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
在經濟全球化、科技資訊化時代,人們要處理大量資訊,應對迅速變化的環境,僅僅靠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已不能受用終生。要適應未來的社會,人們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而終身教育又要求人們能夠培養可以獨立於教師和課堂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現代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終極目標,即以培養學生自求自得、獨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為目標。怎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自主學習的技能呢?下面結合案例談兩點:
首先,知疑善問。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知疑善問。知疑善問可以避免學習誤入歧途,並獲得新的理解。知疑是提問的前提。提問有自問和問他人之分,自問就是自己善於提出問題,然後自我解決問題;問他人就是有問題求教於他人,請別人解惑。相比之下,自問更為重要。知疑善問是我國傳統學習觀的精華,充分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辨證觀。朱熹主張:“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也就是說,學習沒有疑問的,要鼓勵他提出疑問,提出疑問得到解答,學習就取得了進步。在他看來,質疑要經過兩個階段:由不疑到疑的階段和由疑到不疑的階段。正是這種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肯定的過程中,學習不斷取得進步。在這個案例中,貫穿著學生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問既是目標也是手段,學生在提出問題,尋求答案品味詞語,理解句子,與文字、作者深入對話,同時掌握抓住關鍵詞提問,聯絡上下文解答的學習方法結構。
第二,教用結構工具。要讓學生確實能做到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葉瀾教授指出,“工具”不是指學具,而是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教會學生學習結構及掌握、應用結構主動、獨立學習。上課時,老師按結構過程一步一步教學,給學生一個按合理的結構過程學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學生熟悉這一過程後,老師不再板書,而是學完一個過程後,有意提問學生:“下一步該做什麼?”幫助學生把結構過程有意識地記在心中,並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如案例中品味句子的方法結構,自學卡的設計,不但使學生熟練掌握了知識結構和方法結構,而且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已能獨立學會某種知識的自豪感,學到的學習方法還常常在課外學習中應用。久而久之,對結構的感知、發現和用結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到了根本的培養。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2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課文先寫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傷,急需輸血;接著具體寫了阮恆獻血的過程,生動地描寫了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真切地反應了這個小男孩獻血時的複雜心情,同時也設下了懸念;最後點明阮恆內心矛盾痛苦的緣由和堅持獻血的原因。因此,引導學生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理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中,我在第一課時,讓學生透過多次閱讀讀準字詞,理順文章順序,知道課文的主要人物是阮恆,也知道講了一件什麼事,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透過學習了故事發生的起因1—4節,學生知道小姑娘生命遇到危險急需有人給她獻血才可以保住生命。
在設計上第二課時教案時,我就把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情感變化上,透過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點撥學生,抓住重點詞深入探究阮恆當時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
1、創設情境,走進文字。
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快進入文字,我承接上節課的內容,藉助板書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醫生說如果不給小姑娘補足血,她就“一定會死”。那麼誰願意為她獻血呢?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5—7節。這樣學生很快從第7節中瞭解到一個叫阮恆的小男孩願意獻血。接著,我便讓學生抓住有關寫阮恆願意獻血的句子,看看阮恆當時的動作、心情是怎樣的?在學生讀後,我便出示句子。
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來,然後又舉起來。(提示學生想:阮恆舉手時為什麼“顫抖”?為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讓學生把這個句子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模仿阮恆的動作,抓住阮恆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中,引導學生體會他當時心裡在獻血和不獻血之間進行的思想鬥爭,體會他矛盾的心理,同時也感受到他的勇敢,因為他為了救小女孩,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舉起手來要為她獻血。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文中一些句子寫出了阮恆在抽血中內心的痛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阮恆在獻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害怕和痛苦的心理以及他最終堅持獻血救朋友的美好心靈,我把這幾個句子特意寫在小黑板上。
(1)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並迅速用另一隻手捂住臉。
(2)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並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3)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我把這幾個句子特意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透過讀句子和讀老師的思考提示,體會他的心情。並在學生讀懂了這三句話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對這三句話中描寫阮恆哭泣的詞語進行一次梳理:阮恆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再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以及抽泣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阮恆的痛苦到底是什麼呢?(醫生不明白,老師也不明白,學生更不明白。這個問題我沒有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讀12節後再來回答。這樣就更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整合教材,理解課文。為了讓學生能夠透過自己的讀書,弄清阮恆幾次哭和他痛苦的心理,我在學生學習了5—10節後,讓學生先讀12節,提示他們想讀了這段後,你知道阮恆哭的原因和痛苦的原因是什麼?這樣學生很快就把軟恆的想發說出來了,他哭和痛苦的原因是“他以為自己要死。”然後我又引導學生回顧前面的課文內容,想想他的這個想法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才結束,這樣學生透過回憶前面的內容,一下子就理解了阮恆的痛苦心情。那麼他後來為什麼不哭了,學生一讀就很清楚了。緊接著我又啟發學生想象醫生是怎樣安慰阮恆的,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例如:平時自己生病了,要打針,要吃藥,害怕時,醫生爸爸媽媽是怎樣安慰自己的。這樣學生很快就會說到:別怕你不會死的,一會就好了。只要你一部分血,小姑娘就會活了。
4、評價人物,昇華情感。
課文最後說醫生問阮恆以為自己獻血後會死,但是他為什麼還是堅持獻血呢?引導學生讀阮恆的話“她是我的朋友”。然後想想阮恆為了朋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的精神,是多麼的高尚,教育學生向阮恆學習。然後啟發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朋友使學生明白當朋友有困難時,我們要幫助,朋友有危險時,我們要救助。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但是,我覺得在讓學生自己說體會和感受時,時間不夠充分。如果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就更好了。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3
《她是我的朋友》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組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受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醫生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透過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的優良品質。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閱讀中自由感悟。透過自讀讀準字詞,理順文章脈絡,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提出自己的問題。接著,我就把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情感變化上,透過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點撥學生圍繞中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深入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
為了讓學生能夠儘快抓住文章的主線,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阮恆獻血前、獻血時動作、神態的句子。我想讓學生從阮恆的獻血前、獻血時的表現來感悟阮恆的心情是怎樣的,阮恆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並歸納:阮恆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瀕臨死亡,另一方面為了朋友又堅決地要獻血。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阮恆在抽血中內心的痛苦,更好地感受阮恆害怕但卻堅決獻血救朋友的美好心靈,引導學生對這三句話中描寫阮恆哭泣的詞語進行一次梳理:阮恆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再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隨著血液一點一點被抽出,阮恆感覺自己離死亡越來越接近,所以害怕越來越明顯。這樣,在理解了句子所表達的內涵後,再來讓學生模擬想象阮恆的心裡具體是怎麼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鋪墊,後面的語言說話訓練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後再透過入情入境的模擬演讀,讓學生把內心的觸動透過感情朗讀宣洩出來,深化理解和感悟。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模擬記者採訪阮恆為什麼這樣做?再透過討論你認為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課文中的阮恆呢?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再次感受阮恆那願為朋友而犧牲自己的美好心靈,並在《朋友》的歌聲中得到情感的共鳴。
在教學中,我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還不夠,還有一點就是不要讓課件成為依賴和累贅。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4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在這裡戰爭的殘酷被朋友間的友誼所替代,課文十分生動細緻地描寫了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的動作神態表情,透過這些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掙扎,學生可能也能夠感受到,但是他們無法系統地進行了解,因此需要老師進行指導,把他們所知道的進行點撥。
在學生的心裡朋友之間可能只是幫忙借橡皮本子,或者是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但是課文中朋友的含義卻要深重的多,在平時可能只是互相的幫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忙,但是到了朋友危難的時候,那時是最能夠考驗朋友的時機,你是否為朋友涉險,是否肯為朋友犧牲。也可以給學生講述兩個朋友在山林裡遇見熊的故事,這同樣也是一個朋友之間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友誼不僅僅只是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他要比他們想像的沉重的多。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的學習主要是抓住阮恆這個小男孩的表情動作來展開的,從他的動作表情去推斷他的心理活動,去分析他的思想。
1、理解迫在眉睫,理解小姑娘當時情況的危急。先讓學生學習3、4段,透過朗讀這兩個段落,來理解小姑娘當時情況的危急,瞭解到事情已經是迫在眉睫了,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透過對這個小姑娘情況的瞭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阮恆當時做的決定的重要性,他是在救一個人的命,他不是簡單的舉手,他的舉手決定了他要救朋友的命,這是很可貴的品質。一個那麼幼小的孩子,他根本還不知道輸血是怎樣的一個概念,也不知道輸血的結果是怎樣的,但是他知道他輸血就可以救這個朋友,他舉手了,雖然猶豫過,害怕過,但他絕不退縮。
2、抓住阮恆表情動作的重點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心理。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阮恆的表情動作的相關句子,劃出來,然後進行分析。讀一讀這些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間你能夠看出什麼?讀讀第一句他為什麼要顫抖著舉手,顯示出了他什麼樣的內心?舉了手又放下,放下又舉起來,這說明了什麼?當時他的心裡都在思考些什麼問題呢?最終他選擇了什麼?你覺得他只是單純的舉手嗎,他這次舉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找找哭的詞語,啜泣,嗚咽,哭泣,你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了什麼?阮恆既然這樣的害怕,為什麼他要去救這個女孩子呢?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3、關注阮恆的哭泣,進行辯論,他到底勇敢嗎?阮恆為什麼這樣喜歡哭呢?他這樣哭算不算是個勇敢的人呢?你覺得他勇敢在哪裡,又不勇敢在哪裡?學生肯定會有這樣的矛盾心理,他明明那麼愛哭,哭了那麼多次,為什麼我們要說他是勇敢的呢?在他們的心理勇敢就是不怕疼,不怕苦,男子漢是不會哭的。所以這裡進行辯論這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後闡述自己的理由,對課文人物的理解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然後教師在進行引導,進行一定的情境演示:當你認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你還是舉起手時。因為你想到了……當你強忍著哭,終究還是忍不住哭出了聲時,你還是咬著小拳頭想竭力制止,堅持獻血。因為你想到……所以我們說阮恆是勇敢的。最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說說你和你的朋友之間是如何相處的,為什麼你和她能夠成為好朋友,你覺得你的朋友有哪些優點是你喜歡的,說說平時你都為你的朋友做過些什麼,你的朋友做過哪些事情最讓你覺得感動了?當和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你們是如何解決的呢?透過與自己生活的聯絡來進一步理解朋友之間的友誼情感。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5
《她是我的朋友》是小學語文新課程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含蓄機智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設定懸念,先在讀者頭腦中埋下一個謎,以引起強烈的期待和追索,繼而謎底揭開,真相大白,使讀者從中獲得驚喜和教益。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冒著死亡的危險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透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按預習要求,想想小男孩是怎樣獻血的,劃出描寫小男孩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體會小男孩獻血時的複雜感情。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這節課上我想反映的是這樣的教學理念:
1、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體現在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以及尊重學生的意見上)
3、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教師的主導地位。
具體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課前談話感受生活中因為有朋友而感到快樂,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也順勢揭示課題。初讀課題後,採用填空的形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獻血的起因比較簡單,我就安排學生找找有關句子讀讀、議議、評評。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體會阮恆獻血前的複雜心情,我們一起抓住重點句:“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在讀中學生找到描寫阮恆小手的動作的詞語有: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在感悟中進行比讀、表演讀、配樂讀以加深體驗。
有了這些鋪墊,請學生找找描寫阮恆獻血時的動作或神態的句子,再反覆地讀一讀,從“啜泣、捂 、嗚咽、掩蓋、哭泣、咬”中體會他是在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害怕和恐懼,再大 16
的痛苦也改變不了他救人的決心,他那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為朋友犧牲時的痛苦的高尚靈魂也越來越鮮亮感人。此時我還安排了欣賞臧天朔的《朋友》,在他充滿激情的演唱中再次感悟、提升對“朋友”這兩個字的認識。
課堂的生成遠比預設來得精彩,也更大程度地考驗了教師的教學智慧。這節課上,自我感覺以下幾點沒有把握好:
高估了三年級學生的自學、概括能力,以為學生透過自學,瞭解課文大意後,能用不同的方式朗讀課題,誰知孩子們沒能把它讀出來。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我不那麼心急,放在結課時請他們讀一讀是否更自然,更流暢?
孩子們能快速地找到描寫阮恆獻血時的動作、神態的句子,如果我能引導得再好一些,條理再清楚一些,就能節約好幾分時間,那麼下面的教學也能更坦然。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6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課文先寫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傷,急需輸血;接著具體寫了阮恆獻血的過程,生動地描寫了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真切地反應了這個小男孩獻血時的複雜心情,同時設下了懸念;最後點明阮恆內心矛盾痛苦的緣由和堅持獻血的原因。因此,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理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閱讀中自由感悟。透過自讀讀準字詞,理順文章脈絡,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提出自己的問題。接著,我就把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情感變化上,透過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點撥學生圍繞中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深入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
為了讓學生能夠儘快抓住文章的主線,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阮恆獻血前、獻血時動作、神態的句子。我想讓學生從阮恆的獻血前、獻血時的表現來感悟阮恆的心情是怎樣的,阮恆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並歸納:阮恆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瀕臨死亡,另一方面為了朋友又堅決地要獻血。但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有些亂,一是老師沒有運用好所做課件,二是老師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在處理阮恆獻血時的表現時,這時侯老師有點依著課件而進行下去的感覺了,沒有真正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從而導致課堂的死氣沉沉。因為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老師的意圖是什麼,只顧著自己的想法說了,而老師也在急,心想學生怎麼光往別處跑啊!我不是在給他們指著路的嗎?其不知老師的引導已經偏向了。如在學生畫出表示阮恆獻血時的動作的詞時,老師只顧著出示自己的了,而捨棄了學生的一面。另外再讓學生依此來提出問題時,學生不該從何而提,一臉恾然。但這個環節還沒有處理清楚呢,接著老師就轉到下面的環節去了。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阮恆在抽血中內心的痛苦,更好地感受阮恆害怕但卻堅決獻血救朋友的美好心靈,在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幾個自然段時,我就引導學生對這三句話中描寫阮恆哭泣的詞語進行一次梳理:阮恆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再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隨著血液一點一點被抽出,阮恆感覺自己離死亡越來越接近,所以害怕越來越明顯。這樣,在理解了句子所表達的內涵後,再來讓學生模擬想象阮恆的心裡具體是怎麼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鋪墊,後面的語言說話訓練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後再透過入情入境的模擬演讀,讓學生把內心的觸動透過感情朗讀宣洩出來,深化理解和感悟。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模擬記者採訪阮恆為什麼這樣做?再透過討論你認為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課文中的阮恆呢?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再次感受阮恆那願為朋友而犧牲自己的美好心靈,並在《朋友》的歌聲中得到情感的共鳴。
在教學中,我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還不夠,如學生思路開啟後,要講的很多,我沒有那種收放自如的機智,導致授課時間不足,有些重點部分只是匆匆收場,也沒有給學生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還有對這節課的準備不是太充足,在備課過程中對學生的預設太少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不要讓課件成為你的依賴和累贅。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7
今 今天下午,我執教了《她是我的朋友》這一課,從教學這一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有關課堂教學的幾點新感受。
一、讓導語烘托出整堂課的氣氛
導語,是講授一節課的起點,她旗幟鮮明的告訴每一位在座的學生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的方向、情感目標等。好的導語一下子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求知的*望。而我在上這一節課時,設計的導語內容少,學生還沒有完全沉浸進去,我已進入了新課,沒有發揮出導語烘托氣氛的作用,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明顯下降。
二、學生是課堂的教學主體
在講解這一課時,我感到自己在問題處理時忽略了學生為教學主體的這一原則。我過多的介入到他們的答案中去,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受到我的'語言的限制。這樣,就極大的削弱了他們動腦的積極性,使他們自由的心靈和大腦受到束縛。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力避免這樣的授課方時,讓學生盡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主人翁作用。
從《她是我的朋友》的講課情況看我的教學,我會查缺補漏,多讀有關課堂教學的論文和書籍、論文,使自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不辜負家長和社會對一個人民教師的期望。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8
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在這節課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文字。在學生大體把握文字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指導,使學生在感知文字的同時順利地進入文字。“針對阮恆的這些表現你有什麼問題嗎?”讓他們自己深入研讀文字,在思想上、情感上與文字產生共鳴。
這是一篇特別感人的文章,我將純真的感情基調貫穿全文,讓學生透過對朗讀中感情基調的把握來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對課文的深入體會和理解。因此,我透過創設情境、想象畫面、默讀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淡到感人,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的過程。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9
樸拙、真實是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我的課堂教學摒棄譁眾取寵、華而不實的“教蟲小技”,自然純樸,無刻意雕飾之痕。
1、文道統一,教學目標多維化。
2、讀悟結合,學習方法探究化。讓學生讀中悟情,把儘量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從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讀描寫獻血過程這一部分,勾畫出描寫阮恆動作、神情的語句,透過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激勵讀,創設情境讀,讓學生明白阮恆獻血時內心很複雜。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0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重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
乍讀本文時,沒有特別的想法,只覺得是歌頌友誼,展現無私奉獻的型別文章,這種題材的文字在課本中並不是異類,因為事件選取得很普通,敘述得又很平實,真是不知道要從哪裡入手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我一遍又一遍地研讀著文中的字字句句,許久之後終於有了特別的發現,全文三次展現了阮恆的“哭”,但處處不同,先是“啜泣”,而後“嗚咽”,最後“哭泣”,這三個詞雖然都有“哭”之意,但程度不同,而這種由弱到強的不同,正反映了主人公內心由不安到害怕的發展過程,“哭”在大家人眼裡是懦弱、膽小的表現,而阮恆的勇敢正在這種心理的矛盾衝突中顯現出來。在一個十一、二歲孩子的心裡,輸血就代表著死亡,面對著生與死的抉擇,友情的力量讓他忘記恐懼,把生的希望留給同伴,這是支援他的唯一信念。用“軟弱”來反襯勇敢,這就是我本節課的入手點,心中因突如其來的靈感雀躍起來。用何種方式呈現出來呢?這又是一個問題,考慮再三,我決定用“辯論”的形式先設一個“局”,課上我讓學生反覆讀文,而後反思:你覺得阮恆勇不勇敢?這樣班裡的學生就形成了“兩足鼎立”的局勢,一方認為很勇敢,另一方認為不勇敢,我心中怯喜,目標達成了百分之三十了,我的聲音打破了大家的爭論,好了,孩子們,看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我們今天就斷斷這個理,認為阮恆勇敢的為正方,認為他不勇敢的為反方,現在請從文中找的“證據”,畫出重點詞句,在旁邊簡單標註你的看法。話音一落,教室裡鴉雀無聲,學生們都低頭仔細地揣摩、勾畫,五、六分鐘過後,孩子們紛紛自信地舉起了小手,我首先讓正方“陳述”觀點,而後反方又激烈地反駁,課上氣氛很是激烈,學生的注意力空前高漲,很怕一時疏忽讓對方抓到了漏洞,最後學生們在辯論中體會到了阮恆是個真正勇敢的孩子,有的學生說,剛開始我讀到他“啜泣”的時候,覺得他可真膽小,我打針都不哭的,輸血就和打針差不多,他竟然哭了,所以我以為他是怕疼,可現在看來他是因為以為自己要為此死掉而害怕,如果我要是他非大哭不可,他即便是害怕還堅持地去做,我真佩服他!有的同學說,阮恆才和我們差不多大,在以為自己要為朋友獻出生命的時候,他選擇了救助朋友,如果是我,我肯定下不了那個決心……
一篇課文讓我和學生都收穫了許多,孩子們在辯論中感悟到了生死一線間困難的抉擇,更發現了生命誠可貴,友情價更高;而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感受到,上一節課簡單,上好一節課要付出很多很多,但在這個過程中是辛苦並快樂著。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1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雋永的佳作。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細緻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深刻的內心世界。透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再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教學本課前,我深入地分析了教材,把重難點定位在透過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我想,如果學生能在朗讀中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感悟,阮恆複雜的心理變化這個重點、難點就很容易突破了,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阮恆的精神。在把握了這樣的一個思想內涵後,我圍繞以下幾點進行了教學設計:
一、以讀代講,滲透學法。
“語文學習無他途,唯有讀書路一條。”上課伊始,引導學生邊想象當時的情景邊讀阮恆獻血前的背景,然後再“目視”著這樣的“畫面”感情朗讀。“你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麼情景?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學生讀出了當時局面的嚴峻和小姑娘傷勢的嚴重時,就證明他們已經進入了文字。
“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此時此刻,輸血——迫在眉睫。誰願意為小姑娘獻血呢?聽了醫生的詢問,阮恆有什麼表現?”在學習阮恆獻血前的表現時,我選用了品讀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你從中感受到什麼?從哪個詞感受到的?”讓學生理清自己從哪裡感受到的,從而歸結出,抓住了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這個學習方法是在學生的學中總結的,從引導當中水到渠成,並適時評價“你能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心情,這種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引導學生知道了要想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先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又滲透了學習方法,也是貫穿理解這篇課文的重要方法,同時為突破重難點作了鋪墊。從本節課的教學實際看學生非常好的掌握了這種讀書的方法,而且能夠用這種方法來展開交流和學習。
課文講述的故事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但課文描寫具體,事件感人。在突破本課重難點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我採用了範讀,從孩子們聚精會神的傾聽中,我感受到我那飽含深情的朗讀潛移默化地感染著他們。當孩子們把掌聲送給我時,我證實了自己的這種想法,也感受到了一種鼓舞(這種體驗真好!)。“能說說給我掌聲的理由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子寧說:“陳老師讀得很有感情。”欣羽說:“聽著陳老師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阮恆的表現。”我趁勢引導學生:“要讀出感情,還要入情入境,體會人物的心情,甚至要把自己當作裡面的人物。”
學生整體感悟以後,我提出“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默讀阮恆獻血這一部分內容,畫一畫描寫阮恆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但並不是把這些重點詞句都拿出來給學生分析,而是讓學生在主動讀句子,畫詞語中,從個性化的朗讀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成了學習的主人,自主彙報、交流了令人感動的地方,並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學生們在朗讀中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在交流中獲得了思想的啟迪,在學習中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這樣,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讀中也體現了自主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實感,體會句子的含義,用內心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二、創設情境,進入角色。
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開始上課時,我隨著學生的彙報,相機創設了一個與戰爭有關的情景——炮聲隆隆、場面悽慘,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孩子們很快地投入到了這種緊張的氛圍,進入了文字,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鳴。
在學習阮恆獻血前的表現時,我抓住了表示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在處理“舉、放、舉”這三個動詞時,我創設了一個動作情景:我讀著,孩子們邊模仿著阮恆的動作。“小阮恆,你顫抖地舉起了手,此時你心裡在想什麼?”“我怕自己會死。”“我不知道該不該舉手。”“放下時想什麼?”“當他再次下定決心、毅然地舉起手時,又會想些什麼?”有的孩子聯絡了上下文,結合孤兒院孤兒的生活情況體會孤兒院的孤兒們朝夕相處、一起長大,他們沒有別的親人,一起長大的朋友就是他們最親的人。透過這個情景的創設,孩子們很快地進入了角色,做為小阮恆的同齡人,阮恆內心的矛盾、掙扎,他們已經深切地體會到了,人文內涵也就依託詞語扎入了孩子們的心中。
在學習阮恆獻血這一部分時,我充分利用了文中的插圖,畫面向學生展示了直觀的形象,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同時為調動學生情緒,我還配了一首鋼琴曲。孩子們在圖文對照中入情入境地朗讀,不僅對人物的表情、動作有了更直觀的感受,而且阮恆的心理活動和美好品質更形象地烙印在孩子們的心上,工具性和人文性達到有效地統一。
在這一課的結尾處,我結合本課的主題,出示了關於朋友的名言警句,讓學生誦讀。最後,讓孩子們在《友誼天長地久》的樂曲中寫下最想對朋友說的話,既加深了學生對朋友之間情誼的理解,又使主題得到了昇華,這也是一個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薰陶的過程。
我覺得這節課上得比較順暢,透過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讓人感受到了真情、真愛、真實。在引導學生立足文字的同時,跳出文字,超越文字,煥發個性,基本上實施了閱讀教學。但課堂的生成遠比預設來得精彩,也更大程度地考驗了我的教學智慧。這節課上,自我感覺以下幾點沒有把握好:
一、在教學中,我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還不夠。如由於上課前,學校廣播抽查作業,部分同學的情緒受到波動,上課時還沒有完全沉浸進去。我也未能及時調節這種氛圍,致使一部分孩子整堂課的學習狀態受到影響,教學效果比預計中下降。收放自如、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二、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法的指導,但對孩子個性朗讀的指導不到位。學生雖然對本課的中心理解了,但部分同學沒能透過自己的深情朗讀展示出來。如:在每一個重點句子交流、感悟和朗讀以後,我都進行了及時地總結,但對於昇華學生情感的效果不明顯。怎樣有效地進行評價和引導,是我應努力克服的問題。
三、沒能很好地層次化處理不同的句子,對於阮恆越來越恐懼,越來越堅強這一心理活動的指導不夠深入。在教學“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並迅速用一隻手捂住臉。”、“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並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和“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時,我是讓學生自主彙報交流的,對這三個句子感悟的層次處理得不夠,只是做了簡單的小結,沒能引導學生作深入思考。如果讓孩子們再把表示阮恆“哭”的詞語和表示動作的詞語聯絡起來,結合板書,考慮“有什麼發現”,讓學生再次感受阮恆越來越害怕的同時,他也越來越堅強了,是一個視友情重於自己生命的男孩。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2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雋永的佳作。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細緻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深刻的內心世界。透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再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如何讓學生領會到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針對同學們生字詞中拼音這一薄弱環節,在中採用了先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朗讀,再隱去拼音進行朗讀,加深印象。我發現這個方法很有成效,在批改生字詞作業時,絕大部分同學拿到優+。
2.透過品讀字詞詞,分析句子,來體會情感。透過抓取“迫在眉睫”一詞,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機和緊迫;透過賞析阮恆舉手過程的“舉”、“放”、“舉”3個動詞,感受阮恆當時心裡的矛盾,猶豫,勇敢和堅強;透過抓取四個表示哭泣的動詞,並結合他抑制哭泣的動作,體現阮恆面對死亡的恐怖和害怕,卻依然堅持獻血的堅強。
需要改進的地方:
1.剛開始授課,許多語言還很口語化。今後學會使用書面化語言,面對學生,我今後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積累與訓練,並且要學會使用相近意思的語句表達同一個意思,在讓學生表演阮恆的動作神態時,總是使用同一句話,很單調。
2.在講授課文時,沒有抓住的簡易主線。在本課中,其實完全可以只用“請找到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態的句子,並隨之體會阮恆的內心”,可是我在授課過程中,課堂把握不夠,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抓住這一主線,使得在講解阮恆輸血過程這一部分時,出現混亂,學生掌握得不夠。今後爭取一個問題能把課文的重點概括出來。
3.在課堂教學時,我方法上掌握的不到位。在今後,我要學會表揚式教學。透過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在激發了這些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也為表現不佳的學生樹立了榜樣。在理解課文上,我要學會在學生朗讀、表演阮恆動作神態後,找同學評價,再讀,再次表演,真正做到“表演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內心”。
4.與學生的互動沒有做好。在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時,我沒有做到“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課堂”。在他們默讀課文時,我可以融入其中,看看他們畫出的句子,對沒有畫出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對找到的同學進行悄悄鼓勵。
5.課堂時間把握不到位。對於講課文這一課時,讓學生找句子的時間過長,導致設計的小記者提問這一環節被迫取消,若是時間把握的好,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文,昇華情感。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3
首先,我認為自己在備課、授課的過程中做到了以下幾點,基本達到了我的預期目標。
一、重視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由表及裡地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並引導學生用完整的恰當的句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極其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性,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體會阮恆獻血前的矛盾和獻血時的堅強,感受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二、做到教師主導,對重難點問題適時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在學習阮恆獻血之前的表情和動作的句子時,主要由老師引導進行,讓學生深刻理解何為“討論”,讓他們真正圍繞課文的關鍵句、段進行揣測、思考。其次,在學習阮恆獻血時的表現時,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我放手讓學生依照剛才的討論法進行自學,勾畫出描寫阮恆動作、神情的語句,透過“讀——勾畫——表達”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討從關鍵語句中讀懂了什麼。並且教師適時質疑,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充分理解阮恆獻血時內心很複雜,然後交流彙報。這種由抓到放的過程讓學生的思路清晰了,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學法的指導,完成了教學任務,也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4
《她是我的朋友》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執教此課後,我對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感觸頗深,《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新的教學理念強調,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要體現教與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教學中,我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自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主要有如下感想。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以前上這類情感性很強的文章,我都會使勁地煽情,讓學生情感昇華,所以,在過去的教學中,主要靠我的引導。而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由於自己的思想還是沒有完全轉變過來,總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學,雖然有佈置學生圈畫、思考、討論、彙報...... 加上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我自己進入了情境,學生還沒有完全沉浸進去,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明顯下降,教學反思《《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二、預設與生成的重要性。一節閱讀課教學是否成功,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體驗,是否有創新的慾望。雖然學生透過讀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句子,體會到了他內心的想法,雖然我引導學生畫、讀表示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詞句,透過對錶示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質疑,來了解他內心變化過程,從而體會阮恆對朋友的真誠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悟也算深刻。但由於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了很多關於友誼的名言和故事,所以一張口就是“友誼地久天長”、“為朋友獻出生命是值得的,因為友情比生命更珍貴。”學生已經被歷史上那些故事打動了,已經將關於友情的名言牢記在心,導致課堂上我的環節都成了虛設。總結這節課,主要是我在設計時,對學生預設不夠,環節設計不夠靈活。
以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把學習的過程還給了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地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才能有所收穫。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15
課文細緻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深刻的內心世界,是學生學習的範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透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1、情境的創設
在一開課,透過配樂描述回顧課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更好投入到課堂,更快進入文字,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從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本課著力於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感情變化,但是並不是把這些重點詞句都拿出來給學生分析,而是讓學生在積極主動讀句子,畫詞語,從個性化的讀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我抓住一個例句,讓學生默讀,自主感悟句子,接下來透過朗讀把個人的體會讀出來,透過引導他:“為什麼這樣讀?讓學生理清自己的從哪裡感受到的,從而歸結出,剛才是從讀當中重讀了某些詞語,就是抓住了重點詞句體會人物,這個學習方法是在學生的學中總結的,從引導當中水到渠成的,並適時評價“你已經學會了這種方法。”讓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
3、學生在每個句子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體會人物的心理
當教師創設好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透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藉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文章讀通了讀透了,這時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