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本文作為應用文的特色,進一步瞭解“序”的作用和種類。
(2)、把握警語秀句,探究作品的精髓。
(3)、瞭解作者,關注其作品。
2.過程與方法
自讀與討論為主,先揣語言,再理清思路,概括文意,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解和領悟羅曼·羅蘭的英雄觀。
(2)、聯絡實際,領略本文深遠的現實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瞭解和領略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的意圖。
2、透徹理解文中意味雋永的語句。
3、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理解作者的觀點與情感。
教學方法:設問導讀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作者與時代背景的相關資料。
學生: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劃出疑難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以對電影《英雄》的討論匯入,與學生交換這部影片中誰是英雄的看法,進而提問1、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麼樣的?2、你認為什麼情況下最需要英雄?匯入本課,看羅曼·羅蘭心目中的英雄是什麼樣的。
二、正文閱讀設問導讀:
(一問)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什麼樣的?
1、默讀課文,簡要概括初讀之下認識到的作者給英雄下的定義。
2、朗讀第四、五兩個自然段,劃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加以評析。
3、分小組討論交流評析內容,大組彙報,
4、明確作者給英雄的定義,並與同學的答案簡要對比。
(二問)作者創作此書的目的何在?
1、 明確序言的種類與作用,
2、從第一、二、三三個自然段中去尋找答案
3、明確:作者認為,現實的歐洲是一個平庸的時代,已經沉陷於“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圍中,功利主義的盛行已經“窒息”了歐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個平庸、沉重的時代。和自己一樣“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的生活是“一場無日無之的鬥爭”。孤獨的他們還“彼此隔離”著,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誰來援助他們,誰來安慰他們,誰來帶領他們走出沉悶,擺脫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時世需要英雄!
《名人傳》教案 結束。《名人傳》教案,標籤:高中語文教案資料大全,
(三問)作者為什麼將英雄的首席給予貝多芬?
明確:因為貝多芬最符合作者給英雄所下的定義:仁慈,偉大的人格,命運的磨難,作為音樂家給世人帶來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正因為他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獨特的見解。(題記的明證)
三、作者介紹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 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羅蘭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型別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曼·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四、小結
1、 本文作為一篇序言,鮮明的闡述了作者創作《名人傳》的目的,介紹了他關於“名人”(即英雄)的認識與界定。
2、 對作者的觀點,要辯證的加以認識,既要認識到英雄的重要作用,又要認識到憑英雄的個人主義,是無法救治整個社會的,革命需要全民的甦醒與參與。
四、拓展
3、 傅雷的《譯者序》
4、 課外閱讀羅曼·羅蘭介紹與《名人傳》中的分序
5、 課外閱讀書籍推薦
6、 課外習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