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二年級下冊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計劃

二年級下冊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計劃

二年級下冊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計劃

  (一)概述

  【研究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二)《克和千克》課程規劃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二(下)年級將“克”和“千克”兩個內容集中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是後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質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透過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材還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從市場買回的蘋果、雞蛋和魚的質量”,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著教材透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教材採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透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藉助一個2分硬幣和一袋1千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讓學生說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體,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再如,讓學生稱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讓他們在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後,實際練習讀取盤秤、彈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並鞏固重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教材提供的這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著重幫助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重量觀念。

  【學情分析】

  (一)學生基礎:

  1. 生活經驗:克和千克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模糊的、直觀的、片面的。

  2. 技能基礎:學生所必須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二年級學生都有點基礎了,但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培養。

  (二)學習動力源:

  1. 目的:學生透過預習可以明確本課知識學習目標,但透過此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還不甚理解,教學中,教師應有意滲透能力培養。

  2. 興趣:透過課堂內外的學習,讓學生參與調查、討論、操作、比較、遊戲等活動來學習知識,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可以發展學生能力,使學生興趣很濃。

  (三)習慣和能力培養:

  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級學生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級水平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是老師應該面對的實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

  【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透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重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難點】

  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教學策略】

  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關鍵:

  利用主體實踐體驗活動,採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數一數、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眼、耳、腦等多種感觀,讓學生全方位反覆感知質量單位。

  新課教學之後,學校開展“克和千克體驗活動”,直觀、立體式的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讓數學再回歸生活,這種濃濃的數學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法、學法設計:

  教育家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透過體驗活動,自己去感覺發現,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秘密,讓學生在你說出來之前先去猜,儘量讓他們自己找出來。”因此,活動體驗教學法為主,知識灌輸為輔,寓教於樂,進行教學。這樣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運用“體驗—交流—再體驗—類比—鞏固—應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練技能、發思維、長能力、展特長,達到知識能力雙豐收。

  鞏固練習設計: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練習設計有層次性、趣味性、參與性、開放性為一體。課後安排看一看、問一問、稱一稱的調查活動,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迴歸生活。

  專案研究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本單元共2個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我們的特色是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寓教於樂,活動育人。透過“克和千克體驗活動”使學生更立體、直觀、有效的認識克和千克。

  我們的優勢在於把知識形成體系,構建校本課程,以校園網為展示平臺,牽手網路,資源共享,博眾所長,使單元知識系統化、數字化、特色化。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突破單一的教學方式,以有趣有效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透過類比比較、大膽猜測,實驗推理,合作交流,積極思考,逐步建立學生的質量概念以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初步形成了“克和千克”低年段教學三步走的教學模式,突顯趣味性、靈活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等特點。

  體驗、操作

  情境導學——演繹歸納 推理、驗證——實踐應用

  交流、歸納

  實踐證明,運用三步走教學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透過問卷調查和水平測試抽樣分析,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學生方面,質量觀念得到提升,思維變得開闊,敢於創新,善於變通;教師方面,透過研究學習,開拓了視野,提升了能力,對專業成長促進較大。在研究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及時反思與建議,形成了一種開拓進取、團結奮進的教育教研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