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關於舞蹈教學計劃3篇

舞蹈教學計劃

關於舞蹈教學計劃3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舞蹈教學計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舞蹈教學計劃 篇1

  新學期新的開始,本學期由我和趙晶擔任中班舞蹈課的教學工作,透過一節課的基礎測試,我們對中班幼兒的基本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下面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本學期的舞蹈教學計劃。

  幼兒舞蹈興趣活動在訓練教學上分為兩大部分:

  一、舞蹈基礎訓練。

  也可稱為舞蹈的基本技能訓練。主要是採用地面訓練的方式,訓練(4—6歲)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

  二、表演性組合。

  主要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藝術表現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兒的天性,使幼兒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幼兒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

  基礎訓練與表演性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更加適用於幼兒園舞蹈訓練及各種演出需要,使訓練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九月——

  第三週:

  1、基礎訓練內容:列隊、坐姿、站姿、

  2、舞蹈組合內容:《波浪》

  訓練目的:訓練手臂各個關節的靈活性.

  要領及注意點:

  1.做”小波浪”時,要求手經抓握狀,指尖摸手心再手掌展開,;手指上翹,雙手與腿部的距離拉開.

  2.做”大波浪”時,眼要隨手.

  第四周:

  基礎訓練內容:

  1、正壓腿

  2、側壓腿

  舞蹈組合內容:《吸跳步和敬禮》

  訓練目的:學會吸跳步,訓練上下身協調

  要領及注意點:

  1.”吸跳步”要求做到”吸腿”準確,挺胸,拔背,上下肢協調配合.

  2.輛次行禮動作要注意姿態準確.

  3.培養幼兒對老師和小朋友們講禮貌的習慣.

  十月——

  第一週:

  基礎訓練內容:

  1、勾繃腳的基本練習、正壓腿、側壓腿

  2、開胯練習

  3.舞蹈組合內容:《勾繃腳》

  訓練目的:訓練手腳的協調,踝關節的靈活.

  第二週:

  1、基礎訓練內容:

  1、勾繃腳的基本練習、正壓腿、側壓腿

  2、開胯練習

  2、舞蹈組合內容:《吸伸腿》

  訓練目的:訓練前腿部的靈活

  要領及注意點:

  1.前吸腿時腳尖點地.

  2.抬腿和伸腿要腿直.繃腳.

  第三週:

  1、基礎訓練內容:壓腿、勾繃腳練習

  2、舞蹈組合內容:《後吸腿》

  訓練目的:訓練後吸腿膝關節的靈活

  第四周:

  1、基礎訓練內容:壓腿、勾繃腳練習、拉肩練習

  2、舞蹈組合內容:《手位》

  訓練目的:訓練幾個手位

  要領及注意點:

  1.做手位時,一定要經過提壓腕.

  2.注意手動眼隨

  十一月——

  第一週:

  1、基礎訓練內容:跪下腰

  2、舞蹈組合內容:《松肩》

  訓練目的:訓練肩關節的靈活

  要領及注意點:

  1.松肩的動作重拍向下.

  2.踮腳時腳腕內側要靠攏.

  第二週:

  1、基礎訓練內容:跪下腰

  2、舞蹈組合內容:《半蹲》

  訓練目的:膝控制蹲的方法

  第三週:

  1、基礎訓練內容:踮腳走

  2、舞蹈組合內容:踮腳走《小孔雀》

  第四周:

  1、基礎訓練內容:大八字位,小八字位

  2、舞蹈組合內容:鴨走步

  十二月——

  第一週:

  1、基礎訓練內容:跪地踢後腿

  2、舞蹈組合內容:蹦跳步

  第二週:

  1、基礎訓練內容:跪地踢後腿

  2、舞蹈組合內容:踏點步

  第三週:

  1、基礎訓練內容:

  1、勾繃腳的基本練習、正壓腿、側壓腿

  2、開胯練習

  2、舞蹈組合內容:複習已學舞蹈組合

舞蹈教學計劃 篇2

  主要以培養3-6歲幼兒認識,學校舞蹈為目的,是中國幼兒舞蹈訓練課堂必須具備的舞蹈專業只是和技能。課堂訓練內容已參考北京舞蹈許願中國舞幼兒考級教程,再經過自己的選擇,創編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本功和舞蹈韻律強的音樂歌舞小組合的課堂教程。

  第二節:教學任務

  經過一套綜合練習,使幼兒逐漸識別音樂的節拍,並能按照音樂節奏跳舞,把握基本舞蹈元素動作,能夠準確的完成。慢慢地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增強他們身體機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他們身體靈活性,活躍性及心靈的愉悅感。陶冶自身的藝術感受力,併為有一部分幼兒對舞蹈產生的濃厚興趣,為將來投身舞蹈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節:教學內容

  1) 課前熱身遊戲 2)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

  3) 音樂舞蹈小組和共6個,這是教學的重點。

  組合練習分為:頭部練習,腿部練習,腰部練習,波浪手,擺臂

  第四節:教學步驟

  1) 第一至第三課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練習為,前壓腿,旁壓腿,豎叉,橫跨 舞蹈組和地面:腰部訓練,站立:頭部訓練

  2) 第四至第六課教授 a芭蕾基本功,地面練習為:前壓腿,旁壓腿,躺身後壓腿,舞蹈組合地面訓練:腿部訓練,站立:蹦跳步

  3) 第七至第九課教授 a 芭蕾基訓,已複習1-6課內容,提高動作的準確度和規範性

  4) 第十至第十三課教授 a 組織一個芭蕾基訓基本功組合 b 把小朋友分組,輪流表演基本功組合 c 透過每一堂遊戲的循序漸進,排列隊行並加添幼兒生活情趣的小舞蹈。 教學大綱

  一:1、介紹:掌、擴指、攤手、轉腕、上翹指。2、考級一:走步:大蘋果

  二:1、手背位置、手背動作。2、保護小羊,你說可笑不可笑

  三:1、彎腰、轉腰、前壓腿,旁壓腿。2、小鐘,小腳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頭位置,動作,擺肩。2、小鳥的歌,伸手

  六:1、勾蹦腳,伸坐,雙跪坐,交叉盤坐,仰臥,蹦跳步。2、小白兔

舞蹈教學計劃 篇3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1、課程的性質、

  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素養,提高綜合性藝術素質。

  2、教學任務:

  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快樂、優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識,強調學生在藝術氛圍的薰陶中健康成長。

  二、具體教學目標

  1.透過訓練使學生身體各部位有一定的靈活與協調能力。

  2.跳舞時與音樂協調一致。

  3.對事物的動態和舞蹈動作有模仿興趣,樂於參與自娛性的兒童集體活動。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與音樂的姐妹關係。

  5.在舞蹈中與他人合作。

  6.欣賞舞蹈,能有體態反應,掌握舞蹈風格。

  三、以舞帶功的形式讓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領和要求

  1. 動作基本準確到位,配合協調,身體各部位可以靈活運用。

  2. 跳舞時能情緒投入準確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風格。

  3.樂於透過舞蹈表達自己情感。

  4.集體配合協調默契隊形整齊準確

  (1)意識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體態語言行為美

  (2)觀賞舞蹈表演,簡單瞭解欣賞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學內容

  第一教學單元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透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Ⅱ、教學內容: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舞蹈發展的相關知識。

  2、瞭解舞臺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識別舞蹈圖譜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舞蹈基本手位、腳位。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腰的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組合訓練。

  三、教學進度

  片段舞訓練(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週)基本動作練習

  第二課時 (第三週)完成“準備段,第一舞段”

  第三課時(第五週)完成“第二舞段,間奏部分”

  第四課時(第七週)綜合訓練,動作提高

  片段舞訓練(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九周)完成“準備舞段”教學

  第二課時 (第十一週)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學

  第三課時(第十三週)完成“間奏段,第三舞段”教學

  第四課時(第十五週)完成“第四舞段,綜合表演”教學

  第十七、十八週 欣賞課成品舞表演 彙報

  注:每個學期讓孩子學會並掌握一個舞曲,能獨立隨音樂跳舞。每個舞種根據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