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5篇)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資料分析

  函式是高中數學的重要資料,函式的表示法是“函式及其表示”這一節的主要資料之一。學習函式的表示法,不僅僅是研究函式本身和應用函式解決實際問題所必須涉及的問題,也是加深對函式概念理解所必須的。同時,基於高中階段所接觸的許多函式均可用幾種不一樣的方式表示,因而學習函式的表示也是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形結合、化歸等)、學會根據問題需要選擇表示方法的重要過程。

  學生在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式之前,比較習慣於用解析式表示函式,但這是對函式很不全面的認識。在本節中,從引進函式概念開始,就比較注重函式的不一樣表示方法:解析法、圖象法、列表法。函式的不一樣表示法能豐富對函式的認識,幫忙理解抽象的函式概念。異常是在資訊科技環境下,能夠使函式在數形結合上得到更充分的表現,使學生更好地體會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所以,在研究函式時,應充分發揮圖象直觀的作用;在研究圖象時要注意代數刻畫,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確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和新課改的理念,我從知識、本事和情感三個方面制訂教學目標。

  1、明確函式的三種表示方法(圖象法、列表法、解析法),經過具體的例項,瞭解簡單的分段函式及其應用。

  2、經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在實際情境中能根據不一樣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式,發展學生思維本事。

  3、經過一些實際生活應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函式表示的必要性;經過函式的解析式與圖象的結合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初中已經接觸過函式的三種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圖象法、高中階段重點是讓學生在瞭解三種表示法各自優點的基礎上,使學生會根據實際情境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表示方法。所以,教學中應當多給出一些具體問題,讓學生在比較、選擇函式模型表示方式的過程中,加深對函式概念的整體理解,而不再誤以為函式都是能夠寫出解析式的。

  (2)分段函式很多存在,但比較繁瑣。一方面,要加強用分段函式模型刻畫實際問題的實踐,另一方面,還能夠經過動畫模擬,讓學生體驗到,分段函式的問題應當分段解決,然後再綜合。這也為下一步研究分段函式的單調性等性質打下伏筆。

  四、本節課的教法特點以及預期效果分析

  (一)、本節課的教法特點

  根據教學資料,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景,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啟發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儘可能地動手、動腦,調動學生進取性,充分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能夠利用函式來處理資訊的本事。

  (二)、本節課預期效果

  1、經過具體的例項,讓學生體會函式三種表示法的優、缺點。

  創造問題情景這種情景的創設以具體事例出發,印象深刻。所以在引入時先從函式的三要素入手,強調要素之一對應關係,然後給出三個具體例項:

  (1)炮彈發射時,距離地面的高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景;

  (2)用圖表的形式給出臭氧層空洞的面積與時間的關係;

  (3)恩格爾係數的變化情景。

  指出每種對應分別以怎樣的形式展現。引出函式的表示方法這一課題。因為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會根據不一樣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表示方法。會選擇的前提是理解,這些完全靠學生的現實經驗,讓學生自我去發現各自的優劣。這為第一道例題打下基礎。

  例1經過具體例子,讓學生用三種不一樣的表示方法來表示的同一個函式,進一步理解函式概念。把問題交給學生,學生獨立完成,並自我檢查發現問題,加深學生對三種表示法的深刻理解。學生思考函式表示法的規定。注意本例的設問,此處“”有三種含義,它能夠是解析表示式,能夠是圖象,也能夠是對應值表。

  由於這個函式的圖象由一些離散的點組成,與以前學習過的一次函式、二次函式的圖象是連續的曲線不一樣。經過本例,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函式概念中的對應關係、定義域、值域是一個整體、函式y=5x不一樣於函式y=5x(x∈{1,2,3,4,5}),前者的圖象是(連續的)直線,而後者是5個離散的點。由此認識到:“函式圖象既能夠是連續的曲線,也能夠是直線、折線、離散的點,等等。”並明確:如何確定一個圖形是否是函式圖象方法

  2、讓學生會根據不一樣的例項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式

  例2用表格法表示了函式。要“對這三位運動員的成績做一個分析”不太方便,所以需要改變函式表示的方法,選擇圖象法比較恰當。教學中,先不必直接把圖象法告訴學生,能夠讓學生說說自我是如何分析的,選擇了什麼樣的方法來表示這三個函式、經過比較各種不一樣的表示方法,達成共識:用圖象法比較好。培養學生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恰當的函式表示法的本事。

  學生經過觀察、思考獲得結論、比如總體水平(朱啟南成績好)、變化趨勢(劉天佑的成績在逐步提高)、與運動員的平均分的比較,等等。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獲取有用資訊的本事。同時要求學生注意圖中的虛線不是函式圖象的組成部分,之所以用虛線連線散點,主要是為了區分這三個函式,直觀感受三個函式的圖象具有整體性,也便於分析成績情景,加以比較。

  3、經過具體的例項,瞭解分段函式及其表示

  生活中有很多能夠用分段函式描述的實際問題,如計程車的計費、個人所得稅納稅稅額等等。經過例3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分段函式及其表示。為了便於學生理解,給出了實際情景的模擬。能夠使函式在數與形兩方面的結合得到更充分的表現,使學生經過函式的學習更好地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水平一般,成績以中等為主,中上不多,後進生也有一些。幾個班中,從上課一週來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還是比較高,愛問問題的同學比較多,但由於基礎知識不太牢固,上課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分析

  使用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鑑、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理解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絡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式概念;基本初等函式;函式的應用);必修2有四章(空間幾何體;點線平面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資料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約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試前完成(約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資料處理等基本本事。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本事,數學表達和交流的本事,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本事。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確定。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構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必須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為主要資料,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本事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教學方法及推進措施

  六、相關措施: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夢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應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本事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忙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齊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資料,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域性,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本事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域性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本事,經過例題,從形式和資料兩方應對所學知識進行本事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本事要求。

  (4)讓學生經過單元考試,檢測自我的實際應用本事,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奧競選拔和數學基礎輔導。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本事的培養。

  (7)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於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8)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例項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9)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本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10)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本事。

  (11)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引入、探究、例析、反饋),針對不一樣的教材資料選擇不一樣教法,提倡創新教學方法,把學生被動理解知識轉化主動學習知識。

  七、教學進度安排:

  (略)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3

  指導思想:

  (1)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代數、幾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它們反映出來的思想方法,機率、統計的初步知識,計算機的使用等。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 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著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透過收集資訊、處理資料、製作影象、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著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為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及相關措施: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域性,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域性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透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透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奧競選拔和數學基礎輔導。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時 內 容 重 點、難 點

  第1周

  9.2~9.6 5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難點: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5 集合的基本運算

  函式的概念、

  函式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會求一些簡單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能簡單應用

  第3周

  9.14~9.20 5 單調性與最值、

  奇偶性、實習、小結 學會運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理解函式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幾何意義

  第4周

  9.21~9.27 5 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指數函式及其性質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難點: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5 (9月月考?、國慶放假)

  第6周

  10.5~10.11 5 對數與對數運算、

  對數函式及其性質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式與對數函式互為反函式

  第7周

  10.12~10.18 5 冪函式 從五個具體的冪函式(y=x,y=x2, y=x3, y=x-1, y=x1/2)圖象中認識冪函式的一些性質

  第8周

  10.19~10.25 5 方程的根與函式零點,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5 幾類不同增長的模型、函式模型應用舉例 對比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第10周

  11.2~11.8 期中複習及考試 分章歸納複習+1套模擬測試

  第11周

  11.9~11.15 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和度的互化;藉助單位圓理解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

  第12周

  11.16~11.22 5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

  三角函式的影象和性質 藉助三角函式線推匯出誘導公式,能畫出y=sinx,y=cosx,y=tanx的影象,瞭解三角函式的週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5 函式y=Asin(wx+q)的影象 藉助影象理解正弦函式餘弦函式正切函式的性質,藉助計算機畫出影象觀察A w q對函式影象變化的影響

  第14周

  11.30~12.6 5 三角函式模型的簡單應用 單元考試 會用三角函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三角函式是描述週期變化的重要函式模型

  第15周

  12.7~12.13 5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掌握向量加、減法的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掌握數乘運算及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瞭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座標表示、會用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減及數乘運算

  第16周

  12.14~12.20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理解用座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德含義及其物理意義,體會平面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求夾角、及垂直關係

  第17周

  12.21~12.27 5 平面向量應用舉例,

  小結 用向量方法解決莫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問題、力學問題與其他一些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向量是一種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的工具,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5 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兩角差點餘弦公式匯出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瞭解它們的內在聯絡

  第19周

  1.4~1.10 5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

  期末複習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4

  指導思想:

  (1)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代數、幾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它們反映出來的思想方法,機率、統計的初步知識,計算機的使用等。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著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透過收集資訊、處理資料、製作影象、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著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為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及相關措施: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域性,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域性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透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透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奧競選拔和數學基礎輔導。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時

  內 容

  重 點、難 點

  第1周

  9.2~9.6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難點: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集合的基本運算

  函式的概念、

  函式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會求一些簡單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能簡單應用

  第3周

  9.14~9.20

  單調性與最值、

  奇偶性、實習、小結

  學會運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理解函式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幾何意義

  第4周

  9.21~9.27

  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指數函式及其性質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難點: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9月月考國慶放假)

  第6周

  10.5~10.11

  對數與對數運算、

  對數函式及其性質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式與對數函式互為反函式

  第7周

  10.12~10.18

  冪函式

  從五個具體的冪函式(y=x,y=x2, y=x3, y=x-1, y=x1/2)圖象中認識冪函式的一些性質

  第8周

  10.19~10.25

  方程的根與函式零點,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幾類不同增長的模型、函式模型應用舉例

  對比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第10周

  11.2~11.8

  期中複習及考試

  分章歸納複習+1套模擬測試

  第11周

  11.9~11.1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和度的互化;藉助單位圓理解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

  第12周

  11.16~11.22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

  三角函式的影象和性質

  藉助三角函式線推匯出誘導公式,能畫出y=sinx,y=cosx,y=tanx的影象,瞭解三角函式的週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函式y=Asin(wx+q)的影象

  藉助影象理解正弦函式餘弦函式正切函式的性質,藉助計算機畫出影象觀察A w q對函式影象變化的影響

  第14周

  11.30~12.6

  三角函式模型的簡單應用 單元考試

  會用三角函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三角函式是描述週期變化的重要函式模型

  第15周

  12.7~12.13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掌握向量加、減法的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掌握數乘運算及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瞭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座標表示、會用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減及數乘運算

  第16周

  12.14~12.20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理解用座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德含義及其物理意義,體會平面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求夾角、及垂直關係

  第17周

  12.21~12.27

  平面向量應用舉例,

  小結

  用向量方法解決莫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問題、力學問題與其他一些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向量是一種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的工具,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兩角差點餘弦公式匯出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瞭解它們的內在聯絡

  第19周

  1.4~1.10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

  期末複習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5

  高一年級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習慣不好,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課堂上能聽講,但是課後不歸納總結,不做題,學習效率低。另外,高中數學知識難度大,學生基礎差,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許多學生意志不堅定,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特作以下計劃:

  一、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9)和(10)班的數學課。兩個班整體水平都一般,成績以中下等為主,中上不多,後進生有很多。其中在中考成績兩個班中都存在20人以上等級分在5分以下。從而看出基礎知識不太牢固,當然上課效率也不是很高。

  二、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鑑、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絡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式概念;基本初等函式;函式的應用);必修2有四章(空間幾何體;點線平面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內容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試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資料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為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分層推進措施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降低難度。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域性,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域性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透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透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輔導工作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7)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於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8)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例項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

  三、教學內容

  第一章集合與函式概念

  1.透過例項,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體情境中,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5.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

  6.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7.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透過豐富例項,進一步體會函式是描述變數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式,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式概念中的作用;瞭解構成函式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瞭解對映的概念。

  9.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影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式。

  10.透過具體例項,瞭解簡單的分段函式,並能簡單應用。

  11.透過已學過的函式特別是二次函式,理解函式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式,瞭解奇偶性的含義。

  12.學會運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

  課時分配(14課時)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式(I)

  1.透過具體例項,瞭解指數函式模型的實際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透過具體例項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3.理解指數函式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4.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指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

  5.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透過閱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其對簡化運算的作用。

  6.透過具體例項,直觀瞭解對數函式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體會對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的單調性和特殊點。

  7.透過例項,瞭解冪函式的概念;結合函式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課時分配(15課時)

  第三章函式的應用

  1.結合二次函式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式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絡。

  根據具體函式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3.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式模型(指數函式、對數函式、冪函式、分段函式等)的例項,瞭解函式模型的廣泛應用。

  4.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茨、尤拉等)的有關資料或現實生活中的函式例項,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寫一篇有關函式概念的形成、發展或應用的文章,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課時分配(8課時)

3.1.1



方程的根與函式的零點



約1課時



10月25日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約2課時



10月26日27日



3.2.1



幾類不同增長的函式模型



約2課時



10月30日



|



11月3日



3.2.2



函式模型的應用例項



約2課時





小結



約1課時



  考生只要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各個擊破,夯實基礎,規範答題,一定會穩中求進,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高一上冊數學教學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籤、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透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絡與啟發,強調類比、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高一上冊數學教學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透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五、高一上冊數學教學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例項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難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的應用;

  第二章:數列;重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難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與應用;

  第三章:不等式;重點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基本不等式;難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及應用;

  必修2第一章:空間幾何體;重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和直觀圖及表面積與體積;難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

  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重點與難點都是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第三章:直線與方程;重點是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及直線方程;難點是如何選擇恰當的直線方程求解題目;

  第四章:圓與方程;重點是圓的方程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慧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較去年而言,今年的學生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紮實,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習都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紀律比較自覺。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透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和與測量及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例項,瞭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瞭解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式;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探索並掌握2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能用有關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3.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並嘗試解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

  4.幾何學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的學科。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是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的方法。先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入手,認識空間圖形及其直觀圖的畫法;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並利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平行、垂直的性質與判定,對某些結論進行論證。另外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在解析幾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空間直角座標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例題統一、習題統一、資料統一;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後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9

  教材分析:

  解不等式是不等式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中學數學的一項重要技能。主要型別有: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組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組的解法。其中,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礎,初中已經學習,二次不等式是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作為數學重要的工具及方法,經常運用於其它數學知識之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二種,課本上介紹的是“數形結合”方法,這種方法將二次函式,二次方程結合為一體,並且藉助“圖形”直觀地得出答案,充分展現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另外也展現了“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巨大魅力。然而,個人認為,還有一種更加自然的方法,將二次不等式轉化為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這種方法思路自然,同時也體現了“轉化”思想,難度也不大,應該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思維及思路。

  學情分析:

  初中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或組)的解法,積累了一定的解題經驗。同時,對於二次方程,二次函式等相關知識學生均較為熟悉。然而,根據自己的調查,一少部分學生對於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組的解法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陌生。進而,可以先從複習簡單的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組入手加以展開教學。

  學生心理方面,學習積極性較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信心也比較理想,有較強的學習動機——考上大學,儘管是外在的誘因。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組的解法,初步學會兩種方法求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②過程與方法

  經歷不等式求解的探索及發現過程,體驗“數形結合及轉化”思想的魅力,掌握方法,學會學習

  ③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在上述過程中,體驗成功,激發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及信心,發展了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增強了學習的內在動機

  教學重點: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學難點:

  解法的探索及發現,關鍵在於“識圖能力”

  反思:

  今天的課堂,這個難點突破欠缺力量,主要緣於自己備課時對難點考慮不到位,進而缺乏必要的設計。在課堂上,就難點特別與個別差生進行了交流,並且給予了幫助及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我找出了他們困難的二個環節:

  首先,對平面曲線上點的橫座標與縱座標之間的對應關係表現陌生,進而對它們的取值變化情況感到費解。

  其次,是差生的思維能力尚處於“經驗思維”,辯證思維能力薄弱,進而對運動中的點的座標取值範圍只能是“一籌莫展”。

  在瞭解情況後,遵循“最近發展區”原理,以問題串的形式給差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後,差生也順利度過了難關。由此足以說明,從知識的角度而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句話還是相當有道理的。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對學生“學情”的掌握。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結構主義學派的代表人布魯納也有類似觀點: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我可以教會他任何任何學科任何年齡段的任何知識。

  教學程式:

  一、複習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組的解法

  以題組形式設計習題

  ①2x+3>7

  ②不等式組

  ③ax>b

  二、創設二次不等式的生活背景例項,引入課題

  採用課本上的例項,有關網路收費問題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探索

  (1)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特殊到一般,學生經歷“轉化”方法的探索及發現過程。

  由於這種方法課本沒有給出,進而課堂上不作為重點,重在引導學生自行歸納、體驗及總結“轉化”思想,最後以課外思考題的形式設計相應習題。

  (2)

  採取啟發式教學,師生共同經歷“數形結合”方法的探索及發現過程,引導學生歸納出主要的解題步驟。今天的課堂上,這些解題步驟全部由學生的語言組織並完成,並撰寫在黑板上,教師沒有作任何干涉。我一直認為,只有學生自己親身體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知識,儘管這些知識不完整,語言或許不規範,思維或許不嚴密。

  之後,從特殊到一般,研究一般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於經歷了前面的解題過程,這個環節全部放手讓學生完成,鼓勵他們透過或獨立或合作的方式解決學習任務,完成課本上的表格。

  反思:根據課堂反饋,二個班級大約有70%的同學能夠勝任這個任務。於是,在大多數學生完成的基礎上,我又進行了一次講解,特別加強了對“識圖”環節的講解力度,力求突破難點。

  四、練習環節

  可以說,即使到了高三,仍然有不少同學對於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困惑。因此,熟練掌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從學習型別看,這節課顯然屬於技能課,對於技能的學習及掌握,關鍵是強化練習,“力求熟能生巧”,達到自動化的水平。

  課本上,配置了不少練習題。對於練習,我採取多種方式,或叫學生上黑板板書,藉助學生練習規範解題格式;或者口答,說解題思路及答案;或者下面獨立練習。

  五、課堂小結

  知識,思想、方法及感悟等

  六、課後作業

  ①作業設計:分成A、B兩層,難度不一,讓學生自主選擇,均來源於課本上的A組或B組

  ②課外思考題:

  1比較兩種解題方法即“轉化及數形結合”方法的優劣,以及它們之間的異同

  2已知不等式mx^2-(m-2)x+m>0的解集為R,求m的取值範圍

  變式一:戓將R改為空集,此時結論如何

  變式二:仿上,自己改編條件,並解之。

  反思:課外思考題的設計,可以提升課堂容量,深化課堂知識,提高課堂思維含量,為優生服務,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強變式教學,可以充分拓展習題的潛在價值,期望實現“舉一反三”的目標。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我校選用的數學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A版教材。與舊教材作一比較,發現本套教材是在繼承我國高中數學教科書編寫優良傳統和基礎上進取創新,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點高中和私立學校擴招的影響下,我校新生的素質可想而知了。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大,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期在教學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幾個特點:

  1、更加註重強調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和應用,使教材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即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美感,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2、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體現了問題性,本套教材的一個很大特點是每一章都能夠看到“觀察”“思考”“探索”以及用“問號性”圖示呈現的“邊空”等欄目,利用這些欄目,在知識形過過程的“關鍵點”上,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解決問題策略的“關節點”上,在數學知識之間聯絡的“聯結點”上,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出恰當的、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啟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探究活動,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資訊科技是一種強有力的認識工具,在教材的編寫過程體現了進取探索數學課程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幫忙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力量,對數學的本質作進一步的理解。

  4、關注學生數學發展的不一樣需求,為不一樣學生供給不一樣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供給了很好的平臺。例如教材經過設定“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等欄目,一方面為學生供給了一些關於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時代性和應用性的選學材料,拓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空間和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反映了數學在推動其他科學和整個文化提高中的作用。

  5、新教材注重數學史滲透,異常是注重介紹我國對數學的貢獻,充分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任務與目的

  1、瞭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理解集合間的關係和運算,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體會函式是描述變數之間的依靠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會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式,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式概念中的作用。瞭解函式的構成要素,會求簡單函式定義域和值域,會根據實際情境的不一樣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式。

  經過已學過的具體函式,理解函式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瞭解奇偶性的含義,會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茲、尤拉等)的有關資料,瞭解函式概念的發展歷程。

  2、瞭解指數函式模型的實際背景。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經過具體例項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理解指數函式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指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明白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經過閱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對簡化運算的作用。經過具體例項,直觀瞭解對數函式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體會對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明白指數函式y=ax與對數函式y=logax互為反函式(a》0,a≠1)。經過例項,瞭解冪函式的概念;結合函式y=x,y=x2,y=x3,y=1x,y=x12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景。

  3、結合二次函式的圖象,確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式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絡、根據具體函式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間的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一樣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式模型,瞭解函式模型的廣泛應用。

  4、利用實物模型、計算機軟體觀察很多空間圖形,認識柱、錐、臺、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徵,並能運用這些特徵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物體的結構。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長方體、球、圓柱、圓錐、稜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檢視,能識別上述的三檢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會使用材料(如紙板)製作模型,會用斜二側法畫出它們的直觀圖。

  經過觀察用兩種方法(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畫出的檢視與直觀圖,瞭解空間圖形的不一樣表示形式。完成實習作業,如畫出某些建築的檢視與直觀圖(在不影響圖形特徵的基礎上,尺寸、線條等不作嚴格要求)。瞭解球、稜柱、稜錐、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不要求記憶公式)。

  5以長方體為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經過對很多圖形的觀察、實驗、操作和說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質。學會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表述幾何物件的位置關係,體驗公理化思想,培養邏輯思維本事,並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推理論證及應用問題、

  6、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結合具體圖形,探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經歷用代數方法刻畫直線斜率的過程,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能根據斜率判定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

  根據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探索並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體會斜截式與一次函式的關係。能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兩直線的交點座標。探索並掌握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四、教學措施和活動

  1、加強團體備課與個人學習,個人要加強自我學習和養成解數學題的習慣,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和教學基本功。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與發展的意識和本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新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瞭解新課程教學基本程式,掌握新課程教學常規策略,立足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5、要深刻理解領悟新教材的立意進行教學,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難度。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1)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代數、幾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它們反映出來的思想方法,機率、統計的初步知識,計算機的使用等。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 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著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透過收集資訊、處理資料、製作影象、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著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為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

  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式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式值域的求法,實根分佈與參變數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不知道或不明確學習數學應具有哪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對自己學習數學的好差(或成敗)不瞭解,更不會去進行反思總結,甚至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成敗。

  4、不能計劃學習行動,不會安排學習生活,更不能調節控制學習行為,不能隨時監控每一步驟,對學習結果不會正確地自我評價。

  5、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此外,還有許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濃厚,不具備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對數學思想方法重視不夠或掌握情況不好,缺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缺乏準確運用數學語言來分析問題和表達思想的能力,思維缺乏靈活性、批判性和發散性等。所有這些都嚴重製約著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兩章內容:

  第一章:集合

  透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性、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數學物件,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1.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並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間的包含與相等關係,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理解補集的含義,會求在給定集合中某個集合的補集;

  4.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和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和交集;

  5.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

  6.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得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係等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章:函式的概念與基本初等函式Ⅰ

  教學本章時應立足於現實生活從具體問題入手,以問題為背景,按照“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意義建構—數學理論—數學應用—回顧反思”的順序結構,引導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歸納、抽象、概括,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透過本章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函式是探索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基本規律的工具和語言,學會用函式的思想、變化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1.瞭解函式概念產生的背景,學習和掌握函式的概念和性質,能借助函式的知識表述、刻畫事物的變化規律;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意義,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式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式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瞭解冪函式的概念和性質,知道指數函式、對數函式、冪函式時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第三章:函式的應用

  函式的應用是學習函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學習函式的應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式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透過函式的應用,對完善函式思想,激發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進行實踐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1.瞭解函式與方程之間的關係;會用二分法求簡單方程的近似解;瞭解函式模型及其意義;

  2.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以及數學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內容:

  第一章:三角函式

  透過本章學習,有助於學生認識三角函式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以及三角函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世界、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1.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理解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及誘導公式;

  3.瞭解三角函式的週期性;

  4.掌握三角函式的影象與性質。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讓學生了解平面向量豐富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運算的意義,能用向量的語言和方法表述和解決數學和物理中的一些問題,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的運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座標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會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解決有關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

  透過推導兩角和與差的餘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2

  1、理論學習:

  抓好教育理論特別是最新的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時瞭解課改資訊和課改動向,轉變教學觀念,形成新課標教學思想,樹立現代化、科學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時期的計劃:

  為了搞好教學工作,以課程改革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數學教學任務和內容,做好學期教學工作的總體計劃和安排,並且對各單元的進度情況進行詳細計劃。

  3、備好每堂課

  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做好備課工作,對教學情況和各單元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備好學生的學習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寫好每節課的教案為上好課提供保證,做好課後反思和課後總結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

  4、做好課堂教學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愛因斯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結合教學內容,選一些與實際聯絡緊密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教學組織合理,教學內容語言生動。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愛聽、樂聽,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5、批改作業

  精批細改每一位學生的每份作業,學生的作業缺陷,做到心中有數。對每位學生的作業訂正和掌握情況都盡力做到及時反饋,再次批改,讓學生獲得了一個較好的鞏固機會。

  6、做好課外輔導

  全面關心學生,這是老師的神聖職責,在課後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解答學生在理解教材與具體解題中的困難,使優生儘可能“吃飽”,獲得進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時掃除學習障礙,增強學生信心,儘可能“吃得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發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透過做好教學工作的每一環節,盡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種有效的辦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3

  高一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要重視聽法的指導。數學網高中頻道整理了高一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希望能幫助教師授課!

  本學期高一數學備課組的工作緊緊圍繞學校、教科處及教研組的計劃安排來開展,以教學改革為動力、以學校建立為前提、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以自主教育為模式、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全面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搞好本學期工作。

  一、指導思想

  以教研組工作計劃為指導,按照均衡、優質、高效原則,精誠團結,和諧創新,加強科組建設,提高高一數學備課組的整體實力;努力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學生髮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這學期的工作重點是繼續進行新課標和新教材的研究,要著重抓好差生輔導和尖子生的培養,讓絕大部分學生跟上教學進度。

  二、工作思路

  1.在學校科研處和教務處的領導下,有計劃地組織好全組教師的學習與培訓工作,特別是搞好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學習、研究和交流,落實學校的辦學理念。推廣現代教育科研成果,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2.以組風建設為主線,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法探索為重點,以構建主動發展型課堂教學模式為主題,以提高隊伍素質,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改善教與學的方式。

  3.教學研究要以集體備課為基礎,以作課、聽課、評課活動以及出考卷活動為載體,以課題研究、論文、案例撰寫為提高,在研究狀態下理性的工作。培養本組教師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

  三、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重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難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的應用;

  第二章:數列;重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難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與應用;

  第三章:不等式;重點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基本不等式;難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及應用;

  必修2:

  第一章:立體幾何初步。重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和直觀圖及表面積與體積,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難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第二章:直線與方程;重點是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及直線方程;難點是如何選擇恰當的直線方程求解題目;圓與方程;重點是圓的方程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四、學情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學習自覺性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欠缺,學生心理不穩定,空間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較差,而本學期所要學習的內容包含了高中數學中重要而難學的數列、不等式、立體幾何部分,因而教學時儘可能以課本為本,注重基礎和規範,不隨意拔高難度,努力使絕大部分學生打好三基。教學時在完成市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放慢速度,確保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質量。平時教學中老師要注意不斷鼓勵和欣賞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使學生不斷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平時測試要注重考查三基,嚴格控制難度,使絕大部分學生及格,使學生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同時需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多於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五、工作目標

  1、狠抓教學常規和學習常規的貫徹落實。在數學教學研究中努力做到三主(教學研究以學習理論為主導、大綱教材課程標準為主體、探索教學模式為主線)和三有(教學研究要對教學實踐有指導、對教學質量有促進、對教師有提高)。

  2、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試驗、逐步形成本學科特色,把我組建設成一個團結協作、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先進集體。

  3、把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對新教材的研究結合起來,力求使每一位數學老師都能較好地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較好地把握數學學習內容中有關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等核心概念的內涵和要求,初步掌握所教教材的結構特點、每章每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目標要求。

  4、認真做好義務教育數學實驗教材和高中新教材的階段總結,加強教法的研究,注意總結和發現典型的教學案例,積極組織本組教師做好資料、資訊收集工作,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案例,爭取在全國等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六、具體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例項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7、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例習題統一、資料統一、測試統一;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後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4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內容是必修4包括第一章《三角函式》和第二章《平面向量》。按照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必修4教學需要36個課時(不包含考試與測驗 的時間);第五章的教學需要22個課時,共計需要58個課時。必修3需要30個課時。 本學期有兩次月考和五一長假,實際授課時間為18周,按每週5.5課時計算,數學課時達到93課時左右,時間比較充足。這為我們數學組全面貫徹低切入、 慢節奏的教學方針提供了保障,也是我們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又一次極好的機會。

  教學計劃:

  依據年級備課組的高一數學教學進度安排,本學期的期中考試(5月上旬進行)涵蓋的內容為必修3與三角函式前面內容,三角函式將在上半學期講授,這樣下半個學期的教學任務為38個課時,完成三角剩內容與平面向量的教學,及整個學期的複習。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高一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最佳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 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為來年高考作 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透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透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在探究三角函式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透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資料的記憶。

  (2)透過揭示三角函式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透過機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透過演算法初步,1演算法步驟2程式框圖(起始框,判斷框,附值框,)3silab語言(順序,條件語句,迴圈語句)。第二部分,統計,第三步分,機率,古典概型,幾何概型。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效能力。

  (4)透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三、 具體措施

  1.期中考前上好第一冊(必修3),期中考後完成好必修4

  2.抓好數學補差,培優活動 各班在星期1或星期4的下午

  3.立足於教材。

  4.要求學生完成課後練習及每一章課後習題

  5、繼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努力學習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6、繼續認真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以老帶新。師徒間經常聽課交流,認真評課。集中備課,共同商討教材等。

  7、抓好競賽輔導,

  8、段統一考試在週日或者週三的晚自修時間,每隔2週考一次;

  9、響應學校教務處的備課計劃安排,督促組員落實工作;

  10、抓好集體備課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

  三、教學內容

  第一章集合與函式概念

  1.透過例項,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體情境中,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5.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

  6.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7.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透過豐富例項,進一步體會函式是描述變數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式,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式概念中的作用;瞭解構成函式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瞭解對映的概念。

  9.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影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式。

  10.透過具體例項,瞭解簡單的分段函式,並能簡單應用。

  11.透過已學過的函式特別是二次函式,理解函式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式,瞭解奇偶性的含義。

  12.學會運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

  課時分配(14課時)

1.1.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約1課時9月1日
1.1.2集合間的基本關係約1課時9月4日 | | 9月12日
1.1.3集合的基本運算約2課時

小結與複習約1課時
1.2.1函式的概念約2課時
1.2.2函式的表示法約2課時9月13日 | | 9月25日
1.3.1單調性與最大(小)值約2課時
1.3.2奇偶性約1課時

小結與複習約2課時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式(I)

  1.透過具體例項,瞭解指數函式模型的實際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透過具體例項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3。理解指數函式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4.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指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

  5。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透過閱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其對簡化運算的作用。

  6。透過具體例項,直觀瞭解對數函式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體會對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的單調性和特殊點。

  7.透過例項,瞭解冪函式的概念;結合函式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課時分配(15課時)

2.1.1引言、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約3課時9月27日30日
2.1.2指數函式及其性質約3課時10月8日10日
2.2.1對數與對數運算約3課時10月11日14日
2.2.2對數函式及其性質約3課時10月15日18日
2.3冪函式約1課時10月19日24日

小結約2課時

  第三章函式的應用

  1。結合二次函式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式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絡。

  根據具體函式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3。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式模型(指數函式、對數函式、冪函式、分段函式等)的例項,瞭解函式模型的廣泛應用。

  4。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茨、尤拉等)的有關資料或現實生活中的函式例項,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寫一篇有關函式概念的形成、發展或應用的文章,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課時分配(8課時)

3.1.1方程的根與函式的零點約1課時10月25日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約2課時10月26日27日
3.2.1幾類不同增長的函式模型約2課時10月30日 | 11月3日
3.2.2函式模型的應用例項約2課時

小結約1課時

  考生只要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各個擊破,夯實基礎,規範答題,一定會穩中求進,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