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塔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烏塔的教學反思1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著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先把課文中易錯字(讀音、字形)找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容易弄混的讀音和形近字,透過組詞,理解詞義加以區分,然後圍繞著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透過聯絡生活實際,聯絡上下文等方式解決掉,接著是檢查課文,針對學生讀錯或不熟練的句子加以指導和練習,並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
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和學生們開始了對文章的品讀。女孩兒烏塔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透過直接描寫與對比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12歲的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事。這是一篇典型的寫人文章。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學時,我以"女孩兒烏塔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統領全文,學生勾畫有關的語句。在交流中,學生首先說道"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然後圍繞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交流。學生能抓住"麻利"一詞和烏塔自己穿衣體會出烏塔做事很熟練,從烏塔所說的話體會出她很有經驗,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幫孩子們總結出:這說明烏塔是一個獨立、成熟有經驗的孩子。接下來學生提到烏塔做事很有計劃,圍繞第五段展開交流,在這裡學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掙錢、查詢書籍……"再次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成熟,並從最後一句體會到她的懂事。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刻,我補充指導了"一摞書",也引導他們體會到了烏塔的性格。文中烏塔語言的描寫,學生只能說出她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不能更深的體會所說話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也能體現她的獨立,需要教師提點。在交流烏塔性格時,學生結合獨自遊歷歐洲也說出烏塔是一個勇敢的女孩。
最後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說些什麼呢?"給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如何解讀文字,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烏塔的教學反思2
《烏塔》這篇課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自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這篇課文其目的是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為了達到此目的,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獨立讀懂課文,給學生充分默讀和思考的時間,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瞭解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然後讓學生抓住文中自己最感動的事或句子反覆朗讀,細細體會,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從中明白了一個人的自立的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又引導學生圍繞自立精神結合生活實際談看法和見解。有的學生說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就應該象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有的同學說每次我外出父母都要陪伴在我身邊,所以我一直依賴性就強;也有的同學說一個人外出旅遊雖然能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非常不安全……因此,我抓住學生此時思想活躍的現象,立即出了一個辯論題:“獨自一人外出旅遊好不好”。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這下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正反兩方的同學都爭先恐後地談自己的看法。透過辯論學生認識到了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後並不要求學生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安全是第一位的,而是要克服依
賴思想,採用多種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學生正確認識了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效果令人非常滿意。
烏塔的教學反思3
我所執教的《烏塔》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學這篇課文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主見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的,設計的幾個環節來達到教學目的的效果比較成功:
1、自讀自悟,瞭解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研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成長故事,從頭至尾隻字未提對小姑娘的評價,因此需要學生研讀課文。從故事中去體會小姑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替小姑娘的老師用中文給小姑娘打個來中國學習轉學評語的情節,激發學生從課文中的小姑娘的行為、語言中去體會小姑娘的特點。
學生興趣很大,當了一回老師給學生評語,聽課的老師也反映這情節設計是本堂課一個亮點。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主見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設計了一個小小辯論:一個未成年孩子該不該獨自遠行?這一個環節意在檢查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程度,和交流閱讀後主觀的見解。
(當時一節課容量太大,討論不是很成功,只有三個同學發了言,但第二節課繼續時,課堂生成特別活躍,正反方同學唇槍舌戰辯駁得有理有據,特別當大部分同學提出不安全,萬一被人綁架了怎麼辦?每人都有智斗的方法去對付。最後周瀅琰同學一句話切中要害,歐洲是一個文明的地方,不會出現上述擔心的情況,博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
4、設計回答校長的一個問題,使中國的小學生樹立了自信,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中外兒童各有所長,也各有差異。
5、最後作業拓展題: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聽聽家長成熟的見解,以便增長知識,使自己更加成熟。
不足的地方有:
⑴獨立閱讀課文,研究課文時要不讀全文,可讀重點段來理解,以免佔有課堂時間。
⑵學生質疑的詞語放在後面的研讀課文中去理解。
⑶加強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多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讀去悟。
烏塔的教學反思4
《烏塔》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描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我國少年兒童努力增強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另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調動了同學們讀書的積極性。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快速默讀,有的小組合作讀。教室裡頓時響起了一片讀書聲,大家讀得興致勃勃。
讀完以後,學生們抑制不住想要表達的慾望,紛紛發表自己對烏塔的看法:"烏塔是一個有思想的女孩子";"一個有見解的女孩";"厲害的女孩";"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女孩";"獨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並很勇敢的女孩"……由於我對學生見解的肯定和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上出現了十分活躍的局面。
當學生對烏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再引導他們反覆閱讀和思考,並在課文中找出具體表現烏塔特點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然後,分小組議論烏塔的種種特點,同學們討論十分激烈。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組織全班交流。同學們爭著發言,紛紛彙報各組討論情況。這時,一個平時不太喜歡講話的男孩站起來充滿自信地說道:"老師,烏塔這樣出去,她是不是沒有安全意識!"這一見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暫的停頓之後,我意識到必須馬上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為這是一個能夠開啟學生智慧火花的問題,我要緊緊地抓住。於是,我帶著欣賞的目光予以表揚:"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學生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
林洪偉站起來侃侃而談:"我從書中知道,在歐洲那些國家裡,人們的法制意識強,治安措施好,烏塔不會有生命危險。"
"烏塔這樣做,如果出現萬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關天樂反駁道。
"書中寫道,烏塔每次出行都有準備,自我保護意識強。就是遇到危險,她的能力特別強,能夠化險為夷。"俊潮反駁。
"我認為課文並不是要我們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錦晴的見解果然高出一籌。
同學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道理。聽著他們的發言,我感到欣慰與激動。雖然同學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經過討論,彼此互相啟發,大家都增強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口頭表達水平,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溫此語,倍感親切。
烏塔的教學反思5
《烏塔》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描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我國少年兒童努力增強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另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調動了同學們讀書的積極性。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快速默讀,有的小組合作讀。教室裡頓時響起了一片讀書聲,大家讀得興致勃勃。
讀完以後,學生們抑制不住想要表達的慾望,紛紛發表自己對烏塔的看法:“烏塔是一個有思想的女孩子”;“一個有見解的女孩”;“厲害的女孩”;“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女孩”;“獨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並很勇敢的女孩”……由於我對學生見解的肯定和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上出現了十分活躍的局面。
當學生對烏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再引導他們反覆閱讀和思考,並在課文中找出具體表現烏塔特點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然後,分小組議論烏塔的種。種特點,同學們討論十分激烈。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組織全班交流。同學們爭著發言,紛紛彙報各組討論情況。這時,一個平時不太喜歡講話的男孩站起來充滿自信地說道:“老師,烏塔這樣出去,她是不是沒有安全意識!”這一見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暫的停頓之後,我意識到必須馬上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為這是一個能夠開啟學生智慧火花的問題,我要緊緊地抓住。於是,我帶著欣賞的目光予以表揚:“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學生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
林洪偉站起來侃侃而談:“我從書中知道,在歐洲那些國家裡,人們的法制意識強,治安措施好,烏塔不會有生命危險。”
“烏塔這樣做,如果出現萬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關天樂反駁道。
“書中寫道,烏塔每次出行都有準備,自我保護意識強。就是遇到危險,她的能力特別強,能夠化險為夷。”俊潮反駁。
“我認為課文並不是要我們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錦晴的見解果然高出一籌。
同學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道理。聽著他們的發言,我感到欣慰與激動。雖然同學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經過討論,彼此互相啟發,大家都增強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口頭表達水平,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溫此語,倍感親切。
烏塔的教學反思6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著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先把課文中易錯字(讀音、字形)找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容易弄混的讀音和形近字,透過組詞,理解詞義加以區分,然後圍繞著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透過聯絡生活實際,聯絡上下文等方式解決掉,接著是檢查課文,針對學生讀錯或不熟練的句子加以指導和練習,並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
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和學生們開始了對文章的品讀。女孩兒烏塔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透過直接描寫與對比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12歲的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事。這是一篇典型的寫人文章。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學時,我以“女孩兒烏塔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統領全文,學生勾畫有關的語句。在交流中,學生首先說道“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然後圍繞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交流。學生能抓住“麻利”一詞和烏塔自己穿衣體會出烏塔做事很熟練,從烏塔所說的話體會出她很有經驗,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幫孩子們總結出:這說明烏塔是一個獨立、成熟有經驗的孩子。接下來學生提到烏塔做事很有計劃,圍繞第五段展開交流,在這裡學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掙錢、查詢書籍……”再次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成熟,並從最後一句體會到她的懂事。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刻,我補充指導了“一摞書”,也引導他們體會到了烏塔的性格。文中烏塔語言的描寫,學生只能說出她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不能更深的體會所說話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也能體現她的獨立,需要教師提點。在交流烏塔性格時,學生結合獨自遊歷歐洲也說出烏塔是一個勇敢的女孩。
最後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說些什麼呢?”給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如何解讀文字,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