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課程教學計劃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課程教學計劃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課程教學計劃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葡萄(pú táo) 橙色(chéng) 柑橘(jú)

  萎謝(wěi) 褪色(tuì) 靛色(diàn)

  花瓣(bàn) 灼傷(zhuó) 花萼(è)

  蜜腺(xiàn) 花蕊(ruǐ) 並蒂(dì)

  花卉(huì) 分泌(mì)

  二、形似字注音組詞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義字

  四、詞語積累

  爛漫:顏色鮮豔而美麗。

  充沛:充足而旺盛。

  柔嫩:軟而嫩。

  灼傷:燒傷、燙傷的意思。

  萎謝:花草乾枯凋謝。

  傑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優秀作品。

  花卉:花草。卉:指各種草(多指供觀賞的)的總稱。

  五、作者簡介

  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寧人,1920年畢業於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曾任商務印書館開的書店編輯。解放後,歷任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總編輯,兼編輯室主任,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等職。賈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國科學小品的開拓者之一,60年代筆耕不輟,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學方式生動活潑地傳播。以生物學為主的科學知識,實現了文學與科學的聯姻,1981年3月《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獲全國科普作品一等獎。

  六、文章主旨與結構分析

  1.解題

  課文的標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個設問句,它起著三個方面的表達作用。一是抓住人們所熟知的花的特徵(“紅”)提出問題,有助於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設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聯絡全文結構看,主體部分從六個方面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原因,每說明一個原因都用“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開頭,使文章脈絡分明,具有明快的節奏感,增添了藝術情趣。

  2.結構分析

  全文共11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讚歎花朵的紅色所起的作用,提出說明的中心——“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全段共4句話。首句點明“花朵的紅色”的特點(“熱情”“強烈”“奔放”)及其作用(“令人精神振奮”)。第2句進一步指出由“紅紫爛漫”的花朵點綴的春天的特徵(“活力充沛”“生氣蓬勃”)。第3句由此設問:“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末句用“一邊……一邊……”的句式承上啟下,引起下文。作者以抒情的筆調開篇,用優美的語言讚歎紅花,使人由喜愛紅花進而提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問題,並急於閱讀下文。“尋求科學的解釋”一句總領全文,表明文章將從科學知識方面來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第二部分(第2~10段):從不同角度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共9段,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2~6段):以橫向說明的順序(邏輯順序)從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質基礎”,所以第2段至第4段集中說明這個問題。第2段用設問句開頭,再點明原因所在——“有它的物質基礎”,接著用“不論……還是……都……”的無條件複句具體說明這個物質基礎就是“花青素”,然後用三個句子分說含有花青素的細胞液呈酸性、鹼性或中性時,花朵就相應地呈紅色、藍色或紫色,最後用一句總說強調花青素這一物質基礎對花朵呈現紅藍紫色所起的決定作用。這是從正面加以說明。第3段以黃色、橙色的花只含胡蘿蔔素為例,說明它們不呈紅色是由於沒有紅花的物質基礎——花青素。第4段以白花為例,說明它們的色彩同物質基礎——花青素的關係。先用一句話說明白花呈白色是由於“細胞液裡不含色素”,即不含花青素、胡蘿蔔素等色素,這是常例。接著列舉事例,說明菊花、添色木芙蓉等花由白變紅是因為後來有了物質基礎—花青素。第3、4兩段從側面間接說明花朵呈現紅色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對第2段說明的補充。

  第5段用物理學的“反射”作用來說明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這是因為人們能感覺到花的紅色,離不開光的“反射”作用。先用設問句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說明太陽的光經過折射可分成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的光波中,紅光波長,紫光波短。進而著重說明花青素在酸性液中會反射長光波,所以人們就感覺到花的鮮豔的紅色。然後依次說明花青素在中性液和鹼性液中分別反射紫色和藍色的光波,胡蘿蔔素因成分不同而分別反射黃色或橙色的光波,白花因含有空氣而全部反射光波。這就從花朵“反射”光波的特徵與“物質基礎”之間的關係上說明了花朵呈現紅色或其他各種顏色的原因。

  第6段承接上文所說的反射作用,從紅光生理上的需要來說明。依舊是先用設問句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說明光波長短和產生熱效應的關係。進而說明比較柔嫩的花瓣在野生狀態中的兩種情況:紅、橙、黃花在陽光強烈的地方反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是為了避免“引起灼傷”以“保護”自身;藍花在陽光弱的地方反射熱效應小的短光波,是由於這樣做“對它的生理作用有利”。這一段說明了花朵顏色和“反射”、熱效應的關係,而這些又無不與花朵的物質基礎—花青素或其他色素有關,可見,這一段的說明是對第5段說明的深化。

  綜觀這一層結構上的語言標誌,第2、5、6段的開頭都用設問句,接著都用一句話概括回答;同樣是概括回答,又依次用“首先”、“還需要”、“還有”等詞語來領起,由此體現出這三個方面之間的緊密聯絡和主次關係。因此,第2段、第6段應視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第二層(第7~10段):以縱向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從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角度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第7段從進化論角度通俗地說明花朵呈現紅色的發展過程。先用設問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簡介裸子植物原始形態的花的`顏色。接著分析光譜裡面七種長短不同的光波各自的位置。進而說明花以綠色為起點分別向長波一端和短波一端發展的不同情況,強調了紅色的花在各種顏色的花中的特殊地位—“最鮮豔”“最耀眼”“最成功”,從而說明紅色的花是由裸子植物原始形態的綠色逐漸演變而成為紅色的。

  第8至9段說明在自然選擇中昆蟲所起的重要作用。第8段先用設問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說明億萬年前裸子植物的花的特點—依靠風力傳粉受精。接著說明後來出現的被子植物的花在構造、色澤、形狀和香味方面的特點;介紹色澤列舉花瓣的黃色、白色、其他顏色而不提“紅色”,為第9段進一步說明紅花的出現作了鋪墊。最後援引詩句“蜂爭粉蕊蝶分香”點明昆蟲在被子植物的花的演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引起下文。第9段具體說明昆蟲採蜜傳粉的特殊習性:“經常只採訪同一種植物的花朵”,接著說明這種習性對於植物“異花傳粉,繁殖後代”,“固定種的特徵,包括花的顏色”所起的保證作用。然後用設例的方法,通俗地說明了植物與昆蟲之間的互補關係:開有“紅色比較顯著”花朵的植物吸引“昆蟲的注意”,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昆蟲為這種植物創造出“純一、顯著、鮮豔的紅色花朵”。“經過無數代”“悠長的歲月”,說明自然選擇變化緩慢,需要漫長的時間。這既照應第7段的“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又為下文說明人工選擇的優越性作了鋪墊。“純一、顯著、鮮豔”這三個詞修飾“紅色花朵”,“純一”從品種上說花種純粹,“顯著”從程度上說花色顯眼,“鮮豔”從色澤上說花色光彩美麗。最後小結昆蟲參與自然選擇的作用—“造成各種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種不同的花色”。

  第10段著重說明人工選擇在加速花色變化程序中的作用。先用設問句和一句概括作答,再用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相比較,突出人工選擇的優越性。然後列舉牡丹、大麗花和虞美人三個典型事例,從時間長短、形狀色澤、品種優劣等方面將自然生長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進行比較,突出了人工選擇的顯著成就。

  綜觀這一層內容上的聯絡,第7段是從進化的觀點來說明花兒呈現紅色的原因的。它告訴人們,億萬年前裸子植物的花是綠色的,在經過了漫長的“進化途程”後,才出現被子植物的紅色的花。花的“進化”離不開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再看這一層形式上的特點,一是回答“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設問,第7段用“從……的觀點來考察……”的句式,第8段用“從……學說來看……”的句式,第10段則用“最後要歸功於……”的句式。二是它們都不同程度地採用從古到今的縱向順序。因此,第7至第10段應視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第三部分(第11段):概括花兒紅的原因,總結全文。這一段是個遞進複句,總說“花兒這樣紅”的原因,前一分句概括上文第2至9段的內容,後一分句概括上文第10段的內容。“傑作”一詞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肯定了大自然的偉力,但比較起來,前者顯示作用緩慢,後者成果顯著,所以先用“是”再用“更是”表示遞進。作者的原文在《光明日報》發表時,沒有這一段。課文改編者增添這段文字,意在突出科學技術在改造自然中的威力,激發青少年學科學的熱情與興趣,增強說明效果,同時,使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七、重點語句分析

  1.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它強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奮。

  怎麼理解“紅色”能“令人精神振奮”?科學工作者研究發現,顏色不僅會使人產生冷暖、輕重、遠近、大小等物理感覺,而且確能引起人的情感變化。這是因為,作為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各種色彩,雖然本無所謂感情、情緒,但當人們在認識、改造自然中,逐步在心理上對自然景物的顏色產生一定的感情反應,各種色彩便包含了情感因素。拿花朵來說,紅色與橙色的花朵往往使人興奮,象徵著希望和幸福,愛情和快樂,至於其他色彩如綠色是中性色彩,具有青春的活力,使人安靜,青色代表著純潔、高尚,同時也給人們涼意,使人沉靜、鎮定等等。

  2.在光譜裡面,與綠色鄰連的,長波一端是黃、橙、紅,短波一端是藍、靛、紫……向短波端發展,是藍色和紫色。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太陽色是七色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短不一,紅光波長,是長波的一端,橙、黃漸次,綠光波長短居中,紫光波短,是短波的一端,藍、靛漸次。裸子植物原始形態的花色以綠色為起頭,分別向長波一端和短波一端發展,如圖示:

  紅←橙←黃←綠→藍→靛→紫 紅←綠→紫

  (長波一端)←(花色的起點)→(短波一端)

  八、寫作特色

  1.嚴密而精巧的結構

  本文運用從不同角度來說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較抽象的科學知識說明得具體而明晰。這與巧妙組織說明材料是分不開的。從全文看,作者緊扣標題,按“設疑—解釋(分說)——小結(總說)”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從區域性看,開頭巧妙地設疑,提出說明的物件:文章落筆蘊情,從讚頌花朵的紅色入手,詠歎紅紫爛漫的春天,於賞心悅目之際,提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疑問,引出說明的中心,轉得自然,問得貼切;主體部分巧妙地從六個方面說明花色形成的原因:說明每個原因時,都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設問句領起,緊接著用一句話作概括解答,再進一步闡述說明,既脈絡分明,中心突出,又整齊勻稱,渾然一體,讀來使人感到節奏明快,情趣盎然;說明這六個方面的原因,又巧妙地安排先後順序:先從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科學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是橫向說明的順序,再從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角度科學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是縱向說明的順序。

  如果換另一角度分析,還可以看出安排處理內部層次的匠心,開頭描述花朵的紅色,春天的紅紫爛漫,這是介紹現象;主體部分詳析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這是說明本質。為了清楚地說明其本質,又扣住“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光譜,先介紹花朵呈現紅紫斑斕色彩的物質基礎—花青素,再深入到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從光波的長短說明色彩的差異;又從光波長短的不同探究含熱量的多少,深入說明植物生理方面的原因;進而分析綠色向長波和短波兩端漸次排列的特點,從進化的觀點加以說明;由此轉入內因和外因關係的分析,用自然選擇學說來說明植物和花色的不同;最後說明人工選擇的功績,突出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這樣寫,既全面揭示了花朵呈現紅色的各項因素,又區分了它們的差異,明確了它們之間的聯絡。

  2.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本文多處運用了舉例說明。如列舉菊花、添色木芙蓉的例子說明有些白花變色的原因,先舉菊花萎謝之前微呈紅色的例子說明少量花青素的存在,後舉添色木芙蓉花色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的典型例子,說明細胞液裡花青素含量逐漸變化所起的作用,選例精當,具有趣味性、知識性,通俗而確切地說明了道理。

  又如說明人工選擇對植物的影響比自然選擇更顯著,列舉國內人工栽培牡丹新品種和國外人工培育大麗花、虞美人的例子,精當有趣,既使讀者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又生動而透徹地說明了花兒這樣紅“歸功於人工選擇”的道理。

  本文又多處運用了比較說明。如,將花青素在酸性的細胞液中呈現紅色,與花青素在鹼性或中性的細胞液中呈現藍色或紫色相對照,說明花朵呈現紅色源於自身的物質基礎—花青素;將酸性的花青素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射出來,與中性或酸性的花青素以及胡蘿蔔素反射出其他顏色的光波相對照,說明花朵呈現各種顏色的物理學原理;將紅花在陽光強烈的地方生長反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以保護自身不致引起灼傷,與藍花在陽光弱的地方生長反射熱效應小的短光波、吸收熱效應大的長光波,以利於它的生理作用相對照,說明花兒這樣紅的生理需要方面的原因;將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相對照,說明人工選擇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種方面所顯示的優越性。

  此外,本文還運用了分類別、列數字、作詮釋等說明方法,具體分析從略。

  3.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如第4段舉例說明白花細胞液裡花青素含量的變化會引起花色由白變紅,“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會變色;“特殊”修飾“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極個別的;“一般”修飾“花”,表示特殊情況除外。“萎謝之前”、“早晨初開的時候”、“中午”、“下午”、“初開時”都是在時間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數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漸漸”是對程度的限制。這些修飾和限制性詞語的恰當運用,準確而嚴密地說明了事理。又如,文中在說明事物的特點時,多處恰當地運用了近義詞。講花的初開用“濃豔”,形容色澤的深度,講人對花紅的感覺用“鮮豔”,形容色澤的亮度;說明花瓣由綠色開始逐漸進化,限制“黃色、白色或其他顏色”就用“比較顯眼”,修飾進化途徑中“最成功”的“紅色的花”則用“最耀眼”,等等。

  九、課後習題解答

  (一)提示:

  (二)、(三)、(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