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食品有優劣之分,知道不能隨便吃東西。
2、知道一些辨別優劣食品的方法。
3、知道要到正規的商家購買食品,不能在小攤販上購買不正規的食品。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帶小零食。
2、準備對比性較強的兩種食品。
3、由劣質食品引起幼兒生病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匯入。
提問:1、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生病了)
2、為什麼會生病呢?
匯入故事《貪吃的毛毛》
二、教師講述故事《貪吃的毛毛》
邊看圖片邊講述,講完後提問:
1、毛毛怎麼了?(生病了)
2、為什麼會生病呢?(亂吃東西)
3、他吃的東西在哪兒買的?(小攤販上)
4、他都買了哪些食品?(劣質的泡麵,沒有生產日期的果凍,麵包,還有一些黑黑的辣絲等)
5、這些東西能吃嗎?為什麼?
6、醫生對毛毛是怎麼說的?(毛毛的病是他貪吃,亂吃造成的,小朋友要吃乾淨有營養的食品,不能購買小攤販上的“三無”產品,吃了不乾淨或細菌超標的食品就會引起人的身體不適的)
7、毛毛後來是怎麼做的?(再也不多吃亂吃東西了)
三、怎樣辨別小食品的優劣呢?
教師出示一件劣質的小食品和一件正規廠家生產的小食品,引導幼兒觀看:
1、看外包裝圖案。(是否鮮豔清晰)
2、看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
3、看裡面的物品,優劣進行比較。
4、比較這些物品的購買處。
教師小結簡單的辨別食品優劣的方法。
四、幼兒拿出自己帶來的小食品。
1、引導幼兒檢視外包裝,進行初步辨別。
2、開啟以後,看,聞。
3、介紹自己小食品的購買處。
五,教師總結
劣質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如何辨別食品的優劣以及如何購買優質食品。
六、品嚐帶來的優質食品,將劣質的食品扔進垃圾桶。
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2
健康活動:食物的旅行
活動背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為孩子提供的飲食也越來越富有營養,但依然有許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飯,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證,原因是許多幼兒有一些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如:不吃早飯、大量喝飲料、吃冷飲、不定時大便等。為了使孩子們明白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學習保護自己的健康,我創編了《小豆子的旅行》教材並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電腦製作《小豆子的旅行》(或圖片及小豆子旅行的故事錄音)
(2)健康知識卡片、消化圖、自制健康行為棋
活動過程:
一、觀看“小豆子的旅行”,瞭解各器官的功能
今天,有顆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會看到些什麼,裡面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小豆子來告訴我們。
(1)放第一段食物從口腔到食管的動畫。
提問:小豆子從哪裡進去?看到了什麼?
(2)放第二段,瞭解胃的功能。
提問:胃有什麼作用?
小豆子在胃裡還看見了什麼?
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胃呢?
小結:以後我們要注意,少吃冷、硬的東西,少吃零食,不吃不乾淨的東西,不能吃得太飽,也不能餓壞了胃,要吃飽早飯少喝冷飲。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讓幼兒在瞭解胃的功能的基礎上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會使胃生病。)
(3)放第三段,提問:小豆子到哪裡去?(小腸)小腸有什麼用呢?
小豆子在小腸裡看到些什麼呢?
小豆子為什麼沒有從小門裡出去呢?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讓幼兒知道食物沒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
(4)第四段錄音。
提問:小豆子又到了哪裡呢?
大腸裡都是些什麼呢?什麼叫
殘渣?能不能讓殘渣長時間在體內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定時大便。
二、分組找順序排圖
我們知道了每個消化器官的用處,現在,老師為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套圖片分別表示每個消化器官的工作情況,請各組小朋友合作,按照剛才小豆子旅行的順序排列出來。然後,講一講為什麼這樣排?
(圖略)
在觀察圖片基礎上討論如何保護各消化器官
例:(1)如何保護牙齒,保持牙齒的鋒利。
(2)食管旁邊有一把小鎖,平時是關閉。如邊吃飯邊講,就會把食物嗆入氣管。
(3)大腸裡的殘渣都是些髒的東西,所以大便以後要洗手。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透過形象的圖片進一步瞭解各器官的功能及消化的順序。)
三、進行健康知識有獎搶答活動,把幼兒分成四隊。
準備些圖片,上面有的行為是對的,有的是錯的,當教師出示圖片時馬上搶答對還是錯?為什麼?回答得又多又對者為優勝。
內容有:小攤下吃東西、喝酒。運動後馬上喝水,飯後劇烈運動,吃湯飽飯等。
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以及安全標誌。
2、能仔細觀察、分析哪些食品時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隱患。
3、在生活中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剋制自己,少吃零食。
活動準備
1、各種食品包裝袋及瓶、罐。
2、黴變及變質的食品若干。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活動匯入,談話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注意過食品包裝上的安全資訊呢?在正規超市買的食品外包裝上會有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誌,你們知道嗎?
2、活動展開:觀看教學掛圖。
(1)觀看教學掛圖,認識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記。
①教師出示掛圖上的生產日期及安全標誌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辨認。
教師提問:圖中的食品包裝袋和牛奶瓶上有什麼數字和圖案?它們有什麼用?
②教師給出正確答案:這是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安全標記。它們可以告訴我們所購買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時安全的,過了保質期就壞掉了,吃了可能會生病。有安全標誌的食品是安全的,沒有安全標誌的食品最好不要購買。和爸爸媽媽去買食品,可以提醒他們注意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安全標誌。如果你不會計算保質期到什麼時候,可以問問身邊的大人。
(2)觀看教學掛圖,學習分辨變質食品的正確方法。
①教師出示掛圖上其他三幅圖片。
教師提問:麵包上面有什麼,還能吃嗎?開封后擱了一段時間的食品怎樣才能知道有沒有變質呢?牛奶、豆漿能在溫室下放很久嗎?
②請學生回答,大家評論。
③教師小結:在吃食物之前,我們要確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細地觀察一下有沒有黴點,是不是變色了,還可以用鼻子聞聞有沒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顏色和味道改變,就說明這個食物壞掉了,不能吃了。新鮮牛奶、豆漿在室溫下不能放太久。
3、活動展開:實地觀察分辨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隱患。
①師:我這裡有一些食品的包裝以及各種食品,請小朋友來當食品檢驗員,檢查一下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不安全。
②每次請3~5名學生,並集體檢查討論。
③討論零食中的安全隱患,剋制自己,少吃或不吃零食。
教師小結:所以,小朋友們要少吃或不吃這樣的零食,才會健康成長。
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4
活動目標:
1、觀察食品發黴變質的過程。
2、知道發黴的食品是不能吃的。
3、培養持續科學探究的興趣。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發黴了》、白麵包數片、盤子、保鮮膜、水、冰箱、顯微鏡、紙、蠟筆、白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發黴了》,
集體討論:
這些是什麼食物?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你是怎麼知道這些食物發黴了呢?
發黴的食物還可以吃嗎?為什麼?
2、請幼兒分組進行試驗:
將一片乾麵包和一片噴過水的麵包分別放在盤子裡,用保鮮膜封起來,在上面貼上標籤,寫上日期。
將乾麵包和噴過水的麵包一起放在科學活動區。
為每一位幼兒提供一份“實驗觀察記錄表”,提醒幼兒每天去觀察麵包是什麼樣子的,顏色有什麼變化,按照日期記錄下來。
3、等麵包過幾天后出現黑黑的黴菌,請幼兒一起分享他的觀察與發現,並一起算算第幾天開始發黴的,將天數記錄下來
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食品袋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要食用新鮮的食品。
2、瞭解幾種常見的儲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凍、乾燥、罐裝等。
3、瞭解食品的保質期及它的作用,知道應該在保質期內實用食品,激發幼兒的食品衛生意識。
活動準備:
數個食品外包(多品種),牛奶包裝,教室裡面的各種廢舊物品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初步瞭解事物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1、談話匯入師:老師今天的身體有點不舒服,我的肚子有點疼,你們知道怎麼回事嗎?
(幼兒猜測)其實,我是吃壞了東西了,哎,昨天的時候,老師和好朋友出去玩,買了一些牛奶喝了,誰知道牛奶是過期的,所以,老師的肚子現在還疼呢。吃了過期的東西會不舒服的,會生病的。老師是怎麼知道吃過的牛奶是過期的呢?你知道怎樣才能讓食物保持新鮮呢?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二、教師組織幼兒觀察大家事先收集的食品外包裝。
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食品袋上有什麼?包裝上為什麼要註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小結: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生的食物。
三、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食品儲存方法的調查。
教師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四、觀察感知哪些食品有保質期啊?看看我們的教室裡面哪些東西有保質期啊?
你在哪裡找到保質期?
師生小結:一般來說,飲料的保質期都在哪裡?(瓶口上)盒子包裝的保質期在哪裡啊?(盒子底部)口袋食品的保質期在哪裡啊?(口袋邊上)原來他們的位置都不一樣的啊(師:那保質期的時間是不是都是一樣的呢?回家的時候你們看看再告訴我。)
五、總結:
我們知道食品袋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作用,所以我們買東西要認真看保質期和生產日期。也瞭解幾種常見的儲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凍、乾燥、罐裝等。
食品的安全教育教案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食品汙染的知識,使學生了解食品中毒的知識。
2、學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及預防措施。
教學重點:
對食品汙染和中毒的預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裡,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談談食品安全要注意什麼?
1、正確洗手,是飲食安全第一步。
“溼、擦、搓、捧、幹”,人人飯前便後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邊飲食、零食拒入口,疾病遠離我。
3、不買包裝不完整、標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購買眼睛、鱗片明亮有光澤、肉質有彈性、無腥臭味的魚;呈粉紅色具彈性的肉;絕不買頭、腳部以及尾扇部變黑、頭部快脫落的蝦。
5、防交叉汙染:買回家中的食物,應分類分割槽貯放;烹調時,生、熟食分開處理,保持餐具與食器清潔。
6、禽畜類食物先除去內臟、清洗,並依每餐份量個別包裝存放冰箱;蔬菜去汙、除爛葉,不以一般報紙(可用白報紙)包裹置冰箱內,防油墨食入體內有礙健康。
三、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食品衛生習慣。
1、夠買食品時要進行選擇和鑑別,不購買“三無食品”。就是沒有商標的食品不能買;沒有生產日期的食品不能買;沒有廠址的食品不能買。天氣炎熱,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敗變質,一旦不注意易發生食品中毒,故烹調及儲存食物時應特別注意衛生,尤其是廚房環境設施衛生、個人衛生及食品原材料調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藥預防外,食療也是方便可行的選擇。一根白蘿蔔、半個橘子皮、三片生薑、兩段蔥白、一綹香菜,煲湯全家喝,就能夠達到增強呼吸道防護能力的作用。
四、發生身體不適怎麼辦?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飲水。立即喝下大量潔淨水,稀釋毒素。
3、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儘可能將胃裡的食物吐出。
4、用塑膠袋留好嘔吐物或糞便,送醫院檢查,以便於診斷。
5、出現脫水症狀(如皮膚起皺、心率加快等),應儘快將中毒病人送往附近醫院救治。
五、小結:
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想法及時地和同學進行了交流。透過這次班會,我們大家都懂得了亂吃不衛生的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的道理。同學們也都表達今後不再亂買零食的決心。
透過討論,我們知道了如何去選購安全的食品,並練習了怎樣洗手。希望每位同學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大腦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