班級學生的資訊科技實踐能力,努力培養班級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

  3、透過學習,使班級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班級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為廣東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研究開發中心資訊科技教材,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6年審查透過的高中《資訊科技﹒必修》教材,必修模組是以“資訊處理與交流”作為構建知識體系的主要線索,在貼近真實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必修教材按照“資訊的獲取與評價——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資訊的釋出與交流——資訊的儲存與管理”的邏輯線索組織起來的內容體系。

  課標中必修模組有4個主題“資訊獲取”“資訊加工與表達”“資訊資源管理”“資訊科技與社會”,該教材把“資訊科技與社會”進行分解,融入以“資訊處理與交流”的主線中,“資訊資源管理”也滲透到“資訊獲取”章節內容當中。全書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前後呼應,對教與學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啟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總領,第二、三、四、五章則圍繞資訊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安全維護的線索展開,前面內容為後面作鋪墊。對於課標提到的計算機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則先從自動化資訊加工的個性化(程式設計技術)以及智慧化(人工智慧)地解決問題入手,然後再到使用通用軟體工具(文字、表格及多媒體技術)人性化地解決問題。

  該教材選擇了班級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例項作為學習活動的例子,如“心繫奧運”、“選課管理”等;每節透過例項引入正文內容,在呈現過程中提供相關學習資源,並利用“實踐”欄目引導班級學生思考和完成相關認知活動;每章都設定了“綜合實踐”,以引導班級學生對所學知識及過程體驗進行提煉與遷移運用;穿插了有關資訊科技與社會問題、資訊倫理道德問題的知識和學習,對班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資訊習慣和行為可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該教材的“實踐”“綜合實踐”設計精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幫助班級學生內化知識和習得技能有很大益處;認真考察該教材的正文內容與閱讀資料,我們會發現兩者除了內容翔實之外,也可以看得出兩者不同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對班級學生閱讀教材以及啟發班級學生思考會有不小的幫助。該教材的幾大特色:

  (1)各章內容之間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而嚴謹的學科知識體系。全書以“資訊的處理與交流”為內容線索,資訊資源管理的內容分別滲透在第二、四、五章當中,也十分注重技術應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煉與總結。

  (2)從技術思想、文化價值發現進行課程內容改造與建設。如資訊獲取與表達是人本能,從感覺剝奪實驗開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輸入與內外碼;表格中反映出來的二維關係;技術與技術價值——資料與關係;文化陣地——話語權;演算法與程式設計——如何呈現技術?翻譯軟體的使用。

  (3)教材中沿著明確的資訊處理過程來安排實踐內容。例如第六章的“資訊整合”是以第五章的“多媒體資訊加工”為基礎進行綜合,使班級學生在掌握必要技術技能前提下體驗軟體工程設計流程和思想方法,這可能比較符合班級學生認知規律和基本需要。資訊釋出的活動以第二章網路資源獲取過程為基礎,讓班級學生對網路檔案在網路上的釋出過程和方法進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學活動及主要措施:

  1、教研課題:資訊科技如何進行課改

  2、參與集體備課8次,相互聽課16節,上公開課2節。

  3、接受名師或同科老師的指導或幫助青年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或與同行老師互教互學。

  4、主要措施:

  (1)落實好學校常規管理制度,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時應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班級學生、備教法。上課時要注重培養班級學生能力,尤其是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精心組織每一次上機課的教學;做到上機有教案、有準備、有目的要求。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業務水平;

  (4)及時檢查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獲得教學反饋資訊,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5)把資訊科技課與其它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與班級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

  (6)引導班級學生合作與交流,不僅要讓班級學生學會資訊的獲取,還讓他們學會加工資訊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7

  一、學生分析

  三年級剛開始開設資訊科技課程,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對計算機的知識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操作較熟練,但是大部分學生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純粹是上課時間學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會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小學資訊科技第一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包括:感受資訊世界、認識資訊工具、體驗資訊輸入和記錄珍貴資訊四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是感受資訊世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資訊及資訊的傳播和交流方式,激發他們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第二單元是認識資訊工具,透過使用滑鼠進行簡單的畫圖操作,利用鍵盤輸入拼音和漢字以及對計算機進行簡單的設定,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實現“在玩中學”的教學意境,在娛樂中增長知識掌握技能。

  第三單元是認識資訊工具,本單元從認識鍵盤開始,從鍵盤的指法入手,使學生逐步掌握鍵盤的組成及操作。第四單元是記錄珍貴資訊,透過記錄自己的感興趣的事物進一步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點。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滑鼠和鍵盤的使用,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4、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四、教學重點:

  1、瞭解資訊和資訊工具的概念,並能正確區分

  2、滑鼠的操作

  3、認識鍵盤的組成,並能正確的輸入漢字、數字和拼音

  五、教學難點:

  1、瞭解資訊和資訊工具的概念,並能正確區分

  2、滑鼠的使用

  3、鍵盤指法的練習

  六、教學措施:

  以“滑鼠的使用、鍵盤指法”等為學習重點,適當輔之於遊戲、組織競賽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1、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2、注重輔差、培優、提中。

  3、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8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因特網相關知識,掌握瀏覽網頁、收藏網址、查詢資訊等基本操作。

  2、學會運用畫圖軟體繪製各種圖畫,並敢於創新,創作出優秀的圖畫作品。

  3、學會漢字輸入法,以及與輸入法相關的各種快捷鍵,能夠熟練輸入漢字。

  二、教材分析

  本書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資訊科技》系列教材三年級下冊。本書共有11課,劃分為二個單元。第一單元:windows作業系統。向學生們介紹了桌面上的圖示,設定檔案管理、檔案工具等操作。讓他們感受因特網的神秘,同時也要教導他們正確地、負責任地運用網路。第二單元:資訊與資訊科技。主要向學生們展示如資訊與資訊科技、獲取各種資訊,綜合實踐。

  三、學情分析

  透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們都有了較理想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部分學生在家裡已經接觸過網路,他們對上網有很強的好奇心。在網路海洋裡,他們興致高昂,但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學生做正確的引導。逐步掌握windows操作,建立資料夾。學生們之前都接觸過,資訊與資訊科技,學生獲取各種資訊,下載音訊、影片。四、教學措施本學期主要採用“任務驅動”“學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學方法,透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等環節,激發學習興趣,增長知識,培養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法,佈置任務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結合講練結合等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9

  本學期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是:

  以電教處的工作計劃為嚮導,充分發揮校園網和電教裝置的作用,積極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本學期我負責的工作有:

  (1)高一(1——17)班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立足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技能基礎為重點,努力抓好資訊科技的教學工作。大膽開展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的教學研究,推進教育資訊化的全面展開。

  (2)3號微機室的日常維護;

  (3)教師的資訊科技再教育;

  (4)領導交辦的臨時性的工作。

  一、教學方面

  1、立足實際、搞好教學。

  這個學期是陝西省普通高中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新的課本,新的課標,新的要求,難度較大,而且可能還要考試。所以壓力大,任務重。我要立足實際、搞好教學。今年高一每個班大多為60—65人,所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上機兩人一機地矛盾。採用分層教學模式選出小組長,並加強個別輔導、實現同學間一幫一、多幫一,基本解決常規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並且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2、學生情況分析

  透過第一節課的上課摸底調查,今年的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好的方面:現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而且大多能上網。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多,由於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且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

  不足之處: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求掌握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

  所以這一學期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援,創造性地搞好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使我的教學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搞好資訊科技課的常規教學,做到備好課,上好課,合理安排講課與上機操作的時間比例,加強學生上機操作的管理、輔導與督促,不能放任自流,學生上機要做好上機記載,杜絕不良上機行為的發生,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資訊素養,讓每位學生都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利用計算機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

  3、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新課改帶來了新的挑戰,我要立足教學、積極參加備課組工作,平時注重自己的文化、業務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學習,撰寫一定質量教學論文。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並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有特長的學生。

  5、做好資訊科技裝置的保養與維護,出現裝置故障要及時檢修,確保教育教學需要的正常進行。配合學校保衛部門做好財產的防盜工作,離開機房時,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門要反鎖。

  6、為了教育資訊化的全面鋪開,由我處教師繼續承擔起學校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培訓工作。透過培訓,讓每位教師不僅會用電腦,也樂於將電腦應用於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

  7、完成學校領導交辦的臨時性的其他工作。

  總之,今年這半年的工作重點是努力搞好教學的同時,維護好現有裝置,更好地為我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10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冊教材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資訊科技四年級(上冊),教材有3個單元共9課。本冊教材的重點是word常用工具和功能的使用方法,包括藝術字的插入與調整,圖片的插入與美化,文字框、表格的應用和頁面的基本設定等。難點是word文件的圖文混排和設計。

  教材中的“做一做”、“評一評”、“練一練”、“小知識”等欄目從實際需要出發,透過探索、嘗試,學生的聰明才智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用資訊科技處理事物的潛力上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透過word軟體的學習和簡單操作,培養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的用心思想和學習資訊科技熱情和興趣。

  2、知識目標:

  掌握word中常用工具與功能的使用方法,包括藝術字的插入與調整,圖片的插入與美化,文字框、表格的應用和頁面的基本設定等。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word中的文字與影象等物件進行調整。

  3、潛力目標:

  透過學生的操作,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文字資訊的處理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4、人格目標:

  透過學習,展示自我,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

  三、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本年度四年級共有五個教學班。學生大部分都來自於民工和鄉下家庭。由於經濟條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約,大部分學生的資訊科技潛力相對來說比較弱,但這些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科的興趣比較濃,透過學習,能夠提高他們的資訊素養、動手操作潛力和合作探究潛力。

  四、教學措施:

  本學期的主要學習資料是利用電腦對文字進行處理,透過讓學生完成作品,在製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到方法解決問題,促進學習。所以本學期的教學措施是:

  1、對新入校學生進行測試,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分配不同任務。

  2、以上機實踐操作為主,儘量縮短講課時間,讓學生有足夠時間自由發揮。

  3、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新知,在展示作品過程中培養興趣。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詳見教學進度表

  六、教學評價分析:

  在資訊科技課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上機操作。實行學生評、小組評、自評、教師評等多種評價。課上檢查佈置的上機作業並評價學生。過程評價佔60%、綜合性評價佔40%。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八年級學生在七年級裡學習過資訊科技課程,因此,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以及一些軟體的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絕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但絕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大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機房年年雨季進水,主力軍的機子都開不開了,暑假開學後的幾周不能上機,課程很緊,只得先加大理論學習,以便日後減少上機操作時間,再有要進一步正確引導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我們學校的教材採用的是青島版資訊科技教材,裡面分成兩大部分,其中第一單元7節課,第二單元8節課。

  第一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建立站點、設計網頁首頁、網頁中的表格、網頁的美化、如何建立超級連結、網站的釋出與維護、製作表單網頁。

  第二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FLASH動畫的製作、圖層與元件、運動漸變動畫以及形狀漸變動畫的製作、引導層動畫的製作、遮罩動畫互動控制動畫的製作、聲音的處理與作品的釋出。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將著重站設計與製作和FLASH動畫製作,把握未來際遇,體驗動畫生活,成就美好明天。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本學期採取的教學措施

  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精心設定可行任務,學生自主探究加小組合作互助學習。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課題名稱 課時安排

  1 建立站點 1

  2 設計網站首頁 1

  3 網頁中的表格 1

  4 網頁的美化 1

  5 建立超連結 1

  6 複習 1

  7 網站的釋出與維護 1

  8 製作表單網頁 1

  9 複習 1

  10 認識FlashMx 1

  11 圖層與元件 1

  12 運動漸變動畫 1

  13 形狀漸變動畫 1

  14 複習 1

  15 引導層動畫 1

  16 遮罩動畫 1

  17 互動控制動畫 1

  18 聲音的處理與釋出 1

  19 複習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12

  一、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班級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幫忙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明白應負職責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養成當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職責意識。

  二、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學習漢字輸入,瞭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最少精通一種漢字輸入法,異常是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2、感受計算機處理多媒體的魅力,學會一些常見的應用軟體。

  3、學會獲取資訊,並進一步加工、處理資訊。

  4、加強計算機的綜合應用本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過本課的學習,強化計算機的.操作本事,進一步理解計算機是人們處理資訊的“工具。”

  使班級學生純熟掌握使用拼音輸入漢字、片語、標點符號及句子的方法;加深對漢語拼音的理解,能夠利用拼音輸入法進行組詞、擴詞,豐富詞彙量,提高語言表達本事及寫作本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要求班級學生熟悉電腦,瞭解電腦的組成,構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構成對資訊科技課的濃厚的愛好。

  初步瞭解資訊在社會各領域中的使用及重要性。初步瞭解組成計算機的幾大部件。建立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

  培養班級學生準確的操作姿勢,培養班級學生操作電腦的良好習慣

  經過應用“Word”軟體進行文字處理的操作,讓班級學生感受計算機供給的文字處理工具對文件格式的加工處理。班級學生經過“我是小修改”活動,學會基本的文字處理操作,瞭解文字編排中的一些格式(如段落、首行縮排、行距等)的處理對資訊表達的作用,學會修改簡單的文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熟悉,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班級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經過實踐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班級學生的動手、動腦本事,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

  經過學習,使班級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班級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和自覺性,鼓勵班級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四、教學措施

  經過講授,使班級學生在感性上對電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並且讓班級學生能夠學會一些基本操作。

  以淺顯易學的例項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教學過程中能夠從完成某一個詳細的“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經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使班級學生完成任務,從而激發班級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班級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全書根據不一樣的模組能夠分成幾個大任務、每個任務分解成多個小任務,每嬌裎能夠是一個或多個任務。

  利用機房電腦,為班級學生創造良好的上機學習機會,提高班級學生的實際操作本事。

  經過演示和教授相矯襝的方式,讓班級學生掌握本學期的教學資料。

  課堂中穿插遊戲、競賽等方式,提高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主體交給班級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性強,應當多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本事。

  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13

  在省級和地級以及介休教育局電教館的指導安排下,在學校的組織領導下,現根據上學期的資訊科技教學情況和下學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學期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一、上一學期資訊科技教學回顧:

  七年級資訊科技課共應上課設定22節課,其中有3節為下學期課。由於學校活動和放假,實上了最多是14節課。完成了第一單元:資訊科技基礎模組;和第二單元:作業系統模組的教學工作。

  八年級資訊科技課共應上課22節課,其中有3節為下學期課。由於學校活動和放假,實上了最多是15節課。完成了第一單元:網路基礎及應用模組;和第二單元:Excel資料處理模組的教學工作。

  九年級資訊科技課共應上課36節課,由於學校活動和放假,實上了最多是30節課。完成了第一輪複習工作:迎接資訊科技中考的綜合複習演練,七年級教材的系統複習。

  二、學生基本情況

  七年級全體學生,透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於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就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八年級學生,透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有了較緊迫的認識,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有好轉。但多數學生依然不會主動及時地複習鞏固功課,不少學生家長對學生使用電腦管理的嚴,尤其是學習好點的學生,家長很少讓他們接觸電腦。所以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九年級學生,經歷了第一學期10月份的中考備戰洗禮,不少學生感受到了認真複習的緊迫感,因此第一學期的學習效率比七八年級的學生強很多。不少學生學得較認真,刻苦。

  三、教材分析

  在第二學期,學校資訊科技教材使用的版本仍是:北京理工大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

  七年級的教材將安排學習word基礎模組、flash基礎模組。重點是word基礎模組,難點是flash基礎模組的教學。

  知識點:word模組有“編輯word文件,字元和段落格式的設定,其他格式設定,圖文混排,表格的設定與美化,頁首頁尾,頁面設定與列印等”;flash基礎模組有“動畫的概念與Flash,Flash繪圖,逐幀動畫,形狀補間動畫,補間動畫,沿特定路徑運動的動畫,遮罩動畫”等。

  八年級教材將安排學習PowerPoint基礎模組;多媒體資訊處理基礎模組(Photoshop與gold ware);網頁製作模組。重點是PowerPoint基礎模組,難點是Photoshop基礎模組的教學。

  知識點:PowerPoint基礎模組有“建立和編輯簡報,插入多媒體,設定幻燈片背景與內容格式,設定動畫效果,設定頁首和頁尾和列印,使用超連結和動作按鈕,使用母版等”;多媒體資訊處理基礎模組有“Photoshop軟體基礎,gold ware軟體基礎,會聲會影軟體基礎”等。網頁製作模組有“建站與編輯網頁,設定文字格式,設定超連結,插入圖片,規劃網頁佈局”等。

  九年級的複習將安排學習:多媒體資訊處理基礎模組(Photoshop與gold ware);網頁製作模組。重點是powerpoint基礎模組,難點是photo shop基礎模組的教學。第二輪複習內容有:九個模組的操作題型講練複習;第三輪複習的內容有:中考模擬題演練工作。

  四、指導思想:

  根據《山西省初級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指導意見(試行)》和學校工作計劃,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教學目標:

  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初中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資訊的特徵和概念,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應用。

  2、掌握計算機軟硬體基礎知識,瞭解計算機系統的工作原理,熟練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操作。

  3、能根據實際需求,運用常用的資訊科技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

  (二)過程與方法

  4、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需要利用資訊科技解決的問題,能透過問題分析初步確定資訊需求。

  5、能運用資訊科技,透過合理的資訊加工解決實際問題,如輔助其他學科學習、完成資訊作品等。

  6、能運用適當的工具和方式呈現資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

  7、經歷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積極參與對資訊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瞭解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8、激發和保持對資訊科技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

  9、能正確地認識到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科學進步、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影響,養成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習和改善生活的意識和態度。

  10、形成良好的資訊活動行為習慣,能夠遵守與資訊科技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倫理道德規範,健康地、安全地、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

  三個維度的目標相互滲透、有機聯絡,共同構成初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培養目標。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透過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過程,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不同層面資訊素養的綜合培養和協調發展,不能人為地割裂三者之間的關係或透過相互孤立的活動分別培養。

  六、教學措施

  本學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透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資訊,現代的資訊科技。

  2、初步接觸動畫。

  3、PPT的製作。

  4、綜合運用,提高資訊素養。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我們的資訊生活):本單元對資訊、資訊科技、計算機處理資訊的過程等作了簡要、描述性地解釋。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我的數字名片):本單元主要是學習使用PowerPoint。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動畫天地):動畫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本單元主要介紹動畫的基本原理和GIF動畫的簡單製作。

  第四單元教學目標(文明小使者):本單元的主題是PowerPoint的操作及綜合應用,共有5課。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資訊科技》五年級下,這冊內容主要是ppt的學習。

  教學措施:

  主要透過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採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半扶半放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利用網路,評價和展示學生作品。

  教學進度表:

  一、生活在資訊中

  1、瞭解什麼是資訊,資訊的表現形式;懂得現代社會離不開資訊。

  2、收集有關資訊作用的材料。

  3、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善於發現身邊資訊的習慣。

  重點:

  1、資訊的概念和表現形式。

  2、資訊的作用。難點:資訊概念的理解。

  二、現代資訊科技

  1、瞭解資訊處理的一般過程;瞭解在資訊的獲取、傳遞、記錄、處理技術方面的發展和變化。

  2、能透過各種途徑瞭解資訊科技各方面的發展過程。

  3、培養學生對人類文明的自豪感。

  重點:資訊科技的發展過程。難點:古代資訊科技與現代資訊科技的比較。

  三、用計算機處理資訊

  1、瞭解計算機處理資訊的基本過程;瞭解計算機的輸入和輸出概念;知道不同的軟體可以完成不同的工作。

  2、激發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興趣;體會人類文明。

  重點:

  1、瞭解計算機輸入輸出的方式。

  2、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軟體可以完成不同的工作。難點:輸入輸出裝置的瞭解。

  四、我的自畫像

  1、瞭解多媒體作品在生活中的優點;認識PowerPoint介面。

  2、會建立含有一張幻燈片的簡報;能夠在幻燈片中插入文字、藝術字等物件,並能夠美化文字及藝術字;會播放及關閉簡報。

  3、激發學生創作多媒體作品的興趣及熱情;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重點:

  1、體驗多媒體作品的優點,激發學生對簡報的創作熱情。

  2、建立一份含有一張幻燈片的簡報。難點:在幻燈片中對文字框的操作。

  五、我的風采

  1、瞭解自定義動畫對多媒體作品的作用。

  2、合理安排單張幻燈片內容;學會給幻燈片物件新增自定義動畫;能夠根據需要設定物件自定義中的動畫和聲音;能夠調整物件在演示過程中的出場順序;能夠向別人介紹多媒體作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重點:幻燈片物件的自定義動畫設定。難點:合理設定物件的動畫、聲音效果及物件的出場順序。

  六、全方位的我

  1、學會在同一個簡報中建立多張幻燈片;學會對幻燈片的背景進行設定。

  2、透過製作一份全面介紹自我的簡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重點:多張幻燈片的製作、幻燈片的背景設定。難點:多張幻燈片的內容安排。

  七、插入動畫

  1、瞭解GIF動畫的基本原理;認識“Ulead GIF Animator”四個工具欄。

  2、在幻燈片中插入GIF動畫;能開啟“Ulead GIF Animator”,並在這個軟體中播放動畫。

  3、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興趣。

  重點:

  1、在幻燈片中插入GIF動畫。

  2、GIF動畫的原理。難點:GIF動畫的原理。

  八、修改動畫

  1、進一步理解GIF動畫的原理;初步理解“動象”概念。

  2、能建立快捷方式;能改變動畫的播放速度;能給GIF動畫增加內容。

  3、培養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重點:

  1、快捷方式的建立。

  2、在GIF動畫中增加內容。難點:在GIF動畫中增加內容。

  九、文字動畫

  1、初步瞭解自動漸變動畫;掌握製作文字動畫的方法。

  2、掌握文字動畫的製作方法。

  3、爭當文明小使者。

  重點:文字動畫的製作方法。難點:文字動畫的製作方法。

  十、人物動畫

  1、瞭解人物動畫設計製作的過程;人物動畫設計時的一些技巧。

  2、能設計一個動畫人物;利用“動畫嚮導”製作動畫。

  3、欣賞自己。

  重點:製作人物動畫。難點:人物的設計和繪製。

  十一、身邊的禮儀

  1、瞭解禮儀是我國優良傳統;瞭解常規禮儀的基本要求。

  2、能迅速透過因特網查詢所需的內容;將查詢的資料分類下載儲存;能根據主題規劃多媒體檔案的內容安排。

  3、透過查詢禮儀知識,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重點:禮儀資料的搜尋與下載。難點:根據主題規劃簡報的內容安排。

  十二、禮儀宣傳簡報

  1、瞭解PowerPoint中的模板和版式的作用。

  2、能透過選擇模板和版式來建立幻燈片;會規劃幻燈片的內容佈局;合理利用資料製作幻燈片。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生禮儀習慣。

  重點:

  1、給簡報選擇合適的模板。

  2、幻燈片版式的應用。難點:對禮儀知識的分類。

  十三、讓簡報“有聲有色”

  1、瞭解多媒體檔案中物件的多樣性。

  2、能在幻燈片中插入影片、動畫、聲音;能用不同檢視來瀏覽幻燈片;會在幻燈片之間插入新的幻燈片。

  3、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意識;培養學生比較遷移的學習方法。

  重點:幻燈片中影片檔案與聲音檔案的插入。難點:在瀏覽檢視中,在兩張幻燈片之間插入新幻燈片。

  十四、讓幻燈片變得更美

  1、瞭解檔案管理的重要性;理解計算機網路中的共享概念。

  2、能在幻燈片中插入自選圖形;學會調整幻燈片在簡報中的順序。

  3、增強學生交流促進與榮譽感;培養學生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質。

  重點:

  1、幻燈片的整理。

  2、幻燈片中自選圖形的應用。難點:在幻燈片中插入合適的標註,起到點睛的作用。

  十五、文明小使者

  1、瞭解幻燈片播放的控制方法。

  2、學會設定幻燈片切換效果;學會使用滑鼠右鍵來控制幻燈片的播放。

  3、透過向同學介紹禮儀知識,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心。重點:透過滑鼠右鍵控制,讓播放的簡報與演講同步。難點:幻燈片的播放與演講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