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案設計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案設計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案設計

  【 教學目標 】

  1.學生能夠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岩石的親身經歷,培養學生對岩石探究的興趣。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對岩石的花紋、手感、輕重等特徵進行觀察並加以描述。

  3.透過對岩石分類,讓學生經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在觀察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合作交流,敢於提出自己不同見解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讓學生遵循“觀察方法—岩石特徵”的邏輯關係交流探究結果,並能學習其他同學的觀察方法,補充自己的觀察記錄。

  2、要指導學生儘可能多的提出給岩石分類的標準,並讓他們充分求證自己“分類標準”的正確性。

  【 教具準備 】

  岩石、磁鐵、半杯水、記錄表、記號筆……

  【 教學過程 】

  一、介紹一塊岩石

  1、欣賞美麗的岩石。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同學們欣賞一些圖片,課件出示……同學們這些都是地球上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的岩石。

  2、課前,老師讓你們收集一些岩石,現在請你們說說都是從哪兒找到這些岩石的?

  3、師:岩石真的無處不在,分佈的確很廣泛。今天老師也從各個地方收集到了各種各樣的岩石(出示課題),同學們開啟岩石盒子看一看。

  二、 觀察一塊岩石

  1、你們想更仔細的`觀察它嗎?先看幻燈,觀察之前,我們先要明確這次觀察的要求。有目的的觀察才會觀察的更仔細。仔細看看老師這上面寫的,你覺得自己或同學哪些可能做不到的,來提個醒的,好吧?

  (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1)每組同學任選一塊石頭

  2)做細緻觀察,

  3)並及時將結果填寫在記錄表中,發現一個特徵記錄一個。(抓住主要詞語簡單記錄,不會寫的字寫拼音)

  4)觀察時,應充分調動眼、耳、手、鼻,缺哪個感覺器官——口。(有些岩石可能有化學成分,不能用舌頭嘗)?

  5)此外,還可以藉助一些工具幫助觀察,先用工具還是感覺器官?(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半杯水和放大鏡。介紹岩石放進燒杯的方法。注意先用眼、耳、手、鼻觀察,再用工具觀察,這樣觀察到的會更多。哪組觀察的最仔細,老師再分發工具給他。)

  6)按照“利用什麼觀察方法觀察到岩石的什麼特徵”這麼一個方式先說一說觀察結果。

  7)音樂響起時準備彙報

  2、介紹記錄紙。

  3、學生活動

  4、學生上臺彙報交流評價:請介紹一下你們組所觀察的石頭?

  1)認真傾聽,及時補充或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2)對他們組彙報的情況同學們用一句話來評價。(師:謝謝你們!掌聲鼓勵,歡送他們組回到自己的座位。也謝謝你們!同樣同學們掌聲送給他們。)

  3)根據同學的彙報,每小組用1-2分鐘修正補充自己的記錄表,好了的舉下手。

  三、給岩石分類

  1、我們不僅要發現岩石的特徵,還要試著給它們分類。你們會嗎?老師感覺挺難的,如果請你們分類的話,打算怎樣分?用哪些標準去分?

  2、學生思考,小組商量(舉例說明)。

  注意: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教師應在適當時候對“參照物”這一概念做引導。

  3、介紹記錄紙。

  4、各組按照自定的標準分類。

  5、給個別小組分發小卡片:不同的分類標準結果一樣嗎?仔細觀察分類結果,有些什麼新的發現?

  6、有時間彙報交流:哪組同學先來按照“運用什麼標準,將石頭分為幾類,每類分別是什麼號碼”這種方式說一說。教師板書

  7、討論小卡片上的問題。不同的分類標準結果一樣嗎?仔細觀察分類結果,有些什麼新的發現?

  四、延伸、拓展

  科學家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分的呢?收集資料。用這節課學過的分類方法給自己收集到的岩石進行分類,並完成作業本。