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必備】美術教學計劃錦集10篇

美術教學計劃

【必備】美術教學計劃錦集10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學計劃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認知和訓練,已掌握了很多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辨別認知能力和創造力,具備一定的辨別美醜的能力和表現力,但在繪畫,動手過程中還缺乏大膽想象創造,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係,繼續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小學美術理論聯絡實踐的教學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學習方式。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製作。

  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能力。

  四、教材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並設計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製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透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並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四、教學措施:

  繼續發揚優點:

  1、加強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是評價方式趨於更完善,從而體現以人為本,使評價人人參與,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2、不斷地改變教法,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培養。

  3、創設空間,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鍛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克服的缺點:

  1、重點研究探究式學習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如:蒐集資料的能力、小組探究合作的能力等。

  2、加強學生基本功的培養。正確地處理好雙基與創造力的關係。

  3、努力改變教法,大力發揮師生的作用,使美術學習成為一種文化學習。

  4、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學習,瞭解更廣泛地的探究性學習。

  五、教學內容安排

  略。

美術教學計劃 篇2

  依據學校總體計劃和學校教學計劃的安排,以新課改為指導,立足於課堂,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教學工作,提高我校美術教學質量。特制定出本學期的美術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2、過程與方法: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發展美術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學資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結構:

  以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即“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這四個學習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每一學習領域既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

  2、教材的內容:

  在造型表現方面: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設計應用方面:瞭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在欣賞評述方面: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初步瞭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在綜合探索方面:調查、瞭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係,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透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3、教學任務要求:

  ①幼師學生,本學期學習素描、水粉的專業技能技法,學會臨摹與寫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②高一年級學生,本學期重點進行課堂理論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

  在課堂中適時地對學生

  進行安全教育,環保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進一步完善學生的人格,認真做好全員育人的德育活動。

  4、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認識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實發揮其培養學生個體創造心理品質、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獨到的教育功能,作為美術學科教學應達成的重要目標來實現。

  5、教學資源:

  ①加強學習,增強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

  ②加強和兄弟學校的溝通,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③積極開發資訊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路,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各方面的交流。

  ④充分利用美術教學器材、美術書籍、教師參考書、美術教育雜誌、光碟、幻燈片等資源,便於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

美術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正規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有趣的、好玩的。然而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有所不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製作上一定有著學生自己的創造思維、想象能力、技法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堂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二、學期教學目標和要求: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慾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物件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採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髮表體驗感受。

  3.欣賞感受剪紙、撕紙、摺紙藝術之美,學習剪紙、撕紙、摺紙造型表現的方法。

  (二)難點:

  1.學生對感受物體的發表,並用口語來表達。

  2.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

  3.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個性,充分激發學生對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學習活動中能舉一反三進行探究。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聯絡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演示,動作要規範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遊戲教學形式,在學生不知不覺遊戲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鬆,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她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2、3

  .我的小畫箱、塗塗畫畫

  3週中秋放假

  4、5、

  .圖形變變變、我的名字牌

  5周國慶節放假

  6、7

  太陽、星星、月亮

  X B 1 . c

  8、9

  .小餐桌、紙飛機

  10

  小花衣、下雨了

  11、

  圖形擺拼、小小鐘錶店

  12

  包糖果、小陀螺

  13

  開心小玩具

  14

  五彩連環

  15

  貼樹葉

  16

  紅星閃閃、搓搓揉揉

  17

  童謠童話

  18-20

  總複習

  5

美術教學計劃 篇4

  歲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又開始了。在這一個學期當中,我會努力做好本學期的工作安排和備課等,虛心向大家學習,完善自我。我對一個學期中的美術課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工作: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認真遵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美術教育原則,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在上課前備好課,分析教材,在課堂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要學會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並培養他們自主創作的能力。

  (一) 力圖做到富有情趣和啟發性。

  倡導學生自主、主動、合作、探究、生動活潑地學習美術,自覺地培養創新精神和美術實踐能力,透過學習美術提高生活質量。

  (二) 注重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形式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軍裝價值,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三)在美術教學中,還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自身素質:

  課堂之餘,從理論和實踐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補充自身專業知識。並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三、工作目標:

  1、繼續深化課程改革,不斷用新課程理念充實頭腦。

  2、整合教育資源,加強“活動化”課堂教學研究。

  3、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4、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美術教師素質,保證教學質量。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業務學習,潛心教學研究

  利用業餘時間讀書看報,及時瞭解美術教育動態、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二)積極參加特長活動中與學生的互動。

  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校本課程,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發展思維,增長見識。

  (三)開展美術活動課,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五、其他方面:

  配合學校做好各種宣傳工作,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美術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情趣。

  總之,透過認真備課、上課。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美術教學計劃 篇5

  新的學期開始了,美術教學工作也即將展開,為做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作如下計劃。美術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它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識及初步的美術技能的任務。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具有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能力,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的獨特作用。

  本學期美術課本著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的原則,提供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藝術創造能力是作為本學科重要的內容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整體結合素質教育理念,以黨的各大會議精神為總的指導思想,提高美術學科的教學質量,以達到全面提高中學生的藝術素質和人文素養為目的。

  二、教學目標 :

  1.創新精神培養目標

  (1)初步理解創新對人的發展及國家振興的重大意義。理解美術的表現和創造是對客觀的能動反映,創造是美術的生命。

  (2)具有在美術活動中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透過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及創作方式,表現自己審美感受的意識。

  (3)逐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對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大膽質疑並提出個人見解。具有初步的獨立構思、表現主題與內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自己的特質並能自我評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術活動中進行富有新意的構思與設計,並運用新媒體、新手法進行造型表現的能力。

  (5)逐步養成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綜合思維水平。

  2.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掌握色彩、構圖、透視等基礎知識。

  (2)初步將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與其他學科綜合,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

  (3)能初步將習得的美術知識及技能運用到社會生活實際之中,

  解決具體問題。

  (4)初步養成欣賞各種美術作品和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蒐集視覺資訊的習慣,以發展審美感知和獲取視覺資訊。

  (5)積極參加美術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能運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完成任務。

  三、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認識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實發揮其培養學生個體創造心理品質、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獨到的教育功能,作為美術學科教學應達成的重要目標來實現。

  四、主要教學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二)主體性原則 (三)實踐性原則 (四)發展性原則 (五)民主性原則 (六)開放性原則

  美術學科是中小學必修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美術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美術教學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獲得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美化社會生活的能力。面對21世紀的教育,美術學科對於培養學生審美文化素質,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和諧、健全的個性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本學期本著積極探索求真務實的教學精神努力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及大剛,深刻地認識學科創新教育的意義是現代美術教育的內涵。

  美術教學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實現多元教育功能,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學科目標;要由只重教學結果、只看課堂作業效果,轉變為注重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思維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全面體現。要由單純的臨摹教學,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己感受、獨立表現與創造;要淡化美術科目的分類,要由單一的繪畫教學轉變為綜合的美術教學;要由狹隘的、單調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多種文化背景、開放性的美術文化內容等,以有益於學生的發展,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設適宜的環境。

  總言之,我將本著作為一名光榮人民教師的稱號為一切需要學習的學生服務,盡我的最大努力完成屬於我的一切工作,至爭更大的進步。

美術教學計劃 篇6

  學年下學期美術教學工作已經展開,為做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作如下計劃。美術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它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識及初步的美術技能的任務。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具有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衝動,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的獨特作用。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配合我校教育理念,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總的指導思想,提高美術學科的教學質量,以達到全面提高中學生的藝術素質和人文素養的目的。

  二、情況分析:

  (一) 學生情況分析:

  本校共有學生三百六十人左右, 分為六個班。 初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根據上學年級執教時對他們的瞭解, 優秀生約佔5%,差生約佔3%,其餘學生均為一般水平。因此,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授本冊教材所面臨的困難性和重要性。

  雖然初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美術學習生活的經驗,但老師並不能因此對他們的日常常規及學習有所疏忽,在美術課上出現的`常規問題仍然有:

  1、帶學具仍然是老師最為頭痛的一件事。

  2、鉛筆屑、顏料等不能及時清理以致影響衛生情況,對於這些常規性問題,作為教師,儘量多提醒他們,慢慢帶領他們走上正軌。

  (二) 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二十課, 透過美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宗旨, 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能力,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業型別主要分為造型表現課、設計應用課、欣賞評述課和綜合探索課四大類。

  1、 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 透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 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製作。

  4、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三、教學總體目標:

  從學生身邊環境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透過觀察、記憶、想象表現生活中有特色的環境,體驗生活的情趣,提高繪畫表現技能,學會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設計、想象、創造的能力。

  要求:實際是基礎,想象是延伸,教師要用正確、健康的審美觀來引導和影響學生,培養文明、樸素的觀念,讓學生沿著一個健康、文明的審美軌道創新、開拓,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四大領域:造型·表現領域,設計·應用領域,欣賞·評述領域,綜合·探索領域。四類中仍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主要教學內容,約佔總教學量的三分之二。

  四、教學重難點:

  透過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培養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 為適應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透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 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造型·表現課:透過畫、剪、撕、貼等方式, 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 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設計·應用課:透過嘗試各種不同工具, 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 透過想想.、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 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欣賞·評述課:透過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 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綜合·探索課: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 創作、表演和展示。

  五、教學措施:

  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開闊的空間,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 推行發展性評價,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積極探究, 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學習, 在玩中學, 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一)、教師方面:

  做學生髮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去探索、去討論、去創作,鼓勵學生透過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 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製作教具。

  (2)、 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大膽創造,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繪畫興趣。

  (3)、 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佈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4)、靈活改進示範過程的傳授方式,活躍課堂氣氛。

  (5)、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少而精,並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絡。

  (6)、拓展教學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學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及所學知識 ,動腦筋製做作品,學會合作,並妥善儲存自己的設計作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增長社會經驗。

  六、業務學習及其它方面:

  作為美術教師,應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對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多研究新的美術動向,閱讀和學習美術教學的有關資料和先進的教學經驗,大膽嘗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本學期的教改課題確定為“美術創新教育的試驗與研究——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物件面向全體學生,旨在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運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獲得感知、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開拓學生的創新精神、技術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積極開展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加強對學生特長的培養和訓練(具體內容另見課外活動小組活動計劃)。

美術教學計劃 篇7

  新的學期,依據學校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實施方案,我們在現有的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美術學科的課程改革還將更加深入地進行。面對美術學科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中的實際狀況,結合生活中的藝術,我將繼續以課堂教學研究為基本點,狠抓課堂教學效率,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現制定出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並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在學校領導及教導處的領導下,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的執行機制為重點。加強素質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學生美術技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逐步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的教學工作將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於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透過美術教學,將欣賞、繪畫、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樣性、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素描和色彩的傳統教學。偶爾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以及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並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脫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繪畫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順利的升入高中美術特長班。

  三、具體工作。

  ①本學期,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美術教學,學生20多人。透過初步摸底,這個年級的學生美術基礎較差,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美術基礎知識。但學生對於美術學習的興趣較高,這是學好美術的前提。在教學銜接上,困難比較大,所以教學定位寧低勿高,色彩常識、造型能力等邊教邊補。要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對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

  ②課堂教學活動。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同時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針對於初中學生在心理上漸漸成熟的特點,針對知識的高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有主,使學生開闊眼界,擴充套件學習的興趣和技能。

  三、方法措施:

  1、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注意美術科的特點,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全面貫徹新課標,更新教學手段,引進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全面瞭解學情,既面向全體,也要兼顧個別差異,對於特長生和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知道。適當降低專業難度,提高全面素養,作好學科整合。

  3、課堂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經常開展美術作業評選、書畫展覽等活動,營造良好藝術氛圍。

  四、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2、注意衛生,自調顏料比較難把握,應該注意課室衛生,用品的清洗。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紮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

美術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現狀分析:

  初三學生已經對教材中的繪畫、雕刻、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等美術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在學習上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在美術的審美鑑賞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對學好本冊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礎。但初三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不夠,參與獲得的主動性較差。對美術知識的系統不夠明確,知識結構層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學內容分析:

  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為基本點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在繼承美術傳統的基礎上,充分體現社會的近步與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時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結構上,以美術形式語言集中劃分單元,淡化不同課業之間的區別,在傳授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習得兩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點、難點:

  重點內容涉及到繪畫創作和設計的內容,繪畫包括版畫和抽象藝術的創作等繪畫創作知識。設計主要是以設計的分類和環境藝術設計以及平面設計和立體構成等方面的設計知識。

  四、工作目標

  1、透過各種欣賞、評述能初步瞭解外國美術發展的歷史面貌及其迴環成就,初步認識瞭解外國美術的藝術性和藝術魅力,初步瞭解他們的社會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

  2、透過欣賞討論與讀書相關的社會活動及其創造的美術作品,感受其文化內涵,使個人素質得到提升及長遠發展。

  3、透過賞析生活中各種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環境,體會認識生活格調。確立對高雅生活品位的嚮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調,學會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實調節精神世界。

  4、讓學生們瞭解相關的造型藝術知識,認識造型藝術的不同表現語言、不同表現形式。

  5、透過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作品,認識中國民間美術獨特的美感和表現特點,感受民間美術作品和諧的藝術與實用價值,體會各民祖勞動人民在美的創造上的智慧。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據對初三學生的情況分析再加上初三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

  2、在課堂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要學會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學生了解了有關美術的基本情況後,緊緊把握住教材重點、難點,面向全體學生抓好教學管理,全面開展教學活動。

  六、教學進度

  1、秦始皇陵兵馬俑群

  2、繼承和發揚中國美術的藝術傳統

  3、環境雕塑

  4、設計製作環境雕塑1

  5、黑白裝飾畫的美感1

  6、傳統藝術的色彩搭配1

  7、建築藝術的色彩搭配1

  8、關注身邊的廣告設計

  9、我們身邊的美術遺存1

  10、探究書籍的奧秘1

  11、藏書票與書籤

  12、書籍裝幀藝術1

  13、畢業紀念冊設計

美術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管、現代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貫徹《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XX—20xx年)》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以實施素質教育的執行機制和“五園”建設為契機,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落實美術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以玉皇劍書畫社為龍頭的興趣小組建設,開展群眾性美術活動,堅持普及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藝術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學生美術技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積極學習世界的優秀文化藝術,堅持積極進取、因地制宜、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使我校藝術教育再上新的臺階。爭取用三到五年時間積極探索,使我校藝術教育在全縣乃至全市有一定的特色和影響。

  二、基本情況

  今秋本校初一有3個班,學生大約170人。透過初步摸底,該年級學生雖然美術基礎較差,主要原因是小學階段沒有專職老師輔導,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美術基礎知識。但學生對於美術學習的興趣較高,這是學好美術的前提。在教學銜接上,困難比較大,所以教學定位寧低勿高,色彩常識、造型能力等邊教邊補。要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三、方法措施

  1善於吸取傳統教學精華,注意美術學科的特點,全面貫徹新課標,更新教學手段,引進多媒體教學,特高課堂效率。

  2全面瞭解學情,既面向全體,也要兼顧個別差異,對於特長生和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知道。適當降低專業難度,提高全面素養,作好學科整合。

  3照準抓手,一課一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把知識傳授、激發研討和培養人文精神結合起來。重視交流評價和學生情感體驗。

  4課堂內外結合,學用結合,書畫社經常性開展美術作業評選、書畫展覽等活動,營造良好藝術氛圍。擴寬美術活動領域,開展外出採風、寫生、攝影等。

  5積極參與教學研究,鼓勵師生髮表論文、書畫作品、參加競賽,教學觀摩、爭取研究課題,開發校本教材等。

  6做好書畫室建設、完善,做好美術器材充實、使用和保管。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XX年初審透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七年級上冊),由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湖南美術出版出版的新教材。本冊教材共有課文8篇。涉及到美術教學四大領域:

  五、教學進度預估

美術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以前一年多的學習,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慾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二、教學目的任務:

  1,透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製作。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能力。

  三、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目的:教學中透過學生嘗試不同工具、不同的形式,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體驗形、色創作的藝術魅力,以及設計製作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對的美術素養和興趣,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啟發、誘導學生藝術創造潛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重點:瞭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靈活的掌握對造型、色彩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增強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人文精神。

  難點: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審美情操,滲透德育。

  四、 教學措施:

  1)、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透過比較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提高學生審美趣味。

  2)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

  3)加強師生的雙邊關係,即中是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大膽改革。

  5)改變評價方法,採用自己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教師評價或家長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尊重個性差異,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始業教育

  第二週:1 畫家筆下的快樂童年

  第三週:2 我的假日

  第四周:3 遊樂園

  第五週:4 船兒出航

  第六週:5 我們喜歡的動畫形象

  第七週:6 動漫寶寶

  第八週:7 光榮的獎章

  第九周:8 走迷宮

  第十週:9 動物造型餅乾

  第十一週:10 做一顆大樹

  第十二週:11 泥塑恐龍

  第十三週: 12 炫彩的天空

  第十四周:13 小鳥的家

  第十五週:14 奇特的夢

  第十六週:15 淘氣堡

  第十七週:16 剪影

  第十八週:17 剪花邊

  第十九周:18 站立的摺紙動物

  第二十週 :19 手拉手好朋友

  第二十一週:20 剪紙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