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元宵節》教案範文

《元宵節》教案

《元宵節》教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教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元宵節》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元宵節的習俗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2、參與節日遊戲,並學習製作元宵

  3、學習新詞“鬧、團圓”

  4、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5、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元宵節音像資料(VCD),花燈一個,燈謎幾條,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1、歌曲《賣湯圓》匯入課題

  教師扮演賣湯圓的角色,透過孩子們對好吃的湯圓的興趣,開始生動有趣的活動。

  提問:

  1)這種好吃的食物的名稱?

  2)什麼節日裡會吃這種食物?

  3)那一天是元宵節呢?

  小結:元宵節會吃元宵,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2、透過觀看影像資料,直觀的瞭解元宵節的各種慶祝活動

  1)觀燈

  人們為了表達對美好未來的願望,用燈火,裝點節日的夜晚,用各種彩燈,體現人間熱鬧繁榮的景象

  燈的種類很多,幼兒喜聞樂見的獅子,兔子,荷花,魚燈等等,現在,更是運用各種科技手段,製作電子等,鐳射燈等等,有時候還要燃放煙火,慶祝節日。

  2)燈謎

  對於能啟迪智慧有增添節日氣氛的燈謎活動,開始是有些文人的一種消遣活動,解除安裝五顏六色的紙條上,供看燈的人猜,後來發展成為固定的節日活動之一。

  3)元宵元宵象徵家庭像月亮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由糯米制成,中間帶各種餡,美味可口。

  4)其他

  現在人們生活提高,節日活動也更豐富起來,有耍龍燈,踩高蹺,劃旱船等慶祝活動。

  3、分組討論:

  1、你見過什麼樣的花燈?

  2、你知道那些燈謎?給同伴出個燈謎

  3、吃過什麼餡的元宵?會做元宵嗎?

  4、學習新詞:

  鬧、團圓

  5、猜燈謎:

  教師出幾個簡單的燈謎,並請幼兒分析猜謎的方法

  鼓勵幼兒學習更多的有趣的謎語,並與同伴分享

  6、做元宵(泥工)

  學習簡單的捏圓,包邊,滾圓等泥工技能,在製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所製作的元宵的面和餡都是不同的,(南瓜面+西瓜餡……)

  7、分組討論:

  a)元宵節的時候,你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什麼?

  b)和爸爸媽媽一起過節的時候,你想一起做什麼?

  c)你用什麼話表達節日祝福?

  8、和教師一起即興表演歌曲《賣湯圓》,並請幼兒將本次活動所學習內容,與家人分享。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生活中注意觀察元宵節人們還有哪些有意義的活動,蒐集有趣生動的謎語,與家人參加慶祝活動,並交流感想,鼓勵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元宵。

  設計思想:

  透過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並喜歡參與節日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親手製作節日食品並參與節日遊戲,感受傳統節日的`喜慶和人們對美好希望的嚮往。

  《元宵節》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服裝、髮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

  2、區別顏色深淺,會用對比的顏色配色,使以彩鮮豔3、知道華人新年,元宵節時的習俗,體驗過節的愉快氣氛,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

  重點與難點:

  1、知道同一種顏色有深淺之分。

  2、用髮型與服裝的變化表現男、女人物。

  活動準備:

  1、彩色水筆、蠟筆、紅、綠、蘭、黃等水粉色。

  2、在區域裡,可張貼各種範例畫,如:各式彩燈、節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動流程:

  介紹元宵節——欣賞討論——幼兒創作——引導講評——製作教具(燈籠)

  活動過程:

  1、介紹元宵節知道華人新年中的元宵節——我們華族特有的節日,是全國華族共同歡慶的節日。節日裡大家穿上新衣,門前掛上彩燈,走親訪友,美麗的花燈和鮮豔奪目的各色衣服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裝點得更加美麗。

  說明:此環節可放在生活活動中進行。還可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去逛逛街,看看觀燈的人流,看看彩燈的排列及顏色,體會節日的歡快氣氛。

  2、欣賞討論。

  ①建議在觀賞範例時,可引導幼兒討論:畫面上有誰?哪幾位是弟弟?哪幾位是妹妹?他們的衣服和頭髮有什麼不同?

  說明:透過討論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理解發型和服裝的不同可表現出人物是男還是女。

  ②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人物在幹什麼?說說自己看到的彩燈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不同?(顏色、排列)

  說明:以上設問主要是引起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所見的興趣。給幼兒創設交流有關彩燈知識的機會。

  ③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教師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讓幼兒思考並示範怎樣畫頭髮和服裝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兒創作

  (1)教師可啟發幼兒把人物畫大。(可以看清頭髮、五官和服裝)把畫面畫滿,想象變化不同的髮型和服裝來表示弟弟和妹妹,並引導相互啟發。

  (2)用蠟筆畫服裝的圖案、花紋。

  說明:畫得快的幼兒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齊”即可去“看彩燈”——手指點畫彩燈。

  (3)手指點畫彩燈。

  建議如在點畫彩燈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已有深淺搭配和間隔排列的意識,則應馬上介紹給集體,使幼兒逐步有配色的意識。對來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兒,要鼓勵他們在區角活動中完成。

  4、引導講評找一找畫面上弟弟妹妹都來看燈了嗎?

  看看彩燈漂亮嗎?為什麼這些彩燈特別漂亮?

  5、活動——製作教具準備白紙數張,各色皺紋紙數張,訂數機數個,剪刀數把,彩筆無數。

  先用各色皺紋紙製作彩燈,也可用白色紙製作燈籠,讓幼兒在燈籠上任意作畫,塗色。把做好的各色燈籠掛在角落增添節日氣氛。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