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走路》教學反思

《走路》教學反思

《走路》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路》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路》教學反思1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它講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深厚的友誼。這是個極有情趣的故事,從字裡行間、文字背後都能讀出各種有趣、生動的畫面。因此,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透過這個故事讀出兩個小動物之間純潔、美好的友誼。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課文的內容,作為這個故事的開始。圖片的出示、音樂的渲染,富有感染力的引語,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走入了情境。我讓學生一邊讀著“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裡走來走去”這句話,一邊質疑,“小鳥到底看見了什麼,心裡又會想什麼?”學生帶著疑問,提出問題:“小樹怎麼會走來走去?小樹怎麼是金色的?小樹怎麼不長樹葉?”勾起了學生的好奇之情,並且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小鳥的身上,小鳥此時對看到的一切就是如此的好奇,從而帶著自己的親身體驗朗讀好小鳥的問話,讀出好奇的語氣,從而有助於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慾望。從而培養它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開啟學生的心智。

《走路》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中速度、力度的變化及切分音符。

  2、根據四種動作走路的不同姿態,選擇四種不同的唱法。

  3、努力與同伴共享空間,合作進行遊戲。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了小鹿、小鴨子、小烏龜、小花貓等四種動物。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語言節奏訓練,幫助幼兒掌握歌詞與節奏。

  ⑴教師引導幼兒熟悉歌詞。①“小鹿是怎麼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②“小鴨子是怎樣走路的?”(小鴨子走路搖、搖、搖。)③“小烏龜是怎樣走路的?”(小烏龜走路爬、爬、爬。)④“小花貓是怎樣走路的?”(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⑵教師帶幼兒練習語言節奏。如:

  ×××|×××|××××|×—|……

  (白)小鹿走路跳跳跳

  2、學唱新歌。

  ⑴教師有表情地範唱歌曲。

  ⑵請幼兒跟教師輕聲學唱,提醒幼兒唱準切分音。

  ⑶引導幼兒比較四種動物走路的姿態,啟發幼兒用四種不同的唱法來表現力度、速度的差異。(用跳躍、平穩、緩慢、輕柔的歌聲分別表現四種動物的形象。)

  ⑷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四種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物走路的動作。

  ⑴引導幼兒邊唱歌曲邊做動物走路的動作。

  ⑵鼓勵幼兒大膽地找空間邊唱歌邊學動物走路,注意不與別人碰撞。

  4、分角色演唱。

  ⑴指揮幼兒按樂句分四組接唱,一組唱一種動物。

  ⑵鼓勵幼兒自願上來表演接唱,四人一組,一人唱一句。(可多請幾組幼兒接唱。)

  活動建議:

  可創編新的歌詞及新的動物走路的動作。

  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學唱新歌,第二次可進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動反思:

  優點:我設計的是中班音樂活動歌曲《走路》,《走路》描繪出四種小動物走路姿態的幼兒歌曲,曲調簡短、精練、形象,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運用“蹦蹦跳”、“搖啊搖”、“慢吞吞”、“靜悄悄”生動的表現出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四種小動物走路的姿態,對這首歌曲進行感情處理,歌唱的時候“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現出小兔的活潑好動,“搖啊搖啊搖”要用連音的方法歌唱來表現小鴨一步一步穩穩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來表現小烏龜的慢性格。“靜悄悄”則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現小花貓走路的特點。我先創設出濃厚的森林音樂會的情景,用引導、鼓勵的方式進行教學,透過這個活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幼兒特別喜歡這首歌,因此活動中很積極,情緒愉悅,活動氣氛特別好。

  活動的目標定位恰當:

  1、知識目標: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把握好節奏。

  2、技能目標:初步學習用跳音、連音、漸慢、漸弱演唱歌曲。學會演唱歌曲並能聽指揮團結協作的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3、情感目標:萌發喜愛小動物的情感。為達到目標我活動之前給幼兒看了直觀形象的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走路姿態的影片資料,並帶領幼兒學會了歌詞及動作。本節活動我準備了節奏卡圖片,開始及結束走路的鋼琴伴奏,幫助幼兒很快的熟悉節奏、學會演唱歌曲。

《走路》教學反思3

  我設計的是中班音樂活動歌曲《走路》,《走路》描繪出四種小動物走路姿態的幼兒歌曲,曲調簡短、精練、形象,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運用“蹦蹦跳”、“搖啊搖”、“慢吞吞”、“靜悄悄”生動的表現出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四種小動物走路的姿態,對這首歌曲進行感情處理,歌唱的時候 “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現出小兔的活潑好動,“搖啊搖啊搖”要用連音的方法歌唱來表現小鴨一步一步穩穩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來表現小烏龜的慢性格。“靜悄悄”則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現小花貓走路的特點。我先創設出濃厚的森林音樂會的情景,用引導、鼓勵的方式進行教學,透過這個活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幼兒特別喜歡這首歌,因此活動中很積極,情緒愉悅,活動氣氛特別好。

  活動的目標定位恰當:1、知識目標: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把握好節奏。2、技能目標:初步學習用跳音、連音、漸慢、漸弱演唱歌曲。學會演唱歌曲並能聽指揮團結協作的分角色進行歌表演。3、情感目標:萌發喜愛小動物的情感。為達到目標我活動之前給幼兒看了直觀形象的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走路姿態的影片資料,並帶領幼兒學會了歌詞及動作。本節活動我準備了節奏卡圖片,開始及結束走路的鋼琴伴奏,幫助幼兒很快的熟悉節奏、學會演唱歌曲。

  不足之處:

  個別幼兒在歌表演時表情不是很好,動作不太標準。

  改進措施:

  多鼓勵幼兒進行韻律活動或歌表演,教師多示範多強調錶演時的表情運用,動作進行分解慢練,練習時提醒幼兒動作要規範。

《走路》教學反思4

  這篇童話語言淺顯流暢,故事有情有趣,歌頌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倡導了人與人之間要真誠和友愛、互助和團結。教學中,我認為在這些方面做的不錯:

  一、創設情境、演讀感悟

  情境的創設在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與心理狀態,旨在讓他們的積極情感貫穿課堂始終,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說說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二、拓展讀說、深化體驗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一切語文,在實踐中學習比在規則中學習要來得容易得多,語文教學應該以寫字去學寫字,從談話中去學談話……”因此,在學生接觸感悟了本文大量鮮活得語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小鳥到了馴鹿家後,會怎麼說,怎麼做?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表達,同時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學出情趣

  文學本是有情物。童話的字裡行間永遠充溢著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們注目,想讀,愛讀,讀中追根求源,讀後掩卷靜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內涵、深遠的寄託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感動他們,激勵他們。

  樹,是植物,它怎麼會走路呢?文題引發的有趣懸念,使課文有情有趣地展開故事情節。

  “好”你懂嗎?小鳥見到了什麼感到好奇?

  這棵會走路的樹,小鳥喜歡嗎?為什麼?讀書,感悟,可以得出如下四點結論:

  1.會走路的樹長得漂亮——“金色”。

  2.會走路的樹勤快——“走來走去”。

  3.會走路的樹態度和藹:“當然可以。來吧!”

  4.樹與小鳥成了朋友:讀書,體悟,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話卻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繹著,有起有伏地延伸著,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顯了人世間的友善和和諧。

  四、要學會感激

  《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還指出:“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個題,讓孩子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結合生活,結合實踐,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在讀懂課文的字與詞、文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讀懂課文的情與感、頭與尾、內與外,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切實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 歡迎使用

《走路》教學反思5

  遊戲目標:

  1、用形象的動作表現各種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2、在理解歌曲的內容上進行創編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小班上學期音樂教案《走路》

  遊戲準備:

  多種小動物頭飾

  遊戲過程:

  舞蹈:走路個別幼兒:

  1—6小節:小兔跳2慢4快。

  7—12小節:小鴨子搖擺走路2慢4快。

  13—18小節:小烏龜走路2慢4快。

  19—26小節:小貓走路2慢4快。

  集體表演:

  完整反覆一次。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根據幼兒對小物們那種特別喜愛,喜歡模仿它們走路的一些動作來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發展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透過音樂活中的唱與跳,使幼兒語言上的表述與動作協調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表演的自信與慾望。特別是最後一個遊戲環節,到結束,小朋友還玩得意猶未盡。這樣為後面的延伸環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小班幼兒因為生活經驗少,所以對創編動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能讓家長配合,提前帶小朋友多觀察一些小動物走、跑的樣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動物走、跑的課件,相信這節課就上得更加豐富生動了。

《走路》教學反思6

  12年前,我剛踏上工作崗位,以品味《散步》優美樸實而內蘊豐富的語言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但12年後,已為人夫、為人父的我再讀這篇文章時,我的心靈震顫了,我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愛的抉擇中。我突然間明白對中年人複雜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積澱。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走進成年人的內心世界,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質量嗎?

  我一夜無眠,經過反覆的思量,我決定啟動學生,以“愛,並快樂著”為主題,要求學生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現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並充分地享受它,延長它。所以,我想讓自己、學生和聽課的教師一道經歷一次靈魂的洗禮。

  為了這堂課,我準備了很久,包括課件、集體備課、試講等細節。此課我打算用中央電視臺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歌曲《讓愛住我家》的FLASH來激情匯入,注重語文與生活的關係,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把教學流程設計為“整體感知”、“區域性理解”、“品讀語言”、“拓展遷移”、“積累運用”、“課外練筆”六大板塊。

  從“整體感知”進入“區域性理解”課文時,我對學生說:“我們在閱讀時應跳進作品中去,與裡邊的人物作心靈的溝通,設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親或其中的一位,面對分歧,你是怎樣作出抉擇的?”一瞬間,課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烈氣氛。透過討論交流,同學們紛紛作出了抉擇。陳昕同學說:“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會想到母親的辛勞和對自己的培育之恩,我會選擇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遠、更好。許崇文同學說:“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覺得選擇很困難,但我會選擇走小路。因為‘母親年紀很大了,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也很聽她的話一樣’。我想母親是明理的,她會理解我的;她又那麼疼孫子,自己改變主意要順從孫子走小路,所以她應該是不會怪我。我選擇走小路,我的小兒子會很高興,他會給全家人帶來歡樂的。”肖哲同學卻反對:“雖然母親對我的選擇會理解,難道母親就沒有想法嗎?她是否會想:‘我老了不中用嗎?自己的話連孫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兒子一場。’課文說,‘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他不至於會哭鬧。”俞欣妍同學說:“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會聽從丈夫,因為我不想讓丈夫左右為難,也不想在母親心中留下壞印象,因為媳婦難當。所以文中的妻子很偉大。”全班同學都笑開了。其他同學們也紛紛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文字,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對他們的選擇表示了理解和讚賞,因為從學生的抉擇中,我感受到他們正在正確抉擇自己未來可能的生活:有責任的生活,有愛心的生活,富有創意的生活。

  學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設計了各個板塊之間的過渡和銜接的教學用語,以及聲音和色彩都很精美的課件,我禁不住有點暗喜:大功即將告成矣!

  臨近7分鐘下課,我的教學環節是“看圖片說標題”。大螢幕顯示的畫面是:兩個花甲老人安祥地坐在草地上,遠處一抹淡淡的夕陽,老太給老頭按摩,老太付出而滿足,老頭幸福而快樂。圍繞“愛並快樂著”的課堂主題,同學們說得很好。有的說“夕陽紅”,有的補充說“最美不過夕陽紅”,有的說“黃昏美”,有的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也有的用縣老幹活動中心大門的對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來形容……

  真的好極了――多聰慧的學生啊!

  然而,正當我準備結束時,一個小小的插曲悄然而起。

  林菲同學舉手示意說:“鄧老師,可以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句詩來形容嗎?”同學、教師都笑了。我想:糟了!這可是有悖圖意的。怎麼辦?就那麼幾秒鐘,我決定順勢把學生引到品味課文的語言上來:讓他們用改變語序或者改動某字的方法來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結果出乎意料的好,從“只求近黃昏”到“只是闊黃昏”到“只為近黃昏”到“只因近黃昏”――我鬆了口氣,因為同學、教師又笑了。

  課在FLASH《讓愛住我家》的歌聲和笑聲中結束了,我想此時此刻,在孩子們心中,愛應該開始快樂了吧!

  評課時,好極了!

  說真的,當時我好欣慰,因為我幾個月來對學生的實驗、對課改新理念的鑽研已經初見成效了!

  如今,一年過去了,我常常會想起這堂課,常常被自己感動,也常常被學生感動。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學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係。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鬆,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生命是多麼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走路》教學反思7

  一、凸顯濃郁的語文味兒

  《會走路的樹》這篇文字清新美麗的文章,很容易造成脫離工具性來追求人文性的教學傾向,泛泛地講友情以及進行愛的教育,那樣的教學就失去了語文字身的魅力。教學時,課前的複習鞏固部分,可謂一石多鳥,既檢查了學生上節課對字詞的掌握,落實學生寫字的指導評價,對文字主要內容的再認,又激趣存疑(小樹和小鳥相識了,他們是怎麼相處的呢),喚起閱讀期待。繼而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穿越語言文字,感知小鳥和小樹相處的點滴之後,再細細揣摩細節,咀嚼文字的魅力。學習課文小樹與小鳥之間那段美好的交往時,我讓學生透過讀書來體會,找出重點詞語“天天、許多、有趣”等詞語中感悟出小樹對小鳥的熱情、喜愛、關心和友好。藉助多媒體再現情境,啟發學生結合畫面想象他們交往的快樂。“小樹帶著小鳥來到......,看到了......”,學生透過補白就把小鳥與“會走路的樹”之間的愉快相處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小鳥要飛往南方去了,這對朝夕相處的老朋友要分手了。這時,我又抓住“告別”一詞,喚醒學生與親人告別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想象成小鳥與“會走路的樹”進行道別。課堂上學生的真切的感觸、深藏的意蘊已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了小鳥與“會走路的樹”之間的深厚友誼和難分難捨之情。

  在自讀自悟重點段落小鳥和小馴鹿相遇的5——9自然段中,我採用多層次朗讀指導進行對話教學,以“你最有把握讀好哪一句”來促進學生讀書交流,牢牢地抓住“把書讀好,把字寫好”的語文目標。課堂上我努力變單純的“師教生學”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補”,變僵硬的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學生透過自主感悟讀、提示語讀、分角色讀、配音讀,一次又一次的角色體驗中,感受到的小鳥和小鹿一家之間的那種特別的情感。整個教學中演繹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主旋律。孩子們既跟著作者的言語世界走了一趟,也跟著教者在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中,情感得到陶冶,語文素養也得到提升,在這裡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結合,彰顯了語文教學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的理念。

  二、閃現文字細讀的智慧

  《會走路的樹》這篇課文的情感基調、語言基調是溫暖的。溫暖帶來的教學語言是舒緩的,課堂上的節奏也是舒緩的。課堂上我用委婉可親的語言、巧妙自然的理答、無處不在的關愛將孩子們帶進童話的殿堂,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教育的幸福,在閱讀中領略童話的神奇。教學設計中,我以“友好”為教學線索,巧妙地把整個文章拎起來,這是照亮全篇的詞眼。我知道任何情感的東西的描寫都要有生根的東西,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怎樣寫,還要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寫。所以課堂上引導學生的體悟也很細。比如師生圍繞小鳥和小馴鹿的四句對話,開掘得很深刻,詞語的揣摩很成功。特別是抓住了一些細節,扣住標點、扣住提示語,感悟心情的變化,反覆閱讀、體會小鳥為什麼問?後來為什麼叫?小馴鹿又怎麼會激動起來,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很聰明,有些體會十分準確。你聽,一個“也”字,學生也能讀出到小鳥對馴鹿的思念;一個“常常提起”,孩子們帶著生活的經驗想象到好朋友的牽掛;就連感嘆號中蘊含的小鳥的激動心情學生也能體驗到了。孩子們在讀書中對小鳥和馴鹿一家的情感得以明晰。學生與課文的內容產生共鳴,真正地融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中來,看來貼近了學生,也就貼近了文字。

  多年的低年級教學實踐讓我明白如果對二年級的孩子做情節的分析,那一定是不智慧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努力做到把目標落實到語言文字本身上來,和孩子一起去品悟文字的“有意思”。知識不等於智慧,知識是外在的,而智慧則是個體內在生成的。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引導學生熟讀深思,浮想聯翩,思接千載。在課堂上,處處閃現出學生細讀文字的智慧。課堂的魅力來自什麼?不是形式,不是辭藻,而是深邃的思想!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思考起來,聰明起來,智慧起來,就做到了讓孩子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發展智慧,豐富智慧。

  三、棲居詩意般的課堂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話卻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繹著,有起有伏地延伸著,如一齣戲劇張弛有度扣人心絃,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斕、熠熠奪目,更如一本連環畫,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顯了人世間的友善和和諧。文學本是有情物。童話的字裡行間永遠充溢著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們注目,想讀,愛讀,讀中追根求源,讀後掩卷靜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內涵、深遠的寄託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感動他們,激勵他們。

  教學中,教者能重視學習情景的創設與再造,從舒緩的音樂聲中,師生開始了課堂之旅,使學生學習語文“未成曲調先有情”;教者的語言貼近文字,貼近兒童。學生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畫面,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還原成色彩斑斕的圖景;學生品讀課文,讓文字站立起來,還他以鮮活的生命。“友好”是針,過渡語言是線,小鳥和“會走路的樹”相處、小鳥和小馴鹿“相見”是珠,把它們連成一條閃閃發亮的珍珠項鍊,發出耀眼的光芒。學習課文中,反覆品讀,一次一次再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樸素自然的和諧之情。課堂上,我追求的是兒童生命的靈動,兒童情感的放飛,兒童思想的碰撞,兒童人格的昇華。課尾,師生沉醉了,醉在文字中,醉在友情中,醉在童話裡,醉在無盡的遐想中……

  課堂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中,雖說我力求在課堂上引領學生讀出了他自己讀不出的東西,理解了他讀不出的東西,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但是,課堂時間沒有做好有效的調控,以至於後面的配音朗讀部分,沒有能夠讓更多的孩子得以展示他們這節課的讀書成果。

《走路》教學反思8

  【課題名稱】《會走路的樹》

  【教材依據】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3課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鳥和馴鹿一家純真的友情。全文共9個自然段,分兩部分。一至四寫小鳥認識了一棵會走路的樹,“小樹”陪小鳥玩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五至九寫小鳥認識了小馴鹿,知道了會走路的樹原來是馴鹿一家。全文語言流暢,生動活潑,文中設定懸念,引人入勝。

  【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的對話,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語文活動就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文學本是有情物。童話的字裡行間永遠充溢著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們注目,想讀,愛讀,讀中追根求源,讀後掩卷靜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內涵、深遠的寄託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感動他們,激勵他們。我們應該合理地利用語文課本這個載體,把課本作為一個生長點,巧妙地延伸開去,有機地生成更多的東西,從而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設計理念】

  這篇童話語言淺顯流暢,故事有情有趣,歌頌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倡導了人與人之間要真誠和友愛、互助和團結。教學時,要讓學生學出情趣。

  在本課教學中,我的設計理念是側重於讀,要求讀出感情;採用激疑、導疑、質疑、解疑等學習方式;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教學結合起來,最佳化教學結構;透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多媒體課件,發展學生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創設一些情景(如配樂朗讀、續編故事、演課本劇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掌握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解開懸念,知道會走路的樹原來是馴鹿一家。體會自然界美好的友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引導質疑探索,在讀文中釋疑。教師適當的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入境,感情朗讀中體會課文美好的意境。

  2、透過多種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對話朗讀中領略到小鳥與小馴鹿間的快樂和和諧,從而產生喜愛馴鹿和小鳥,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體會自然界的和諧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對話朗讀中領略到小鳥與小馴鹿間的快樂和和諧,知道會走路的樹原來是馴鹿一家,從而產生喜愛馴鹿和小鳥的感情。

  2、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續編故事。

  3、透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掛圖、動物卡片、動物頭飾、配樂。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匯入新課。

  這篇課文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故事是從一個春天的早晨開始的。

  1、播放音樂《清晨》,老師聲情並茂朗讀:“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裡走來走去。”

  2、你們聽到這美妙的音樂和老師的朗讀,腦子裡會想些什麼呢?請你們也來讀一讀,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會走路的樹”的美麗。

  二、精讀感悟,悟中生情。

  1、(師掛上馴鹿爸爸和小鳥圖)有一隻小鳥看到會走路的樹,十分好奇,它說了些什麼呢?指名讀小鳥說的話。(課件出示這句話)(教師要指導讀好對話,透過“爬、坐一坐”等詞語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小鳥好奇、急切的心情)

  2、“會走路的樹”聽了小鳥的話,是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請小朋友們認真的讀讀第二、三自然段,並畫出有關詞句。

  3、小組交流。把你畫下的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再議一議,你覺得小樹對小鳥怎樣呢?我們開個小小的讀書會,賽一賽,看誰能透過美妙的朗讀把小樹對小鳥的關心、愛護,以及他們之間的快樂相處讀出來。

  【穿插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情,讀出愛,讀出文字的精彩。以及馴鹿爸爸熱情、友善的態度。】

  4、想像說話訓練:(出示句子)“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2)啟發想像:假如你是這隻小鳥,你跟著小樹會走過哪些美麗的地方?見到過哪些有趣的東西?會知道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識?……(小組討論交流)

  【這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留有豐富的想象空間,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更要使學生理解鹿爸爸樂意幫助別人。】

  5、小組彙報,集體評議。

  只要想象合理,應尊重並鼓勵學生髮表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同時配上音樂。

  師小結:孩子們的想像力真豐富!因為小樹的熱情友好,使小鳥增長了許多知識,他們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們過著無比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齊讀第3自然段)

  6、情境創設:孩子們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樂。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開的一天。終於有一天,小鳥長大了,要飛往遠方過冬,他不得不與小樹告別。假如你是這隻小鳥,要離開“天天陪他”一起玩的小樹,這時,你的心情會如何呢?結合小鳥當時的心情,你們猜猜看,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請在4人小組裡說一說,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棒。也可以以同桌為單位,互相演一演。

  學生上臺說或表演,師生相機點評。

  老師:是呀。小鳥依依不捨地向小樹告別,飛向了遠方。(老師取下馴鹿爸爸和小鳥圖)

  【學生在充分自由的朗讀中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賽讀中培養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想像的說話訓練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三、表演體會,升化情感。

  1、情境創設:一年過去了,小鳥十分想念那棵會走路的小樹。春天一到,小鳥便追不急待地飛了回來。(貼小鳥圖)這時,一隻美麗的小鹿走了過來。(貼馴鹿兒子圖)當小鳥看到這隻美麗的小鹿時,他們之間會有怎樣一段有趣的對話呢,想了解嗎?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第5~9自然段。感受馴鹿兒子與小鳥相見的驚喜與激動。(學生自讀)

  師相機指導:

  抓住“常常提起”這個詞瞭解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鳥。體會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

  當小鳥知道小馴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時候,小鳥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師:是呀。小鳥終於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兒子,多麼激動,多麼高興!請孩子們3人為一組,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表演5~9自然段,最後評議,評選“最佳演員”。

  三人自由組合,邊表演邊朗讀。

  請3個學生到前面表演(分發頭飾),其餘小朋友觀看、評判。

  【教師的指導,加上學生的朗讀體會,以演促讀,使他們學得活潑、主動。這比教師灌輸的要記得牢。】

  四、放飛想象,續編故事。

  1、(出示課件)小馴鹿讓小鳥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裡快步走去,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展開你們的想像翅膀,看誰的故事編的最生動、有趣。(提示:體現出小鳥和小馴鹿一家那種真摯的友誼。)

  2.指名登臺表演將續編故事。

  【課文的結尾給學生們的思維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在續編故事中,訓練了思維,發展了語言,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擴充套件延伸,昇華了主題。】

  五、總結全文,課堂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小鳥與馴鹿的友好和快樂。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願意和它們交朋友嗎?你想對他們說什麼呢?

  是的,動物是那麼可愛,他們又是那麼友善,動物更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關愛他們,保護他們。

  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許多動物,它們和睦相處,過著幸福的生活。(多媒體出示動物和睦相處圖片)。既然動物們能和睦相處,我們人類也應該和睦相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說說你平時是怎樣和同學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

  六、拓展延伸,作業樂園。(選做)

  1、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小鹿 ( )的太陽

  ( )的小樹 ( )的陽光

  ( )的東西 ( )的草地

  2、寫近義詞。

  好奇( ) 告別( ) 特別( )大概( ) 美麗( ) 常常( )

  3、喜歡這樣的童話故事嗎?像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老師給大家推薦幾個。

  《小鳥和小熊》、《小鹿和小天鵝 》、《去年的樹》、《長不大的紅杉樹》 4、續講故事

  把自己續編的故事“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或你熟悉的人聽。

  板書設計:

  23會走路的樹

  / ̄ ̄ ̄ ̄ ̄爬 坐 ̄ ̄ ̄ ̄ ̄↘

  第一年 小鳥 小樹(鹿)

  ↖____帶 天天陪____/

  / ̄ ̄ ̄ ̄ ̄問 叫 ̄ ̄ ̄ ̄ ̄↘

  第二年 小鳥 小鹿

  ↖____抬起頭來激動___/

  教學反思

  1.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教師創設出種種情景,引導學生與文字不斷對話,積極主動地發掘文字的含義和感情,甚至超越文字創造意義,而教師充分理解、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營造出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2.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本課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材生動有趣的特點,把學習語文與學生生活實際(如續編小馴鹿帶小鳥回家的故事)、情感經驗和想象世界(如討論馴鹿爸爸帶小鳥去過什麼地方,看見了什麼有趣的東西)緊密聯絡起來,學生不僅學會了美麗的童話,還品味了優美的語言,而且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受到了美好情感的薰陶。

《走路》教學反思9

  讓“排隊走路”變得更有趣一些 時間過得真是飛快,似乎還沒從暑假恢復到工作狀態,便又將迎來寒假。儘管如此,其實今年的假期對我來說沒啥特別的感覺,暑假是非凡的忙碌,寒假又期待來的晚一些再晚一些,因為寒假的到來,意味著我的評職進入尾聲,面對即將來臨的“面試”,一頭霧水啊,不定的範圍,揪著的心。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面試前上交五年的考核材料及兩篇論文等業務考級正本副本所有材料,下週一交園裡公示,註定這個週末不清閒。從三月開始交報名表到現在將近一年的辛苦,還剩最後的一個半月,加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人們常說:從事幼教的人是幸福的。確實如此,每天和一撥天真爛漫的小不點在一起,聆聽他們童言稚語,和她們一起玩玩鬧鬧,再多的煩惱那時也會煙消雲散。我也樂意和孩子創造各種各樣的.快樂,享受各種快樂的瞬間。

  運動前,我們要從二層走向操場。4歲多的小不點們邁著緩慢的腳步一個跟著一個前行著。長長的隊伍總是讓活潑好動的他們趁機搗亂,頓時告狀聲不絕於耳,“xxx走出去了”“xxx推我了”……全班從我們教室走到操場最快的速度也得十分鐘,這十分鐘裡面他們要下樓梯,要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看到廚師辛勤的工作,面對很多很多的誘惑,並且日復一日地走此路程,能做到單純的“排隊走路”那得意志力多強的孩子。走出大廳後,又是一段彎彎的路。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走路呢?我開始尋找能讓走路變快樂的辦法。

  以前都是一個一個排隊走,因為隊伍太長,不便管理,後來改為兩兩小朋友手拉手,可用在一群合作能力較弱的中班幼兒身上,實在是反作用站上方,排不整齊啊。看到地上有線條,於是指定了兩條相距較近的線,讓一對一對的孩子們按著地上的線排隊,故意搗亂的仍然不在少數。

  第二天,我試著將遊戲融入排隊走路中。我指定了另外兩條相距較遠的線,讓孩子們嘗試能不能腳踩線還能和好朋友手拉手,於是歡樂的一幕出現了,孩子們都興奮地叉開腿手拉手,有的孩子興奮地叫著“這不是小黃鴨嗎?”(我們曾跳過《小黃鴨減肥操》)雖然都很滑稽,但孩子們很積極很快樂地也似乎很整齊地前行,我知道這條“路”不再無聊。

  第三天,一出大廳(大廳在教學樓的前門,操場在教學樓的後面,我們要從大廳出來,繞過教學樓到達操場),孩子們便自覺地學“小黃鴨’走路。可我明白,這不是最終目的,基本的有序排隊走路規則還是需要的。如何將孩子們的興趣轉化到我想要達成的目標上呢?於是,“變變變”的遊戲又被我巧妙地利用了。“變——變——變,變成中四班小朋友。”我向孩子們發出指令,孩子們出奇地全部安靜並神氣地齊步走。“變變變,變成小企鵝”“變變變,變回中四班小朋友”“變成大老虎、小花貓、小烏龜……”此時此刻,沒有一個孩子搗亂,全部靜靜地聽著我的指令。我深思:孩子的傾聽一定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如果她不願意聽,那一定是我們的內容對孩子沒興趣。

  操場到了。“真好玩,真好玩……”孩子們開心地笑著叫著,似乎並不過癮。我也覺得今天似乎走的快了好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關注了孩子的規則結果,忽視了孩子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是否享受到了快樂。一次簡單的僅僅十幾分鐘的走路就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的快樂,其他那麼多環節為什麼不能發揮老師的聰明才智真正讓孩子享受其中呢?一味的說教“排好隊,快站好”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有趣的小遊戲不僅更有利於規則習慣的養成,也能拉近師幼間的距離,明宇便是最好的證明。他從一開始的“你很醜不漂亮”到如今的“最漂亮,更漂亮。”從一開始的對我牴觸到如今總想拉我手,態度的轉變讓我堅信我的付出沒有白費。其實只要臉上充滿笑容,能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陪他們一起成長,在他們眼中都是最漂亮的。

  有時候我也會和他們撒撒嬌,假裝我也是四歲的娃,一起瘋一起鬧,或者鬧個“假彆扭”,哈哈。迴歸童心,享受快樂,也贏得了孩子們“最漂亮”的稱呼。

  小龍女坐地上低頭、發悶氣,我假裝過去看她,大聲對其他孩子說:“大家別過來啊,有隻小老虎要發威了,快躲遠點。”她抬頭看看,撅著嘴。“哎呦,不好了,小老虎要爆炸了,快跑。”我帶著其他孩子假裝逃跑。小龍女忽然間轉怒為樂哈哈大笑了,假裝成“老虎”來抓我們。幾分鐘過後,她已經和好朋友一起玩了,絲毫不見此前的不悅。天真的孩子簡單快樂。

  越說越跑題了,說再多,歸根結底,就是希望盡我的力,讓我的孩子們永遠快樂相伴,這樣才不枉我的名“快樂孩子王”。

  當然涉及到安全規則,我是絕不手軟。這周發生了好幾次自說自話的事情。

  一次是一個孩子流鼻血,蹬蹬蹬,五個孩子跑到二樓教室,站在陽臺上狂叫。我很生氣。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沒有經過老師同意就私自離開,何況教室裡根本沒有其他老師。萬一發生什麼事情?嚴厲教育一番是必須的,還得殺雞給猴看。安全,馬虎不得啊。

  一次是某個孩子因為角色遊戲中找不到自己的職位便私自跑回教室待著。之前也有一個角色遊戲時溜號的。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決徵得老師的同意,還是有孩子做不到。面對這些固執任性的孩子,除了嚴厲的教育耐心地開導解釋,還得一雙犀利的眼睛,時刻盯著。

  還有一次更是後怕。幾個調皮孩子在拍皮球的間隙跑去扔操場中間的小石子玩,還砸到了保育員阿姨的頭上,萬一要是砸到要緊地方或者砸到小朋友,後果不堪設想啊。對於這些調皮孩子的就得采取換位思考和適當的懲罰策略,實在太危險了。

  帶著這麼多娃,腦袋裡天天繃著一根玄,絲毫不敢放鬆。

《走路》教學反思10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它講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深厚的友誼。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課文的內容,作為這個故事的開始。動畫的出示、音樂的渲染,富有感染力的引語,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走入了情境。

  讀,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小樹與小鳥之間那美好的交往時,我讓學生透過讀、體會,找出重點詞語來朗讀,學生透過讀課文,從“好一會兒、送、天天”等詞語中體會出小樹對小鳥的熱情、喜愛、關心。我引導學生從“當然可以。來吧!”這句話中體會小樹答應得多麼爽快、乾脆和熱情。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馴鹿兒子與小鳥相見時的驚喜與激動,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叫、激動、”來體會、朗讀之外,我還抓住了小鹿說的話,加上了語氣詞,並讓學生也試著加語氣詞來來指導學生朗讀,產生了不錯的效果,感受到小鹿認出小鳥時的驚喜、開心與激動。

  這節課中,我還安排了好幾處說話訓練,如“小樹帶著小鳥來到 ,看到 。”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說一說,來感受小樹和小鳥之間相處得十分快樂、融洽。從而讀出這種感覺。又如“小鳥和小樹告別了,會說些什麼呢?”透過角色對話,讓學生體會到小鳥和小樹之間那戀戀不捨的告別之情和深厚的友誼,為理解全文,朗讀全文,打下感情基調。課文最後 “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引導學生想象他門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讓學生續編下去。不僅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讓學生在對話中實現對課文內容的提升。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還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出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但是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說小樹和小鹿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出示的句式把學生的思維框死了,學生不能充分展開想象,只是停留在了膚淺的表面,其實完全可以讓學生自由去想象,可以把有趣的地方說出來,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開啟,說出來的內容,相信會更有深度。

《走路》教學反思11

  活動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爺爺、奶奶、爸爸、媽 媽的掌上明珠,缺少合作意識。為此設計此次活動,在發展幼兒動作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並透過遊戲是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做韻律操;以“蜈蚣學走路”為情節,練習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動作;提高難度,練習腳受束縛向前走的動作。

  透過活動,幼兒對角色扮演很有興趣,在練習合作走的過程中,幼兒由“失敗”到“成功”,體驗到了遊戲的樂趣,總結了經驗。透過情景設定,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集體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分組比賽的時候,老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只想比賽取得好成績而忽略了動作的一致性,發生失去平衡摔倒的現象。

  總之,這節課孩子們很活躍,真正做到了在遊戲中學知識。

  附:蜈蚣走路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多人合作運動走的技能,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不怕困難,互相協作的品質。

  活動準備

  1、音樂:一起走

  2、長鬆緊帶墊子,拱形門,椅子。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韻律操。 二、學習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動作。

  1、小蜈蚣學走路

  兩人為一隻小蜈蚣,練習向前走,並能配上口令:

  “左右左”、“一二一”。

  2、蜈蚣長大

  練習三人、四人、五人走,要求動作協調,步伐一致。

  告訴他們,小蜈蚣可以站著走,還可以蹲著走,大家試一試。

  3、幼兒連在一起,沿場地走一圈,並配上兒歌

  小蜈蚣,學走路,

  許多隻腳不打架,

  喊聲口令齊步走,

  一二一,向前走”。

  三、練習腳受束縛向前走的動作。

  1、出示腳環,講解戴法。

  2、幼兒五人一組,戴上腳環,練習走路。

  要求步伐一致,注意安全。

  四、蜈蚣練本領

  1、設計三個情景:草地(軟墊)、山洞(拱形門)、樹林(椅子)。

  2、幼兒依次練習,教師給予指導。、

  五、蜈蚣走路比賽

  五人一組,分成四組,過草地,鑽山洞,繞樹林,

  比賽哪組走得最快,最穩。

  六、做放鬆動作。

  坐在墊上,解下腳環。

  七、活動評價

《走路》教學反思12

  原文:

  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裡走來走去。小鳥看見了,好奇地問:“你能讓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嗎?”

  “當然可以。來吧!”小樹帶著小鳥玩了好一會兒,才把小鳥送回家。

  從這以後,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終天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方……

  第二年春天,小鳥又回來了。一頭美麗的小鹿走了過來,金色的角在陽光下顯得特別好看。

  “你也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嗎?”小鳥問。

  “對呀,人們都叫我馴鹿。”小馴鹿抬起頭來,“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隻小鳥吧?”

  “去年的那棵樹,原來是你的爸爸呀!”小鳥叫起來。

  “是的!是的!”小馴鹿也激動起來。他讓小鳥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好。

  教學準備:

  光碟、卡片、頭飾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疑匯入,激發興趣

  1、板書、樹。齊讀

  2、你們知道有哪些樹呢?

  3、你們知道這種樹嗎?(板書:會走路的樹)

  交流: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這是個多麼有趣的故事啊!它就在我們的語文書上,讓我們再來看看書,自己讀讀。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自讀要求:

  (1)藉助拼音,通讀課文。

  (2)畫出詞語,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想象字義。

  2、同桌合作,互讀互評:一讀的時候是否注意到了生字的字音,二是否把句子讀通順了。

  3、交流合作情況,推薦出幾名代表朗讀全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童話講了幾年的事?提到了哪些小動物?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交流:這個故事寫了幾年的事?講了哪幾個小動物?

  2、可以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選出舉手最多的小組讀第一部分。

  3、精讀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寫了什麼?

  (2)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小組討論:剛開始他們認識嗎?是怎麼認識的?認識後他們又做了些什麼?

  (3)合上書本,交流討論結果。

  (4)從這第一天的交往中,小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為什麼?

  (5)帶著理解,用美妙的朗讀來表現小鳥和小樹的對話。

  (6)過渡:馴鹿不光是第一天對小鳥這麼友好、親切,在以後的日子裡,他還天天陪小鳥呢!

  (7)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8)他帶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們能想象一下他們去了哪裡呢,看見了什麼有趣的東西嗎?

  (9)交流

  4、小結:小朋友設想的真好。是啊,這隻剛出生的小鳥和這棵友好的小樹,玩了許多的地方,見識了各種有趣的東西,它們相處的多好呀!後來發生什麼事了呢?下節課我們再學。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初步學習了課文,並仔細閱讀了第一部分。請小朋友回憶一下,第一部分講了些什麼?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過渡:終於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小鳥和這棵樹不得不分開,因為小鳥要——飛往遠方過冬。於是,小鳥和這棵樹告別,你們猜猜看,他們會說些什麼呢?以同桌為單位,互相演一演。

  1、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老師相機點評、引導

  2、雖然這隻小鳥長大了,可是,它知道天天陪它的那棵會走路的樹是誰了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

  3、結合小鳥當時的心情,指導訓練第六自然段小鳥的問話。

  4、這棵會走路的樹又是怎麼說的呢?齊讀第七自然段。

  5、從小訓鹿的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小鳥聽了恍然大悟,而且他還非常——激動、興奮。誰來噹噹這隻激動的小鳥?

  能夠見到久違老友的兒子,這是多麼巧的事情啊!小鳥興奮極了,小馴鹿也特別激動,你知道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嗎?

  三個小朋友為一組,自由結合,分角色朗讀表演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三個學生到前面表演,其餘小朋友觀看、評判。

  三、續講故事,激發潛能

  1、小馴鹿讓小鳥停在它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裡快步走去,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小朋友想一想,看誰編的故事最吸引人。

  2、續講故事

  3、總結:大自然美好而和諧,它像萬花筒,為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故事。我們恩能幹的小朋友們,你們煽動想象的翅膀,編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謝謝你們!還有的小朋友也許會說:我們還想編出更多的故事呢,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回家後,繼續設計屬於自己的童話城堡,請可愛的動物們去做客。然後把你編的故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剩下的生字,能複述課文。

  完成《習字冊》

  一、故事交流大會

  1、匯入:上節課,我們有幾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故事。由於時間限制,其他小朋友的還沒有來得及展示。現在,就請你們把你童話城堡裡的動物們請出來亮亮相吧?

  2、學生四人一小組,交流自己續編的故事,並推選出一位講的的。

  3、交流

  二、識寫比賽

  1、出示:“晨、奇、陪、趣、麗、角、概、激。”(認讀)

  2、描筆順,邊描邊想

  3、集體交流,1分鐘快速記憶。

  4、簡單檢查,比比誰記得最快、最準。

  5、《習字冊》描紅、仿影、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它講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深厚的友誼。這是個極有情趣的故事,從字裡行間、文字背後都能讀出各種有趣、生動的畫面。

  正好我中心校要驗收教師對24字模式的進展情況,於是我選擇我的孩子們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我的總體設計貫穿一個“讀”,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透過這個故事讀出兩個小動物之間純潔、美好的友誼。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情境:現在老師已經變成了魔術師,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和老師說“我變變變”,知道你現在變成什麼了嗎?同學們有的說變成了美麗的小樹,有的說變成了小馴鹿,有的說變成了小馴鹿的爸爸。抓住這個挈機我讓他們讀課文1至4段,這樣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走入了情境。我讓學生一邊讀著“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裡走來走去”這句話,一邊質疑,學生帶著疑問,提出問題:“小樹怎麼會走來走去?小樹怎麼是金色的?小樹怎麼不長樹葉?”勾起了學生的好奇之情,並且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小鳥的身上,小鳥此時對看到的一切就是如此的好奇,從而帶著自己的親身體驗朗讀好小鳥的問話,讀出好奇的語氣,從而有助於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慾望。

  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馴鹿兒子與小鳥相見時的驚喜與激動,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叫、激動、”來體會、朗讀之外,我還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演一演,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另人難以置信,他們不僅加上了自己的動作,還把文中的話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產生了不錯的效果,感受到小鹿認出小鳥時的驚喜、開心與激動。

  這節課中,我還安排了好幾處說話訓練,如“小樹帶著小鳥來到————,看到————。”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說一說,來感受小樹和小鳥之間相處得十分快樂、融洽。從而讀出這種感覺。課文最後“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引導學生想象他門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讓學生續編下去。不僅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讓學生在對話中實現對課文內容的提升。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但是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整節課學生朗讀很到位了,所以不必花太多時間一直讀,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寫字指導,今後我自己一定要在寫字這方面多下工夫。

《走路》教學反思13

  在教學《會走路的樹》這篇課文時,學習第三節時,我穿插了想象說話,出示幾幅圖片,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小樹帶著小鳥去了,看(聽)到了。

  這樣根據圖片或自由想象,進行說話練習,感受馴鹿和小鳥一起玩耍時的愉快,體會它們之間的友誼。引導學生勤于思,敢於說,能夠說出比較完整的一句話,訓練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條理性,讓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逐漸掌握表達技巧,慢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完課文,我出示了一幅色彩鮮豔的圖片: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我先引導學生說一說: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它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再讓幾個學生戴上頭飾入情入境地演一演。

  整堂課,我努力改進教學策略,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重視在活動、遊戲中學習,指導學生透過讀、想、說、演、寫等途徑,紮實地練好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功,在這個想象說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和創造性得到了鍛鍊,同時也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走路》教學反思14

  本次活動總體來說是達到了活動目標中提出的教育任務,本來這是一節單純的音樂創作活動,活動內容很單一,我們班是新中班,小朋友的發展水平較低,對單一的活動會感到枯燥乏味,針對這一情況,我又將數學和美術融合在一起,使幼兒動靜交替,增強了他們的活動興趣。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幼兒換了一間教室上課,再加上來了一些陌生的老師觀課,他們的情緒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壓抑,表現得積極性不是很高。在操作上想象空間還沒有完全開啟,受到一定的侷限。課後可以用區角動予以彌補。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這方面的知識,豐富這方面的內容。

《走路》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蘊涵豐富的童話故事,跟隨作者的文字,你會走進一個和諧相處、充滿無限情誼的自然界的角落。題目本身就能引起人們很多的聯想,生活的經驗和文字產生的碰撞激起求知的慾望。

  課文分兩部分,一根“情”線緊緊貫穿全文。第一部分是春天的早晨,小鳥和小樹的初遇。在小鳥看來,那“小樹”是金色的,又回“走來走去”,便產生了好奇,而小樹則表現了出乎小鳥意料的關愛之情,不但同意了小鳥的要求,還帶著它去過許多地方,看到了許多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小鳥和小樹的重逢。不過與前次不同的是小鳥長成了大鳥,它能感到出現在面前的不是金色的小樹而是美麗的小鹿,不是樹的枝杈而是金色的鹿角。小樹也變了,它是原來的大鹿的兒子。按理說,它們也是初識,但“會走路的樹”則勾起了他們的舊情,“你也是”、“你大概就是”這些話表現了他們隱藏在心中的懷念之情。接下來他們有一段對話,其中“叫起來”、“激動起來”,是感情的噴薄而出。完全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裡,重敘舊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本人透過上課發現了有如下反思之處:

  一、“問題”牽引課堂

  我在教學時力求突破課文的這兩個難點來進行的:一是感悟馴鹿和小鳥的“情”;二是理解“會走路的樹”到底是什麼?為了達到目標、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問答,理解。綜觀我的全課堂,都是以問題匯入,並用問題牢牢地牽住了整個課堂,同查也牽住了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第1小節時,我用這兩個問題匯入:小鳥在樹林裡看到了奇怪地一幕是什麼呢?小鳥為什麼感到很奇怪?學習2、3小節時,用的是小樹答應小鳥了嗎?你覺得小樹對小鳥怎樣?學習5~9小節時問同學:小鳥回來後看到了什麼?它找到了“會走路的樹了嗎”?“會走路的樹”到底是什麼呢?

  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它們的作用都是我想來匯入下面的課文,讓學生去讀課文。其實這些問題有的小朋友在讀過一遍課文後就已經能回答了,而我還在這裡卻作為課文研究的重點讓學生在讀中找答案。課堂上看似熱鬧了,但多是淺層次的“碎問碎答”,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力得不到鍛鍊,只會是高耗低效。不僅如此,仔細研究我的問題,發現有的問題意思都一樣的,而我還在課上要求了一遍又一遍。我的課堂已進入了專家們所說的新課程教學課堂誤區之一:以問題牽引全文。經過陳校長的評課點撥,我覺得我以後上課還是要多注意,儘量不要用問題來引入下文。其實有些問題完全可以換一種說話的方式,也可以達到引入下文的效果。問題上課並不是不需要,要善於設定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提問應該能促進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應該具有挑戰性,激起學生思維風暴:或豁然開朗,或浮想聯翩、或悠然心會,或怦然心動,或各抒己見,或敏於發現……從而培養它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開啟學生的心智。

  二、說話設計脫離生活實際。

  語文是生活的形式,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憑藉語言文字理解、學習、享受生活,交流、記錄、表達生活。我在課堂中為體現這一理念,在教學“小鳥跟著小樹到了許多地方,看到了許多有趣的東西”這句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訓練:小鳥跟著小樹到了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他們的想象,把他們的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透過文字來表述出來。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為降低難度我出示了一幅大海的圖畫,讓他們看著畫面說一說。備課時只顧重視自己的設計與理念相匹配,而忘了最根本的與生活實際相符合。馴鹿和小鳥生活在樹林裡,而且它們當時又那麼小,它們的生活範圍只可能是在那一片樹林,它們到達的地方也只有可能的樹林裡的小溪邊,可能看到小熊、小猴等……而我卻出示了一幅它們不可能達到的地方:大海,從而給學生以一個錯誤的導向,接下來有的學生說它們來到了草原,來到了沙漠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脫離了生活的實際。

  而我也在錯誤中也深深地體會到:教學是一項嚴謹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我們在課上說的每句話,每個詞,出示的每一樣東西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因為這些都有可能影響我們孩子的一生。

  三、教學設計偏離重點

  我在教學設計時把重點放在感悟小鹿和小鳥的友情和理解“會走路的樹”上,而忽視了低年級段的最重要的一個重點:識字和寫字。沒有寫字的閱讀教學不是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在我的課上只重視學生朗讀、理解、感悟課文,當一節課結束時還沒來得及識字寫字。試問,這樣的低年級閱讀課合格嗎?

  一次公開課,讓我發現了我許多不足,也學到了很多很多。上課的過程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