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案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罐和鐵罐教案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陶罐和鐵罐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思想教育: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
教學重點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準備:有關圖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
1.小聲讀全文:
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說的是陶罐和鐵罐之間的一件什麼事?
讓學生認真地讀,邊讀邊思考,只要搞清楚寫的是件什麼事,那麼對分段就有所啟示。並且也培養學生的口頭表
達能力。
2.指名彙報。
本文寫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後,陶罐仍然光潔如新,而鐵罐卻氧
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課文哪部分是寫鐵罐經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寫兩個罐埋在地下之後的情況呢?
(四)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
(1)提示:
①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②它為什麼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態度是怎樣的?
要求帶著以上三個思考題,細讀第一段,聯絡上下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2)同學之間互相讀課文,讀自己的理解。
(3)指名讀。
在彙報過程中,要指名學生朗讀,要讀出鐵罐那種傲慢,不講理的語氣,讀出陶罐那種自尊、善良、和藹的語氣。
老師適當範讀。
本課是閱讀課文,內容容易理解,要讓學生自己去悟,只要讀出了語氣,說明就已經讀懂了。
(4)歸納段落大意:
根據前兩課總結的方法:
寫人的文章,用“誰,幹什麼,怎麼樣”的句式歸納段意。
寫事的文章,用“誰,幹什麼”的句式來歸納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鐵罐和陶罐擬人化。
本段段意是:
鐵罐看不起陶罐,並且經常奚落陶罐。
2.細讀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後(當鐵罐和陶罐埋在地下)兩個罐發生什麼變化?
(1)用以上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這段。
(2)出示句子:“謝謝你們!”……“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從這句話看出什麼?
雖然鐵罐看不起陶罐,並且還經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鐵罐計較,它很善良,對鐵罐很友好。我們要向陶罐
學習,寬厚待人。
(3)歸納第二段的段意。
讓學生自己歸納,小組彙報,最後指名回答。段意:許多年過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鐵罐卻氧化不
存在了。
(五)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
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出兩種罐的不同語氣。
(六)討論寓意。
1.自己默讀全文,想想寓意。
2.小組討論寓意,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指名彙報。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七)學習了這課你有什麼體會。
可以結合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談體會。
陶罐和鐵罐教案2
【設計理念】
注重教學目標的發展性,有具體可測的知識能力目標。不使其空泛和隨意;更關心過程和方法,主要體現在動態生成的師生互動對話上;對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言,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對人對社會態度的提升,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凸顯設計的開放性,突出時空的彈性化設計。學生的學習是豐富多彩的,課堂上豐富性、多變性、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的因素很多,減少“剛性”設計,重視將課堂上資訊的靈活處理和過程的及時調整。啟迪學生感悟的獨特性,為學生的創造開闢空間。不必對任何探索都設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唯一的答案和劃一的方式,教師要善於選擇或擷取一個典型的材料,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與角度去感受、領悟,透過多種手段合成,讓學生體驗到創造的樂趣與成就感。
【設計特色】
讀寫結合,注重創造思維的培養。透過“一議二讀三品四改”的教學流程,體現“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的教學風格。“互動、生成,訓練,創造”,在全新的理念指導下,體現鮮明的教學特色。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朗讀及形體動作演繹故事;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將《陶罐和鐵罐》這則寓言改寫,逆向表達,使陶罐和鐵罐品行互換,變成《鐵罐與陶罐》。
【流程預設】
課前預熱:
找一找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之處,能簡要說出不同人物(或場合)的長處和短處。
一、議,陶罐和鐵罐的長處與短處
1、大螢幕出示生活中陶罐和鐵罐的圖片,討論它們的用途;
2、如果讓你選擇一種裝東西,你會選擇哪一種呢?為什麼?
3、師結合學生討論分別板書它們的長處與短處,引導學生說出它們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二、讀,陶罐和鐵罐的謙虛與傲慢
1、大螢幕出示:傲慢,輕蔑,惱怒,憤怒,謙虛,友善,寬容大度
2、學生齊讀詞語,說說自己喜歡哪一組詞語,為什麼?結合課文內容分別給陶罐和鐵罐送一組詞語,應該送哪一組,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3、理解第一組詞語的意思,用形體及動作表演一下,教師相機小結歸納這組詞語的特點(表示人物神態的詞);
4、把對詞語的理解送進句子裡讀一讀,大螢幕出示鐵罐的話,學生表演讀;讀陶罐的話,注意體會陶罐的謙虛友善、不亢不卑。
三、品,陶罐和鐵罐的結局與啟示
1、過渡,學生快速默讀課文10-17自然段,說說陶罐和鐵罐的'最終結局;
2、學生談談讀了這個故事,自己想到了什麼;
3、以你就是那隻消失的鐵罐,此刻會對陶罐說些什麼,讓學生進行練筆,並指名交流,老師用大螢幕出示寫話內容,指名讀。
四、改,逆向思維創改寓言《鐵罐和陶罐》
1、結合板書,啟發思考:鐵罐就沒有優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光潔、樸素、美觀,但它確實易碎,不結實,這一點鐵罐說的也是實情,只是它太驕傲,很傲慢,那可不可以轉換思維讚揚一下鐵罐呢?各抒己見,別被課文束縛住,放飛思路,大膽去想;
2、師生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讚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他們相反的性格,題目改為《鐵罐和陶罐》。(機動:現場可以口述,也可寫後交流)
作業超市:
1、課文真有趣,我想和同學分角色讀一讀;
2、課文很傳神,我想抄寫描寫神態和動作的詞句;
3、課文真精彩,我們小組準備演一演這個故事;
4、課文有意思,我要繪聲繪色地講給我的家人聽。
陶罐和鐵罐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2、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練習歸納段意。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
CAI課件
六、教學過程
匯入。
1、今天,陳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朋友,瞧,它們是誰呢?(老師貼圖片,老師相機板書陶罐和鐵罐。)你們可別小看這兩隻罐子,他們還會說話呢?聽,它們在說些什麼呢?
2、學生表演。鐵罐:你敢碰我嗎?(鐵罐兩手叉腰,準備碰陶罐)陶罐:不敢。(陶罐一邊搖手,一邊後退)
3、(老師分開陶罐和鐵罐)同學們,你們知道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陶罐和鐵罐》。
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誰來說說陶罐和鐵罐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3、學生髮言。
4、師小結。(國王的御廚裡有一隻陶罐和鐵罐,鐵罐仗著自己堅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後,陶罐從廢墟里挖出來依舊精美,而鐵罐卻被氧化得無影無蹤了。)
5、誰來說說“奚落”是什麼意思?(奚落:用尖刻的話說別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學習1—9自然段瞭解陶罐與鐵罐的性格特點。
1、鐵罐憑什麼來奚落陶罐?鐵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話數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請同學認真讀1—9自然段,分別把鐵罐和陶罐說的話畫記下來,並用心地讀一讀。
2、鐵罐對陶罐說了些哪些話?(CAI相機出示句子)
3、從鐵罐講的這些話來看,可以知道鐵罐性格為人怎麼樣?(鐵罐傲慢、無禮、狂妄、不友好等)
4、鐵罐如此傲慢無理,氣勢洶洶,陶罐生氣了嗎?他是怎麼回答鐵罐的,把陶罐說的話讀一讀。
5、從陶罐講的這些話來看,可以看出他什麼樣的性格為人呢?(陶罐謙虛有禮、對人和善、友好、不自卑)
6、是呀,陶罐和鐵罐的態度和性格截然不同。下面老師請同學們邀請自己最要好的夥伴進行分角色朗讀,分別要把鐵罐傲慢、無理、氣勢洶洶,陶罐謙虛有理,和善友好的語氣讀出來,在讀好的基礎上還可以配上動作來表演。
7、自由練習。
8、指名上臺戴頭飾表演。
9、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10、同學們表演的真棒,真是惟妙惟肖。
11、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陶罐被鐵罐碰成了碎片了嗎?(沒有)那陶罐是什麼樣子?鐵罐又是什麼樣的呢?請大家讀快速朗讀10—17自然段。
學習10—17自然段。
1、陶罐是什麼樣子?(陶罐依舊和以前一樣,光亮樸素、美觀。)(板書:永久)。當年被鐵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卻成了很有價值的文物被人們永久的儲存下來。
2、當人們發現陶罐時,人們的態度怎樣?(高興、驚訝)為什麼人們這麼驚訝和高興呢?(因為陶罐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
從哪可以看出他們很驚訝、高興?找出人們說的話,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3、指名讀。
4、陶罐聽到人們讚美他,他是怎麼說的?
5、如果此時鐵罐在旁邊,他聽到陶罐說的這番話,他會怎麼想,會怎麼說呢?
6、可鐵罐聽的到嗎?鐵罐到哪去了呢?當年狂妄自大的鐵罐卻被氧化,消失得無影無蹤。(板書:氧化)
7、什麼是氧化?老師出示一根生鏽的鐵釘加以說明。(鐵的表面遇到氧,慢慢地生鏽,生鏽的這一層就會脫落,年代久遠,鐵罐層層氧化直到完全氧化,變成了粉末。)
8、假若很多年前,你就是國王御廚中的勺子、叉子、刀或者是御瓶,聽到陶罐和鐵罐在爭吵,你會怎麼樣勸說鐵罐呢?
9、同學們說得很有說服力,真是棒極了。請大家想一想,原來我們學過哪些課文,也說明了不要驕傲要取長補短的道理的?(《驕傲的孔雀》、《美麗的公雞》、《駱駝和羊》等)
10、那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像鐵罐這樣的人嗎?你又會對他怎麼說呢?我們身邊有像陶罐這樣的人嗎?請你說說看。
11、聯絡實際談談感受。
老師希望有像鐵罐這樣的同學可要改正缺點,不要驕傲,不要譏笑別人,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陶罐和鐵罐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認陶、罐等10個生字。會寫驕、傲等11個生字。直到書寫傲、虛兩個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虛字第三筆是橫鉤,能正確讀寫謙虛傲慢懦弱代價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能找出表現陶罐和鐵罐神態與動作的語句,並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規自己的短處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透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2-9節,理解課文講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
教學準備:陶罐和鐵罐的頭飾、學生熟讀課文畫出對話、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生字入手,匯入新課
1、師板書“缶”字。(出示缶的圖片)
(1)大家想一想,這節課中哪幾個字帶有缶?
(2)教師隨機板書。
2、大家見過陶罐嗎?
(1)(螢幕出示陶罐圖片)陶罐就是——用陶製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螢幕出示鐵罐圖片)手指螢幕,這是?
3、這節課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故事?
(1)陶罐和鐵罐。
(2)生隨教師板書課題(補充缶)。師指導“罐”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將難讀的詞語畫出來,多讀幾遍。
(1)生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
(2)出示詞語,個別檢查。
預設點:
(1)重點指導懦弱、輕蔑、奚落、樸素的讀音
(2)虛,陶、罐的缶字書寫要窄一些。
(3)生齊讀、小老師領讀、同桌互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多音字根據不同的意思來辨別在此處的讀音,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知識寬度。】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小組討論。
(2)出示課件,補充課文內容
國王的御廚裡有兩個罐子,鐵罐仗著堅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後,陶罐從廢墟里挖出來依舊(),而鐵罐卻()。
三、再讀課文,畫出對話
1、找一找,陶罐和鐵罐一共發生了幾次對話?
2、生找到對話畫出來,讀一讀。
3、將畫出的對話多讀幾遍,嘗試畫出表示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詞語。
四、指導書寫回歸文字
1.學生隨機交流表示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詞語。
2、指導“驕傲謙虛懦弱”的書寫。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虛字第三筆是橫鉤。
3、把詞語送回到對話中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品讀對話
1、(出示圖片),經過上節課的學習,請你觀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態,說說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課文哪一處讓你感受到鐵罐非常驕傲?
(3)原文中鐵罐是怎麼奚落陶罐的?
【由你“對陶罐和鐵罐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問題切入複習匯入新課,學生回答後順勢進入對話,幫助學生更好的品讀。】
2、出示對話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不敢,鐵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變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1)小組分工朗讀課文,注意讀出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語氣。
(2)請一個小組彙報朗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看他們是否讀出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特點。
(3)結合學生的朗讀,進行評議,點撥理解。
預設點:
(1)你覺得鐵罐有什麼特點?找出表現他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讀一讀。
(2)你覺得陶罐有什麼特點?找出表現他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讀一讀。
【設計意圖:本處教師扣住學生的朗讀,引導領悟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剋制,同時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歸納出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如聯絡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義詞理解“謙虛、懦弱、輕蔑、爭辯、惱怒”;透過表演朗讀來理解表示神態和動作的詞語。】
二、隨堂練筆整體感悟
1、出示對話
“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這裡並沒有寫出陶罐和鐵罐的神態,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鐵罐當時說話的神態?
出示:“陶罐()地說”
“鐵罐()地說”
(2)在書本上寫寫,讀讀
指名同學分別說說鐵罐和陶罐的神態,說好後讀一讀。
同桌兩人,也分別加上神態,再來練習一遍。
2、出示完整對話整體感悟
(1)同桌自由練習對話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3)個別展示朗讀(戴頭飾)
三、以讀代講總結寓意
1、課件顯示第10自然段,“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
(1)齊讀後點紅“流逝”,
學生利用近義詞來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聯絡課文句子來理解。
(2)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
2、生快速默讀課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內容。
(1)陶罐依舊和以前一樣光潔、樸素、美觀。
(2)連鐵罐的影子都沒見到。
3、你想對陶罐和鐵罐說些什麼呢?
(1)陶罐,我想對你說
(2)鐵罐,我想對你說
四、連結閱讀
1、讀通課本20頁《北風和太陽》
2、說說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麼相似之處。
小結:人們都說,預言是現實生活的投影,聯絡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鐵罐》以及《太陽和北風》兩篇寓言故事都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多發現別人的(),正視自己的()。這兩篇寓言故事都出自於《伊索寓言》,下課多讀一讀,相信你們收穫更多。
陶罐和鐵罐教案5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已的短處。
2、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寓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教師事先板書題目:陶罐和鐵罐。
教師指板書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同學讀課題,想想:講的是誰和誰的故事?”(講的是陶罐和鐵罐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認識注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教師出示詞卡,學生認讀生字。
御廚驕傲奚落謙虛懦弱輕蔑惱怒和睦
相處吵羞恥流逝覆滅渣滓掘開喲
樸素氧化
3、就文中有的學過的字的讀音反覆讀。
傲慢爭辯盛東西相提並論倒塌遺落荒涼
驚訝價值興奮立即
4、讀準下列多音字,並組詞:
5、學生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鐵罐奚落
陶罐的?(學生讀後答道:從開始到“陶罐不再理會鐵罐”。)又有哪幾小段寫許多年過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鐵罐不復存在了?(從“時間在流逝”到完。)所以這篇課文可分兩段,哪兩段?(學生再說一遍,加深印象。)
2、學生讀第一段,想: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只思考不回答)①學生讀第一段,用“~”劃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語言。(學生答教師板書)“敢碰嗎?”這是鐵罐怎樣說的?(傲慢地說)什麼是“傲
慢”?(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這說明鐵罐在向陶罐挑釁。
教師指導讀這句,讀出傲慢的語氣。
問:鐵罐見陶罐不敢碰它,更加驕傲自大,它又說什麼了?什麼是“懦弱”?(軟弱無能,不堅強。)這時它是怎樣說的?(輕蔑地說)什麼叫“輕蔑”?(輕視,小看,不放在眼裡。)
學生有語氣地讀這句。讀出它自高自大來。
教師問:當陶罐與它爭辯時,它又說了什麼?什麼叫“相提並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看待。)為什麼鐵罐說陶罐不能與它相提並論?鐵罐還說總有一天要把陶罐碰成碎片,你們說鐵罐怎樣?(傲慢自大,無理取鬧、蠻橫無理。)
教師指導學生讀鐵罐的話,讀出它的惱羞成怒,蠻橫無理來。
教師說:鐵罐不僅自高自大,看不起陶罐,而且還覺得和陶罐在一起感到羞恥,哪兒寫著呢?請讀一讀(學生讀)什麼叫“羞恥”?(不光彩,不體面。)
學生有感情地讀這段話。
②同學們看板書回答:鐵罐是怎樣一次又一次奚落陶罐的?
3、對於鐵罐的一次次奚落,陶罐又表現如何呢?
①學生讀陶罐的話,回答,教師板書。
“謙虛”什麼意思?(虛心,不自滿,肯接受批評。)在文中找出它的反義詞。(驕傲)
讀陶罐的第一次對話,讀出謙虛的語氣。
面對鐵罐的輕蔑,陶罐說什麼了?爭辯說明了什麼?(說明陶罐不服氣,申訴自己的理由。)讀陶罐的話。提問:“陶罐的話說完了嗎?那麼,它還想說什麼呢?”(學生髮散思維想象回答。)
對於鐵罐的蠻橫無理,陶罐仍很耐心,它說什麼了?讀“何必這樣說呢?”這句話換個說法,但意思不變,應怎樣說?(不必這樣說)學生比較這兩句,哪句最能表達感情?(第1句)這句是反問句,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學生再讀反問句。
②學生看板書回答:陶罐面對鐵罐的奚落、無理是怎麼說的?
4、學生討論:鐵罐看不起陶罐,對嗎?為什麼?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5、教師提問: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陶罐和當年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鐵罐卻被氧化,早已無影無蹤了。)
6、當人們把陶罐從土裡掘出來時,它的心情怎樣?(興奮)它說什麼了?從它的話裡你覺得陶罐怎樣?(很懂理知禮,並對鐵罐很友好。)
四、前後對比,揭示寓意
1、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
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對別人要知禮懂理,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3、學生說寓意。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給父母講這個小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