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及反思範文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及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及反思範文

  一、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課標要求:瞭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分佈

  知識與技能

  ①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關係。

  ②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並能夠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③使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並讀圖說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過程與方法

  學習方式:以多媒體課件為基礎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學習過程:①合作討論的過程──降水與生產、生活的關係

  ②小組探究的過程──據圖分析世界降水分佈的規律

  ③個別探究的過程──根據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體驗地理探究的樂趣。

  ②認識降水的複雜性(變化與分佈)。

  ③認識人工降雨的必要性,並初步瞭解其方法。

  2.學習任務

  利用教材及課件提供的材料和資訊,透過自己的思考和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瞭解降水的形成、季節的變化和分佈,同時透過拓展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瞭解人工降雨的相關知識以及世界上形態各異的雨雪,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學習重點

  ①能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②瞭解世界降水分佈的規律。

  2.學習難點:降水的形成條件

  突破該難點的方法,透過媒體提供的支援材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問題探究情景,歸納出降水的形成條件。

  三、教學物件分析

  初一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較濃,熱情也高,思維活躍,對錄影、動畫、圖片等資料資訊很感興趣,並且敢於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協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教學媒體闡述

  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資源型別: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學習情境型別

  ①真實情境②問題性情境③師生互動情境

  (二)學習情境與過程設計

  1.設定問題情境,匯入新課

  常州地區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

  旬以什麼天氣為主?這種天氣通常又稱什麼?

  ①多媒體環境下的師生討論: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學生小組討論:降水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③學生小組討論:降水與生活、生產的關係;

  ④學生個別探究:繪製降水柱狀圖;

  ⑤學生小組討論: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2.學習的拓展

  透過影片資料,瞭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種各樣的.雨雪,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三)學習活動組織形式

  1.合作討論:分成小組,對降水的形成條件,降水與生活、生產的關係進行協作學習;

  2.個別探究:利用媒體提供的資料資料,繪製降水的柱狀圖;

  3.小組探究:根據地圖,分析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六、學習評價設計

  測試形式:①課堂上提問

  ②媒體展示習題

  ③學生自帶的地理填充圖冊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透過對降水這一節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降水與生活、生產之間的重要關係;瞭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學會繪製降水柱狀圖;知道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平時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觀察得不夠深入,也不夠細緻,因此在表達時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這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我們慢慢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