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拿來主義》的教案模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拿來主義》的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拿來主義》的教案1
教材分析
現在學生學習《主義》有何意義讓學生從文字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延伸到書籍與網路,延伸到個人能力與素養的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該文難以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多閱讀,瞭解國家開放政策,該引進什麼,不該引進什麼。
教學重點
理解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如何“拿來”。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
領略形象化的說理的妙處,品味語言背後的深層意味;
吸取思想精華,學習智慧地“拿來”,嘗試理智地“拿來”。
教學基本設計
1、三問貫串——以三個“?”(什麼叫拿來主義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怎麼樣實行拿來主義)為經,以論證方法和語言特點賞析為緯,構建一個“點面結合”的教學網路。
2、三法突破——將“語言品味”作為重點,運用“形象還原比較法”、自主賞析、質疑解疑來進行突破。
3、三點拓展——思考“拿來”,服務現實;閱讀名作,嘗試“拿來”;開展辯論,明辨“拿來”。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激趣匯入。
魯迅先生曾說:“在風沙撲面,狼虎成群的時候”,雜文是“匕首和投槍,要鋒利而切實”,是“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也“是在對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這是他對現代雜文的作用所作的準確而精闢的說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雜文的典型之作《拿來主義》,和作者一起“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
二、:運用方法,巧析思路——什麼叫拿來主義
1、標題是“拿來主義”,自讀兩遍,你能讀出什麼問題嗎
生:拿來主義是什麼
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
怎麼樣實行拿來主義
人稱雜文是議論文的變體,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結構全文的。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據文體
2、文章沒有直接的話語闡述何為“拿來主義”,文章哪些段落闡述“為什麼拿來”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明確:1-7自然段,根據“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來判斷,“所以“,表示前面幾段是在闡述原因,這叫因果論證法。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尋找標誌
3、哪幾個段闡述“怎樣拿來”,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明確:第8、9自然段。“拿來主義者全不這樣的”,“他佔有,挑選”。
小結: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關鍵
合併同類
二、:對比分析,學習論證——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
1、提出問題:請你速讀第一部分,嘗試用一句話闡述,作者認為,為什麼要拿來
對於這個問題,未深入研讀文字的學生可能答不上來,
2、丟擲第2個問題:在闡述拿來主義之時,作者闡述了哪幾個主義這幾個主義的主體是誰,各有什麼表現,實質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危害
默讀文章,小組討論,填寫表格。
主義
主體
表現
實質
危害
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
送來主義
3、文章主體是闡述拿來主義,為什麼還要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與送來主義
明確手法:先破後立、破立結合,形成對比,作下鋪墊。
(正因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行不通,都有害於中國文化,甚至導致誤國亡國,所以要拿來。)
三、還原比較,揣摩喻證——怎麼樣實行拿來主義
1、齊讀第8、9段。
2、還原。將比喻論證還原為抽象的平實的道理。
(設計說明
①還原目的:一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下,明白比喻論證中闡述的道理,二是領略比喻論證的妙處。
②知識基礎:學生學過《寡人之於國也》與《勸學》,對“比喻論證”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認識。
③基本方法:教師引導示範後,小組討論完成。)
3、對比。
還原後大致如:有人對國內外的文化遺產不敢接觸、不敢選擇,這樣的人是懦弱無能的;有人全盤否定,盲目排外,這樣的人是昏頭昏腦的;而有的人卻全部接受,崇洋媚外,這樣的人是廢物一個,“拿來主義”是全不這樣的。
他先是佔有,然後挑選。對於……
比較後明確:比喻論證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尋味,使讀者為之折服。
4、創新。
嘗試用其他的比喻來說明這些道理。讓學生各抒己見,請學生作評委,評出“創意獎”。
拋磚引玉:也可將“對待文化遺產”用“使用大河裡的水”來打比方
……
5、拓展。
用比喻的方法論證下列觀點:對外開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東西乘虛而入。
拋磚引玉:給窗戶裝紗窗
給電腦裝防火牆。
……
四、“拿來”精華,延伸拓展。
思考:現代社會“拿來主義”又有什麼新的內涵試舉一例說明“拿來主義”在個人生活、國家事務中的運用。
教學反思:
一、對於核心價值的突破。我將《拿來主義》的核心價值定位在“語言的形象化表達與深層意味”上,對於“形象化表達”,採用“形象——還原——比較法”進行突破,也就是讓學生找到運用比喻論證的句子後,將它們還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說法,再與原來的形象化的說法來比較,當然,這不是我的首創,我是從鄭桂華老師教《吶喊自序》中得到啟發,“拿來”而已。對於“深層意味”的把握,主要採用示範賞析、自主賞析、和質疑解疑三個方法來完成。以“語言”為核心而又不停留於“語言”上,從“為文”探討“為人”,提倡“語言是胸懷與智慧的表現”!
二、強調生活性。我設計了三道拓展延伸題:思考——閱讀——辯論三部曲,從文字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延伸到書籍與網路,延伸到個人能力與素養的發展,目的都是為語文學習引進活水,讓學習與生活接軌,讓“課本只是例子”。
三、強調預設與生成。過分強調預設,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只會禁錮了課堂,禁錮了思維。在設計中我為學生的生成留出了時間與空間,如探究“刪去第2段與第5段可不可以”,對“大宅子”等比喻論證的創新,還有對富有意味的語句的賞析與質疑,為課堂創造“可以預設的精彩”。
語文《拿來主義》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1——7段
教學步驟:
多媒體展示排除法解題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問題1: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麼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快速閱讀《拿來主義》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選項”一一找出來。
明確:①閉關主義②送去主義③聽憑送來④自己來拿。
問題2:那麼,什麼是“閉關主義”呢?作者是怎麼否定它的?
明確:“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就是“閉關主義”。作者用“給槍炮打破了大門”“又碰了一串釘子”予以否定。
問題3:“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作者這樣說有依據嗎?
明確: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
問題4:這是例證法。那麼是怎樣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透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問題5:“送來”的都是些什麼東西?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問題6:這種“送來”的本質是什麼呢?
明確:傾銷商品和文化侵略。
問題7:模仿多媒體展示的排除法,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送去主義,或聽憑送來,或自己來拿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來拿
問題8:1——7段論證的是什麼問題?
明確:論證為什麼要“拿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8——9段
教學步驟:
(一)問題1:8——9段論證“怎樣‘拿來’”。其中,“大宅子”比喻什麼?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⑴“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⑵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有: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④拿來主義佔有,挑選
問題2:聯絡“大宅子”這個比喻,說說前三種態度和方法究竟分別是什麼意思。
明確:前三種態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鑑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問題3:第9段藉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佔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麼表達?
明確:有害無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處的(即“”),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問題4:拿來主義究竟怎麼“佔有,挑選”?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度和方法同樣適合於本國的文化遺產。
問題5:模仿歸納1——7段論證思路的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繼承
(二)練習:
話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要求: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對上述話題的看法。
排除法,實際上是形式邏輯中的選言證明,即透過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間接證明論題的方法。這種證明的步驟是:將論證的論題作為有關問題全部可能成立的幾種假定之一,即作為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然後找出依據,否定除論題以外的其它選言肢,從而確定論題的真實性。這樣分析《拿來主義》的論證思路,應該說是一種創新。但限於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在教學中換了個學生熟悉的說法,從而使問題變得比較簡單、容易,而善於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
語文《拿來主義》的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結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三)能針對當前的某一一社會現象或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一)作者為什麼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後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裡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的內容。要求:A劃出生亨新詞和4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麼從這裡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要求:A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要點;C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麼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後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裡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麼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事例,(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後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麼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後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後預習,下節課體研究。
(三)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麼提出拿來主義,什麼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後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裡勾畫出藍圖,然後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寫了什麼,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麼。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鑑的。
(二)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麼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後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鑑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捧”“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複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後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後佈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裡,要有大量的事實、資料,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語文《拿來主義》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主張的內涵
2、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3、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
教學重點:
1、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
2、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及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的比喻論證方法及各比喻的含義。
德育滲透:
我們青少年怎樣去面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澱;,隨著“日流”“韓潮”的不斷浸入,我們青少年應怎樣面對。
教學方法:
閱讀理解歸納比較疑問探討討論總結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前調查;愛看韓劇的人有多少
愛看日本動畫片的人有多少
你們家使用的電器都是什麼牌子
二、面對這種“日流”“韓潮”的襲來,作為祖國未來希望之星的青少年,應該怎麼做?魯迅先生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拿來。那麼魯迅先生筆下的“拿來”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呢?我們來看《拿來主義》餘下的部分,也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部分。
三、掌握文章的思路
〈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後果
〈二〉⑤—⑨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三〉⑩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四、研讀課文、
1、第5段中那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摩登”:時髦,將一味“送去”說成是一件很“時髦”的事,其諷刺意味很濃烈。
“吝嗇”是針對第三段的“豐富”“大度”而言的,兩者對照鮮明,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第5段是過渡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第5段結尾說到:“‘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請問什麼是拿來主義,怎樣理解?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運用腦髓: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
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別力;
自己來拿:要有選擇,自己拿。
3、前四段內容提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它們與“拿來主義”有什麼區別(從特點、實質、利弊方面比較)?
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拿來主義
特點不送不拿主動送去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實質懼外排外媚wai求榮自欺欺人愛國和平交往
利弊喪權辱國割地賠款
導致送去主義文化墮落主權喪失
貽害子孫人自成為新人
文藝自稱為新文藝
4、文章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幾種錯誤態度?
種類表現實質
孱頭怕被汙染徘徊不敢走進門害怕繼承,拒絕借鑑,逃避主義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盲目排外,虛偽主義,左派幼稚病患者
5、第9段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形象地論述了“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
喻體本體具體做法
魚翅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煙槍煙燈有害的適當儲存一點,可作為反面教材的部分送一點進博物館,其餘毀掉
姨太太反動腐朽部分應完全摒棄走散
比喻論證: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用容易理解和淺顯的事物來說明不易理解和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將抽象的道理予以具體化,做到深入淺出、平易生動,從而加強對論點的證明.運用時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須恰當的方法來進行論證。
例如《說嫉妒》:“嫉妒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從心理上分析,嫉妒猶如毒蟲,常常會把妒者自己的心靈啃齧得滿目瘡痍”,“整天處於一種既不舒暢、極不安寧的境況中難以解脫”。
這裡把嫉妒比喻成毒蟲,有力的論證了嫉妒害己的觀點。生動而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強了說服力。
6、研讀第三部分:
(1)朗讀最後一段
(2)簡要說明每一句話的內容。
句數內容
①結論是我們要拿來
②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③拿來主義的結果
④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
⑤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五、小結:
當前社會上有很多種學習古人的行為,對於這些行為,發表自己的看法。
1、韶關市27位學齡童在韶州府學宮參加開筆禮。他們端正執筆,硃砂開痣,茶奉雙親,在孔子像前接受啟蒙老師關於尊師重教、孝順父母等傳統美德的教育和“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現代公民教育。
2、京劇進入小學課堂
3、佛山祖廟開筆儀式
4、鄭大化工學院20xx級畢業生,選擇漢服做畢業學位服合影,並給老師行禮。
5、穿著漢服向屈原像行禮。
六、結束語
每一位愛國的青少年,當我們面對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形式多樣的外來文化,我們應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做一個魯迅先生筆下的拿來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