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端午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端午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端午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透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裡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嚐粽子,並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小班端午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影和圖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裡經常看見大人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為了什麼?
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麼樣的?人們在怎樣划龍舟的?一邊划龍舟還做些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綠色的粽子裡面有什麼?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包出來的?
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什麼樣的粽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4、品嚐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話題。接著透過觀看卡通影片,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最後透過觀看賽龍舟影片,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小班端午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titi和ta的節奏,區別拍子和節奏。
2、感受民族藝術美感,瞭解民族節日。
3、在情境律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CD、錄音機、打棒人手一份、圖譜一張、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1、師:小老鼠在河邊遇見了龍舟爺爺,就問龍舟爺爺:“什麼是端午節?”
2、瞭解和感受民族節日的氣氛
教師根據圖片中的粽子、香包、龍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二、透過學習兒歌感知節拍和節奏
1、語詞律動
師:說著說著小老鼠就唱起了好聽的兒謠,你聽……
(配合音樂做律動,初次感知兒謠,教師做,幼兒模仿)!
2、感知拍子
師:老師每到一句都會點一個地方哦,你們跟著我做哦!
幼兒隨教師肢體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點。
3、感知節奏,××
(1)師:我們一起來幫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據節奏拍手,及肢體各部位的創編)
(2)感知節奏,感知titi和ta的節奏教師畫十六宮格,並畫上節奏,認識titi和ta
(師幼共點十六宮格,感知節奏×和××)
三、樂器感知
1、介紹樂器——打棒
師:這個樂器叫什麼名字?能發出什麼聲音?
(介紹打棒的正確用法及音色特點)
2、利用樂器干支節奏及拍子
(1)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節奏
四、律動,匯出活動
師: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去過端午節吧!
(教師念兒歌,做語詞律動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