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落下來啦》幼兒園小班教案

《落下來啦》幼兒園小班教案

《落下來啦》幼兒園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落下來啦》幼兒園小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要求:

  1、對物體落下來的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探索慾望。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嘗試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羽毛、降落傘、紙條、包裝帶、沙包、飛鏢、貼有相應物體的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小故事引發幼兒猜測:物體是否會落下來?以激發興趣。

  2、觀察材料,擺弄物體進行感性探索體驗: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3、第二次探索,比較落體的不同方式。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所玩的物體,觀察落下來的樣子,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現自己的發現。

  4、學習記錄:觀察記錄表上貼的物體,引導幼兒選擇相應物體嘗試後把該物體下落的樣子畫下來。

  5、延伸活動:玩落體遊戲,如“託氣球、吹羽毛”等,啟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並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反思

  1、本活動目標定位較好,能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

  2、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教師在活動中能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

  4、努力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不適宜性行為

  1、問題: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觀察不夠細緻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結果的傾向。

  原因: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仍然受傳統的目標意識影響。

  對策: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對幼兒臨時出現的一些狀況作出及時和適宜的回應,要更加尊重過程,從幼兒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實。

  2、問題: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

  原因:小班幼兒還不善於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

  對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