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通用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根據國家體質健康監測報告,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質狀況一年不如一年,每況愈下的情況令人擔憂,國家教育部以及地方行政、教育機構都在努力提高學生身體體質。我校三年級學生根據20xx—20xx上期的體育科成績考評結果來看,與以前同年齡段的學生體質有所下降,考評中表現出來的主要問題集中在速度素質、心肺功能、上下肢力量較差,根據這一現象,在下期的體育教學中將加強速度、上下肢力量、耐力的素質的教學,同時結合我校籃球特色選修大量校籃球內容,以此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喜歡鍛鍊,養成鍛鍊的習慣,自覺鍛鍊,從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在二年級基礎上,繼續學習田徑運動專案的最基本的技術動作,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對學生進行教育,鍛鍊身體,促進身體發展,重點學習加速跑。
(一)快速跑
1、高抬腿跑教學中請注意:“預備”——提踵,下頜微收。
2、後蹬跑教學中請注意:擺動腿以膝領先……最後以腳趾蹬離地面;兩臂屈肘配合擺動,“兩腿轉換要快。”指的是前擺與後蹬的轉換,更應強調步幅大。
3、30—50米加速跑:請強調節奏—如勻加速、逐漸加速、突然加速、快加速等等。
(二)耐久跑
1、途中跑—“重心比較高”,更應強調平穩。
2、呼吸—可向學生講清撥出的多才能吸入的多。
三、跳躍:立定跳遠、蹲距式跳遠:助跑有力、有速度和節奏。
四、投擲: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
五、技巧:前滾翻起立接球,並進行保護與幫助的教學。
六、武術組合動作。
七、遊戲:三年級的遊戲教學中除了加強競爭性、對抗性和集體性外,要注意適當提高動作技術的合理性和活動之中的智力因素,透過改變遊戲的結構和組織形式等,加大遊戲的難度,促進學生身心進一步發展。遊戲的生命力就在於變化、發展。
八、小籃球:根據我校學生的籃球基礎選修內容如下:行進間運球、單手胸前投籃、行進間傳球、教學比賽。
二、考試專案
1、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專案(儀器測試):身高、標準體重,50米跑,立定跳遠。
2、體育課測試專案:1分鐘仰臥起坐、技巧、50米、立定跳遠。
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2
1、學情分析
在課堂常規方面,他們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注意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對體育也有較大的興趣。但在集體活動中,還尚缺乏團結合作意識,而且自律性也不強,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參加活動的動機是以直接興趣為目標。對於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較薄弱,對鍛鍊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因此,這學期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選擇多樣的教學內容,多透過集體遊戲來提高凝聚力,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
2、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教育”新課標,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滲入到新課程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同學受益。
3、全冊教材分析
A、從兒童需要出發,不受運動技術系統的制約。即以學生為主,進行遊戲和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鍛鍊活動。
B、教材內容兒童化,生活化,更好地貼近生活,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採納遊戲教學。
C、整本教材以發展學生基本素質,即跑、跳、投、爬的能力為宗旨,透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他們的靈敏、反應、協調能力。
D、藉助很多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和個人的區別,能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4、全期總目標
①培養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簡單鍛鍊方法。
②發展身體基本素質跑、跳、投,提高運動能力。
③掌握簡單技術動作,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④養成上體育課的良好習慣,提高自我約束力
⑤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5、教學措施
①正確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②備好每一堂課,營造一個寬鬆生動的課堂氣氛來;在課前和課後進行反思。
③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等),分段教學等。
④在課間多展開授課內容的評比、競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競爭的氣氛中更好的掌握動作技巧。
⑤積極培養體育骨幹,更多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⑥將遊戲貫穿於整個課堂中,並儘量做到與學生玩在一起,在娛樂同時學到知識,加強與集體的聯絡。
6、業務學習安排
①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提高理論水平,寫出好的論文。
②不忘繼續加強裁判知識的學習,並多在教學中和實踐比賽中鍛鍊。
③帶好訓練隊,多向老教師取經學藝,並經常翻閱有關訓練書籍。
④學習掌握電腦知識,能製作出較為簡單的課件。
⑤多聽課、評課參與討論,增加自己的閱歷。
7、教研教改課題及研究措施
課題: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措施:
A、把課堂作為實驗的場地,創設寬鬆、有趣的課堂氛圍,精心設定每一堂課的環節,給學生想像和展現的空間,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B、文獻調查法。
8、評價工作安排
透過考試和平時表現來評價。每項內容分三個層次:好;一般;還應努力。
①體能與技能:練習和學習的動作掌握得好不好
②學習態度與行為:是否認真上好體育課,積極學習和鍛鍊。
③交往與合作精神:能否正確處理與同伴的關係,合作得好不好。
9、教研課安排
爭取上一堂校或區級的公開課,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10、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①配合其他老師進行校訓練隊的工作。
②組織好大課間活動。
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3
一、學生概況分析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中三年級的學生,經過二年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學會基本的體育技能,如:直線跑、單腳跳、跳繩、游泳等,但是動作技能掌握不好,許多動作不協調、有多餘動作等問題。而且他們都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喜歡節奏較強的運動,也喜歡游泳和遊戲,愛接觸新鮮的事物,但他們的注意力易受干擾而分散,需要時時提醒。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常把要學習的東西結合遊戲進行教學,著重提醒他們動作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學習和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二、本學年教學任務及主要教學措施
本學年第一學期的任務:30米直線跑、跳繩、立定跳遠、前滾翻和游泳、早操幾個專案的考核和準備下學年鎮隊形佇列操的評比檢查。利用遊戲等多種手段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主要措施:
1、注意設計和組織好各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
2、結合情景教學,愉快教學的理論指導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3、結合課堂教學進行環保教育。
4、結合遊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5、結合我校開展“友伴分組教組織形式”進行教學。
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4
一、教師方面: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幾為完成任務而採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佈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教師不準曠課、丟課或因故不能上課,必須經學校領導同意,並做好妥善安排。
4、採用各種表揚方法可以反覆交叉,廣泛應用,儘量使學生多受表揚和鼓勵鼓勵要真摯,果斷、明快、表情親切,要體現出教師的耐心,愛心,現任心。在表揚時,教師還應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使學生能正確對成績和進步。
5、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6、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嚴肅、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並在課前三分鐘前換好服裝。在上課現場等候上課。
7、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並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8、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小組長及積極分子的作用並且經常做好對他們的培養和訓練工作,使他們真正起到教師助手作用。
9、教學中要有嚴密的組織紀律,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與要求,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傷害事故要及時向領導彙報並作好妥善處理。
二、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2、上體育課,著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鋼筆,小刀等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3、不得無故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服從領導,聽從指揮,遵守課堂各項規定。
4、要愛護體育器材,不得有意損害各種體育裝置和用品,課後要按教師的要求如數送還各種器材。
具體措施和輔助手段:
在遊戲中結合比賽,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有些比較抽象的動作或者很難做到的動作,先在教室進行講解,配以掛圖或者電腦或者幻燈機的生動的演示,使學生看到正確的連續的動作。在課上儘量讓學生自主動手,自己想象,製造體育課上需要的工具,讓學生去收集、製作。下雨天在室內做室內遊戲和教些一般體育常識,如:預防傷病的措施。組織學生觀摩高年級學生上體育課,從中要求學生對自己教師的上課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改變形式,使學生更好的去吸收利用,更加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以及促進教師自身的水準。
三年級體育的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情境教學為主線,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達到鍛鍊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為目的。採用了主題式情境教學法。即透過教師語言描述、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樂與遊戲中去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和發展。
二、基本情況
三年級共學生28人。以女生居多,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各種各體育運動。
三、教材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以及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並在傳授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舞蹈等專案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是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建立體育鍛煉與衛生保健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體育課的理論教學主要是透過通俗易懂的講述,使學生懂得粗淺的體育鍛煉衛生保健常識。而第九套廣播體操學生都還不會做,應作為重點內容,組織好課堂教學,爭取一個月內教會。
六、教學措施
1、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逐步提高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為,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4、特別加強對廣播體操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