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是什麼》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8個字。
過程與方法:
瞭解水的不同形態和變化。
情感與態度:
1、瞭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樹立環保意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水的不同形態和變化。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檢查生字詞、課文。
二、讀讀我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生讀一、二自然段
師:(戴頭飾)你們知道我是誰了嗎?對,我是水(板書:畫出水)是天下最棒的魔術師,很會變喲,快,開啟課本讀讀課文,看看我都能變成什麼樣?
(教師貼畫)
師:孩子們,真能幹,找出了我變的樣子,那你最喜歡我哪種樣子?說說看!(學生自由說)
2.學習雲的段落
(出示幻燈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一讀雲的段落。
師:那你來猜猜,我為什麼喜歡雲?(生說,愛打扮,衣服)
(出示雲的顏色變化句子)
生各種形式讀。
(師:真是愛打扮的雲呀!女生讀白顏色的字型內容,男生讀和你顏色字型的內容,全班一起讀紅顏色字型的內容)
師:穿著白衣服的雲就是我們在晴天見到的白雲,(出示藍天、白雲圖),看到這藍天白雲,你有什麼感覺?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自由讀),誰來勇敢地站起來給大家讀讀,指導朗讀)
那穿著黑顏色衣服的雲是不是就叫黑雲呢?(出示烏雲圖片)
指導讀(穿黑衣服的雲)。
(師:快下雨時,烏雲密佈,天陰沉沉的,你會有什麼感覺,誰來讀這句話)
(出示朝霞)師:披著紅袍的雲來到大家身邊,喜歡嗎?(指名讀)
(明確朝霞、晚霞的意思)
師:這麼美的雲是怎麼形成的呢?看誰最會讀書?(把頭飾送給最會讀書的孩子)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第一自然段
迴歸整體,再讀這一段。
3.學習雨、雪、雹子的段落
師:除了雲,我還能變成雨、雪、雹子,那在這之中,你們最喜歡我變成的哪種樣子呢?
出示圖片。
指導學習雪
出示雪的句子(帶有圖片的句子)
指名讀。(師評價,準確、流利重點指導飄)
師說:你讀得既準確又流利,大家想一想,雪花是怎麼下來的?帶著動作讓雪花飄下來吧!
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同學讀。
指名讀時請學生評價。
師評價:孩子們真棒,抓住了雪飄下來的動作把這句話讀得又輕又柔。
師:小朋友讀得真美!小雪花聽
了可高興了,來到了你們身邊,看那個小朋友讀得最好,就把這頭飾送給他!(指名讓2、3個學生讀後,將雪花頭飾送給讀得最好的學生)問得到雪花頭飾的學生:生活中還在哪些物體是飄下來的呢?
師:讀描寫雨、雹子的句子還能用這樣的語氣嗎?(出示雨 雹句子圖片)
(生練讀,賽讀,送頭飾)
師小結:孩子們,透過美美朗讀,我們知道了。。。。。。那我就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雨落下來、雪飄下來、雹子打下來,最後他們都到哪裡去了?請讀第三自然段.(生讀書)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水都到哪裡去了?
生自由答。
師:對,我在小池裡睡覺,在小溪裡散步.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呀?誰來試著讀讀。
指導朗讀。
出示課件,加深學生的認識,然後,再回歸整體讀整段文字.
(三)學生第四自然段
師:水也像人一樣有自己的性格,有溫和的一面也有脾氣暴躁的一面。請自由讀讀第四自然段,用橫線畫出體現水溫和的句子,用曲線畫出體現水暴躁的句子。
讀後交流(交流時,補充生活中水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拓展學生的認識。)
師小結:孩子們,溫和的水怎麼會變得如此暴躁呢?生答不出來 時師解釋,從而,引導學生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
三、說說我
師:孩子們,你們一定了解我了吧!現在我好想知道,我在你們心中是什麼樣子的?你能說給我聽聽嗎?
師:你們瞭解得可真多呀,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篇文章吧!
四、總結全文,課外拓展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光認識到了自然界中的汽、雲、雨、雪、雹子等都是由水變化成的,同時,我們也知道了要保護水資源。瞭解了這麼多關於水的知識,現在老師想給大家佈置一項課外作業:畫畫我(課件出示)
板書設計:
30 我是什麼
?(水) 雲 雨 雹 子 雪
教學反思:
課文《我是什麼》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文章脈絡清晰,第一人稱的寫法令人倍感親切,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儘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課堂上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將讀與練的有機結合起來。
《我是什麼》這篇課文,以我為主人公,透過自述匯出水在大自然中的迴圈現象。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讓學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學會生字和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和雪,還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透過理解課文內容來了解水的不同變化。
鑑於這樣的教學目標,我所設計的四個教學環節就較好地幫助學生去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迴圈知識,較為圓滿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上完這節課後,重新回顧課堂教學的安排以及教學中每一環節的臨課發揮,感覺還較滿意。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昂。課堂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遺憾之處還是有的,比如在創設場景方面準備得還不夠充分;還有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如果加上課件演示,將更加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意境,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熱情。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2
1、重視事物形象,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去感受和體驗,能使課堂富於感染力,我是什麼教學反思。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顏色、聲音、動作等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景,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我安排了觀濤、聽濤等的欣賞環節,藉助視覺和聽覺去豐富學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導他們形象地體會了大海的歡騰和熱鬧;在講解動詞使用準確性的教學環節,我在教學課件上為動詞設定相應的展現動作,“落”字緩緩下,“打”字硬實地砸下,“飄”字輕柔地迴旋而下,配上雨點、雹子、雪花的藝術掛畫,給他們講解“雹子會砸裂西瓜”的生活例項,多種形式地豐富他們對水不同形態的體會,最後引導學生髮揮想象用動作表演課文,學生最後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好地反映了他們的到位理解。贊可夫指出:“只有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才能更完整地認識到那個具體事物,認識它與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絡。”由此可見,只有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形象,使閱讀過程與感知聯想、想象等心理過程連線,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與課文溝通,獲得生動的情感體驗。
2、低年級的課堂應該安排大量時間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不應該單純地、過細地分析課文,注意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適當穿插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反思《我是什麼教學反思》。如我可以結合插圖講解“灌溉”的詞語意思,相機進行情境識字的教學,認識反義詞,參照課文句型造句,分析課文後重視集體感悟式的朗讀,等等。
3、學習任務過於細化,同時佈置給學生思考的問題過多,我應該把問題透過課件的形式投影在螢幕上,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根據問題思考。我要充分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和思考空間,注意明確學習任務並有條理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完整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重視他們學習的獨特體驗,可以採取開放式的提問,如淡化預設的具體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開展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在理解和閱讀中啟用思維和發現,鼓勵學生多角度、創造性地閱讀。
4、我的語文基本功需要不斷地訓練和提升。如製作教學課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藉助動畫和聲音展現流水的不同動態,讓學生調動各種感觀去充分感受課文,更好地進行朗讀感悟。如我對字句方面的把握還不夠投入和準確到位,我範讀水做壞事的句子時不應該重讀以突出水的破壞力,應該讀出水的慚愧和後悔;融入角色是為了體會人物的心情,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表達和積澱,我要正確把握好課文的正確解讀,才能“潤物細無聲”地發展學生。
5、教學觀念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備課時,我要更重視備教材、備學生,巧妙地利用學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課文。如我可以透過藉助生活情境引導他們感受“落”、“打”、“飄”。語文即是生活,我要善於發現、思考和積累生活中的各種靈感和知識,豐富我課堂中的人文底蘊,我們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興這次教學能用上自己雲南、上海旅行時的照片和見聞,更深入的講解水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
6、要充分把握兒童的思維和心理特點,明確語文教學需要一張一弛,適當將學習的高潮安排在課堂的後部分,積極探索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多使用獎勵小紅花等的激勵機制,活躍課堂氣氛。
7、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水資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圖片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水的作用,學生受圖片的導向影響,思路受侷限打不開了,討論也不如預設的熱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學資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3
孩子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自然界的種種現象都是那麼神奇。《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
課文在敘述時用了一個“變”字,為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學生很感興趣的小魔術的方法來吸引大家。然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同時,我還將“水”的變化圖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水”的不同形態。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中,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讓學生理解起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抓住重點詞“落”“打”“飄”,透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從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透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時要重點;讀“雪”飄下來時要輕點、慢點;讀“雨“落下來時不慢不快,從而讓學生明白用詞要準確。
隨後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我”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第四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透過擬人的手法,讓學生自己透過生活中的的感知,體會到池子裡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裡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裡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的。透過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後讓學生理解水的性格變化。透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好。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4
《我是什麼》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課文。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為課文裡的知識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這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字“對話”,我採取了一些教學手段以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在匯入時,我特意說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
二、緊扣主線,朗讀感悟
學習課件時,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透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透過朗讀感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不同形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朝霞與晚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5
本課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的理念。遵照《語文課標》: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一要求讓學生讀中感知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
1、互動朗讀,匯入新知
上課開始,我就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孩子們還記得我們學習的《雨點兒》一課中,小雨點齊讀句子,雪孩子為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變成了齊讀句子。雲,雨,雪之間有著怎樣的緊密聯絡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會明白了。
2、以讀為本激發興趣,幫助理解課文
學生透過邊看,邊讀,邊感悟,體會水的四種變化的神奇。同時讀時加入訓練點: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我讓學生在教師以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創設情境:“孩子們,天空中各種各樣,五彩繽紛,色彩絢麗的雲朵,帶給了我們許多美的享受。”(播放課件)把學生帶進美輪美奐的雲的世界中,學生就會爭先恐後地起來朗讀,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慾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出自己獨特的美的感受。訓練點:“落,打,飄“我利用全班齊讀加動作朗讀來突破它們的不同。又結合生活讓學生產生想的空間,生活中你還見到過水的其它樣子嗎?讓學生充分說,自己也準備了一些跟北方有關係的美麗圖片,讓學生進行欣賞。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
3、隨文識字
學生透過朗讀就能找出水“溫和”和“暴躁”的一面,接著教師提出“你在家裡誰對你比較溫和,誰又比較暴躁呢?”這一問題進行拓展,讓學生從生活中出發理解“溫和”和“暴躁”的意思。對於難於讀準的字音,我利用了圖片讓學生記住字的樣子,如“灌溉”。又透過換語境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了“毀”和“淹沒”。
4、指導寫字
透過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字著手,讓學生從直觀上分析字的形與義,又讓學生從中找出比較難寫的2個字進行具體指導,其他兩個字讓學生自己描紅書寫。
雖然這節課已經上完,但是好像還有許多意猶味盡的感覺,還有許多不足,如自己的評價不夠及時,不能因人而異進行評價。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6
12月21日,我參加了學校舉行的“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共創人民滿意學校”的活動。這個活動在我們學校是首次舉行,當校領導在眾多積極報名者中選定我後,我的心就開始忐忑不安。這次講課,不光要面對老師,更要面對我的家長朋友們,我深知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還不到火候,還急需提高更有待鍛鍊,想到將面對那麼多優秀的教師,將要面對那麼多熱情的家長,我壓力很大。又想到領導既然給了我鍛鍊的機會,我為什麼不好好把握住呢?想到這裡,我卸下壓力,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階段。我選定好課文《我是什麼》,開始認真鑽研教材,上網查看了優秀案例,之後靜下心來,認真地寫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與其他老師共同交流後又改動了兩次,並做了相關課件。開講前兩天,牛老師在百忙之中又抽出時間看了我的教學設計,牛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之後,我又對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動,做好了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說實話上課時我並不緊張,可能是課堂上學生求學、願學、愛學的熱情比平時高出了很多,所以也帶動了我的熱情,緩釋了我的緊張。但是我卻帶著遺憾結課,回顧整節課有得也所有失。
一得:課堂教學程式循序漸進,學生的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都有所鍛鍊和提高。課堂上我設計了猜謎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先讓學生複習生字詞語。透過個別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並且讓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機會,儘可能地調動了每個孩子的表現欲。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低年級訓練的重點,也是為中高年級打基礎,所以,這節課我安排和學生共同學習“衝”。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之後來說說“怎樣寫就能又正確又漂亮”,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佔格、筆畫、結構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之後我範寫主講兩點水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自己練習,並展示了一部分學生的生字進行評議,學生從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又再度練習,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時,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後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雲之後,我啟發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說“不會”,我又說“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說“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現在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同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後採取“採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雪寶寶,你是怎麼下來的?你為什麼不打下來呢?”被採訪的“雪孩子”說:“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之後又採訪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同用法後,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同,那讀起來該不同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後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二得: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他就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我給足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在猜出謎語之後,我讓學生思考這四個謎底有什麼關係。學生經過思考能回答出“雲、雨、雪、雹子都是自然現象,都和水有關”,我覺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表現得真好。可見,孩子們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簡單,我們擔心孩子說不來,就積極地自己幫孩子們下了結論,剝奪了孩子們思考的空間,其實,只要給足孩子思考的空間,他們一樣會表現得很優秀。
三得:評價及時、多元化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在學生讀完詞語後,我及時評價“發音標準,聲音宏亮”。“普通話真標準,可以上新聞聯播了。”在展示學生書寫時,我利用展臺將寫得好的學生的生字打出,對於寫的好的來說是值得驕傲的,對於沒有展示的學生更是一個促進,他們為了也能被展示寫得更好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字的熱情和質量。在學生講解完水是怎樣變成雲之後,我及時讚揚“你的講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館當講解員了。”當學生讀出雪花飄的語氣後,我近似陶醉地感慨“我感覺到了,你真是飄飄而下的小精靈。”評價及時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他的優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成功,從而去創造更多的成功。
四得: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在這節課上我儘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於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所以,這節課上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都積極地表現自己。
課堂活動雖在順利中進行,可我還是拖延了時間,沒有完成預計的學習內容。仔細分析覺得自己有好多方面都存在問題:
失一、在教學設計上還存在問題——容量太大。一節課要認讀詞語、寫字,還要講讀課文,在讀詞語和寫字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較多。在講讀第一段時應該直接進入課文,猜謎和看謎底思考講解花了一定時間,導致只學了課文的一、二段。我想我在設計教學環節上還必須好好下工夫,深鑽課本,認真學習整理重難點,再根據主次備課,安排好時間。
失二、沒有抓詞語訓練。在區別“漂浮”“飄浮”之後,我讓學生練習說話,因為看到時間有限,我沒有讓學生多說,只是一個學生口頭造句。低年級也應該讓學生學會積累並會正確運用詞語。本身低年級就是訓練說話的黃金階段,抓住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而我做得很倉促,根本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口語訓練的好機會。
失三、個人語文基本功還有待好好提高。低年級寫字很重要,教師的範寫也起相當大的作用。而我的書寫卻不夠規範漂亮。對於這一點,我自知一定要好好練習,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失四、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對於學生每次的發言或朗讀,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多學習。
失五、語文味道不太濃,朗讀相對較少。備課時我認識到這雖是科學類的課文,但還應把朗讀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真正在課堂上,講解的顯得還是較多,沒有引導學生透過多讀來感受水的變化,透過多讀來感悟語言,培養語感。這說明對語文課程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理念還沒有把握好,還需多學習。
一課下來,感覺真是不夠理想。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反思,才會發現,才會進步,才會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7
《我是什麼》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構成的
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我由謎語匯入,謎底分別是雲,雨,雹子,雪,這樣起到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很自然的匯入了新課。
2、對於二年級教學,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我重視識字的鞏固,鼓勵學生用自我喜歡的方法記字。比如:器。學生說一條狗咬了四口人。稼。禾苗長在家門口。災。火的頭上戴帽子等字,學生說的比較形象,便於識記。這種識字方法學生喜歡。
3、學習課文的同時,我採用多種形式指導朗讀。有指名讀,分主角讀,小組讀,自由讀,團體讀,比賽讀,接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經過朗讀,既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又注重了抓課文的重點語言。課文第二段寫水珠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飄,學生說出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樣,使學生正確使用了動詞,又體會它們的不一樣形態。
4、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讓學生說說誰還能做什麼事在生活中水還有哪些變化這個拓展既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絡於生活,又考察了學生的觀察力。
本節課的不足:
1、讀詞語時學生出錯較多,不認真。
2、"開火車"讀生字也沒平時順暢。因而在這個環節浪費了時間。
3、學生配合的不夠好。
4、時間上前松後緊,最終一張幻燈片課後作業沒能展示。
分析原因:
1、學生年齡小,來到多媒體教室感到很新奇,有些控制不住自我。
2、有這麼多教師聽課學生有些緊張。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8
《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根據課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從而拓展學生知識,豐富課堂教學。
一、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裡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抓重點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透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透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接著繼續引導“我還有什麼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透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透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裡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裡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裡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透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絡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
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霞”。第三自然段我先用課件出示各種水的圖片,從平靜的湖水到洶湧海濤,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說了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湧澎湃……然後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影象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
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透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資訊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三、收集資訊,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透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信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9
《我是什麼》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0課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不足之處:
識字環節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佔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後面教學。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學期的一篇描寫自然現象的科普文章,但它的描寫形式很有童趣。是一篇既有知識的掌握,又有美的感受的一篇好文章。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理解又要抓住朗讀訓練,讓學生了解神奇的自然現象,同時又能有感受到自然的美。在教學完這一課後我的感受很多,我自己透過上這一次研討課有所提高,也把自己的不足展現了出來,當中也有許多的困惑,我就簡單地說一說。
一、優點:
(一)激趣:文中富有趣味地展示了水的各種不同狀態,讓小朋友們去猜想,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學中也抓住了這一點。我由“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裡看不見。”這個小謎語引入,抓住了雨和水的關係進行深入。又把整篇課文設計為一個大謎語,引起學生探索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小朋友們有了讀課文,猜謎語的動力。認真讀,仔細思考,帶著任務去讀課文。讀完課文後,許多同學有了答案,但他們得到答案的地方不一樣,有的是透過第四段的朗讀知道“我是水”,有的是讀了第三段知道了“我是水”,當然還有許多課外知識豐富的小朋友知道雨、雹子、雪都是水變成的。總之有了興趣,他們的學生過程變得更積極,更主動。
(二)朗讀: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讓學生有感受地朗讀。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體會地去感悟朗讀的技巧,把抽象的說教變成真實的體驗。比如在指導朗讀“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我先帶著學生欣賞美麗的雲圖,讓學生自己說說看到的三幅雲圖:白雲、烏雲、彩雲,學生自己感受到雲的變化,雲的美。我又把雲兒說成是愛漂亮的小姑娘,讓他們把雲兒想像成愛漂亮的小姑娘,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那種美,那種快樂,讓他們感受到讀這一句時應有的感情。
(三) 抓住重點字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領會如何恰當地使用詞語。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句子,也為理解整篇文章打下夯實的基礎。我讓學生透過朗讀了解動詞的使用,又透過貼詞卡,看演示明白了一些重點詞語的運用。
(四) 注重知識的滲透。教學要緊扣書本,但又不能被書本禁固。在說到彩雲時我給大家介紹彩霞、朝霞、晚霞。在說到雹子時我給大家介紹雹子的形成。這樣學生很感興趣,又有幫助他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對新知識產生嚮往。
二、 不足之處
(一) 沒緊緊圍繞書本。上完課後,我覺得同學們基本上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但是回過頭一想,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拿著書讀的機會很少,大多是看大螢幕。看著大螢幕讀是很方便,而且又有圖片可看,但丟掉書本去讀書還是不行的吧?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時候還得讓他們多去品讀感悟,不能太直接地給了他們答案。
(二) 不要太多理論的說教。低年級學生重在感悟,有真實的感受就行。比如在學讀問句時,學生有生活體驗,知道如何讀問句,掌握方法就行,不要說太多深奧的理論,把簡單的東西弄複雜了。
(三) 沒發揮範讀的作用。我在朗讀指導中注重了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對朗讀的指導作用,但回過頭一想,老師親身的示範很少,雖然小朋友們有體驗,但老師如果能起個示範作用,能讓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讀的方法。
(四) 注意語言的鍾煉。同樣的意思,表達方法不一樣,小朋友們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樣。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或者提問時語言既要精煉又得適合語文閱讀課的本質,能夠讓小朋友們更明白。有些地方我也疏忽了,語言組織上不夠注意,好像在上自然課。
(五) 沒有設計出很好的隨堂練習。整節課老師和學生其樂融融,相互交流,探討著“我是什麼”,學生也很主動。但沒有練習也是我這一節課的遺憾,但是不是一定要安排隨堂練習呢?這也是我的困惑。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1
《我是什麼》這篇課文是一片充滿童趣的科普文章,很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閱讀學習。文章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向讀者介紹了水的變化,水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這篇文章很易於孩子理解,全篇雖然不著一個水字,但學生還是很容易判斷這是“水”。
融教與讀是我在講這一課時最多的考慮。課文的內容學生們在讀的過程中大多能夠理解。嘗試不同的方法的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式。本節教學中設計了3處重點句子的品讀。一處使寫雲的色彩的句子。朗讀加想象,把雲彩想象成那愛美的小姑娘。時而白衣飄飄,時而一身肅穆,時而紅衫耀眼迷人。另一處是第二段,雲遇到冷風落下時,三個不同的動作:“落”、“打”、“飄”特別是“打”字,先讓學生了解了何為“雹子”,再加一生活體會,小硬球砸下來,力量可是很大的。,所以用“打”.做著動作讀這一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第三段的讀是讓學生表演讀。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動態:在池子裡睡覺、小溪裡散步、江河裡奔跑海洋裡跳舞、唱歌、開大會。讓小學生分別表演不同姿態的水,表演加朗讀,學生的興趣很高。
設計這節課的第二個考慮是想借這篇課文對學生進行愛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的思想教育。這一想法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特別設計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觀看大自然中的水被汙染的觸目驚心的畫面,大地因為缺水乾涸,禾苗因為缺水枯死的畫面。這些畫面觸動了學生的心靈,他們紛紛發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幅宣傳標語。學生們用他們稚嫩的筆,寫出了發自內心的呼喊。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淺顯的反思,所謂學無止境,教育也永無止境,僅作為一點小小的心得吧。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2
《我是什麼》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卻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 魔術激趣 整體感知
課文是用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寫的,並且抓住了水是會變化的這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了學生很感興趣的魔術來吸引大家。說要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這樣就設定了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而且與本課最後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互為呼應。透過讀課文,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讓學生明白了小魔術師就是“水”。在講課時教師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和學生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很快進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大家一起變魔術。這樣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了學習狀態,深入理解課文。
二、以讀為本激發興趣,幫助理解課文。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文中角色(氣、雲 ……)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作是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為更好的學習本文作好了鋪墊。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後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在加強朗讀訓練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理解動作詞“落、打、飄”。透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層意。透過教師的範讀,大大激發學生朗讀興趣。透過學生的自由讀,教師指導,再由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聽,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彷彿也成了千變萬化的“水”:先乘著陽光在空中飄浮,連片成雲;遇冷凝結,或為雨,或為雹,或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覺 、散步、奔跑、跳舞。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課文在即將結束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份以“如果你是小水滴想為人類做什麼”為題寫一篇日記的作業,這樣學生就可以把這節課的體會感受或者自己的願望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同時這節課的內容也得到了昇華。
當然整堂課也有不足之處:
一、對結尾一段的處理不夠好
結尾一段是讓學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類的一面,應該讓學生有較為直觀的認識,突破他們因年齡侷限的生活環境所無法看到的實景,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現洪水氾濫,江河汙染的一些錄象資料。再讓學生根據這些畫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二、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時,可以向學生滲透一些寫作的技巧
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可以說出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湧澎湃……然後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出示課文描寫水不同形態的這一小節,讓學生體會擬人句的生動活潑,讓學生明白寫相同的事物有著許多不同的寫法。然後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寫一寫同一種事物在不同情況下的形態。釣魚的啟示教案及教學反思課文《荷葉圓圓》教學反思課文《學棋》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3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儘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並透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慾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該
就是語文基礎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學生透過學習能夠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對水的各種形態的變化認識的還不夠。特別是“雲”,有的同學不明白雲是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太少,很多學生都見過水的變化但是說不出來,應教育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4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 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及樸實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透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
根據課文特點,我抓住這個“變”,利用學生很喜歡的魔術師來吸引大家。然後,以“他會變,我也會變,想知道我是誰?”設疑,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來自稱,經過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連成一片之後我又變成雲,碰到冷風,我有時變成水珠落下來,有時變成小硬球打下來,有時變成小花朵飄下來。再把他們之間的變化過程用箭頭連線,使他們能夠初步瞭解。
在學習水的變化過程,我採用了提出問題:“我”會變什麼?怎樣變?學生6人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然後彙報討論的結果。這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連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參與其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後我將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5
一、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透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絡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
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
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透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資訊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三、不足之處
1.沒緊緊圍繞書本。上完課後,我覺得同學們基本上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但是回過頭一想,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拿著書讀的機會很少,大多是看大螢幕。看著大螢幕讀是很方便,而且又有圖片可看,但丟掉書本去讀書還是不行的吧?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時候還得讓他們多去品讀感悟,不能太直接地給了他們答案。
2.不要太多理論的說教。低年級學生重在感悟,有真實的感受就行。比如在學讀問句時,學生有生活體驗,知道如何讀問句,掌握方法就行,不要說太多深奧的理論,把簡單的東西弄複雜了。
3.沒發揮範讀的作用。我在朗讀指導中注重了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對朗讀的指導作用,但回過頭一想,老師親身的示範很少,雖然小朋友們有體驗,但老師如果能起個示範作用,能讓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讀的方法。
4. 注意語言的鍾煉。同樣的意思,表達方法不一樣,小朋友們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樣。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或者提問時語言既要精煉又得適合語文閱讀課的本質,能夠讓小朋友們更明白。有些地方我也疏忽了,語言組織上不夠注意,好像在上自然課。
5. 沒有設計出很好的隨堂練習。整節課老師和學生其樂融融,相互交流,探討著“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