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

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

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1

  本學期將以學校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圍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為中心,大力推進課程改革,深入貫徹語文新課標,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新教材的培訓、研究,尋求實施新課程的策略;深入課堂,適時反思和總結,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現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絡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

  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

  第三單元中的五篇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

  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

  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

  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綜合性學習,第一、三、五單元是三次規模小、層次少的小活動,我們稱之為“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第二、四、六單元為三次規模比較大的綜合性活動,我們稱之為“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三次小活動分別是:成長的煩惱、我也追“星”、漫話探險,它們都是結合該單元的主題設計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三次大活動分別是:黃河——母親河、戲曲大舞臺、馬的世界,它們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的,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髮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篩選、整理資訊的能力。

  另外附有十首課外古詩詞和兩部名著導讀(高爾基的《童年》、法布林的《昆蟲記》)。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既包括結果性目標,如瞭解、理解、應用,以及模仿、獨立操作、遷移等,還包括經歷、反應、領悟等體驗性目標。語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習過程中的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1個班的語文,這個班共有學生24人,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能按時完成作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堂活動情況:班中課堂活動非常積極的較少,大多學生處於被動心態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同時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也不穩定,這與當天當堂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知識的難易程度相關聯。

  2、學生作業情況:由於學生基礎不一,因而學生表現出作業速度與質量有差別,整體女生優於男生,粗心的學生較多,作業整潔度不太好,語文寫作缺乏新意。

  3、主動學習狀況: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足,預習課文需老師反覆叮囑,主動學習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課堂自主學習效率不是很高,個別消極的同學對課堂分組活動和全班集體交流有影響。

  4、早讀與自習狀況:由於本地小學階段大多沒有早讀課,所以上學期開始早讀情況相當不好,學生沒有大聲讀書習慣,經過一學期的輔導,這方面明顯好轉。自習課學生還是習慣處理書面作業,對於討論與語文活動還是不能有序有效進行,需進一步指導。

  三、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七年級(下)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

  (3)瞭解表達方式、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

  (4)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

  (5)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6)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7)讀文言文課文,瞭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

  (8)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9)瞭解文章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能按要求寫作文。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冊語文教學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的語文素養。引發興趣、關注語文(大語文)、養成習慣、鞏固提高,是本期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其中寫作能力的提高仍是整體教學的難點。

  五、努力方向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下)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戰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六、具體措施

  1、培養學生朗誦的能力,主要從語氣、語調、語速、停頓、輕重音等方面訓練,可透過朗讀競賽或古詩文背誦競賽激發學生朗誦的興趣,並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2、實行分層次教學,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講解。如對於基礎好的同學可以設定一些有難度的題,培養他們思維能力;對於基礎不紮實的同學,可以訓練他們的基本技能,使知識牢固。

  3、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嚴格遵守上級減負工作要求,堅持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認真及時地批改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4、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充分照顧到後進生,課堂上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對於厭學的同學,應首先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其次要激發學習興趣,可以透過綜合活動課使其發揮自己的特長,得到同學和教師的讚賞,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課下輔導他們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

  5、提高寫作水平,在日常的課文學習中要滲透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透過學習寫作技巧要及時練筆,教師及時批改反饋,普遍寫得不好時,要進行二次作文,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會逐步提高。

  6、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主題教育活動,如繼續深入開展“書香伴我成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自覺讀書的好習慣。

  七、自我提高方面

  1、業務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定期聽師傅的課和相關學科教師的課以學習好的經驗。在本學期將繼續做到認真聽課、評課,並在本學期上一節彙報課,及時參加聽評課。本學期並打算每個星期設計一個美觀合理的板書;每週寫一頁認真工整的小字;每月寫一篇富有真情實感的下水文。

  2、讀書方面:利用課餘時間自我充電,更新教學觀念,樹立課堂效率意識,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每天確保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每週寫一篇讀書筆記;每月研讀一本教育刊物;本學期研讀一本教育名著;本學期撰寫一篇有價值的讀書心得體會或論文;保證讀書的效果,並學以致用。

  3、其它:充實成長部落格、上網查閱資料等。

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及學情分析

  今年適逢國慶XX週年大慶,是個舉國歡騰的年華,因此我們作為教師也當在教育行業裡一如既往地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音樂課的責任就是讓校園歌曲愛國歌曲革命歌曲進入校園,唱響校園。

  初中學生經過小學的音樂教學,思想已經比較成熟,對音樂的理解已經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本學期對學生的音樂教學重在音樂欣賞、分析,音樂內容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為歌曲演唱部分要求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樂理方面的音樂內容;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期聽1-2首.

  (三)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同時促進學生品德素質、智慧素質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指導、幫助有音樂愛好的學生形成音樂某一方面的特長。

  (四)本學期教學的目標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3課時

  第二單元3課時

  第三單元3課時

  第四單元3課時

  第五單元3課時

  第六單元3課時

  (六)教學措施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只的有機聯絡。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6、因地制宜實施《標準》。

  (七)評價工作安排

  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於評價的教育、啟用與改善的功能。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七年級教師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的工作精神,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識記、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任務及要求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知識能力基礎方面:初一學生活躍開朗熱情,上課積極發言。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技能諸如:閱讀簡單材料,從圖片、表格中獲取歷史資訊,歸納整理等;但是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惰性較強,所以歷史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2、個別差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回答問題天馬行空。

  3、疑難困惑:老師的難題是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行為的管理和規範,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的難題是知識點龐雜,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對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曆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透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七、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