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5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5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我校一年級小學生進入一年級學習之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由於幼兒園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一、全冊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認識20以內的數;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加法和減法的含義。

  2、空間與圖形: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統計與機率: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物體的簡單分類;象形統計圖;簡易統計表。

  4、實踐與綜合應用: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愉快的週末。

  二、全冊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減一位數;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透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的相應圖形,透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並能正確識別;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

  (3)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

  2、數學思想方面

  (1)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況探索一位數加、減的演算法。

  (2)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的過程中,民展空間觀念;

  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況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總是的過程與結果。(2)能對簡單的幾休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實際情況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學會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

  (3)體驗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辦法,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結果。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一冊。

  二、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三、教材分析: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透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首先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言是否完整,老師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程序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3、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六、教學重、難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是本冊的重難點。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教學準備:

  1、實物圖片卡片、數字卡片、符號、圖形卡片。

  2、計數器、鐘面、小棒、數位表等。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以遊玩花果山為主線,使學生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加號。會讀寫算式。能根 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初步學會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夠解釋自己的

  學情預測 :學生能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加號。會讀寫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能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張,信封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匯入(課件1)

  小朋友,這是唐僧師徒四人,你們都熟悉他們嗎?老師猜你們最喜歡孫悟空,對吧?老師告訴你,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我們連雲港,是全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今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遊玩花果山。要坐景區的專車,那就先搶答老師的問題。

  二、互動探究,認識加法

  1.創設情境(課件2)

  談話:我們排好隊,過了檢票口,大約走5分鐘,就會看到平坦的大路左邊有個“花果山放生池”,裡面有很多的錦鯉。這是老師請得小導遊,正在等我們呢!

  2.認識加法(課件3)

  提問:小導遊手裡的魚食吸引了好多魚來到岸邊。大家仔細看,有幾條魚?師引導學生用完整話表達。多找生說。

  提問:瞧,又來了幾條魚?師引導學生用完整話表達,多找學生說。

  提問:誰能把剛才2句話連起來說一說?多找學生說。

  剛才2句話都是你們說,現在聽老師說一句,一共有幾條魚?跟著老師說一遍。誰能把你們說的2句,和老師說的1句話,連起來說一遍?試試看!多找人說,可以同桌互相說。

  教師檢查學生說的結果後,告訴學生:最後一句話就是問題,我們所要求的問題。

  提問:一共有幾條魚呢?你是怎麼知道的?怎麼想的呢?

  學生答案估計有:一個一個數,看圖的,3條魚和2條魚合起來的`,當學生回答是從合的角度考慮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並告之學生,可以從學過的合成來解釋,並用手勢表示合,讓學生多說。

  教師講解:“3條魚和2條魚合起來就是5條魚,”這句話可以用一種算式來表示,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算式。(引出課題,教師板書)

  3 + 2 = 5

  ↓

  加號

  讀作:3加2等於5.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其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它代表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意義是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

  3.理解演算法

  誰再來說說,計算3+2=5時,你是怎麼知道是有5條的?

  讓學生結合圖意,再互相說一說3+2=5表示什麼意思。因為3和2合成5,所以3+2=5.

  4.教學試一試(課件4)

  誰來說一說,這2張圖是什麼意思?用你的話,告訴大家。引導學生仿例題說3句話,鼓勵說完整話,讓學生多說。

  先來了1條魚,又來了2條魚,現在有幾條魚?

  提問:要算現有幾條魚,就是把1條魚和2條魚怎麼樣呢?(教師手勢表示合)

  追問:1條和2條合起來,可以寫什麼算式?

  互相說說,指名口答,教師板書。要求學生說說為什麼用 計算,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結

  “3+2”表示把幾和幾合成幾?“1+2”呢?可以怎樣算出它們的得數?

  我們在魚池邊待的太久了,別忘了我們是來遊玩花果山的,還是請小導遊帶路吧

  三、糾正反饋,遷移鞏固

  (課件5)談話:我們經過山門,往上走就會看到巨大的石像,介紹《西遊記》作者,並借用小導遊的話“想見美猴王嗎?那就接受我的挑戰吧!”

  1.指導完成“想想做做” 1(6)

  教師指導學生看懂圖意,會用完整話表達,可以寫什麼算式?為什麼可以寫加法算式?你是怎麼想的呢?

  引導學生從合的角度考慮,讓學生多說。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2 (課件7)

  以前我們學過用擺小棒的方法來認識數的分與合,那麼我們也可以用畫圓的方法算出加法得數)

  指導學生看懂題目要求,教師示範第一小題,要求學生說說老師先畫了幾個圓,再畫幾個圓,最後算出得數。其餘2小題學生獨立完成,並找學生板書。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3(課件8-信若干封)

  過渡:小導遊豎起大拇指直誇我們了不起哦,真是太聰明瞭!很樂意做我們的小導遊。帶領我們參觀三元宮,來到水簾洞口,她先進去跟美猴王打聲招呼,出來後:“美猴王有客人,先去招呼了,請我們稍等片刻,他給我們準備了好多新鮮的草莓呢。而且也給我們留了信,我們看看信裡說了什麼!”

  信封裡裝有習題,要求算出得數,並說說是怎麼想的,突出用“幾和幾合起來是幾”來口算。小組合作,彙報交流,答對獎勵。

  四、全課總結(課件9)

  這個客人是誰呢?哦,原來是豬八戒啊!瞧,美猴王跟我們問好呢!借用美猴王的話,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會了什麼計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的分析:

  我們一年級二班現有學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經過了半年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學能力在上學期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他們天真、好動,好奇、好問、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所以,本學期,計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各種基本能力。

  二、本冊教材知識系統及安排:

  本冊教材包括“南極小客人”、“下雨了”、“農夫與牧童”、“綠色行動”、“小小存錢罐”、“大海邊”、“阿福的新衣”、“我們的鞋碼”、“兒童樂園”幾個部分。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景中能正確地任、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透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機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資訊的渠道與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認真學習區《學科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及時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學習先進的教改理論,教改經驗。

  2、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 以課堂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將新思路、新方法滲透到每節課中。

  3、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活動性。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鬆開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引導他們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資訊窗創設情景,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透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

  6、改革評價模式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我能行”的觀念意識,配合學校的評價改革方案,科學合理地運用“我學會了嗎?”“豐收園”等欄目,全面瞭解學生的小狀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1、“南極下客人” 2課時 2、“下雨了” 1課時

  3、“農夫與牧童” 3課時 4、“綠色行動” 4課時

  5、“小小存錢罐” 2課時 6、“大海邊” 7課時

  7、“阿福的新衣” 2課時 8、“我們的鞋碼” 1課時

  9、“兒童樂園” 2課時

  六、教學業務學習及有關教學活動的安排: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建立新理念,並認真做業務筆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數學課上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精神。

  2、自學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現代價值教育所面臨的主要課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能力。

  3、多聽別的老師的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

  4、繼續練習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本班人數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透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兩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

  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透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

  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透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六、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