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1

  活動目標:

  1.感知塑膠袋大小、顏色、軟硬,及發出的聲音。

  2.體會“玩中學”科學的樂趣。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材料準備:

  不同大小、不同顏色、軟硬的塑膠袋等。

  活動過程:

  一、用各種感官感知塑膠袋

  1.直接引入塑膠袋,吸引幼兒的興趣

  2.運用看、聽、摸等感官,感知塑膠袋的材質和聲音。

  (1)摸一摸、看一看,講一講。

  (2)互相摸一摸、看一看感受塑膠袋的不同。

  自己摸摸和看看言語介紹

  比較大小

  讓塑膠袋發出聲音

  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讓塑膠袋發出聲音

  藉助音樂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遊戲的樂趣。去戶外和塑膠袋做遊戲。

  二、瞭解為什麼塑膠袋是不同的

  塑膠袋是幹什麼的,利用比賽的形式讓小朋友用塑膠袋裝東西。在裝東西的時候,有的小朋友的塑膠袋破了,從而引入探索為什麼會破。

  透過探索出的結果,引出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同樣的力度下塑膠袋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小朋友利用塑膠袋不同的聲音給歌曲有節奏地伴奏跳舞。

  活動反思:

  活動中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來體驗,並有充分時間表達的機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遊戲化的科學讓我感受到,不僅材料能給幼兒帶來快樂,而且情景和遊戲也能給幼兒帶來快樂,讓幼兒在遊戲和情景中開開心心地學到了本領。科學教育的玩中學就是指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動手操作、記錄資訊、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發展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2

  案例背景:

  前幾天,為了製作區域遊戲材料,請小朋友收集了很多的廢舊材料,在我們整理之後,多了很多的塑膠袋,當時,我們就隨手放在桌上了。午睡起床,孩子們零星走出午睡間,突然,我聽到外面一陣嘈雜,出去一看,幾個孩子正拿著塑膠袋玩著,鬧著,搶著,追著,正想生氣呢,看著他們一臉的興奮和快樂,不忍心了。於是走過去問道:“你們在幹什麼呢?”“老師,我們在開飛機。”“我們在拋氣球。”“我們在戴帽子。”……原來,在生活中最常見的、隨手可得的塑膠袋也可以成為孩子們的玩具。既然這樣,何不引導他們好好地玩一玩呢?於是,我就精心設計並組織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喚起幼兒對塑膠袋的有關經驗,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3.透過觀察比較,讓幼兒感知大小、顏色,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塑膠袋。

  活動過程:

  1. 說一說,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

  師:出示塑膠袋,提問:

  這些塑膠袋都是小朋友帶來的,說說這麼多的塑膠袋是從哪裡來的?

  幼:超市裡。

  媽媽買衣服。(買褲子,買鞋子)

  奶奶買草莓。……

  師:逐一出示,請幼兒說說是哪裡的塑膠袋。

  幼:隨著老師拿出各個超市的袋子,他們非常踴躍地說著各個超市的名字:時代超市、世紀聯華、文峰大世界、肯德基……

  師:你們真了不起,怎麼知道的呢?

  幼:自豪的說:這上面有標記呀!

  思考:超市、肯德基都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經驗,所以,請他們說一說,他們就很開心,就連佳美超市、農工商超市,還有藥店的、水果店的塑膠袋他們都能一一辨認。

  2. 變一變,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師:塑膠袋會變魔術呢!看看,老師變出了什麼?

  老師示範變出小白兔、眼鏡,引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每人一個塑膠袋,嘗試邊玩邊想象,然後集體交流。

  思考:有趣的活動,會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在他們的探索中,一樣樣的東西變出來了:蘿蔔、大大卷、氣球、棒棒糖、棉花糖、口罩、溜溜球、燈籠、廚師帽、項鍊……他們的想象,還真讓我對他們有點刮目相看了。

  3. 想一想,探索讓塑膠袋發出聲音的辦法

  師:塑膠袋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你們也來試試看吧。

  幼兒自由探索塑膠袋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

  總結交流。

  思考:剛才是教師的示範在先,幼兒的探索在後,目的是要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沒想到孩子的想象會那麼豐富,所以,這個環節我就把幼兒的探索放在先。在操作探索中,他們有摸索、有嘗試,也有模仿,透過各種學習方法來找到辦法:甩一甩、拍一拍、揉一揉、轉一轉、拉一拉、搓一搓……

  4. 比一比,感知大小、顏色、質感的不同

  請幼兒兩個兩個比一比塑膠袋的個子、胖瘦、大小等,說一說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

  透過目測、比較,孩子們很愉快地交流著。

  5. 玩一玩,利用塑膠袋進行音樂遊戲

  師利用一個大的塑膠袋在音樂的伴奏下,和幼兒玩網小魚的遊戲。

  思考:在緊張而又興奮的活動後,安排了音樂遊戲,幼兒伴隨著音樂再次利用塑膠袋輕鬆遊戲,既符合幼兒好奇、好玩的天性,又達到了放鬆的目的`。

  活動延伸:

  幼兒每人1——2個塑膠袋,到操場上自由玩耍。

  活動反思:

  一、材料選擇的便捷性和適宜性

  塑膠袋,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品,非常容易收集,所以,它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小班幼兒的思維正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他們的情感外露、不穩定,思維帶有很大的直觀操作性和情緒性,塑膠袋的操作符合小班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塑膠袋既安全又具有可變性,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幼兒藉助塑膠袋進行操作、想象,嘗試不同的玩法,從中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因此,選擇塑膠袋作為本次活動的材料,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非常適宜。

  二、活動內容的可實施性和適宜的挑戰性

  本次活動始終伴隨著幼兒喜歡的遊戲情境:塑膠袋變魔術、塑膠袋唱歌、塑膠袋比個子和胖瘦、塑膠袋做漁網來網魚,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遊戲情境中吸引注意力、啟用思維,伴隨著教師對環節的一步步引領,孩子們的眼神和表情,由好奇到驚訝、從好奇到歡欣。本活動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玩塑膠袋上,而是透過說、看、玩、想、比等過程,挑戰和豐富幼兒的認知、語言等經驗,刺激和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想象、概括等能力。

  三、活動環節的有趣性和有益性

  在偶爾發現了幼兒的興趣後,教師把許多的塑膠袋在一個活動中都集合起來,並呈現給孩子,透過說一說、變一變、想一想、比一比、玩一玩,讓他們盡興地討論、想象、探索、比較,盡情地玩耍、遊戲,這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一個非常開心和有趣的過程,在老師對活動環節的預設下,孩子用非常熟悉的塑膠袋演繹出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碰撞出激盪心智的思維火花。活動的第一個環節,讓幼兒說說塑膠袋,喚起孩子對塑膠袋的回憶,引起孩子對塑膠袋的興趣。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想象能力、操作探索能力、觀察比較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非常有益的發展。在有情又有趣的遊戲中,孩子們愉快地學習著、成功著。

  同時,本次活動的有效開展,給了我一個啟發:我們身邊一些唾手可得的材料,如各種盒子、飲料罐、報紙、手帕等等,可以大大方便我們的活動準備,又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有情又有趣,還能讓幼兒從中獲得積極有效的發展,善於利用這樣寬廣的教育資源,讓資源中蘊涵的教育價值服務於幼兒當前的發展需要,只要做個有心人,我們都能做到!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3

  設計思路:

  一次,孩子們正在高興地玩體育遊戲,一隻被風颳起的、在半空中飛舞的塑膠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大家叫著,跳著,搶著,玩起了塑膠袋。於是,我們在活動區投放了各種各樣的塑膠袋,並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孩子們有的把塑膠袋當帽子,有的用塑膠袋折東西,還有的設法讓塑膠袋發出聲音,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對塑膠袋的特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後,我們設計、組織了活動“好玩的塑膠袋”,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塑膠袋的玩法,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

  目標:

  1.大膽探索使塑膠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藉助音樂發揮想象,並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遊戲的樂趣。

  準備:

  1.各種塑膠袋若干(每個幼兒兩隻以上)。

  2.用於律動表演的音樂磁帶,如《下雨》《小小云朵》等。

  過程:

  一、會變魔術的塑膠袋

  1.組織幼兒玩手指遊戲“小孔雀”,在遊戲的最後將手放至背後巧妙地引出塑膠袋。

  2.塑膠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膠袋變成了什麼?(教師一一演示塑膠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3.幼兒嘗試用塑膠袋變魔術。

  4.幼兒集體交流用塑膠袋變出了什麼,是怎麼變的。

  幼:我把塑膠袋捲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膠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摺扇子。

  5.幼兒互送禮物,學說“我把塑膠袋變成某某送給你”。

  二、會唱歌的塑膠袋

  1.自由探索塑膠袋發出聲音的方法。

  (1)塑膠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2)(教師示範搓袋子,發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麼方法讓塑膠袋唱歌的?

  (3)還有什麼辦法能讓塑膠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膠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膠袋唱歌的方法。

  (1)你剛才是用什麼方法讓塑膠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膠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2)用塑膠袋給音樂伴奏。

  你們想出了這麼多辦法讓塑膠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膠袋有節奏地唱歌吧。

  三、給塑膠袋洗澡

  1.塑膠袋和我們玩了這麼長時間,都髒成了小花臉,怎麼辦?

  2.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膠袋跳進浴缸裡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洗,右邊洗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乾淨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現清洗和晾曬塑膠袋的過程。)

  四、帶著塑膠袋回家

  1.塑膠袋曬乾了,我們得把它整理好下次再用。

  2.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指導幼兒整理好塑膠袋,自然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塑膠袋》4

  遊戲活動三:玩沙

  目標:透過玩沙,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體驗玩沙的快樂。

  準備:塑膠袋、剪有大小不等的孔的塑膠袋 、小木棍、小鏟、小桶

  過程:〈一〉匯入,引起興趣。

  上次,我們用塑膠袋玩水真好玩。今天大家想不想用塑膠袋來玩沙子?

  〈二〉幼兒玩沙:

  1、小小搬運工:

  2、用袋子裝沙,看誰裝得多。然後提到指定位置將沙倒入桶內。

  3、袋子漏了:將袋子捅破,觀察沙漏的情形。提問:為什麼有的沙漏得快,有的沙漏得慢? 帳篷在沙池中插上一些木棍,將塑膠袋蓋在木棍上。在四周壓一些沙子。

  遊戲活動四:風箏

  目標:透過邊做邊玩,激發幼兒積極動手製作玩具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人手一隻背心塑膠袋、細繩子、即時貼、小剪刀。

  過程:〈一〉匯入:“今天我們讓塑膠袋象風箏一樣飛起來好嗎?”

  〈二〉討論如何做風箏。

  1、“風箏是什麼樣子的?”

  2、“怎樣讓你的風箏和別人的不一樣呢?”

  啟發幼兒在塑膠袋上剪貼眼睛、嘴巴等。

  〈三〉教師提出要求:

  先用即時貼,剪出眼睛、嘴巴和裝飾物,貼在袋子上,再用細繩做風箏的線。幼兒製作。

  〈四〉拿做好的風箏到戶外,四散奔跑著玩。

  遊戲活動五:做蛋糕

  目標:透過活動,體驗集體合作的樂趣。

  準備:有孔的小塑膠袋、各色糨糊、小勺、有一定厚度大小不一的圓形海綿若干

  過程:〈一〉匯入,引起興趣。

  出示布娃娃:“今天是娃娃的生日,我們做個生日蛋糕送給她好嗎?”

  〈二〉討論蛋糕的做法。

  1、出示海綿和各色糨糊:“這是蛋糕胚,這是奶油,怎樣做出奶油花蛋糕呢?”

  2、啟發幼兒用小塑膠袋裝糨糊,在袋上扎一個小孔,然後擠出糨糊,在胚上畫出圖案、造型。

  〈三〉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一個袋子裝一種顏色。

  〈四〉將做好的蛋糕送給娃娃。

  遊戲活動六:漂亮的小背心

  目標:透過剪剪、貼貼,製作背心,學習在中心部位貼裝飾物,並在周圍進行裝飾。培養動手製作的興趣。

  準備: 人手一隻背心塑膠袋、剪刀、事先做好的動 物圖案、即時貼

  過程:〈一〉匯入,引起興趣。

  出示塑膠袋,問:“這是什麼?現在老師來變一個魔術。”

  變出塑膠袋小背心,讓幼兒欣賞。

  〈二〉學習製作小背心。

  1、“怎樣才能把塑膠袋變成背心呢?”討論將袋底剪掉,變成背心的方法。

  2、“怎樣能讓小背心變得漂亮呢?”討論如何裝飾:把動物圖案貼在中心部位,並在周圍進行裝飾。

  〈三〉介紹材料,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四〉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小背心。教師表揚全體幼兒。

  活動延伸:時裝表演會 播放音樂,幼兒穿上自己製作的背心進行時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