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窗前氣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
我講的是二年級上冊22課《窗前的氣球》第一課時。在講課之前,我仔細地閱讀了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學段目標、課時目標以及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一是認識本課7個生字,鞏固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二是會寫本課8個生字。學習疒字旁。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三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四是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並樂於能將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交流。五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依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按照如下教學環節展開第一課時的教學。
一、謎語匯入,談話交流。
上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利用孩子們喜歡的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課題,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以飽滿的狀態進入到學習中。然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氣球”與“快樂”聯絡起來,順勢匯入課題。
二、課前識字,課上展示
這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以師生對口令的形式呈現——“課前識字,課上展示”。在每篇課文教學之前,我都會孩子們佈置如下預習任務:讀課文,將不認識的生字在文中圈出來,並想辦法記住他。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產生主動識字的意願。同時,我們注意取得家長的支援,家校合力關注學生的預習。透過去年一年的教學實踐以及這個學期的教學,我感覺雖然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但是當我們把任務明確、具體的佈置給學生,並且關注學生課前預習的每一個細節的時候,二年級學生同樣能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上,我出示了本課要求會認的詞語,因為我班學生都有課前認字的習慣,所以課上我把重點放在了檢查與反饋上。在所有小組都做了準備後,我隨機從11個小組中抽取了2個小組在班內讀。因為每個小組的實力相當,透過檢查這2個小組,我就知道全班學生掌握的效果。然後,我去掉熟字,讓學生認讀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這次我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小組,讓組長檢查本組學生認字情況,並讓組長及時的作了評價。之後,我把重點放在了交流識字方法上,因為二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識字量最大的年級,掌握多種識字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生字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平時的上課中我就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識字。透過學生認讀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我感覺落實了本節課識字的教學目標。
三、規範寫字,我能做到
在寫字環節,我們的口號是“規範寫字,我能做到”,一方面是告訴學生,寫字時一定要規範,另一方面是在暗示學生要說到就要做到。我校非常注重學生的書寫習慣,所以在學生寫字時,我反覆強調糾正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書寫完畢後,我馬上進行了課堂小測驗,考察學生對本課生字的掌握情況。因為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對於生字的認讀、書寫都比較充分,還有就是平時我們養成了這樣的檢測習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去記憶生字,所以,這樣的小測驗對於學生來說不成問題了。而且,小測驗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情,有效測評出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活動,對學生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能夠培養學生的勝任感。
四、合作讀書,共同進步
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來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學生在小組合作讀書時,一個學生讀書,就有三個小老師在聽,一個學生出現錯誤,就有三個小老師在指正。檢查反饋時,我還是採用抽小組展示的方式,被抽到的小組來到臺前,讓他們成為全班矚目的焦點,這樣做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
五、輕鬆談話,交流閱讀感受
在課堂的最後,我與學生交流初步的閱讀感受,一方面給了學生表達的機會,同時也便於我瞭解學情,展開第二課時的教學。最後,我讓學生找一找自己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並記下來,目的是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讀書,並養成做記錄的習慣。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目標明確,心中裝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課後,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進行反思,形成經驗,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擺脫無效的境地,逐步走向有效,甚至是高效。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2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清楚、合理。先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一、二段,勾畫體現病中科利亞的心情的句子,並進行說話訓練,說說得了傳染病的科利亞誰不能來看望他,他也不能去哪些地方,從而感受科利亞的“孤單、寂寞”。接著透過科利亞不同表情的兩張圖片的對比,讓學生自由讀找出重點句“科利亞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透過兩個問題:“科利亞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好多了?”“為什麼紅氣球讓科利亞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然後透過填空讓學生理解語言,體驗同學間的深情厚誼。最後以小組合作填一首可以表達書本內容的兒歌來結束本課。
在教學中注重了讀寫結合。透過自由讀、分組讀、全班讀一些重點句,讓學生充分地透過閱讀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透過讀詞“可愛的”“高興地”,讓學生用這兩個詞練習說話並在書中寫話。最後透過讀全篇課文,小組合作完成氣球卡片,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經過這次的教學,我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評價語太單調。我曾在一本書上肯到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足以可見,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劣。許多特級教師之所以能染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因為他們精彩的課堂評價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產生了心與心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有活力!但是在我的課堂上,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評價語總是“好”“很好”“不錯”“真棒!”這些單調的話語,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不能透過從回答問題的學生的回答中讓其他學生受到啟發或者吸取優點,這是我今後在教學中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3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淨化孩子們幼小心靈的好課文。在教學本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科里亞的孤單寂寞,放手讓學生從一二自然段中找出有關詞語,如“傳染病、不準、不能、靜靜地、呆呆地、沒意思”抓住這些詞語,指導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並讓學生換位說說科里亞此時的心裡話。在學生充分體會了科里亞的孤獨寂寞後,採用對比,再次體會科里亞看到紅氣球的快樂心情,並在“嘰嘰喳喳,指手畫腳”理解的基礎上想象指手畫腳的情景。引領學生開啟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紮實地進行說話訓練。
除了語文的人文性,我還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在教學中,聯絡課後讀讀寫寫用“可愛的”“高興地”說句子,最後,聯絡生活,感悟友情,提升認識,說說怎樣用行動關心身邊的同學和朋友。
這節課上完,雖然感覺不錯,學生也很投入,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評價語言單一,環節過渡不自然等。應變能力較差,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完善我自己。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4
(一)、課前談話:
1、小朋友們,你們瞧,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氣球)平時,你們在什麼時候、哪些地方看到過氣球?看來,氣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增添歡快的氣氛。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氣球, 它有著很特殊的作用, 都成了一劑治病的良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它?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入第22課──窗前的氣球。
2、看老師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第一遍讀課文,老師這有兩點溫馨提示:一是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讀通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二是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記住它。
2、檢查
⑴詞語
科利亞 米沙 開始 猜出來 嘰嘰喳喳 逗人
呆呆地望著窗戶 拴著氣球 (重點指導讀好人名。)
小朋友,"科利亞"是一個外國小朋友的名字,你能叫叫他嗎?還有"米沙"呢?
⑵字:小朋友們,剛才生字寶寶都認識了,能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的嗎?
科 亞 呆 始 猜 拴 逗
總結:生活中處處有漢字,細心的孩子會和他們交朋友。剩下的字讓我們在學習窗前的氣球時瞭解它們、掌握他們吧。
⑶生字寶寶看到你們那麼厲害,它們想和你們玩個遊戲,可以嗎?
⑷生字寶寶想來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呢?看誰能叫對它們的名字。
3、看到你們這麼厲害,有字寶寶跳出來要跟你們挑戰了,你們敢嗎?來看看是誰來了。
⑴出示"病":你們來說說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
⑵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偏旁,這叫病字旁,看老師寫(師邊寫邊說)一點居中央,一橫略上揚,一撇長長的,一點低著頭,一提向上方。
⑶出示病字,讓學生觀察怎麼寫好它。再師生合作寫。
(4)出示"床"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寫寫。小朋友,老師這也有個半包圍結構的字,看你能不能象"病"字那樣寫好它。
(5)同桌互評加星。
4、跟生字寶寶挑完戰,我們要跟自己挑戰了,再讀課文是不是要比剛才讀得更好了呢?大家都要認真聽聽,然後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再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主要是講科利亞的一件什麼事?
讀懂了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住進了醫院,同學們不能去看他,放了一個氣球去問候他。
師:什麼是"傳染病"?(會傳染給別人的病。)
師:同學們,科利亞病了,住進了醫院。他得的是傳染病,醫院規定,誰也不準來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師:那你想想科利亞病了,會有誰來看他呢
老師來了,他想看科利亞並給他補課,行嗎?
引讀:他得的是傳染病,醫院規定,誰也不準來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那疼科利亞的爺爺奶奶來,他們想跟孫子科利亞說說話總行吧?
引讀:他得的是傳染病,醫院規定,誰也不準來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是的,科利亞想念的同學來了,他們想一起玩個遊戲行嗎?
引讀:他得的是傳染病,醫院規定,誰也不準來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2、說到這兒,你有什麼感覺?
是啊,這時的科利亞很孤單,來,把我們的這種感覺帶到句子中讀出來。齊讀第一自然段。
3、品讀第二自然段 誰也不準來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那他在病房裡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段。
①出示第三段: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著窗戶。從三樓能望到什麼呢?除了對面的樓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他覺得真沒意思。
小朋友們,科利亞在幹什麼呢?從三樓又能望到什麼呢?引讀:除了對面的樓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他覺得真沒意思。(板書:真沒意思)
那請小朋友們帶著自己的感覺把句子讀出來。
②出示插圖,播放音樂。小朋友們,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著窗戶。
此時此刻,他會在想什麼呢?閉上眼睛想想,他會想同學嗎?想老師嗎?想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嗎?
請小朋友說說。
師及時地引讀:小朋友們,從三樓能望到什麼呢?引讀:除了對面的樓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他覺得真沒意思。(板書:真沒意思)
③④你感受到科利亞的沒意思了嗎?來,那就用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吧,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讀讀1-2自然段吧。(生齊讀。)
四、小結:正當科利亞傷心孤獨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了什麼?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5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夥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從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看到了孩子們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紅氣球是夥伴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
一、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本堂課中,課文的讀貫穿了整堂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從科利亞的心情入手,抓住“真沒意思”,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順利地進入課文情景。讓學生感受到他的孤單,難過的心情。並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如果你是科里亞,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與科利亞融為一體。這樣使學生入境生情,真正進入科利亞的內心世界,集中全部的心智與文字對話,去感受體驗科利亞的無奈,然後透過朗讀使學生體會到科利亞孤單、寂寞的心情。然後再體會他看到紅氣球后的心情,一喜一憂,這前後進行比較,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領悟。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
二、課堂創設情境理解詞語,說話練習,富有情趣。
我在課堂中設計了一個請學生表演放氣球的場景。學生都很興奮,一個個指手畫腳議論紛紛,於是我將科利亞的心情和學生的心情聯絡起來,指出科利亞也很高興。這樣的做法一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原本枯燥的課一下子生動起來,二來讓學生也感受到了科利亞同樣興奮的心情,第三,理解了議論紛紛指手畫腳的意思。
還有一個場景是,讓學生想象商量這個招兒的情景,這個環節既拓展了的學生的思維,又在情境中讓學生有話可說,一舉兩得。教學的效果顯而易見。
還有在朗讀課文時,音樂引入非常恰當,讓人進入到一種真情的氛圍,在配樂朗讀時,學生的感情得到淋漓盡致的宣洩。整堂課的形式多樣,富有情趣,充滿藝術感。
三、在文字的學習中巧妙地滲透思想教育。
最後透過討論紅氣球代表什麼和想象科里亞回到同學之中,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同學等方式,有針對性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這樣的設計非常的完美。理解了文字,體會情感後,又走出文字,來到了現實生活,進一步體現了現實中的友情,使學生的人格得到發展完善,然後,在關注學生的生活情感的同時又不脫離文字。整堂課激活了學生的對友情的感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反覆讀文,體驗真情,學生在感動的同時,也理解了課文。
執教這一課時,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服務者的角色,教學中能站在學主角度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起點,以學定教。課堂中創設了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設計了富有情趣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議、思、評、寫,並透過啟發、引導、講解、示範。評價等手段,讓學習活動成為多方向的資訊交流過程。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6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接觸的事情比較少。於是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什麼時候也覺得真沒意思,這樣的體驗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於是在說自己的體驗時,有話可說,也能真切的體會到科利亞的心情,和科利亞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於是,在有感情朗讀這段話時,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朗讀任務。另外,在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的時候,學生也不會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感悟,他們會從具體的重要詞句來進行品味、揣摩,體會人物的心理。這比教師進行純技術的朗讀指導效果要好。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奉獻,更別說體貼照顧別人了。這篇課文是向學生進行助人為樂教育的好教材,課堂上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樂趣。
一個小小的氣球,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做遊戲,可以作為他們相約偷玩訊號。可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氣球,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字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執教了本文之後,有以下兩點表示滿意:
1、教學設計圍繞一個點展開。低段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字詞教學,根據這一特點,也根據學情,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抓住“病”字的教學而展開整堂課的學習。先教學“病”字框,然後書寫,接著給“病”字找朋友,找找課文中有“病”的句子,是哪一些,讀一讀,一是為了加查學生預習課文時對文字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機理解科利亞生病時孤獨寂寞的處境,為後面同學的問候打下情感鋪墊。整個來說,教學時是按照這樣的環節實施教學的,預設得比較成功。
2、課堂教學中的第二個重要的環節——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安排了學生的自瀆、感悟的環節。這些說起來有些廣,但是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之後,在這一方面已能得心應手。我只是在其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練習,如:說話訓練,情景想像等,把課文中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適當引領,這個環節應該是也還是成功的。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7
《窗前的氣球》以科利亞的情感變化為線索,講述了科利亞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學用氣球給科利亞帶去問候的故事。文章語言動人、情節感人,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朗讀,進行人文薰陶的好教材。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摒棄了繁瑣的分析,重感悟體驗,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歷、已有的學習能力以及豐富的情感,去感知課文,在朗讀、說話、交流等活動中,達到對課文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理解,獲得對語言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美好體驗。反思本課的教學,認為自己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導學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出自己的朗讀感悟,來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課堂中重視朗讀的評價,透過學生參與評價,激勵情感,提高朗讀能力;另外,本節課重視語文的積累,紮實地進行字詞的訓練,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一、字詞的學習訓練
字詞教學始終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無論什麼樣題材的課文,認讀生字,積累與運用詞語是不可丟失的。在上課初始,複習字詞的時候,我很好地把握了重點,例如,會寫的字,不僅要學生認識,還要理解字的意思,並學會運用。“搖搖擺擺、嘰嘰喳喳”是課文中的兩個重點詞語,也很有特點,訓練學生會運用,並讓學生複習了一些同類結構的詞語,強化了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
繼而進行了寫字指導,重點指導了半包圍結構的幾個字“周”“病”“床”,指導學生一起觀察分析字的結構以及筆畫,並範寫,學生書空,然後學生自己練寫。不足的是,學生寫過之後沒有反饋資訊,糾正學生在練習寫字時的不到之處。
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教學中抓住課文的重點“一個窗前的紅氣球,對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亞來說,就是一個驚喜,就是一聲問候。”激發學生情感,提出問題,把學生帶入文字的情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使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涵,理清課文線索。
2、初步感知課文之後,再次激發學生閱讀慾望,讓學生深入閱讀中發現問題。讓學生聯絡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以我心比他心,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學生逐漸讀出情感,讀得到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中提高朗讀能力。
三、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訓練也是教學重點,於是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抓住“嘰嘰喳喳”“指手畫腳”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課堂上給出兩種句子結構,如“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這個說 ,那個說___________。”“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並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行說話。
四、 感悟友情,提升認識
教語文也就是教做人。這篇課文帶著濃濃的情感,文本價值在於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學習本課時,恰巧我班有兩位同學生病在家休息,透過課文的學習,同學感悟到,應該相互關心,珍惜友情,於是藉此生活資源,提醒同學們該怎樣去關心我們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學生紛紛討論只要有愛心,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表達自己的愛心。最後師生共同完善了我們的班級格言,加上了“互相關心”,學生更加深了對友情的理解。
儘管這節課效果尚佳,但細細思量,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寫字指導時,教師應該再田字格範寫,這樣會更好的訓練學生規範地寫字;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及時糾正個別學生髮音不準的字,使學生在出錯後第一時間改正,如此等等,都應該成為本人今後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不斷努力,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字,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這是我追求的教學境界。《窗前的氣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本組以“關愛他人”為專題組織教材內容,《窗前的氣球》是其中一篇敘事性文章,主要表現同學之間的友愛。課文以科利亞的情感變化為線索,講述了科利亞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學用氣球給科利亞帶去問候的故事。
本堂課在設計教學中,我注重生字教學紮紮實實,從音、形、義逐一落實,從生字教學到新詞教學到句子教學再到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解讀文字,引領孩子們走進文字,深入文字,與文字對話。在教學中,注重對孩子知識的引領。如生字教學中,及時關注孩子學情,發現學生有讀錯字音現象,立刻對拴字,逗字及時正音。對段落中難讀句子的引領,如第四自然段中一句:“他好像看見米沙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幾個同學站在四周,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先讓孩子們自己讀,再讓孩子們跟著老師分成若干部分讀,再區域性連起來讀,再按照老師提供的停頓符讀,不厭其煩地引領孩子把難讀的長句子讀正確,讀通順。整堂課從病字入手,一條主線貫穿全文,感受科利亞心情的變化,結構非常清晰。而恰到好處的情境創設,讓孩子們親近了文字,更容易體會到科利亞的孤獨以及同學們對科利亞的關心和濃濃的同學情誼。
雖然,孟琴老師在評課的時候,給予了很多的肯定。然而,我深知在實施本課教學時,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正如孟老師所說的,如果把四、五兩段的朗讀教學放到前面去,在第三段情境演示後,已經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在高潮處戛然而止,結束本課教學,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會給孩子們設下更多的懸念,讓人回味無窮。我想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大膽去嘗試實踐,收穫更多的精彩。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9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很能發現“真善美”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夥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從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看到了孩子們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紅氣球是夥伴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教學生閱讀時,既要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真摯感情的理解,又要讓學生釋放、表達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體會生活的“美”,語文的美。
對於課文的內容,我在初讀時透過“窗前的氣球是誰放的?他們為什麼要放這個氣球?”這個問題串起來讓學生感知。理解課文感悟真情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聯想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永遠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字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一開始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含有“病”的詞語,細細品讀,“科利亞病了,他得的是傳染病,躺在病房的病床上”,聯絡實際說說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感受,有沒有人陪伴;繼而轉到文中的小科利亞,在留白處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找一找科利亞躺在病床上的相關句子,設計說話訓練,說說“科利亞希望從窗戶外望見什麼呢?”由此把文中的“真沒意思”換成自己生成的體驗和語言。
二、指導朗讀,加深感悟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透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裡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字,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當孩子們沉浸在科利亞孤單難熬、度日如年的心境中時,課件忽然出示一個“搖搖擺擺、一上一下飄動”的氣球,孩子們立刻笑逐顏開,為紅氣球而驚喜,為科利亞而欣慰,為小夥伴的招兒而感動。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著科利亞的孤獨,分享著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病”字為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病”字牽出了孩子那麼多的情感,那麼多的體悟。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0
一、尋找興奮點,激發學習慾望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一段時間來與孩子們的接觸,我知道只有尋找孩子的興奮點,才能真正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內容上。因此,在匯入時,我選擇了跟孩子們遊戲有關的氣球這個話題,請孩子們說說氣球能怎麼玩,哇,孩子們的眼睛一下都亮了,一個個爭著舉手,說得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完全一付正在忘我玩氣球的樣子。抓住時機,我趕緊出示課題,讓孩子們猜猜“窗前的氣球”主要會寫什麼?孩子們已經預習過課文,所以就順理成章、興趣盎然地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調動情感共鳴,興起對話熱潮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和文字這一特殊的對話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那麼,如何使沒有一句對白的文字,成為孩子樂於交流的對話呢?經過課前對課文研讀,我緊緊抓住“科利亞”的心情變化這條主線,讓孩子熟讀文字之後,結合生活體驗,說說病中科利亞的心情。有的孩子說“哎,這時候應該是下課了,同學們肯定玩得很開心。只有我一個人呆在這裡,真煩!”有的說:“煩死了!煩死了!一個人都沒有!”還有的說:“什麼時候病才能好啊?我要快快離開這個鬼地方,回到快樂的校園中去。”……把科利亞無奈、孤單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特別是說到“氣球一上一下地動起來”時,孩子說:“那是氣球在說話,在說‘科利亞,你好點沒有?’在說:‘科利亞,我們好想你’在說‘科利亞,你好好養病,我們等你一起玩’——多好的體會啊!孩子們已完完全全在體驗中與文中的情感碰撞出了火花,達成了共鳴。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1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給病中的孩子帶去了驚喜,消除了寂寞與孤獨,成了小夥伴們之間傳達友情的工具 。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
教學本課時,我抓住科利亞覺得真沒意思、孤獨、傷心繼而高興地笑了這一情感變化為線索,透過音樂、語言與朗讀讓學生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變化。在教學一二小節時,我抓住二小節最後一句:他覺得真沒意思反覆研讀。在傷感的音樂中發揮想象:用“科利亞得的是傳染病,他不能 ,不能 ,更不能 。”的句式練習說話。渲染氣氛,感受科利亞的真沒意思。
隨即出示一個畫有可愛笑臉的紅氣球,這時突然……引出四小節。透過聯絡生活實際來體會氣球給病中的科利亞所帶來的驚喜。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領會科利亞孤單、寂寞的心情。然後再體會他看到紅氣球后的心情,前後進行比較,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
最後我結合,我們班但子昱同學由於骨折在家休養了近半個多月沒有來學校這件事情,引導學生真心關心同學,給但子昱打電話或者慰問他的方式,關愛同學朋友。最後透過拓展訓練讓學生送氣球送祝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針對性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2
本課記敘的是名叫科利亞的孩子得了傳染病住院,同學們無法去病房看他,就讓紅氣球帶著問候飄到科利亞的窗前,告訴我們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
這篇課文在寫作特色上,以“氣球”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描寫細緻,突出了人物心情的變化,為了讓學生透過學文而真正明白同學間的純真與友情,學會關心同學,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一、分析人物內心活動為主線,激發情感為突破口
李吉林認為: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識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都被模式,也就是以教師的情感去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的言語,眼神對學生都應飽含著希望和期待。於是,我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科里亞生病期間心理活動的三句話,然後逐一分析。同學沒來之前,他覺得很沒意思;看到窗前的氣球,心情好了很多;想到這是好朋友米沙的主意,代表同學的友情,米沙高興地笑了。第一二段讓學生反覆朗讀,抽個人讀,比比讀,範讀,體會利用設問句的作用,這樣寫,突出了科利亞的孤獨寂寞的心情,同時又是那麼的無奈,引導學生自讀第三-五自然段,說說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讓孩子們讀第四自然段,注意體會“氣球上畫著一張可愛的小臉”“準時米沙想的招兒”“他好像看見米沙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地指手畫腳”這三句話所蘊含的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好像看見”“拉動”“指手畫腳”想像科里亞和米沙的關係,完成填空:當科利亞時__________,米沙___________。當米沙時____________,科利亞____________。
出示句子(科利亞望著窗外那張逗人的小臉,高興地笑了)讓學生朗讀五自然段,體會句子的意思(這裡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放開思維,體現童真,童話、童趣)分析完課文後,我打出氣球圖片問:窗前的氣球,代表著_____________。有的說代表問候,有的說是關心,有的說是期待,有的說是盼望米沙早日回到學校,回到同學們的身邊,有的說是思念,有的說是祝福,祝福米沙快點好起來,從而體會同學之間美好的友情。
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本堂課我除了抓住人物的內心變化的句子外,還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如,會用“可愛的”“高興地”說句子,並且比較“的”“地”的區別。為“準是”“招兒”找近義詞。兩次填空練習等。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
三、感情朗讀課文。
本堂課我試著透過朗讀來體會情感,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默讀、自由讀,指讀,分角色讀,比賽朗讀,次數多,整堂課書聲朗朗,但設計不夠精細,沒有層次,雖然次數多,但沒出現朗讀的高潮,這是遺憾的地方。
透過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形成,課中學生說話訓練我感受到了,情感教學不僅僅作為手段,而且成為語文教學本身的任務,成為目的,它所伴隨抒發的真摯情感以及所開拓的廣遠的意境,這三者融成一個整體,其命脈是內涵的理念,也便是課文的中心,以蘊含的理念引導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力。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3
《窗前的氣球》這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課文。課文為我們捧出了一顆顆活潑、燦爛的童心,因此“怎樣透過朗讀體會同學之間真摯的情誼”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關鍵。本導學案,我把“讀中悟、悟中思、思中想、想中說”作為教學主線,從科利亞思想情感的變化中體會米沙的良苦用心,從米沙的“獨特創意”中體會同學之間的純真感情,引領學生在理解中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實現感情的昇華。
在閱讀兒歌的匯入中,既鞏固了生字的掌握情況,回顧了整篇課文的內容,還為接下來的讀、演、理解課文打下好的基礎。本節課中,有意識地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自我“品”“讀”,“品”是感悟,“讀”是情感的抒發,這種發自內心的表達才是真正的理解文字,真正讀懂文章。最後的“總結昇華”尊重學生的不同情感體驗,以個性化的情感表達和想象,讓學生明白這個氣球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悟同學間的真摯友情。
不足之處:
1.氣球在孩子們眼裡是蘊含快樂情感的小玩具,與治病的良藥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不能充分利用這一反差點,激發學生讀文求知的興趣。
2.課前預習與課中學習相結合。學生要想學好本課知識,必須經過充分而細緻的課前預習,由此提升了學生課前預習的主動性和實效性。
3.寫字教學中,應採用了多種形式,加強了生字的複習和鞏固,同時還加強了對寫字的指導,要求學生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4
《窗前的氣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裡的一篇文章,本文以科利亞的心情變化為線索,講述了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住進了醫院,同學們不能去看他,就放了一個氣球問候他的故事。文章簡短,層次鮮明,是學生練習朗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在教學本文時我牢牢抓住科利亞心情的變化來展開教學,並透過多種手段來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希望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成長。
一、字詞訓練
低年級以字詞教學為重點,二年級的小朋友性格活潑,注意力難以持久,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隨文識字的形式來認識生字詞,透過朗讀、直觀演示、藉助圖片、聯絡生活實際、情景表演等多種途徑加以落實生字詞。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學習新的字詞,積累新的知識。其中利用拴氣球這個動作來進行識記“拴”,落實地很到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朗讀感悟
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是本課的重點,在教學時,我透過補白的形式,追問學生“什麼是傳染病?誰不能來看他?他不能到外面去做什麼?”等一系列問題,並讓學生聯絡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來朗讀文段,使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科利亞生病時孤單寂寞的心情,從而深刻理解科利亞的“真沒意思”。並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促進感悟,以讀傳情,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字,感悟同學間的真摯情誼。
可是,這次課上完,仍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在俞老師的點評之下,我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每個環節落實一定要到位,比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當發現學生讀的不是很流利的時候,可以讓他再讀一次,或者讓其他同學幫幫他再一起流利地讀一遍,從而讓程度弱的學生朗讀能力得到提高。概括全文主要內容時,不能因為趕時間,就匆匆走過場,可以再請一個孩子把前面幾個人的話總結一下,從而梳清文章的脈絡。
二、個性化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可以在孩子每次的自由讀之後,多幾次指名讀,感悟深刻或者朗讀比較好的孩子肯定很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不應該吝惜時間,適當給予一些機會給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能力,從而促進其他孩子來進行感悟。
三、不應該重複學生的話,一則浪費時間,二則會顯得自己很羅嗦,應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可以試著把自己平時上課時的話錄下來,有利於改正這個缺點。
四、課堂的隨機應變能力還需加強,遇到突發情況或者是自己預設以外的問題,就需要老師能夠智慧地應對。
課雖然上完了,可是卻留下諸多遺憾,但是這反而會激勵我在今後教學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快樂,更加完美。
《窗前氣球》教學反思15
說起來,我和《窗前的氣球》還是很有緣的。記得實習時選擇這一課上,新教師備課比賽時學校準備的正是這一課,這次評優課抽到的題目也是這一課。這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很能發現“真善美”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夥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從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看到了孩子們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紅氣球是夥伴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教學生閱讀時,既要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真摯感情的理解,又要讓學生釋放、表達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體會生活的“美”,語文的美。
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猜謎匯入,揭示課題。第二環節是重點研讀1、2自然段。孩子們初讀課文,老師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對於課文的內容,則在初讀時透過“窗前的氣球是誰放的?他們為什麼要放這個氣球?”這個問題串起來讓學生感知。
一、字詞識記,形式多樣
生字的多樣識記。二年級的識字量比較多,也是教學的重點,可二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較難持久停留,在課堂中為了讓學生保持住最佳學習狀態學習生字,形式就需要變得妙趣橫生一些。因此我設計生字以氣球娃娃的形式呈現,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識字,讓枯燥無味的生字教學變得生動起來。透過同桌“你指我認”、開小火車、交流識記方法、朗讀詞語等形式加以鞏固。
詞語的感情朗讀。在詞語的朗讀上,我一開始把握得並不好,只是達到了“正確流利”,忽視了詞語也是靈動的,呈現出不同的狀態的,在後來的磨課中,我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透過演一演讀好“發呆”、想一想讀好“逗人”等方式把重心轉向了詞語的感情朗讀的指導上。
二、創設情景,激發聯想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用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字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一開始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含有“病”的詞語,細細品讀,“科利亞病了,他得的是傳染病,躺在病房的病床上”,聯絡實際說說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感受,有沒有人陪伴;繼而轉到文中的小科利亞,在留白處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找一找科利亞躺在病床上的相關句子,設計說話訓練,說說“科利亞希望從窗戶外望見什麼呢 ?”由此把文中的“真沒意思”換成自己生成的體驗和語言。
三、指導朗讀,加深感悟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透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裡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字,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當孩子們沉浸在科利亞孤單難熬、度日如年的心境中時,課件忽然出示一個“搖搖擺擺、一上一下飄動”的氣球,孩子們立刻笑逐顏開,為紅氣球而驚喜,為科利亞而欣慰,為小夥伴的招兒而感動。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著科利亞的孤獨,分享著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病”字為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病”字牽出了孩子那麼多的情感,那麼多的體悟。
在磨課的過程中,很感謝我們低段語文組的老師們,特別是組長邵老師,在我的一磨、二磨的過程中,她提出了很多建議,她的幫助使得我的教案更加詳盡和具有可行性;也要感謝錢志英老師和我的師傅王老師。王老師的指導讓我注意細節,在教學上更加順暢。
當然,透過三磨以及比賽時的課堂,我也發現、認識到諸多不足之處:
一、評價語太單調
“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足以可見,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劣。許多特級教師之所以能染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因為他們精彩的課堂評價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產生了心與心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有活力!但是在課堂上,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評價語總是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不能透過從回答的學生讓其他學生受到啟發或者吸取優點,這是我今後在教學中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二、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但我在一些環節把握得不夠好。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字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但是在利用這些空白點與朗讀結合時,只是單一的指名讀、齊讀,沒有采用多種形式比如範讀、賽讀,對一些尚有進步空間的學生的朗讀沒有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如此一來,有部分句子的朗讀情況就不盡如人意。
三、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方面,教師需要突出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和自讀能力。
或許,在我的教學中,多一些童真的語言,多一些有趣的講解,少一些生硬的目標,少一些理性的分析,那將會有另一種課堂的呈現,另一種教學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