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通用6篇)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通用6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請一起努力,寫一份教學計劃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

  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三年級“活動資料”的形式還是以有趣的遊戲和製作為主,這些活動都滲透了激發學生探索和發明的內容,也就是要學生探索事物的內涵和本質,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

  二、課程總體目標: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1、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2、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3、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4、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課程評價:

  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全面評價,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師、教師集體、學生個人、學生集體、家長與社群成員等,都是學生評價活動的主體,都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來。引導反思,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增強他們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的信心,學會在與人相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水平。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於美化校園的新建議;誇誇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

  二、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讓學生認識動物、瞭解動物,從而保護動物;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工具,並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對學習用具加以改進;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學校,瞭解老師併為自己的學校規劃設計;讓學生充分認識我是集體的一員,要為集體添光彩。

  能力層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資訊、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三、具體安排

  (一)、1——4周第一章節:規則

  1、做個守紀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3、我是媽媽的好幫手

  (二)、5——8周第二章節:開動腦筋

  4、商場購物

  5、快樂的小騎手

  6、動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節:學會設計

  7、智力大沖浪

  8、辦個小小圖書館

  9、設計我的小空間

  (四)、13——16周第四章節:生活在集體中

  10、舊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測量方法

  12、模仿出的發明

  (五)、17週期末複習考試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3

  三(1)班大都是集鎮周圍的學生,但也有部分學生是從村小轉過來的。雖然他們的綜合素質與原尚小學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同樣充滿朝氣,充滿活力。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這個美麗而可愛的校園。

  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實踐活動能力有了較快的發展。學生是鮮活的,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慾。為了豐富學生課內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現制訂本班勞動與技術活動計劃。

  教學理念

  (一)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透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並用的過程。

  (二)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著的作物等。透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透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教學目標

  (一)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透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原則

  1.注重基礎

  小學三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專案之間的聯絡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教學評價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或有所發明與創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核等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二)評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採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採用產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本班的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透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現狀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慾望,他們很喜歡動手製作一些小製作來展示自己的風采,因此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探究“校本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為目標,透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活動目標:

  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求綜合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具體措施: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室、學校傳統活動。

  (2)開發社群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參觀、考察,瞭解街道經濟發展情況,組織學生進行採訪、調查;積極參加社群社會活動;繼承和發揚社群文化特色。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同學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同學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同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透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同學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同學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同學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同學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同學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同學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同學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同學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同學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同學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同學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同學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同學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能力,幫助同學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同學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同學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同學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透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同學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同學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同學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同學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同學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略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6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四)班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動機強,動手動口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學生的視野狹窄,見識少,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有待於加強培養。

  二、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有6個案例,分為:新學期開始了、風、光的遊戲、節日、糧食、環保設計。每個案例分為二小塊,每個小塊又包括“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寫一寫”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三、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六、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著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絡。要讓學生透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