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通用5篇)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1

  一、教學基本基本情況:

  1、學生分析:

  二年級二班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追求新鮮。學生上課興趣較濃,發言也積極,但聽得不夠專心和認真,喜歡遊離課堂,做自己的事情。

  2、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大體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第1—3課)我生活的地方;第二單元(4—7課)讓家園更美好第三單元(8—10課)快樂的少先隊員第四單元(11—12課)我們在成長

  二、指導思想:

  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為指導,加大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大力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探

  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有效教學。深入開展主題化系列教研活動。加強自身建設,搞好校本研修,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懂得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2、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家庭生活,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

  3、透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同學間的友愛之情,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

  4、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優秀人物,知道平凡勞動者、家鄉打工族勞動的艱辛,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情感。

  5、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活動培養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別人愉快相處的習慣。

  2、言行一致,落實到位。

  五、教學措施:

  1、透過表演,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生活體驗和智慧。

  2、透過談論交流,讓兒童獲得體驗。分享交流,鍛鍊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3、透過各種形式使學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處。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資訊。

  4、在談論中,使學生學會表情達意,學會解決問題。

  5、透過討論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

  6、透過合理安排時間,體驗學習的快樂,並探究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7、透過展示自己的成長過程,看到自己的成長比賽。

  認識周圍的人事,學會感激,學會取長補短,學會和同學共同進步。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善於學習,樂於思索,嘗試不同的方法實現探究活動,努力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六、教改思路

  引導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七、教研課題:

  如何在品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八、進度安排:

  教學進度表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二年級兒童已經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學生已經學會了一些知識,培養了能力,並養成了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掌握了兒童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基礎知識和某些技能。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並能及時的整理反思提高。潛能生滯後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充分體驗生活,領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教學要體現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

  本冊教學內容分5個單元主題:自己拿主意、獻出我們的愛、我們去發現、你好,祖國媽媽、愉快的收穫。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活動主題,有的二級主題下又分設了三級活動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絡,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

  各個單元的目標主要體現如下:

  能初步分辯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體驗幫助他人、給他人提供方便的快樂,有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透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能分辨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2、樂於幫助他人。

  3、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4、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

  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1、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2、自信、誠實、求上進。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的實質。

  2、樹立開放的、綜合的課程觀。

  3、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4、確立新的教學觀,教學方式服務於學習方式。

  5、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

  6、創造性的使用教科書,開拓性地尋找和使用教學資源。

  四、教學進度安排

  本學期以18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36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我生活的地方”——7課時

  第二單元“讓家園更美好”——9課時

  第三單元“快樂的少先隊員”——9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在長大”——7課時

  複習、考試——4課時

  總計:——36課時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3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資訊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透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的社群——2課時

  第2課——社群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成長檔案——2課時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4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3)班已經打過一個學期的交道,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瞭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慾、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透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透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學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透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小學二年級下冊思品教學計劃5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所帶班級共有學生XX人,大部分學生懂禮貌,講文明, 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對學校常規有了基本的瞭解, 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作業能按時完成,課後能文明遊戲,比較能夠適應學校生活。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幫助別人是尤為重要的。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 多彩的校外活動

  本活動主要透過故事鼕鼕的星期天,讓學生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說一說活動,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說一說自己校外活動的樂趣和收穫,加深學生對校外活動好處的理解;瞭解校外活動場所活動,使學生知道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動場所,引導學生到有益的場所參加校外活動。最後,透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第二單元 遇到問題想辦法

  本課主要先透過小強和小麗同是丟鑰匙,採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結果的正反事例比較,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時應積極想辦法解決;然後又以問題1:和家人走散了怎麼辦?和問題2:球打到房頂上怎麼辦?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結組想辦法,想出辦法進行獎勵的方式,鍛鍊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的能力;在由“司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動內容的學習中,透過故事進而討論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遇到問題想辦法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第三單元 誠實孩子人人誇

  本課活動主要透過誠實的孩子作為引導,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再透過狼來了的故事,使同學們初步認識到說謊的害處,從反面說明不說謊話誠實品質的重要;然後再透過說一說和討論活動,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他們的行為,激發他們願意做誠實孩子的願望;最後透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第四單元 可愛的家鄉

  本課主要透過讓同學們蒐集家鄉的名勝、特產資料,繼而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使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老師透過給同學們補充,以及透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影片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第五單元 變廢為寶

  本課主要透過提前一週,給同學們佈置調查一個星期內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數,並大致估計一週內自己家扔掉垃圾的總量有多少,並做簡單記錄的調查活動,然後和同學進行交流的形式,使學生切實認識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繼而在透過讓學生們進行說一說活動和老師介紹相結合的方式,使同學們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後,主要透過教材資料和多媒體影片,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透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透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影片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鼓勵學生多觀察,勤思考,並注意整理自己的收穫。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

  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話,做誠實的孩子。讓學生知道為什麼不說謊,知道說謊的害處。

  2、知道家鄉的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使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處理廢棄物,樹立初步的生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